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訃告(通用14篇)
教授訃告 篇1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醫學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創始人、生殖醫學中心名譽主任、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張麗珠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xx年9月2日18時19分逝世,享年95歲。
定于9月8日(星期四)上午8:00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張麗珠同志治喪委員會
20xx年9月4日
教授訃告 篇2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原主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原所長曾國屏,因突發急癥,搶救無效,于20xx年7月8日15時10分不幸去世,享年63歲。
曾國屏教授1953年出生于貴州印江,1986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自然辯證法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和教育管理學院,1994年調入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20xx年至20xx年任所長,20xx年至20xx年先后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文理學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主任。曾先后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是東亞STS網絡(EASTS Networks)的創始人之一,兼任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屆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深圳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曾國屏教授一生獻身于學術研究與教育事業,勤奮治學,傾力育人,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科學技術學、產業哲學的開創與發展有重大影響,在我國自然辯證法、科學學與科技政策領域享有盛譽。曾國屏教授的逝世是我國自然辯證法學界和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重大損失。
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曾國屏教授!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xx年7月9日
教授訃告 篇3
我國土木建筑及巖土工程行業權威史佩棟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xx年2月28日13時4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 90 )歲。
史佩棟教授1927年11月生于浙江紹興,成長于上海,先后就讀于上海輔仁中學和圣約翰大學,1946至1950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1950年5月參加工作。先后任職于浙江省建筑工業廳、浙江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科威特國際承包商集團、北京市城鄉建設基礎公司、中美合資海南亞安迪國際工程顧問公司等單位。
在60余載的革命工作生涯中,史佩棟教授先后在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河海大學、科威特國立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等校及科威特國家促進科學基金會等,兼任教職、指導碩博研究生、做高訪學者、擔任顧問或顧問總工程師等。20xx至20xx年為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地下工程分會創辦會長。
史佩棟教授一生精于科研,勤于鉆研,在我國土木建筑和巖土工程的理論研究上筆耕不輟,建樹頗豐。先后編、著、譯等著作共計30余部。并先后組織主持或參與主持多次國際、國內和海峽兩岸大型的學術會議和論壇。獲得過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榮譽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二項;獲人民交通出版社60周年社慶優秀作者等榮譽獎。20xx年出版、20xx年出版《樁和樁基工程手冊》先后被我國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史佩棟教授是中國民主黨派人士、也是一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
史佩棟教授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把滿腔熱情和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我國土木建筑和巖土工程,史佩棟教授的逝世,是我國土木建筑和巖土工程行業的巨大損失,向史佩棟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史佩棟同志治喪委員會
20xx年2月29日
教授訃告 篇4
中國共產黨黨員、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xx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彭世彰同志在工作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于20xx年12月15日下午6時50分不幸在南京逝世,享年54歲。
彭世彰教授生于1959年10月20日,上海市人,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7月參加工作,在江蘇省丹陽縣界牌鄉任干事。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讀于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7月至1985年6月就讀于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6月畢業留校工作至今;1996年9月至20xx年7月就讀于xx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3年7月晉升副教授,1999年11月晉升教授,20xx年6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xx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副院長、xx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兼任全國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水利水電科技進展》主編,《水利學報》、《水資源保護》、《農業工程學報》、《xx大學學報》、《灌溉排水學報》等期刊的編委。
彭世彰教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熱愛祖國,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學術造詣精深、業務能力突出、教學水平卓著,深受師生愛戴。他勤于研究、甘于奉獻、善于管理,在團隊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效,為水利科學研究及xx大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彭世彰教授一生致力于水資源高效利用模式、節水灌溉理論、灌溉排水新技術及其農田生態效應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他提出了以“水稻控制灌溉”為代表的節水灌溉新理論,先后在全國近10個省市區的水稻灌區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負責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部省級重點重大科研項目等50余項;發表了學術論文220余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79篇;因其在農業節水領域的杰出貢獻,作為全球唯一獲獎者獲得20xx年ICID國際節水技術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主編和參編著作教材10部及全國規范2部;被評為江蘇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水利部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彭世彰教授的因公殉職,是xx大學的重大損失,亦是我國農田水利界的重大損失。他的英年早逝,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黨員、敬業的良師。他勇于開拓、忠于職守、嚴格要求的敬業精神和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計名利的高尚品格將永遠激勵著xx大學廣大師生。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學校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彭世彰教授安息吧!
中共xx大學委員會
x大 學
x年xx月xx日
教授訃告 篇5
我處高級工程師楊,因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于20xx年7月21日4時在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去世,享年59歲。
楊出生于1956年3月XX日,黑龍江省賓縣人,1973年5月參加工作,20xx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10月建筑工程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大學畢業,1978年12月到基建處工作至今。
楊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他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忠厚老實、為人正派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楊安息吧!
