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精選6篇)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1
:
“你駐村以來,天天走村串戶,與群眾心連心,經常和群眾座談,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與村支‘兩委’溝通,對群眾的困難用心辦、用情辦、用力辦。你走訪村里的村五保戶、高齡老人、留守兒童時經常50元、100元不等地獻愛心。你經常到民政部門為特困戶、留守兒童、計生困難戶等申請困難補助……”近日,盤縣四格鄉水塘村駐村干部收到的一封落款為“水塘村人民”的感謝信,這封感謝信表達了水塘村村民對他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感謝之情。
曾在西藏當兵14年,做了13年的炊事班班長,練就一手好廚藝,擁有高級烹調師資格證。復員時,曾有很多有名的酒家欲高薪聘他當大廚,都被他婉言謝絕。
在民情日記本的首頁這樣寫到:“人的一生可貴的,不是你能擁有多少,而是你有多少能讓人們擁有。”正是基于這種人生信條,今年3月,他毅然選擇到邊遠的水塘村駐村,成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干部。
“駐村并非進村,我們是來駐村的,不是來晃一圈就走人。我要在這里駐扎下來,成為你們當中的一員。”從盤縣民政局到四格鄉水塘村駐村的同步小康駐村干部一進村,便向村支“兩委”表明自己的態度。
水塘村距四格鄉政府約26公里,交通不便,是一個偏僻貧窮的少數民族村。為了解村情民情,一進村便入戶走訪。他發現,水塘村有21人殘疾,其中16人系重度肢體殘疾,5人為精神殘疾,所有的殘疾人都沒有辦殘疾證,他一一記錄,每到一家,都從自己腰包里拿出50元或100元不等的現金捐給他們。駐村以來,走訪村民100余次,申請臨時救助10余次,爭取扶貧資金8.1萬元。
殘疾群體中,最讓同情的是高水蘭一家7口人,其中2人患精神病,4人聾啞,生活十分困難。記在日記里,想在心里。幾經奔波,在今年5月11日“世界助殘日”,他邀請盤縣殘聯、盤縣安寧醫院的有關負責人來到水塘村為殘疾人辦理殘疾證,并給高水蘭一家帶來了5000元慰問金。9月20日,他協調盤縣殘聯、盤縣第二人民醫院等為四格鄉村民辦理殘疾證700余個,為群眾節約開支近萬元。此外,還用自己的工資買棉被和褲子,送給村里的毛劍宏、毛會平、高德文等殘疾人。“來我們村后,幫我家爭取到3000元資金,解決了我家的大難題,讓我兒子有錢看病,真是我們的大救星啊!”水塘村74歲的村民羅成香動情地說。
走訪除給特困村民帶來精神安慰外,更多的是為水塘村的發展“把脈開方”。他根據水塘村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動員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種植中藥材200余畝,預計每畝可創收20xx元。今年7月20日,組織村里全體網格員到坡上村考察高產玉米種植,并計劃明年在本村種植100畝。目前,已協調化肥100包,地膜100斤。9月13日,購買了油菜種,免費發放給農戶試種,試種成功后將大面積推廣。
還同村里的其他隊員一起深入其他村了解民情民意,只要一聽說某村有特困戶,他都要去看看。今年5月13日,本來要去盤縣普古鄉學習的他,一聽說四格鄉俄力科村三組孫小樓患肝癌晚期、妻子是殘疾人、2個孩子不滿7周歲這一消息后,他先趕去看病重的孫小樓,并送上300元愛心捐助金,他安慰孫小樓道:“我們會盡力幫助你,好好安心養病”。雖只是簡單的一句問候,但卻讓孫小樓愁眉緊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X年XX月XX日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2
尊敬的縣委劉書記:
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XX村全體村民向您拜年啦!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春節愉快,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XX村位于XX鎮西北角,距縣城30公里,轄6個農業社,587戶,2305人;3個黨小組,28名黨員;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xx畝。長期以來,全村人民一直被“四難”(行路難、飲水難、灌溉難、增收難)“三差”(自然條件差、住房條件差、公共設施差)“兩多”(貧困人口多、留守人員多)深深地困惑著,頭上的帽子由“鎮級貧困村”變為“縣級貧困村”最后變為“省級重點貧困村”。
多年來,全村人民不論走到哪里都抬不起頭,說不起話,挺不起腰。多年來,鎮上沒有哪一位領導一提起XX村不嘆氣,沒有哪一位縣委書記光臨過XX村。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20xx年成為了XX村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XX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年里,全村人民一直沉浸在欣喜與感動中。特別是近段時間,在外務工人員回家后,個個感慨萬千:昔日有路不通的尷尬不存在了,破爛不堪的學校不見了,信息閉塞的感覺沒有了,看到的是家鄉煥然一新的巨大變化。他們感慨地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家鄉的巨大變化,是我們托縣委劉書記的福,感謝劉書記對我們的關愛,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劉書記的恩情!”
