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精選16篇)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16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精選16篇)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

  晉紀一(公元265公元272)

  公元265年

  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jīng)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如果花費一些筆墨來評價一下三國末期三家的君主,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蜀漢的阿斗,本質(zhì)上兩個字:茍安。蜀漢滅亡之后,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司馬昭對劉禪不太放心,經(jīng)常試探劉禪,根據(jù)《漢晉春秋》記載:

  文王(司馬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對于這樣的一段記載,后人對于劉禪的評價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劉禪大智大慧,深通韜晦之道,國滅之后,能活到善終的國君實在是不多見,更多的人說劉禪是一個天良喪盡的不肖子孫,厚顏無恥之極。其實,到底該如何評價劉禪,我想這和生命的意義有關(guān)系,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那就是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著,什么是生活,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意義上,劉禪是一個成功者,因為他做得很好,但是生命的意義,真的是生下來活下去么?

  曹魏的末期君主,其實都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大權(quán)旁落,主少國疑,又怎么能不滅亡呢?既生瑜,何生亮不是曹魏的君主太弱,而是司馬氏太強大了,從司馬懿歷經(jīng)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都是善于權(quán)謀,心系天下的明君,精通政治,安撫天下人心,整頓兵馬,即使曹操在世,人心已歸司馬氏,也奈何不了司馬氏,更何況這些尚未通人事的牌位君主呢?只是,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得意滿之時,不知可曾想到,這樣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歷史的策劃者,有時候可以打瞌睡,但是歷史的結(jié)果一定是很公平的。

  東吳的孫皓,本質(zhì)上也是兩個字殘暴,孫皓不是一般的末帝,而是集所有末帝罪惡于一體的末帝。后來,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所建的劉漢俘虜,押到首都平陽,皇帝劉聰問:你們司馬家自己殺來殺去,是為什么啊?司馬熾回答:我們家不互相殘殺,為您掃平道路,您老再天縱英明,能有機會做皇帝嗎?孫皓也是如此做派,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強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興建昭明宮。又派宦官遍行州郡,挑選美女充入后宮。大臣們的女兒必須每年報一次,年紀到了十五六歲的要先讓他檢閱,看不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妃、宮女、內(nèi)侍稍有不如意,立刻殺死扔進水里漂走,或者剝?nèi)ッ嫫ぃ诔鲅劬Γ硵嚯p腳。

  孫皓喜歡狂飲便經(jīng)常招群臣飲酒,每次都要強逼大臣喝醉,再命令喝醉的大臣彼此揭發(fā)他人的過失。大臣無奈,互相攻訐,只要有說過孫皓的閑話的,必死無疑。由此,受邀赴宴的大臣個個膽戰(zhàn)心驚,赴宴前都要與妻子兒女灑淚相別。大臣們不喝不行,可喝多了也不行,總之殺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在孫皓手下,做忠臣是一定會死掉的,會稽太守車浚,為人清忠,有一年會稽郡發(fā)生旱災,車浚上表請求賑災。孫皓說這老兒分明是想樹立自己的私恩啊,別讓他活了,殺了吧。尚書熊睦見孫皓酷虐,便婉轉(zhuǎn)勸諫,孫皓嫌直接殺了不解氣,派人用刀背敲擊他的腦袋,敲得血肉模糊,體無完膚。(寫到這里真想說一個字慘啊。)

  由此看來,在孫皓手下拿一份工資,真的不容易,的確是賣命錢,說實話,孫皓這樣的做派,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作孽。估計孫皓是這樣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皇帝即是孽,孽即是皇帝如此一來,人人大懼,就連東吳宗親都嚇得膽戰(zhàn)心驚,紛紛逃往晉朝避難。

  東吳國滅之后,孫皓也到了洛陽,做了晉朝的官,其為人處世和西蜀劉禪完全一樣,真正是一對活寶。據(jù)《世說新語》排調(diào)篇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宴會上問孫皓:聽說你們南方人好作《爾汝歌》你能作一首讓我聽聽么?孫皓不假思索,舉起酒杯就口占一絕: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孫皓已經(jīng)沒有心肝到這個地步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忍著吧。

  總之,三國歸晉,是歷史的選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個新興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大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呢?看似錦繡繁華的天下,究竟會走向何方呢?知道后來歷史的人們,想必已是雙淚墜清波了,因為這段繁華的時間太過短暫,漢族的祖先注定要經(jīng)受一次更大的洗禮,差一點亡國滅種啊。當然這是后話了,先放下暫且不提。

