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精選16篇)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
文/孫明星
今天,我在遼寧電視臺公共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后。聽完以后,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實卻不是故事,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呢?接著,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不是什么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應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這么做到底會產生什么后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圣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在父親過世以后,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感到震撼。縱觀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么普通
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從結構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現為孝順和關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起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后,都發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回到家中,對父母也是關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于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
節目最后,于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看完節目后,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后孩子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2
文/劉東寧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后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可以把它們砍了然后去蓋房。”孩子聽了馬上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干問他:“你又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干想了一會兒說:“你可以砍了我的樹干,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干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發。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干,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現在,我就想陪著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直像這樣滿足著我們,我們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3
文/徐梅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演講風格語氣平和、神閑氣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個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其中第一個主題是我最有感觸。
在講第一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顆粗壯的大樹和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來找大樹玩,摘幾個果子吃、摘幾片樹葉玩,大樹都不生氣,每天都盼著小男孩來和它玩,大樹一天一天的盼著,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找大樹了,又過了很久他已經是個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惱的嘆著氣,大樹說:“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說:“別人都有錢買新玩具我都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賣錢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來收果子。后來,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來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樹底下嘆氣,大樹問:“你又怎么了?”“別人都有錢蓋新房子、娶新娘,我卻沒有。”“那你把我大的樹枝都看下來賣錢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來看大樹,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樹下嘆氣,“你學業也成了,房子也蓋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呀?”大樹問,“別人都去海外了,我卻在家里待著。”大樹說:“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就把樹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來了,他已經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大樹問:“我什么也沒有了,只是一個大樹樁,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來,是因為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這么多,我們應該懂得珍惜和回報。目前作為學生能回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于丹老師還講了周每次回家都給老父親喂飯,然后才自己吃,父親去世后好長時間都不斷流淚。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名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她們覺得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心存感恩,對家人、對長輩、對老師、對朋友、對社會,和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都應該感激!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這一刻做起!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4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似曾憶起,雨夜中迷茫的身影;似曾想起,屋檐下眷盼的目光;似曾記起,面朝黃土勞苦的背影……他們就是我的爸爸媽媽!
父親的愛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很苦,但是越品越甜;媽媽的愛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去看外地的姥姥,沒有帶我去,他們一去就是幾個星期,我經常到門口去看他們有沒有回來,由于正值寒冬臘月,再加上我在外站的時間太長,所以就發燒了,奶奶打電話給遠方的媽媽:“快點回來吧!孩子想你們了,現在發燒了,正在醫院打針呢!”媽媽聽完后焦急地說:“好,我們盡快回去!”我的爸爸媽媽終于回來了,一下火車就直奔醫院,看見值班醫生就著急地問:“怎么樣?我的女兒沒事吧!”醫生安撫地說:“沒什么事了,只要再吃點藥就好了。”爸爸媽媽總算松了口氣。
父母的愛像陽光,讓人感到溫暖;父母的愛像春風,吹去心頭的憂愁;父母的愛像清泉,滋潤著棵棵小樹……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5
每個孩子對父母付出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讓父母感動萬分。——題記
我們的父母平常都喜歡把自己的愛隱藏起來,那種愛,沒有用心看,是看不著的,但我們用心看到了,不知道我們該怎么用心回報他們呢?我們只知道他們給我們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們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
現在我知道了,媽媽為我做得太多太多,為著我笑,為著我哭,但為什么,我連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做不出來。不曾注意到她那憔悴的臉,慢慢的,我長大了。我漸漸明白了,因此,我心中多了一份壓力。
一年中三百六十五天,媽媽每時每刻都為我操勞著,忙碌著:做飯、洗衣服、等等一切
今年五月份的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看了一個視頻《感恩父母》,那時候看完了,還想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因為我被演講的鄒越感動了,他的每一句話,都留在我的心中。里面一段講到的是,我為媽媽洗腳的時候,突然媽媽抖了一下,我問:媽?怎么了沒。沒什么。我知道媽媽哭了,她被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感動了。是啊!每個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懂事都會綻放出美麗無比的笑容!