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是的,這話道出了全村父老鄉親的心聲。在家的父老鄉親永遠無法忘記,您到XX村現場辦公的情形:親自審定建設方案,想法設法匹配項目資金,親切慰問災民,實地查看建設進度和質量,與留守老人促膝談心,與留守兒童共話成長,慰問困難黨員、群眾,多么細致,多么體貼,多么平易近人,其情其景令人感動萬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您的關愛、溫暖、真摯、博大、魅力!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縣委組織部、扶貧辦、財政、教育、民政、廣播、衛生、農業、水利、農辦、畜牧等部門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您的指示和要求。可以說,XX村一年中享受到的項目和資金是其它村幾年甚至幾十年享受的總和。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
尊敬的劉書記,源于您的關懷、厚愛、支持,一年來,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我們在享受到新農村建設實惠的同時,更是以一顆無比感恩的心、一份刻骨銘心的情,永遠記住了您的關懷和溫暖!
“水泥路太爽了”!過去,我們肩挑背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一眼望得見,見面走半天。如今,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條美麗的飄帶穿村而過。“太爽了太爽了”,在外務工人員小邱用摩托車拉著從外面帶回來的女朋友說:“沒騙你吧,我們村子是不是比你們村好?”
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學校好安逸喲”!修于七十年代的土坯房,低矮、陰暗、潮濕,見證了XX村的貧窮與辛酸。而今,一幢占地面積400平方米,設計合理,采光充足,功能配套的標準化校舍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屹立在水泥路旁。“好安逸喲!”老師和孩子們樂得合不攏嘴!
“村辦公室太好了”!以往,村上沒有辦公室,小會在干部家里開,大會在村民院壩里開。而今,投資五萬多元的村級活動陣地與新修的學校相映成輝,會議桌、辦公桌比鎮上的還好。前幾次村里開會,大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家爭先恐后。八十歲的邱老漢顫動著花白的胡須說:“感謝共產黨啊,感謝劉書記啊,我算見世面了,死了也劃得著!”這話說了似乎還不“解氣”,最近,他又請人在路旁的石巖上刻下了“幸福不忘共產黨”的大型標語。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
“看病就是方便多了”!以往看病要上街,上街要走大半天。現在,情況全變了,村上有了衛生室,看病、抓藥、打針、輸液樣樣都行。前不久,八十歲的王老太太得了急病,不到十分鐘就在村上得到了救治,醫生說,要是像以往送到街上去,肯定來不及搶救。
“光纖電視就是好”!以前,雖然我們大多數家里都有電視機,但就是看不清,看不全。現在好了,光纖通了,上看到中央,下看到縣里,什么事情我們都知道得明明白白。特別是每晚大家在平昌新聞中看到您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歡呼:“快看呀快看呀,那就是縣委劉書記”!同時,村里還通了互聯網,年輕小伙子可以上網查致富信息,學生可以上網與在外父母視頻。十足的現代氣息,弄得村里的老頭子老太太目瞪口呆!
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感謝信尊敬的劉書記,一年來,XX村的變化實在太多太多。沼氣建設、自來水、畜牧小區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相信再過一兩年,XX村會發生更大的變化。不論我們村子發生多大的變化,永遠無法變化的是我們對您的感激與敬仰,永遠無法變化的是您給我們帶來的信心和勇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化關懷為動力,承關懷而奮起,為加快XX村的建設與發展而不懈努力,為創造更加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執著奮斗!同時,懇請劉書記,在20xx年繼續給予XX村關照!
X年XX月XX日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3
你們好!20xx年新春佳節之際特此向你們祝賀并感謝你院多年來對我的良好的保健及治療。
我因年邁(已90高齡)身患高血壓、冠心病,腿足胳膊疼痛等多種疾病,一直倍受折磨。過去一年入住你院干部一病區就達四次之多。在住院期間得到一病區及干部康復理療部醫護人員的治療細心關護。他們根據我的病情及時檢查制訂合理的治療,詳細地向我講解病情及治療,隨時根據我在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調整及用藥。他們精湛的醫術、和善親切的態度,使我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治療,而且心理上得到了極好的撫慰。體現了你們完美的醫術和醫德。在這里向你們表示感謝!感謝干一病區的胡主任、尹主任、蔡主任及我們的病床醫生李婷婷及章玲醫生。
我特別要提出的是理療科出現的顯著變化,在管理治療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變。表現在我這次住院除心腦、血壓及呼吸道方面的問題外,腿部疼痛難以忍受。理療科的朱燕蓉等同志考慮到我的行動困難特到我的病區進行治療,根據我在治療中的感受及時調療及處方。每次都與我交流我的感受,使我的腿部疼痛明顯好轉。理療的功效功不可沒。這里更要提出的是朱燕蓉同志為了保證治療過程的安全對新買的中頻治療儀在使用的'時候先在自己的身上做試驗然后再給我用上,這種醫德令我非常感動!
