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復活節習俗介紹
復活節是法國民間傳統的宗教節日,在每年春分(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月圓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屆時,全國放假。復活節也稱“主復活節”或“耶穌復活節瞻禮”,為紀念耶穌復活所設。
節日前夕,糖果商店的櫥窗里擺滿了各式用巧克力制作的糖蛋、糖魚和系著絲帶的五顏六色的彩鐘,應有盡有。相傳,在復活節前的圣日(即星期四至星期六),所有教堂里的鐘都將飛往羅馬接受祝福。當它們返回時便把帶回來的各種禮物撒向人間,孩子們吃的糖果便是由它們帶回來的。節日里,人們以彩蛋作為禮物互相贈送,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以能夠得到一枚精美的彩蛋而感到幸運、歡喜。因為彩蛋不僅是耶穌復活的象征,也是“開化”、“誕生”、“春天”等眾多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法國,彩蛋制作已成為一種藝術。人們有的是在真蛋殼上涂色作畫,有的是在用金屬、陶瓷、塑料、玻璃、木頭等為原料的蛋坯上繪色飾彩、精雕細刻,甚至還要嵌金飾玉。在農村,復活節前神甫的侍童會挨家挨戶地吟唱耶穌受難曲,募集雞蛋,用以制作復活節彩蛋。
復活節的當天,教徒們還要去教堂做禮拜,領取“圣餐”。 “圣餐”是一小塊面包,上面蘸著幾滴紅葡萄酒,它象征著耶穌的身體和鮮血。人們以這種宗教活動來表示對耶穌的紀念和對信仰的始終不渝。如今在法國,人們一般是把復活節當作一個例行假日去對待。一些人攜親帶友,同去郊外踏青、聚餐,盡享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