現在我在外地,跟父母相隔兩地,我想說:我長這么大以來,我從未給媽媽洗一次腳,連一聲晚安都說不出來。至今我都沒有勇氣,因此壓郁了很久。現在我想好了,今年年底回家一定要給媽媽洗一次腳,因為兒子長大了。
爸媽,感謝你們為我付出這么多,兒子將來一定會加倍補償你們的。最后祝!全世界父母事事順心。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6
老師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我們通向美好的未來;老師就像一個緊緊套住你的救生圈,在你無助的時候幫助你;老師就像一根火柴,雖然亮光微弱,卻能照亮你的心,老師就像一杯清茶,在你疲勞的時候聞一聞茶香使你心曠神怡,品一品茶味讓你滋潤心田。
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是教師的節日,同學們紛紛拿出禮物送給老師,我看那一個個、一張張精美的禮物,而我的卻是……唉!我的禮物太差了。“鈴鈴鈴”上課了,老師說:“x同學送的禮物很好,但是同學們,你們給我的禮物不是這些,而是你們的成績好。”聽到這一句的時候,我決定還是把禮物送出去吧!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老師不但教我們知識,還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一定要感恩,送老師的禮物是的!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7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我是唱著這首歌長大的孩子。
以前都是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們,從小把我們養大,付出了太多太多,她們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媽媽,體諒我們的媽媽。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著我們,打動我們純潔幼小的心靈。
媽媽曾經給我講過這么一個故事百善孝為先。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于父母體弱多病,家里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粒米也沒有,怎么辦?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的山路,從親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的媽媽在這方面也給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記得有一次,姥姥突然生病了,媽媽得知消息后二話不說,背起姥姥就直奔醫院,晚上,媽媽一直守護在姥姥身邊,整夜整夜不能入眠。人們都夸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我想長大以后,一定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8
爸爸媽媽,你們千辛萬苦撫養我長大。看到我一天天長大和懂事,非常開心和高興。
作為子女的我,在這個感恩的日子里,想對你們說:爸爸,媽媽,在此我先對你們說一聲謝謝!為的是感謝你們的養育之恩,我還要說一聲,你們辛苦了,為的是感謝你們為了我奔波勞累。
爸爸,我想對您說聲我懂了!我懂得您平時教育我,批評我是為了讓我能成才就好像園丁只有不停地給花兒澆水,種子才可以慢慢長大,變成嬌艷的花朵。
媽媽,我也想對您說聲我懂了!我知道您教我做人的道理,不為別的,只想讓我成為一個好人,就像紅燭只是想照亮別人出發點,就這么的單純。
爸爸在你面前我從來不敢撒嬌。每次走到哪里我第一個想的也不是你,而是媽媽。媽媽向來非常溫柔對我是噓寒問暖,照顧的無微不至。你很少陪我玩。有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爸爸帶他們一起玩,我是既羨慕又傷心。我多想也能拉起你那雙有力的大手到海邊散步,我也想坐在你的肩膀上騎大馬。放學后,你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學習,當遇到不會的題,你便會耐心地給我講解。你非常疼愛我,不論我要什么,只要有用的你都會盡量滿足我的要求,特別是學習用品,你總是有求必應。對待弟弟也一樣。不過你總喜歡與弟弟開玩笑,每次都弄得弟弟哭笑不得。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煮的菜太咸太難吃;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爸爸老是咳個不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過馬路反應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出門;如果有這么一天,說明父母真的老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有一種溫暖叫感恩;有一種心態叫放下;有一種境界叫舍得;有一種幸福叫守候;有一種智慧叫低調;有一種選擇叫放棄;有一種明白叫糊涂;有一種心態叫包容;有一種快樂叫簡單;有一種美德叫微笑;有一種幸福叫珍惜;有一種美麗叫自信;有一種感動叫分享。
我永遠愛你們!!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9
當我們生病臥床不起時,是父母在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當我們考試考差了,是父母的鼓勵著我們;當我們犯了錯誤,是父母的教育著我們改正錯誤……