干一病區的護士長孫新同志是個極好的,既嚴格執行原則又能親切地為病人解決困難。并能以身作則,各項護理工作都能親自參加。還有秦國芳老師及所有的護士都很熱情和負責。我戲稱她們是一群快樂的小天使。雖是戲言但都是我發自內心的感受!最后希望你院發展騰飛!更上一層樓!
此致
敬禮!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4
尊敬的縣委劉書記:
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中仁村全體村民向您拜年啦!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春節愉快,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中仁村位于蘭草鎮西北角,距縣城30公里,轄6個農業社,587戶,2305人;3個小組,28名員;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畝。長期以來,全村人民一直被“四難”(行路難、飲水難、灌溉難、增收難)“三差”(自然條件差、住房條件差、公共設施差)“兩多”(貧困人口多、留守人員多)深深地困惑著,頭上的帽子由“鎮級貧困村”變為“縣級貧困村”最后變為“省級重點貧困村”。
多年來,全村人民不論走到哪里都抬不起頭,說不起話,挺不起腰。多年來,鎮上沒有哪一位一提起中仁村不嘆氣,沒有哪一位縣委書記光臨過中仁村。村民給縣委書記的一封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年成為了中仁村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仁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年里,全村人民一直沉浸在欣喜與感動中。特別是近段時間,在外務工人員回家后,個個感慨萬千:昔日有路不通的尷尬不存在了,破爛不堪的學校不見了,信息閉塞的感覺沒有了,看到的是家鄉煥然一新的巨大變化。他們感慨地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家鄉的巨大變化,是我們托縣委劉書記的福,感謝劉書記對我們的關愛,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劉書記的恩情!”
是的,這話道出了全村父老鄉親的心聲。在家的父老鄉親永遠無法忘記,您到中仁村現場辦公的情形:親自審定建設,想法設法匹配項目資金,親切慰問災民,實地查看建設進度和質量,與留守老人促膝談心,與留守兒童共話成長,慰問困難員、群眾,多么細致,多么體貼,多么平易近人,其情其景令人感動萬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您的關愛、溫暖、真摯、博大、魅力!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縣委組織部、扶貧辦、財政、教育、民政、廣播、衛生、農業、水利、農辦、畜牧等部門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您的指示和要求。可以說,中仁村一年中享受到的項目和資金是其它村幾年甚至幾十年享受的總和。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5
醫院委:
我是亳州市患者,于8月29日9月9日在心內科病區住院,對二病區醫護組談幾點看法,
一、醫德醫風正
他們處處體現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時時刻刻把方便留給患者,把困難留給自己。
二、嚴守工作崗位,責任心強
醫護人員都是提前到崗,推遲下班,對工作盡職盡責,按時給病人打針服藥,并講明藥理作用。打針時盡量減輕病人痛苦,事后隨訪,尤其是管翠萍護師表現更為突出。
三、嚴守制度,責任明確
他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三查七對,關心病人。明文規定不收病人的禮品。在他們值夜班時,病人看到他們辛苦,把牛奶送給他們,他們都婉言謝絕。
四、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病人
他們把病人視為親人,幫病人打飯、剪指甲,扶病人去洗手間;在病人出院時,幫病人量血壓、聽心率、查眼底等等,并一再說回去后的注意事項。
心內科二病區醫護組,醫德醫風在醫療戰線上是個典范,值得全體醫務工作者學習,這也是你們委的光榮。
建議推廣他們的事跡經驗,上報省衛生廳,更好地發揮白求恩和華佗醫德,在醫務戰線上涌現出更多的先進單位。
祝:你們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村民寫給干部的感謝信 篇6
各位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干部:
伴隨著中央、省委、省政府精準脫貧的號角,你們已奔赴扶貧攻堅的第一線五月有余。在近半年的工作中,你們緊緊圍繞“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目標,牢牢依靠縣、鄉、村各級組織,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克服困難,扎根農村,為交通運輸廳精準扶貧攻堅做出了積極努力!在此,我代表廳委,向大家致以親切慰問!
