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黨支部工作總結
XX年學校黨支部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學習貫徹xx大精神為契機,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認真抓好黨組織自身建設,以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為完成學校工作目標和任務、為學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健全學習制度,更新思想觀念
建立黨員干部學習制度,堅持以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機制,抓好學習教育,建立學習型組織。按照理論武裝、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通過黨員理論學習、教職工政治學習、組織生活等途徑,采取看錄像、講黨課、學習討論等形式,繼續(xù)貫徹xx大精神和學習有關黨的政策、法規(guī),學習課改理論、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著力推進學習型組織創(chuàng)建活動。在學習中堅持集中學習與自學討論相結合,堅持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黨員干部每學期撰寫一篇學習體會。通過學習,努力把全體黨員、教職工的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學?茖W發(fā)展上來,引導廣大黨員牢固樹立發(fā)展意識、質量意識,法律意識,促進黨員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
二、完善制度,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建設一支朝氣蓬勃、真抓實干、廉潔奉公、精干高效的黨員、干部隊伍。
1、實行黨員責任區(qū)制,支部安排各年級組、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黨員聯(lián)系責任區(qū)的積極分子和群眾。黨員干部做表率,切實做到盡職盡責;密切黨群關系,團結帶領全體人員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這已經(jīng)成為黨員和干部的思想共識和辦事原則。
2、完善制度,開展民主評議工作。學校舉行的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述職、黨團員民主測評等活動,使領導班子成員始終接受教職工的民主監(jiān)督。并從制度建設入手,落實行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述職制度、報告制度、民主測評制度、校務公開制度,真正做到教育為主、防患未然。通過不斷健全完善校務公開、教代會制度,廣泛聽取全體教職工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保證班子決策的科學性。
3、增強干部群體團結,做好組織發(fā)展工作。一年來,干部群體團結一致,齊抓共管體現(xiàn)明顯。繼續(xù)做好組織發(fā)展工作,堅持“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的原則,吸納業(yè)務骨干、先進教師和優(yōu)秀青年,為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年內分別完成了2位青年教師的發(fā)展入黨建卡工作。
三、依法治校,凝聚人心,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依法治校,依德立校,在實行校長負責制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監(jiān)督作用。黨支部就是融合劑催化劑,是校園和諧發(fā)展、校園文化意識形成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對學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關注并促動。
1、依法治校,外樹形象。支部始終以良好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來指導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規(guī)范學校的辦學行為,按政策規(guī)定來制定校內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尤其在行風建設方面,學校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嚴格教育行為,規(guī)范收費行為,杜絕亂收費亂攤派現(xiàn)象,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在安全、體罰和變相體罰及師德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制,嚴禁有違反政策、有損校譽的事情發(fā)生。
2、民主管理,內促發(fā)展。我們進一步加快與推進校內民主管理進程,人事聘用、工程建設、干部聘任、評先評優(yōu)等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能通過校委會或校行政會商討決定,并及時在全體會上進行校務公開。
3、關愛群眾,凝聚人心。黨支部、校行政積極提倡和實施柔性管理,注重以人為本,力爭創(chuàng)造具有親和力的學校人文環(huán)境,力爭讓每一位老師有“滿意感”、“歸屬感”、“成就感”,力爭使校園成為每一位師生的“精神家園”。學校每年拿出一定資金購買綠色植被,美化校園環(huán)境。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大大提高了師生的閱讀量,豐富了師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校行政切實解決教職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對生病住院的教職工(包括退休職工),校級領導干部都前去慰問看望;關心職工健康,每年為職工進行體檢;倡議捐款幫助弱勢群體,精心組織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辛勤勞累的教師們忘卻喧囂與疲憊。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
四、以人為本,敬業(yè)愛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以德治校,以德治教的根本在于教師的素質,教師素質的核心是“師德”。學校黨支部一直把師德建師風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努力以良好的師德師風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我們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guī)律,正確認識和把握“以人為本”的師德內涵,以正確認識人、尊重人、信任人、開發(fā)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為指南,努力從幫助教師、支持教師自主成長的角度來構建本校師德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