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信讀后感(通用5篇)
分手信讀后感 篇1
人世間有一見鐘情嗎,有的,我確信這點,但前提是女孩長得最夠漂亮而男的長的足夠帥,這樣,他們才有資本去相信我喜歡他的時候他也會是喜歡我的,但是長相平平的人要怎么辦呢,也許就需要時間了,但誰又會花這時間在一個長相平平的人身上呢,誰知道呢,天知道。也許上帝是公平的,但是也許不是事事看來都公平,只是在你的一生結束的時候,你從頭看到尾發現是得失平衡歸一的。
看了電影分手信,還沒看完,但突然就對于一見鐘情有了自己的見解,電影上的一見鐘情太多了,讓人看了感覺美麗動人,最重要的是一見鐘情能讓你感覺愛情的存在和神秘力量的偉大,但在實際情況中,一見鐘情又有多少呢。在大街上走一走你會注意什么人,帥哥美女對不對,起碼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志向遠大品位高潔的可以活在他自己的世界我不予討論,但對于平庸的我們,能在蕓蕓眾生中找到我們的一見鐘情嗎?首先我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出現,他出現了我們會注意到他嗎,難道我們真的要用一生去等那個讓我們一見動心的人,而那個人有會對你動心嗎?即使有了一見鐘情的感覺,心底又會有種種顧及,矜持會顯得我們沒有那么的輕率。
兩情相悅一拍即合,應該相信還是不相信呢,我只是平庸的不能在平庸的俗人啦,會被偶像劇的唯美愛情吸引,會幻想,會相信,但也會回到現實中努力的活著,希望活的幸福,在肯定與否定中不斷的掙扎也許就是人生,也許我們就是在矛盾與解決矛盾中過完這一生的。
也許會一輩子都是個幻想,但讓我們相信一見鐘情吧,相信我們平庸的人的一見鐘情,跟著感覺走,過完隨心所欲的一生!
也許活在電影里的人沒有好下場,但是我依然活在電影了。昨天聽大熊說他一個人的生活,說習慣了什么都可以的,說一個人是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我也想試試,不用約上朋友,即使那樣在電影結束時會有一點尷尬,但我還是想試一試,也許未來的一年是真正的一個人……希望我會愛上自己!
分手信讀后感 篇2
上周四在線看了美國20__年電影《分手信》,今天早上把讀了一半的英文原著讀完,深深地被這個愛情故事所吸引。故事大概是一個士兵在回家鄉休假時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女大學生,兩個人度過了短暫但美好的兩周后,士兵回德國繼續報效祖國。由于911的爆發,士兵不得不延長了兵役,但美麗的女大學生經過多年的等待后,雖仍愛著士兵,但由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卻嫁給了一個鄰居。士兵因此繼續留在了部隊。多年后,因父親病重,士兵再次回到家鄉。料理完父親的后事后,士兵忍不住來到了女孩家,得知女孩的丈夫得癌癥已到晚期。兩人深知仍愛著對方,但士兵在短暫停留后又返回了部隊。幾個月后,士兵收到女孩的來信,告訴他她的丈夫已經于兩個月前病逝。士兵結束了部隊的生活,電影里的最后一個場面是兩人在小鎮的咖啡館前相遇,并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小說和電影的結局不同。小說里,士兵將父親留給他的多年收集的硬幣低價出售后,匿名捐贈給了女孩的丈夫,丈夫的病情得以好轉,士兵在心中默默祝福他所愛的人幸福,然后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小說里很多細膩的描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作者描寫的男主人公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和感情,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刻骨銘心的愛等等。
愛過,又何必長相廝守呢?
分手信讀后感 篇3
離開,才是最好的愛。
我不太會講故事,那么,無需來說劇情。從之前寒假開始看小說時起,就很推薦身邊的人去看。昨天凌晨看完了電影,亦是希望大家去看。劇情很平淡,氛圍很安靜,最終還是覺得小說要比電影好看。文字的魅力總是最大的。那些演繹出的畫面都是我在看小說時曾想到的,如此契合。這樣,我不僅僅是一個讀者或者觀眾了。
那是他們生命里最美好的兩個星期,相識相愛。分離一年里寫的那么多信,是沉沉的感情……911來得這么突然,不得不又讓他們再分開久一些,兩年。距離時間始終愛情的毒藥。最后的來信是莎文娜的分手信,也像911如此突然。在最愛的那個人不在身邊時,還會有人需要她,她會走向另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生活的心酸與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后來重逢,彼此再如何深愛也不過如此。她很愛他,他很愛她。永遠不會變的只是看到圓月時會很想念彼此。
I'll see you soon
最后只是一句Bye
想起劇情很心酸。寒假里睡前會看小說,那時總是會掉眼淚,這是小女生的作風了。是他們書信里的一些句子,一些事,讓我很想念一個人……也很感動于他們的愛。很怕自己在看到那些時招惹到眼淚,但是也有情不自禁這回事。
小說最開始就寫到這些。我看完了,我最終尋思到了愛的真義么?書中真義是“離開,才是最好的愛。”那么,我呢?單純的小時候,以為只要彼此很相愛就會永遠在一起,以為一句“我希望永遠和你在一起”就會顛覆整個世界,以為那些我想的都會出現,以為……
可是事實呢?不管有多么傷,我依然相信愛情。相信有的人最終是要分離的,只是我愿意用我最年輕的時光和你在一起,我死掉的心就一直放在你這里。直到有一天你不再需要我,我愿意消失在你的世界里,請你忘記我。執子之手,不惦念與子攜老。祝你幸福。又何必給自己那些虛無的愿望讓自己難過呢?