  司馬炎終于作了名正言順的皇帝了,日后被后人稱作晉武帝的這位皇帝,在當今社會的名聲不是很大,幾乎沒有人稱他是明君,但是這位仁兄可的確是千古一帝。客觀地說在中國帝王明君排行榜中,進不了前十,但是也絕不會跌出十五名之后。一個人做了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說,選美啊。當然,美是要選的,不過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說,安撫天下啊。這就不必你說了,其實一直在安撫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非常關(guān)鍵,非常重要,那就是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請注意后面的一句話,并領(lǐng)有藩地,開府建衙,很多人一下子失望了,這太簡單了,傻子都知道啊。其實不然啊,其實不然啊(感慨一下,加重一下語氣),寫到這里就引出了一篇絕大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王朝歷史幾千年,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

  晉武帝急于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是因為他總結(jié)歷史發(fā)現(xiàn),曹操當年篡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東漢的宗親在地方?jīng)]有實權(quán),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權(quán)之外,在地方并沒有強有力的奧援,而司馬氏篡曹魏則同出一轍,假如曹魏宗親,在幾個重要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那么天下就不會被司馬氏輕易篡奪。想到這里,篡權(quán)出身的司馬炎渾身一激靈,可怕啊。還等什么,馬上封王,讓司馬氏宗親,在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拱衛(wèi)朝廷,但是司馬炎沒有想到,這正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患,的確,別人是沒有實力來爭奪你的江山了,但是你們司馬家就真的鐵板一塊么?其實歷史不是沒有給晉武帝機會,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就充分說明了,地方實力過于強大,是會造反的,只可惜從晉武帝的出身來看,他當然是不容易想到這一層的。

  就此我們可以再深入的討論一下,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guī)浊昱`、封建王朝沒有找到正確解決辦法的難題。

  首先,大多數(shù)人是贊同中央集權(quán)的,但是中央過度集權(quán)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地方上畢竟是會發(fā)生一些事情的,但是呢,處理事情的權(quán)限畢竟要請示中央,過去的通信也不發(fā)達,這樣一來,耽擱的時間長了,極易釀成民變和邊患,歷代的農(nóng)民起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張角、黃巢、洪秀全等人,就是占了這樣的一個便宜,另外中央集權(quán)也容易造成軍隊戰(zhàn)斗力弱化的問題,如東漢,趙宋,大明(永樂之后),權(quán)力在中央,將領(lǐng)的頻繁調(diào)動,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問題,就無從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所以一旦遇到異族入侵,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次,把權(quán)力大幅的下放給地方可以不可以呢?一些問題解決了,民變和邊患消除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比較強悍,邊陲無患,地方綏靖。但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xiàn)了,隨著地方實力的逐漸膨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差,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再想騰出手來,收拾地方,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見了。總之地方權(quán)力過大,十有八九到了最后是要造反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初期的永樂靖難,清初期的三藩之亂和清末期的各省獨立,民國的軍閥等等。

  因此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實在是歷代中國王朝,最為頭痛的問題。晉武帝分封司馬氏宗親為王,看起來好像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這個問題的實質(zhì),卻是如此的深刻,這也是西晉王朝迅速衰落和滅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還是個人,必須懂得權(quán)力該如何分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