楊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xx年7月23日(星期四)上午8時在西華苑舉行。請參加楊遺體告別儀式的同志及生前好友于20xx月7日23日上午7:00在體育館門前集合乘車前往。
聯系人:
電 話:
工業大學基建處
20xx年7月21日
教授訃告 篇6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杰出的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中國民法學研究會顧問、原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原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總干事、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大學法學院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年9月5日7點45分在**大學第三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2歲。
**教授畢生從事民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為當代中國民法學的重建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教授參與了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特別是1985-1986年作為民法通則起草專家咨詢小組的四位成員之一,負責起草民事責任一章,為這部被譽為“中國的民事權利宣言”的民事基本法的制定做出了杰出貢獻。20xx年,中國法學會授予**教授“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教授自1960年起任教于**大學法律學系,曾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書記和系主任。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正直清廉,工作一絲不茍,對北大法律學系及法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貢獻卓著,深受同事和學生的敬重與愛戴。
**教授的逝世不僅是北大法學院,也是中國法學界的重大損失。
**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1*年9月9日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謹此沉痛訃告。
**大學法學院**教授治喪辦公室
201*年9月5日
參加告別儀式的同志,請于9月9日上午8時在北大法學院凱原樓乘車,也可自行前往。欲致唁電、唁函或欲送花籃的單位或個人,請與**教授治喪辦公室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
教授訃告 篇7
訃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XX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李,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xx年11月19日上午11時06分在逝世,享年74歲。
李XX教授于1940年10月出生于朝鮮,歸國華僑。1965年畢業于XX大學化學系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李教授近50年來在教學、科研和社會工作方面均有突出的建樹,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李教授早年參加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工作,為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一等獎、二等獎。
李教授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人正直,秉公直言,教書育人,無私奉獻。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良師益友而萬分悲痛。李教授的治學精神和音容笑貌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茲定于20xx年11月21日上午10時30分在海淀醫院告別室(醫院西樓后太平間旁)舉行李XX教授遺體告別儀式,以緬懷李教授的業績,寄托我們的哀思。
李XX教授千古!
XX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XX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
20xx年11月19日
教授訃告 篇8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歷史學家、xx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xx年7月19日13時在逝世,享年87歲。
xx教授在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研究領域有很深造詣,治學嚴謹,成績卓著,所撰《夏商史稿》等成果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中國古代史和先秦史的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深受廣大師生的贊譽和懷念。xx教授具有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為人謙和,淡泊名利,提攜后學,循循善誘。他不斷開拓進取,精益求精,將一生奉獻給了我國的史學教育和研究工作。
根據xx教授生前遺愿和家屬意見,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xx教授千古!
xx大學歷史學系
20xx年7月20日
教授訃告 篇9
著名歷史學家、xx大學資深教授田先生,因病于20xx年12月25日凌晨6時09分在逝世,享年90歲。
為沉痛悼念田先生,茲定于12月26日上午8:00—下午5:00在xx大學人文學苑5號樓118室設靈堂吊唁,12月27日上午9:00在xx殯儀館東禮堂舉行遺體告別儀式。12月27日早8:00在xx大學正東門內側,新生命科學大樓前將有車前往。
田先生千古!
xx大學歷史學系田先生治喪小組
20xx年12月25日
教授訃告 篇10
中國現代史學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大學歷史學系原黨總支書記、教研室主任**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xx年9月1日15時15分不幸于逝世,享年91歲。
為寄托對**教授的哀思,定于20xx年9月5日(星期六 )上午9時在北醫三院太平間告別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大學歷史學系
先生治喪辦公室
聯 系 電 話:
校內人員上車地點:**大學東門生物樓前
開車時間:20xx年9月5 日上午8:20
教授訃告 篇11
訃 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XX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XX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邱因病醫治無效,于 20xx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6 時 12 分在逝世,享年 54 歲。
為深切緬懷邱,定于 20xx 年 12 月 25日上午 8 時在XX殯儀館(雨花臺區大周路 206 號)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請生前好友于 12 月 25 日上午 6 時40 分, 在玄武門校區大門口或江寧校區行政樓下乘車前往。
特此訃告
邱治喪小組
20xx 年 12 月 21 日
邱治喪小組聯系方式
圖書館:
校友會:
國際醫藥商學院:
傳真:
教授訃告 篇12
xx大學數學科學系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xx年12月5日5時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先生,1929年12月5日出生,漢族,黃陂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52年xx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1955年北京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1955年起在北京大學任教。1960年-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1984年-1995年擔任xx大學應用數學系主任,曾任第四、第五屆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首屆理事長。
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享譽海內外的應用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他淡泊名利,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學術和教育事業,是教書育人的楷模。蕭先生對xx大學數學科學系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溘然長逝,我們深表哀痛,愿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xx年12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希望蕭先生的親屬及生前好友、學生屆時參加。需致唁電、送花圈挽聯的單位和個人請與治喪工作組聯系。
治喪工作組聯系電話:
郵箱:
xx大學數學科學系
20xx年12月7日
教授訃告 篇13
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浙江大學教授馬世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xx年1月29日凌晨5時43分在杭州不幸逝世,享年80歲。
馬世曉教授,山東滕縣(現滕州市)人,1956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1960年畢業,1970年進入浙江農業大學工作,1987年受命組建浙江農業大學藝術教研室,任主任。生前為浙江大學藝術學院退休教授。
馬世曉教授以書法為畢生志業,潛心研習,卓然名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創作評審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多年從事書法教育教學工作,作務英才,遍植桃李。藝術創作上注重傳統,機杼自出,風神飄逸,被贊譽為當代最具傳承價值的草書大家。
馬世曉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月1日13時55分在杭州殯儀館舉行,敬獻花圈的單位和生前友好,請與浙江大學藝術學系辦公室聯系,電話:
參加告別儀式的同志,請于2月1日12時30分在華家池校區老校門口上車;或13時整在西溪校區正大門上車。
x大學
x年xx月xx日
教授訃告 篇14
中國共產黨黨員、華東政法大學功勛教授王召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xx年2月9日12時18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1歲。
茲定于20xx年2月13日10時50分在龍華殯儀館云瀚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特此訃告
華東政法大學
王召棠同志治喪小組
20xx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