分手信是最感人的情書吧!我曾經又有多少次這個念頭呢?寫下的都是最真的句子……在我們還在一起的時候,多留幾封信僅供紀念與懷念吧!在留下來的時間里把想告訴你的都寫下來,就不會留下突然的遺憾了。多么想努力奔向有你的未來,還是覺得很不現實。那就這樣活在童話里吧!
親愛的,我愛你。祝你幸福。
分手信讀后感 篇4
《分手信》是美國純愛小說天王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經典之作。
斯帕克斯的小說真的是非常好看,讓人一拿起來就放不下,而且即使有一段時間不看之后再拿起來,也能夠很快進入讀書的狀態。
這篇小說其實故事不是很復雜,有兩個主要人物:約翰(男)和莎文娜(女),還有兩個次重要的人物:約翰的爸爸以及提姆(男),后者是莎文娜的好朋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單親家庭的約翰原來是一個街頭類似小混混性質的青年,后來浪子回頭,決定參軍。參軍后回家度假的時候,邂逅了來他的家鄉做志愿者的莎文娜,兩人一見鐘情,并開始了漫長的異地戀。最開始,兩人的關系如膠似漆,盡管相隔兩地,兩人感情毫無減退。但是隨著911事件的突然發生,熱血青年的約翰決定為祖國繼續服役兩年,滿懷希望的莎文娜失望至極,慢慢地也對約翰的感情也逐漸暗淡下來。終于,莎文娜給約翰寫了一封分手信,兩人三年的感情宣告終止。此時,約翰卻沒有時間為失去莎文娜悲傷,因為他的父親的健康狀況非常差,盡管約翰盡自己最大努力挽救父親,還是難以挽救父親的離去。與此同時莎文娜和提姆都是北卡大學的學生,又從小是發小,提姆從12歲就愛著莎文娜,經過時間的培養,兩人戀愛并最終結婚了。但是兩人的幸福生活卻并沒有持續很久,提姆被診斷為患惡性黑色素瘤,奄奄一息,每天靠莎文娜和醫生們的照顧勉強度日,而此時,剛給父親辦完葬禮的約翰找到了莎文娜。雖然已經很久不聯系了,也分手很長時間了,但是約翰和莎文娜似乎又回到了幾年前他們一見鐘情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竟然還是如此深深地愛著對方。而提姆也從莎文娜的言行中看到了這一點。善良的提姆竟然對約翰說如果自己死了,請他娶了莎文娜。約翰問提姆為什么要這么做,提姆回答說因為他愛莎文娜,這種愛如此強烈以至于他只希望莎文娜幸福就足夠了。約翰盡管仍然深愛著莎文娜,但從與提姆的談話中,他懂得了愛的真諦,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即使不是和自己。約翰最終選擇與莎文娜告別,并將自己從父親繼承過來的財產匿名捐贈給提姆治療。小說的結尾意味深長:約翰在莎文娜的農場附近看到提姆身體逐漸恢復,莎文娜和提姆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自己卻最終選擇離開。
坦白地說,我本人并不喜歡這個結局,相比與一些理想化一點的結局,比如:提姆去世后莎文娜和約翰重結良緣,斯帕克斯的這個結尾讓我心里總有點"堵"的感覺。但是,正是這個我認為不是很圓滿的結尾,體現了斯帕克斯的愛情觀。
看完這部小說不難感覺到,整本書其實是在探討一個問題:愛為何物。書的封底如是寫著:因為愛,所以選擇離開。而提姆當時臨終囑托約翰的話也是本書的點睛之筆。斯帕克斯認為:如果愛一個人,那么就是全心全意地希望這個人好,即使這個人愛的不是自己,即使這個人沒有和自己在一起。而提姆就是斯帕克斯塑造出來的作為闡釋他對愛的理解的代言人:當莎文娜與約翰一見鐘情的時候,提姆沒有(至少看起來沒有)絲毫醋意。他熱心地幫助約翰解決各種問題,誠懇地介紹約翰融入他們這些北卡義工的圈子。甚至在莎文娜和約翰發生不快的時候,還主動送莎文娜到約翰的家幫他們解除誤會。提姆做的這一切都是出于對莎文娜的愛。盡管莎文娜喜歡的不是他,而是約翰,但是他仍然希望莎文娜幸福、高興。他深深地愛著莎文娜,但是當莎文娜和約翰鬧矛盾的時候,他并沒有趁火打劫,反而愿意為他們倆解除誤會,重歸于好。因為他知道莎文娜愛的是約翰,他這樣做能夠讓莎文娜更加幸福。到了文章的結尾,約翰的行動更加詮釋了斯帕克斯的愛情觀:在痛苦的糾結之后,他毅然選擇了離開。泰戈爾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你。