感謝父母在我受到挫折時,鼓勵我、安慰我、給我勇氣,讓我樹立自信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記得一次數學測驗,我只考了八十多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作業也做不好,飯吃不香。媽媽看見我的反常,坐在我的身邊和藹地問我原因。我一五一十把考試的實情告訴了媽媽,令我沒想到的是媽媽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安慰我說:“好孩子,一次失敗不等于自己就不優秀了,你要好好地分析原因,知道錯誤到哪里,這就是進步。”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一下子輕松多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因此,為了報答辛苦養育我的父母,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找一個好的工作,讓父母安享晚年。父母為我付出的,我將十倍、百倍的感謝、回報他們,讓他們的付出有價值。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0
在我的生活中,父母養育著我,老師培育著我,朋友幫助著我……但在這些人當中,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媽媽。
在我八歲的時候,我的爸爸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不幸出了車禍,從此就成了一個殘疾人。媽媽為了照顧爸爸,照顧我和姐姐,照顧這個家,她每天都起早貪黑,不辭辛勞。
媽媽每天為我們洗衣、做飯,白天還要干活,每天都是那么辛勞。媽媽為了供我上學,讓我長大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經常教育我,給我講道理,讓我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是媽媽養育了我,是媽媽教導了我。是她,每天不辭辛勞的照顧我,把我培養成人,讓我有一個溫暖,辛福的家。在這十二年里,媽媽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我該怎樣去報答他對我的養育之恩呢?我想: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多為國家做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為父母爭光添彩。長大后,我要像我小時候母親照顧我那樣的去照顧她。母親給我的愛太多、太多,我也要把我的愛,獻給母親。
這就是我的母親,她就像太陽那樣溫暖、偉大、慈祥、善良。是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給了我們全家。
我的母親是多么偉大,我要感謝她,感謝她為我所付出的一切。
媽媽,我愛你!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1
黃鴻昆我的好朋友是翁國棟,他頭發烏黑,眼睛光亮,長得結結實實的,十足是一個壯小伙子。我和他在林老師家認識的,我們都是寄讀在林老師家。他是五年一班的學生,我是四年五班的學生。我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學習,一起睡覺。通過長時間相處,我覺得他的特點是樂于助人。記得有一次我在做數學題,遇到了一個難題,是寫關于人的體重問題。我想來想去沒找到答案,我想放棄。可是又怕因為作業沒按時完成被老師批評。正當我我苦惱時,國棟看出我的心思笑著問:“你遇到什么難題了?要我幫忙嗎?”我像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然后他就耐心地給我分析解決問題。學習之余,我特別喜歡和他一起玩游戲。我們經常玩“拍手游戲”,不玩到手麻手紅是不會結束的。
我感謝我的朋友,他是我學習生活的好伙伴。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2
母親節,天下母親的節日,每個母親都會收到自己的兒女的禮物、賀卡或著一次為媽媽的服務。
在節日的前一天,我買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頭花,我先把禮物包扎起來,然后騙家人說是送給同學的生日禮物,沒有引起被家人懷疑的目光。我高興及了,一是因為家人沒有懷疑我,二是因為明天媽媽會高興的怎沒樣呢?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睡著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幫媽媽干了一些家務活,然后到床邊悄悄的喊醒媽媽,媽媽早就醒了,我把她拉了起來,讓她下樓把禮物塞給了她,然后匆忙跑走了。過了一會后看到了媽媽一雙含笑的眸子。媽媽笑著對我說:“謝謝你的禮物”。我不好意思了,因為我得到別人的謝謝不多。我有對媽媽說;“今天我是你的助手,你要我干什么都聽你的。”下午,我又幫助媽媽干了好多力所能及卻很少干的事。忙碌了一天,我吃完飯倒床就睡。我還想著媽媽讓我干的活真是累壞我了。我也知道了媽媽干活的辛苦,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幫家人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祝福天下的母親們節日快樂!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3
每個人會擁有很多的朋友,但知心朋友很少。我很幸運,因為在我的身邊就存在著一個知己。
因為我自己本身的體質就不好,身體上存在著一點缺陷,不能過量的運動,但我的個性又有點男孩的味道,
所以呢,我就有點管不住自己,自制能力差,幸好有她的存在。
有一次,我在體育課上,因為學校在搞排球特色學校,所以要求每個學生要會打排球,再加上我又喜歡運動,這下就一發不可收拾啰!這一天,我在打排球,她在一旁給我加油打氣。一開始,我感覺蠻好的,但后來漸漸的,感覺越來越不對勁了,我又礙于面子,不愿下場,到最后實在憋不住了,要求下場換人,那邊的男生就嘲笑我,我被他們一嘲笑,又被怒火沖昏了頭腦,就不愿意下場了,她看出我身體不舒服,過來幫我打圓場。后來把我扶到草坪上休息。給我講了一些笑話,讓我忘卻了剛才的不悅。很快,我的身體好多了。不再比以前重了,很快的,我恢復得差不多了,但還有一點兒,她扶著我,一路有說有笑地回到了教室。
我很感謝有她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我的身體狀況,關心我的健康。我在此由衷地說聲:“謝謝你!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4
小草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魚兒感恩溪流,因為溪流讓它暢游;我要感恩老師,因為老師陪伴我成長!
