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活動心得體會
學會施愛,懂得感恩活動心得體會
雪柳
品味清茶可以一杯一杯,品味自己卻要一生一世。 為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在深入開展“黨政機關下基層、黨員干部進萬家”活動中,關景龍校長、李艷和我一行三人于6月17日第一次走訪了家住平山區建平街低保戶王翠霞。
當我們走進這戶人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一戶很勤勞的人家。當我們說明來意后,她非常高興,熱情地把我們請到屋里。通過聊天,我們從她那語倫無次的話語中全面地了解貧困家庭的貧困原因及生活狀況。我所幫扶的低保戶王翠霞沒有工作,她一人和女兒生活在32平米的樓房里。她的頭部曾做過開顱手術,現在有腦血栓,高血壓等病,勉強在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久前父親去世了,她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孩子在遼寧科技大學上二年級。我了解此戶情況后,鼓勵她要樹立生活的勇氣,相信黨和政府不會放棄他們,會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生活會越來越好。我們把她的聯系方式留了下來,以便今后的幫扶和聯系,決定從解決她需要的實際困難做起,盡自己的所能為她服務。
當我們把慰問物品和200元錢送到王翠霞的手中時,眼神中滿是感激,看得你心里很酸很酸。面對王翠霞,我的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震撼,作為一名已有十幾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今天我第一次以一名黨員干部的身份踏上了幫扶之路,未去之前,我是抱著為了完成黨支部布置的任務的心態去的,回來之后,此期間的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我作為一名幫扶戰線的新兵能根據他們的需要去幫助他們,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這次活動使我真正的了解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所肩負的責任,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不只是一個口號,應該落到實處,我們應該多走進這些困難群眾,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也許他們需要的并不是物質上的慰問,更多的是我們的關愛。
幫扶活動——重在行動,貴在落實。如今,我們都已經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失去了太多的東西,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希望渺茫,有的時候覺得生活不公,有的時候怨天尤人,有的時候……但想想我們的幫扶對象,會讓我們頓然醒悟,原來是我們已經對幸福的感覺麻木了,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演繹“幸福”二字的含義。作為一個人,一個生活在蕓蕓眾生中的個體,也有必須要為那些生活貧困的人做點什么,這也是一種責任。更何況我們是黨員,黨的女兒,當然,我們所能夠做的事情,也許會很渺小,也許會微不足道,也許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做了,讓他們體會到了黨的溫暖,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想,如果沒有這次活動,我們也許永遠也沒有機會走進這些困難群眾的家,心貼心地感受他們的疾苦,面對面的與他們交流,永遠也不會理解在追求奢華享受的年代,還有這樣一群生活如此貧困的人們,在感受他們困苦生活的同時,我們的內心也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洗禮,同樣身為人子的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是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多?還是時常因為一些小事與父母堵氣?我想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對于生活心存感恩,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與王翠霞相比,我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要優越得多,但我們心中總懷著不滿情緒,抱怨工資不漲、埋怨工作太累,父母給自己的太少,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是否在本職崗位上已經全力以赴、是否已經習慣了攝取而忘記怎樣回報?在兩種處境之下進行比較,引發了一系列的反省—— 我們應該學會施愛,懂得感恩。當碰上不順意時,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為改變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偏激,幫助我們度過苦痛和不順。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我們心存感恩,則可以沉淀許多的浮躁與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我們要感激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感激學校的老師給予我們的教誨與溫暖;感激同事們給予我們的友愛和幫助。讓我們學會感恩,為父母留下一個真心的微笑;學會感恩,為朋友留下一雙支持的友誼之手;學會感恩,為陌生人留下一絲心靈的溫暖。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便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和諧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