約翰的痛苦可見一般,但是即使面對如此的痛苦,他仍然選擇了不破壞莎文娜的婚姻,因為他真正地愛著莎文娜,他真誠地希望莎文娜擁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斯帕克斯的愛情觀多少有點理想主義的元素。一個是美國駐扎在德國的普通士兵,一個則是美國名牌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才兼校花級的女生。兩個身份差異如此之大的人,在一次短暫的邂逅之后竟然能夠摩擦出如此絢爛的愛情的火花。也許,正如簡愛所認為的:人的精神是平等的,愛情面前更是如此。但是,現實中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如果能夠愛到如此程度的實在是太少見了。尤其是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如此現實的社會。
我覺得愛情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由很多很多種元素共同決定,包括相貌、氣質、道德、性格、激素甚至基因,而且每種元素所占的權重也都不一樣。當然,雖然自己沒經歷過斯帕克斯的那種愛情,但是畢竟都有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無論付出多少都不求回報,只求孩子能夠幸福,我們也都有體會。從這點來說,父母真的是太偉大了。但是戀人之間的感情究竟能否達到這種高度呢?難道現實社會中這種愛情已經消失了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它還存在,畢竟在這個越來越現實的社會中,或許我們需要一點不現實的事物。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作為唯一號稱有情感的動物,我們不能夠只做繁衍的機器,更要有情感的火花。
分手信讀后感 篇5
本文講述了一個美國士兵回家休假時候在海灘上沖浪,看到一位女士錢包掉進海里,沖過去幫她撿起,他們相愛,異地。共同期待未來,第一次休假后他們一同度過,期間發生的矛盾。911發生后,“我”志愿再當兩年兵,莎文娜寫了分手的那封信。父親去世后,主人公去看莎文娜,看到了她的丈夫提姆病重,主人公捐了父親的錢幣,給提姆治病。在遠處觀望著莎文娜的幸福。
雖然情節就是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我看著看著仍然是看哭了。因為我想到了我的在魔都的乖乖。
但是對書中情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莎文娜還愛著約翰,就接受了提姆。也能理解當約翰一直在德國當兵,那么多年她也不好受。所以對這本書的印象也大打折扣。不過如果莎文娜不離開約翰,這本書就沒什么好寫的。不過莎文娜好可憐,從何約翰異地的一個坑到了要照顧提姆的坑。
不過我想我是一個太自私的了,總是只考慮自己,害怕付出。到最后約翰把錢幣給提姆治病,我覺得我做不到這樣付出。我也很害怕父母生病讓我放棄我現在的自由。
開頭的一見鐘情還是讓我覺得很唯美。看著那樣傻傻的愛情故事不用動腦子還是很開心的,但是沒有起伏的故事也沒什么好講,所以最終兩個人一定會有磨難不在一起。我原來一直以為情節會是莎文娜得癌癥什么的,不想讓約翰傷心,所以編出謊話來安慰約翰,后來發現原來還真的是出軌了啊。有點失望。既然選擇了提姆,那就不能后悔自己的決定,好像很不舍得約翰一樣。
所以,莎文娜這個角色塑造得很一般。雖然有主見選擇了約翰,但沒那么堅強意志沒有把這個決定一直堅持到最后。約翰這個角色又塑造得感覺太癡情了。是不是有點假。提姆他太不幸了,失去了父母以后自己又成了妻子的負擔。每個人好像都有那么些許的不幸。
約翰第一次休假到莎文娜家,感覺自己對于莎文娜來說可有可無那種感覺深有體會。乖乖忙于自己的事情會不會真的覺得笨笨可有可無呢。笨笨有什么用呢。戀人吵架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這樣。兩個人有些話沒有直接說出來不爽,但是說不出好像干涉對方的自由,但是壓抑心中又超級不爽。
但總體來說,這書還是是一本讓我一口氣讀完的愛情小說,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