因為我是個留守兒童(我九個月時,媽媽就把我交給了奶奶,在家里沒人陪我玩),所以我兩歲半就進入了幼兒園,是幼兒園的老師們教我唱歌、跳舞、搭積木、滑滑梯。是幼兒園的老師們陪伴我愉快地度過了漫長的四年幼兒生活。
我六歲半進入小學,在小學里語文老師教會我識字、閱讀和寫作;數學老師教會我算數、算題和算理;英語老師教會我單詞、句子和詞匯;音樂老師教會我唱歌、識譜和樂理;美術老師教會我寫生、繪畫和設計;體育老師教我打球、跑步和健身;科學老師教給了我天文、人文和地理;品德老師教會了我誠信、寬容和感恩。
在小學的五年的學習之中,先后有幾十位老師陪伴我成長。
提筆感師恩,難表我的心。老師謝謝你!這也是此時此刻最能表達我心聲的一句話。
老師!感謝你們五年以來在三尺講臺上用汗水澆灑干渴的我;用如歌的聲音播灑愛的陽光;用溫柔的雙手撫慰我不定的靈魂。
感謝你們五年來如蠟燭般燃燒自己,照亮我前進的路;如粉筆般消磨自己,告訴我知識;如桅桿般挺立,把我們引向彼岸。感謝你們用粉筆作槳,思緒作帆,指引這艘載滿希望與期盼的船只躲過了那一道道像暗礁一樣的難題,正一步步到達那個我所渴望的知識的殿堂。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5
父親節到了,我的心,不禁百感交集。因為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同時也想起了一首歌《感恩的心》,相信大家也都聽過吧。‘感恩的心,陪伴著你。感恩的心,讓我回憶起了父親’。這首歌表達了父親對我們的愛,是他把我們養大,我們一定要懂得著愛。以后去報答他的養育之恩。
“父親”這個詞,著兩個字眼。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
我的父親每天早起晚睡,為的是我們兩姐弟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次,我生病了,當時是半夜,我發起了高燒,渾身發燙,手腳冰冷,非常難受。這時,爸爸似乎發現了我的異常。于是就問我,“孩子,你怎么了?”我難受的說:“我很不舒服,很難受。”爸爸摸了摸我的額頭說“孩子,你發燒了,但是,現在……現在是大半夜。”過了一會。
爸爸端著一盆水。然后,把濕手巾放在我的額頭上。我的額頭頓時清涼了許多。就這樣,爸爸一直這樣給我換手巾。雖然沒有之前那么燙,但是還是燙。
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打著點滴。我發現,奶奶在我的旁邊。我問:“奶奶,爸爸呢?”奶奶親切地對我說:“你爸爸剛出去了。你爸爸在大半夜里一直在你身邊照顧你。你要懂得感恩呀!”我點了點頭。
我知道這幾年爸爸非常忙,可他就算再忙也還是抽出時間來照顧我,關心我。這些在我的記憶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要祝爸爸,也祝世界上的所有父親,父親節快樂。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 篇16
今年11月24日,也就是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備感親切。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我們雖然是中國人,但是也應該有一顆時刻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老師培育我們成長,感謝朋友賜予我快樂,感謝自然賦予我生活資源,感謝一切一切……今天放學后,我從教室里走出來,前往姨媽辦公室。姐姐在辦公室,我沒有見到姨媽,所以我們就在這里等著,直到姨媽來。
姨媽來了,讓我和姐姐做姨夫的車先回家,于是,姐姐就帶著我做姨夫的車回家了。回到家門口,姨夫說帶我們去吃小容和,結果姨夫身上一分錢也沒帶,我就垂頭喪氣的跟著姨夫回家了。我們回到了家,姐姐提出要吃姨夫做的骨肉相連,姐姐可真厲害啊!一下子就讓我姨夫把整袋骨肉相連倒了進去。姐姐對我說:“今天是感恩節,咱們應該幫爸爸媽媽做點事,現在你把門口的拖鞋擺整齊。”于是,我就把地上的鞋擺的整整齊齊,干干凈凈,姐姐也在忙著收拾桌子,我和姐姐還自己親手制作了一個小蛋糕。小蛋糕出爐了!可是姨夫做的骨肉相連還沒有烤好。接下來,姐姐就給我安排了很多任務,終于把所有的任務都做完了,姨夫的骨肉相連也烤好了,我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完后,姨夫就駕車帶我回媽媽家了。雖然這次我沒有親口表達對親人的感謝,但是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還是記得的!如果每天都是感恩節,那該多好啊!那爺爺奶奶、媽媽爸爸、嬸嬸和二爸以及我的所有親人也都會過上快樂的感恩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