為全面完成好交通行業精準扶貧攻堅任務,廳委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干部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貧困村。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推動組織幫村和干部幫戶任務全面落地,廳“雙幫”小組成員按照聯點分工,積極深入各貧困村協調指導工作,形成了一線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工作局面,這既是交通運輸廳委全面貫徹落實習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和全省扶貧開發會議的具體行動,也是落實《青海交通精準扶貧規劃》的現實需要,希珍惜這個難得的鍛煉提高機會,珍視這段寶貴的拼搏奉獻經歷,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保持昂揚的狀態,繼續發揚交通行業干部的優良作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真正成為精準扶貧的“管道”、群眾脫貧致富的“引擎”、夯實基層組織的“幫手”、密切群關系的“紐帶”,切實做到與縣、鄉(鎮)、村各級干部和村民群眾合力、合心、合拍,真正發揮扶貧力量整體合力。
第一要積極穩妥,加強協作,不斷提升工作合力。
駐村工作隊的職責就是協助村“兩委”理清脫貧思路,幫助選準發展路子,協助村“兩委”全面推動單位組織幫村和員干部幫戶任務全面落地。駐村干部能給貧困村帶來什么新氣象,既是貧困群眾的期盼,更是對做好群眾工作能力的考驗。駐村扶貧工作隊雖是單兵作戰,在提高作戰能力水平的同時,更要樹立整體作戰、協同作戰的大局意識。要不斷加強與縣委縣政府及縣直各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深化對政策措施及具體工作部署的理解掌握,結合駐村工作實際,大膽創新、獻智獻計,努力促進理性思考與實踐操作的有機融合,使更多的脫貧辦法措施被吸納到縣鄉扶貧總體思路、具體規劃中,推動扶貧項目有效落地,主動幫助村“兩委”增強“造血”功能,共同推進精準扶貧,按期脫貧。
第二要統籌推進,穩扎穩打,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精準扶貧工作復雜繁瑣,目標任務艱巨繁重,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必須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逐個問題去解決,逐項工作去推進,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顧實際、不負責任地去應付。省廳所負責的二十個貧困村情況各異,致貧原因各有不同。因此,駐村扶貧干部要繼續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付出真情,深入挖掘群眾所想所盼,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做到貧困底數清楚、扶貧規劃科學、攻堅措施對路。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主動作為,使精準扶貧工作與加快發展相結合,穩妥推進各項工作,做到既立足當前、解決貧困群眾的“眼前之困”,更要考慮著眼長遠、用發展的辦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堅決克服盲目蠻干、虎頭蛇尾、大包大攬等脫離實際的行為。
第三要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扎實推進精準扶貧。
結合村情,逐村逐戶找準發展思路,分類制定精準幫扶措施。符合“宜農則農”條件的,通過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按照盤活閑地要求,整合全村有效耕地,通過集中連片種植試驗田,如發展藜麥、脫毒馬鈴薯等耐旱經濟作物和燕麥、苜蓿等補飼作物種植,靠村民自愿,成立合作社調整作物結構、種植規模,提高土地產出率;符合“宜養則養”條件的,積極協調做好退耕還林(草)事宜,通過選派養殖大戶能人帶領群眾實行劃區輪牧和冬春舍飼圈養、補飼育肥,科學養殖;符合“宜工則工”條件的,借助交通行業優勢,通過簡單實用的技能培訓,積極組織村民外出務工,開展勞務創收;符合“宜遷則遷”條件的,鼓勵他們搬到山下交通、生活條件等基礎設施較好的地方,積極就業,實現脫貧;符合“宜商則商”條件的,綜合考慮環境、生態承載能力,整合土地資源,積極發展養殖、種植等后續產業,注重提升品牌意識,推動形成“企業+農戶”或“公司+農戶”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或訂單養殖,為群眾持續增收找到穩妥的途徑。同時,切實做好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工作,注重發揮交通干部培訓中心平臺作用,以實用技能培訓為基礎,以輸出為手段,以穩定就業為目標,突出勞務技能培訓工作。按照“培訓農民、提高農民、轉移農民、致富農民”的基本思路,采取固定培訓與流動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冬閑時采取集中固定長期培訓、農忙時采取流動短期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工作,基本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并協調做好低保政策兜底扶貧,著力解決喪失勞動能力人員貧困問題,確保精準施策、精準脫貧。
打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是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十三五”期間首要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為此,廳委要求全廳各單位,各級、員干部必須把扶貧攻堅任務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地上,自覺把和行動統一到廳委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來,以廣大貧困群眾的期盼為己任,時刻牢記政治責任、責任和歷史責任,把扶貧攻堅作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發揚“勇于擔當、迎難而上、自我加壓、實干苦干、無私奉獻”的,確保的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
此致
敬禮
20xx年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