  當然身處公元265年的晉武帝司馬炎,不會想到這么多的問題,屬于他的歷史舞臺,還有相當?shù)囊欢螘r間,暴風雨終究回來,但是至少暴風雨現(xiàn)在還沒有到來,西晉王朝的欣欣向榮,大臣們的勵精圖治仍將繼續(xù)。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2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diào)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但是有很多復雜的字電字詞典顯示不出來,遂換為手機閱讀,不太正式,只是抱著消遣的心態(tài)。但后來體會此書的意義后,用手機看也還習慣了。前兩年比較忙,就這樣有空時斷斷續(xù)續(xù)在手機上翻翻,一直看到了宋紀,接近一半的篇幅。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大把時間,終于買了岳麓書社的版本,一直看到最后。三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事,此時回首,初讀此書時的情景已不太清晰。最早還記得信陵君的命運,平原君善辯的門客公孫龍。而到現(xiàn)在的太祖皇帝橫空出世,讀者隔了三年,歷史卻已過去千年光陰。最后溫公的進書表上寫到:臣今賅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編這部書花費了他十九年,其感慨確然更勝我等閱者。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遠非一般講一兩個主角命運的書籍可比。一千三百年,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貫穿其中。偉大的人物的確推動并書寫著歷史,普通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這漫長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偉大風流,又能夠延續(xù)多久?任何一個英雄,從他誕生到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過幾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有新的人物不斷誕生,不斷殞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縱使能略有所成,進而蔭及子孫,又算得了什么?開國的帝王混壹四海,號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幾何?子子孫孫,也終有為階下囚的一天。劉邦規(guī)定非劉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漢獻帝的悲劇。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jù)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jīng)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讀通鑒的歷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zhuǎn)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看透這一切,人真的應該更豁達。 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為這一政治傳統(tǒng)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jīng)世致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了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lǐng)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愿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guī)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出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jié)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勵志,很積極,很正面的《孫權(quán)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zhì)。

  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但事實卻是,在這一千三百年中,正義失衡,奸臣當?shù)溃瑲⒙舅钠鸩攀墙?jīng)常的事,而真正朝綱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幾次,就跟抽彩票一樣,幾乎指望不了。這個社會,就好像是一個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樣,其實從來都沒好過,但只要不沒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喪亂,民存者僅百之二三,但只要這一小部分存活下去了,他們又還可以繼續(xù)建立政權(quán),重復那些悲喜劇。儒家喜歡歌訟遠古完美的三代,而普通人也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鑒的記載足以讓這些童話破滅,世道幾乎一直都是不好的,生靈幾乎總在涂炭,而那些稀有的、短暫的治世也僅是差強人意而已。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通鑒讓人敢于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沉浸在對那些未曾有過的理想社會的歌頌中。誠然我們希望社會可以變得更理想,我們也應該為此努力。但如果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夠理想,那也是正常的,也許應該更心平氣和,而不是一味抱怨。

  據(jù)說溫公當編成此書后,寫作班子之外只有一個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他對非常失望。兩年后溫公去世,對于此書的巨大影響再也無法得悉。《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xiàn)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溫公去世后不久的徽宗之世,君臣皆能通曉此書,何至于朝綱紊亂,最終國破南渡,君臣為虜?而千年后在華夏掀起大風浪的毛先生,卻正是因為讀此書十七遍,最終混壹四海,君臨天下。在當今信息化社會,需要吸取如此多知識的時候,《資治通鑒》這樣的古書仍然是為很多人推崇的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其價值經(jīng)久不衰。青史留名不過略為后人所知,溫公作青史而流傳,勝之遠矣。而且只要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不變,通鑒的價值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讀物,不會像《三國》《水滸》一樣擁有大量的通俗讀者,因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通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通鑒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再過一千年,兩千年,其風采仍會有無數(shù)的后來人評說。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3

  晉紀一(公元265—公元272)

  公元265年

  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jīng)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如果花費一些筆墨來評價一下三國末期三家的君主,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蜀漢的阿斗,本質(zhì)上兩個字:“茍安”。蜀漢滅亡之后,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司馬昭對劉禪不太放心,經(jīng)常試探劉禪,根據(jù)《漢晉春秋》記載:

  文王(司馬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對于這樣的一段記載,后人對于劉禪的評價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劉禪大智大慧,深通韜晦之道,國滅之后,能活到善終的國君實在是不多見,更多的人說劉禪是一個天良喪盡的不肖子孫,厚顏無恥之極。其實,到底該如何評價劉禪,我想這和生命的意義有關(guān)系,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那就是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著,什么是生活,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意義上,劉禪是一個成功者,因為他做得很好,但是生命的意義,真的是生下來活下去么?

