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550字讀書感悟(精選3篇)
安娜·卡列尼娜550字讀書感悟 篇1
安娜·卡列尼娜這個人物的性格,是俄國人特有性格的體現,帶有很強的民族色彩。這跟魯迅筆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劇人物是截然相反的。她雖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內心卻是極其“叛逆”,或者說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不違背自己的本質,在原則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運的神。這絕非是自我中心主義,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種人性至上的體現。也許這在我們的國度是會被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所摒棄的,把她看成是一個不忠的婦女形象。然而在如今的時代,顯然這種看法是不可取的,但絕非不可理解。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換句話說:我們被這種傳統的枷鎖牢牢禁錮,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個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數人的每一個大腦細胞。
如此看來她似乎是一個幸福的人,有過一段邂逅,在她看來曾經是完美的。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這個被壓抑的生氣勃勃的女人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這使她忘卻了一切煩惱,恐懼,在幻想中只為了愛情而活。在這個既短暫又漫長的過程中,她也曾徘徊,猶豫,極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難以適從。她想起了家庭與道德,但此中并沒有是非之分,對錯之分,只有理智與情感不懈的抗爭。
愛情的力量曾使她幾度沖破世俗的蕃籬,但自私、罪惡感很快會降臨,將她團團包圍。另一方面一種虛妄的狂熱使伏倫斯基在一種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是膚淺的,同時他并非喪失責任與義務,他是一個始終屬于世俗的人,無力反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脫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最終將其帶入痛苦的深淵。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決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對生活和理智徹底失望的安娜最終選擇離開,這不是放棄,不是妥協;不是社會拋棄了她,是她拋棄了社會,是用她的方式找尋心靈的完全寧靜……
安娜·卡列尼娜550字讀書感悟 篇2
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后,小女孩在大年夜叫賣火柴的情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大年夜里,小女孩凄慘的叫賣聲傳遍了大街小巷,她在寒風刺骨的大年夜里,赤著腳走在路上叫賣火柴,但沒有人買過她的一根火柴。這時候,我們在干什么呢?我們正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撒嬌,姐姐催著我試穿過年的新衣服,坐在桌子旁吃著可口的飯菜。而早已饑腸轆轆的她還在街上叫賣火柴。她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可以回去,因為她的爸爸肯定會為了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而痛打她。她只能蜷縮著身子靠在墻角里,讓自己暖和一下。她擦然了一根根火柴,在她的面前出現了美味得烤鵝,漂亮的圣誕樹,溫暖的火爐和慈祥的奶奶。不過,這只是幻覺而已。當火柴一滅她又回到了現實中去。可是她是多么的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啊!
小女孩的生活里只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她沒有親情沒有親人,她是多么的孤單,甚至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而我呢?我有愛我的親人,朋友,我們這里充滿了快樂、溫暖和愛。
看看小女孩再看看我,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小女孩雖然和我差不多大,但我享受到的一切她卻都沒有,這完全是那個舊社會的錯。多么希望小女孩能夠來到我們的世界,和我們一起玩耍、學習呀!
安娜·卡列尼娜550字讀書感悟 篇3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于是他憑著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于如愿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復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游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篇二:駱駝祥子讀后感200字
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尸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