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職責2篇
聽了一番“教學經驗”和“得分法寶”,我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禁思緒萬千:小學語文教師,你擔負的職責是什么?我想,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自己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作為自己擔負的職責!這是我們教師進行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唯有目標明確,教學活動方可有的放矢。所謂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當我們急功近利地把年幼的小學生馴化為答題的機器人和分數的奴隸時,我們的學生將來還會熱愛祖國語文文字嗎?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我們的學生精神領域的深廣影響還會存在嗎?失去了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們的學生還能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愉悅嗎?經過長期機械公式化地訓練,我們的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能保障嗎?這不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悲哀嗎?南轅北轍是永遠達不到目的地的!
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對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基礎的語文課程則擔負著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小學語文則更是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擔負的職責是光榮而艱巨的!空中樓閣不存在于世,公式化的訓練和機械統一的答案扼殺的是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學生創造的潛能。那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只要潛心研究新教育理念,教學實踐努力踐行新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推動大閱讀、大寫作活動,就會找到語文教學的“根”。教師應真正做到把小學生看作學習的真正主人,實現師生平等對話,充分發揮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溝通課堂內外,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小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則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創造潛能從何而來?從大量的語文實踐中來,這是母語教育課程——語文的教育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所決定的。
就以創作以珍惜水資源為主題公益廣告用語的教學為例。筆者首先打開學生的思路,“授之以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并收集相關公益廣告用語,集體評析創作角度、創作語言等。如:“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水資源。”寫出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和方法;“水是生命的源泉,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寫出珍惜水資源的原因;“假如人類不珍惜水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寫出不珍惜水資源的嚴重后果。創作借助了一些修辭手法和想像,語言生動、簡潔、準確。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創作有創意的以珍惜水資源為主題的公益廣告用語,并組織學生利用假日小隊活動深入生活發現問題并創作其他公益廣告用語。最后組織全班交流,植根于生活和思維的公益廣告用語創作角度和方法多樣,語言也較為生動。雖然也有些學生的公益廣告用語有一些瑕疵,但那是思維的結晶,在學生理解并修改后噴涌出 了更加絢麗的智慧火花!我想,只要長期循序漸進地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就一定會擁有一把真正的萬能解題鑰匙——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