  曹魏的末期君主,其實都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大權(quán)旁落,主少國疑,又怎么能不滅亡呢?“既生瑜,何生亮”不是曹魏的君主太弱,而是司馬氏太強大了,從司馬懿歷經(jīng)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都是善于權(quán)謀,心系天下的明君,精通政治,安撫天下人心,整頓兵馬,即使曹操在世,人心已歸司馬氏,也奈何不了司馬氏,更何況這些尚未通人事的牌位君主呢?只是,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得意滿之時,不知可曾想到,這樣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歷史的策劃者,有時候可以打瞌睡,但是歷史的結(jié)果一定是很公平的。

  東吳的孫皓,本質(zhì)上也是兩個字“殘暴”,孫皓不是一般的末帝,而是集所有末帝罪惡于一體的末帝。后來,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所建的劉漢俘虜,押到首都平陽,皇帝劉聰問:你們司馬家自己殺來殺去,是為什么啊?司馬熾回答:我們家不互相殘殺,為您掃平道路,您老再天縱英明,能有機會做皇帝嗎?孫皓也是如此做派,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強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興建昭明宮。又派宦官遍行州郡,挑選美女充入后宮。大臣們的女兒必須每年報一次,年紀到了十五六歲的要先讓他檢閱,看不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妃、宮女、內(nèi)侍稍有不如意,立刻殺死扔進水里漂走,或者剝?nèi)ッ嫫ぃ诔鲅劬Γ硵嚯p腳。

  孫皓喜歡狂飲便經(jīng)常招群臣飲酒,每次都要強逼大臣喝醉,再命令喝醉的大臣彼此揭發(fā)他人的過失。大臣無奈,互相攻訐,只要有說過孫皓的閑話的,必死無疑。由此,受邀赴宴的大臣個個膽戰(zhàn)心驚,赴宴前都要與妻子兒女灑淚相別。大臣們不喝不行,可喝多了也不行,總之殺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在孫皓手下,做忠臣是一定會死掉的,會稽太守車浚,為人清忠,有一年會稽郡發(fā)生旱災,車浚上表請求賑災。孫皓說“這老兒分明是想樹立自己的私恩啊,別讓他活了,殺了吧。”尚書熊睦見孫皓酷虐,便婉轉(zhuǎn)勸諫,孫皓嫌直接殺了不解氣,派人用刀背敲擊他的腦袋,敲得血肉模糊,體無完膚。(寫到這里真想說一個字“慘”啊。)

  由此看來,在孫皓手下拿一份工資,真的不容易,的確是賣命錢,說實話,孫皓這樣的做派,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作孽。估計孫皓是這樣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皇帝即是孽,孽即是皇帝”如此一來,人人大懼,就連東吳宗親都嚇得膽戰(zhàn)心驚,紛紛逃往晉朝避難。

  東吳國滅之后,孫皓也到了洛陽,做了晉朝的官,其為人處世和西蜀劉禪完全一樣,真正是一對活寶。據(jù)《世說新語》“排調(diào)”篇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宴會上問孫皓:“聽說你們南方人好作《爾汝歌》你能作一首讓我聽聽么?”孫皓不假思索,舉起酒杯就口占一絕:“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孫皓已經(jīng)沒有心肝到這個地步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忍著吧。

  總之,三國歸晉,是歷史的選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個新興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大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呢?看似錦繡繁華的天下,究竟會走向何方呢?知道后來歷史的人們,想必已是“雙淚墜清波”了,因為這段繁華的時間太過短暫,漢族的祖先注定要經(jīng)受一次更大的洗禮,差一點亡國滅種啊。當然這是后話了,先放下暫且不提。

  司馬炎終于作了名正言順的皇帝了,日后被后人稱作晉武帝的這位皇帝,在當今社會的名聲不是很大,幾乎沒有人稱他是明君,但是這位仁兄可的確是千古一帝。客觀地說在中國帝王明君排行榜中,進不了前十,但是也絕不會跌出十五名之后。一個人做了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說,選美啊。當然,美是要選的,不過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說,安撫天下啊。這就不必你說了,其實一直在安撫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非常關(guān)鍵,非常重要,那就是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請注意后面的一句話,并領(lǐng)有藩地,開府建衙,很多人一下子失望了,這太簡單了,傻子都知道啊。其實不然啊,其實不然啊(感慨一下,加重一下語氣),寫到這里就引出了一篇絕大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王朝歷史幾千年,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

  晉武帝急于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是因為他總結(jié)歷史發(fā)現(xiàn),曹操當年篡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東漢的宗親在地方?jīng)]有實權(quán),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權(quán)之外,在地方并沒有強有力的奧援,而司馬氏篡曹魏則同出一轍,假如曹魏宗親,在幾個重要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那么天下就不會被司馬氏輕易篡奪。想到這里,篡權(quán)出身的司馬炎渾身一激靈,可怕啊。還等什么,馬上封王,讓司馬氏宗親,在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拱衛(wèi)朝廷,但是司馬炎沒有想到,這正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患,的確,別人是沒有實力來爭奪你的江山了,但是你們司馬家就真的鐵板一塊么?其實歷史不是沒有給晉武帝機會,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就充分說明了,地方實力過于強大,是會造反的,只可惜從晉武帝的出身來看,他當然是不容易想到這一層的。

  就此我們可以再深入的討論一下,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guī)浊昱`、封建王朝沒有找到正確解決辦法的難題。

  首先,大多數(shù)人是贊同中央集權(quán)的,但是中央過度集權(quán)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地方上畢竟是會發(fā)生一些事情的,但是呢,處理事情的權(quán)限畢竟要請示中央,過去的通信也不發(fā)達,這樣一來,耽擱的時間長了,極易釀成民變和邊患,歷代的農(nóng)民起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張角、黃巢、洪秀全等人,就是占了這樣的一個便宜,另外中央集權(quán)也容易造成軍隊戰(zhàn)斗力弱化的問題,如東漢,趙宋,大明(永樂之后),權(quán)力在中央,將領(lǐng)的頻繁調(diào)動,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問題,就無從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所以一旦遇到異族入侵,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次,把權(quán)力大幅的下放給地方可以不可以呢?一些問題解決了,民變和邊患消除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比較強悍,邊陲無患,地方綏靖。但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xiàn)了,隨著地方實力的逐漸膨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差,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再想騰出手來,收拾地方,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見了。總之地方權(quán)力過大,十有八九到了最后是要造反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初期的永樂靖難,清初期的三藩之亂和清末期的各省獨立,民國的軍閥等等。

  因此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實在是歷代中國王朝,最為頭痛的問題。晉武帝分封司馬氏宗親為王,看起來好像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這個問題的實質(zhì),卻是如此的深刻,這也是西晉王朝迅速衰落和滅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還是個人,必須懂得權(quán)力該如何分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

  當然身處公元265年的晉武帝司馬炎,不會想到這么多的問題,屬于他的歷史舞臺,還有相當?shù)囊欢螘r間,暴風雨終究回來,但是至少暴風雨現(xiàn)在還沒有到來,西晉王朝的欣欣向榮,大臣們的勵精圖治仍將繼續(xù)。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4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20xx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所以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zhàn)略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鑒》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yōu)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戰(zhàn)敗之后并未輕言放棄,反而鎮(zhèn)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jīng)常見到。在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jù),漢武帝嫡長子,衛(wèi)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wèi)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jù)地位穩(wěn)定,后因衛(wèi)家衰敗后繼乏人,曾經(jīng)顯赫的衛(wèi)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wèi)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jù)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5

  “歷史虛無主義”卻是絕對不可取的。要求史書所載百分之百真實可靠,本來就是不現(xiàn)實的要求。畢竟,史家們正努力地還歷史以本來面貌,雖然這是一個也許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但我相信,史家們所記載的內(nèi)容,還是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的。“周公恐懼流言后,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畢竟周公有過大權(quán)獨攬的經(jīng)歷,畢竟王莽有過禮賢下士的表現(xiàn),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如果“當初”他們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還有“蓋棺論定”一說嗎?

  “以史為鑒”并不因史書內(nèi)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義——就連完全杜撰的小說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鑒意義,何況史實遠遠多于杜撰的史書呢?

  和其他所有史書一樣,《資治通鑒》也滲進了許多神話、傳說以及作者想當然地杜撰的內(nèi)容,但這并無損于它的偉大。讀到“嚼碎張巡齒”這一段時,沒必要深究他的牙齒究竟是怎么碎的,他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卻深深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讀到將士們箭盡糧絕,張巡把自己的小妾給將士們分食了的時候,于殘忍、冷酷、血腥的感覺之外,也無法不油然而生對張巡的無限敬意。這樣恨敵入骨、堅忍如狼的張巡,力盡被俘后如果不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齒究竟是怎么碎的,恐怕不會有一絲一毫影響到他近乎神一樣不朽的光芒!

  推而廣之,史書里其它不夠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并無損于“史鑒”的意義。史家們在力求真實的同時,難免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絕不可因史書的不完美,就滑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深淵。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6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diào)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但是有很多復雜的字電字詞典顯示不出來,遂換為手機閱讀,不太正式,只是抱著消遣的心態(tài)。但后來體會此書的意義后,用手機看也還習慣了。前兩年比較忙,就這樣有空時斷斷續(xù)續(xù)在手機上翻翻,一直看到了宋紀,接近一半的篇幅。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大把時間,終于買了岳麓書社的版本,一直看到最后。三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事,此時回首,初讀此書時的情景已不太清晰。最早還記得信陵君的命運,平原君善辯的門客公孫龍。而到現(xiàn)在的“太祖皇帝”橫空出世,讀者隔了三年,歷史卻已過去千年光陰。最后溫公的進書表上寫到:“臣今賅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編這部書花費了他十九年,其感慨確然更勝我等閱者。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遠非一般講一兩個主角命運的書籍可比。一千三百年,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貫穿其中。偉大的人物的確推動并書寫著歷史,普通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這漫長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偉大風流,又能夠延續(xù)多久?任何一個英雄,從他誕生到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過幾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有新的人物不斷誕生,不斷殞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縱使能略有所成,進而蔭及子孫,又算得了什么?開國的帝王混壹四海,號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幾何?子子孫孫,也終有為階下囚的一天。劉邦規(guī)定“非劉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漢獻帝的悲劇。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jù)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jīng)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讀通鑒的歷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zhuǎn)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看透這一切,人真的應該更豁達。 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為這一政治傳統(tǒng)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jīng)世致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了“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lǐng)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愿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guī)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出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jié)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勵志,很積極,很正面的《孫權(quán)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zhì)。

  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但事實卻是,在這一千三百年中,正義失衡,奸臣當?shù)溃瑲⒙舅钠鸩攀墙?jīng)常的事,而真正朝綱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幾次,就跟抽彩票一樣,幾乎指望不了。這個社會,就好像是一個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樣,其實從來都沒好過,但只要不沒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喪亂,民存者僅百之二三”,但只要這一小部分存活下去了,他們又還可以繼續(xù)建立政權(quán),重復那些悲喜劇。儒家喜歡歌訟遠古完美的“三代”,而普通人也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鑒的記載足以讓這些童話破滅,世道幾乎一直都是不好的,生靈幾乎總在涂炭,而那些稀有的、短暫的治世也僅是差強人意而已。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通鑒讓人敢于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沉浸在對那些未曾有過的理想社會的歌頌中。誠然我們希望社會可以變得更理想,我們也應該為此努力。但如果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夠理想,那也是正常的,也許應該更心平氣和,而不是一味抱怨。

  據(jù)說溫公當編成此書后,寫作班子之外只有一個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他對非常失望。兩年后溫公去世,對于此書的巨大影響再也無法得悉。“《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xiàn)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溫公去世后不久的徽宗之世,君臣皆能通曉此書,何至于朝綱紊亂,最終國破南渡,君臣為虜?而千年后在華夏掀起大風浪的毛先生,卻正是因為讀此書十七遍,最終混壹四海,君臨天下。在當今信息化社會,需要吸取如此多知識的時候,《資治通鑒》這樣的古書仍然是為很多人推崇的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其價值經(jīng)久不衰。青史留名不過略為后人所知,溫公作青史而流傳,勝之遠矣。而且只要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不變,通鑒的價值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讀物,不會像《三國》《水滸》一樣擁有大量的通俗讀者,因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通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通鑒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再過一千年,兩千年,其風采仍會有無數(shù)的后來人評說。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7

  《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巨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

  這本書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跡,簡單明了又不失生動地告訴大家,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zhí)著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zhì)。這是品質(zhì),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nèi)松飞纤豢扇鄙俚摹?/p>

  下面我就來說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戰(zhàn)國是一個崇尚詭術(shù)的時代,百家輩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殺傷力最大的還是反間計。反間計有很多的表現(xiàn)形式,然而其無一例外的針對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況國君,寡人寡人,說的就是無傾腹相交之人啊。因為敵人和小人的反間,最令人惋惜的還是魏,魏據(jù)中原之地,富庶傲視諸侯,如果能留住吳起和孫臏這兩位戰(zhàn)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又何愁霸業(yè)不成;損失最慘重的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趙成為戰(zhàn)國末期唯一能夠和秦抗衡的國家。然而長平一役,趙為范雎反間,以趙括代廉頗,以至四十萬大軍為秦坑殺。有太多的史實和反間計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將繼續(xù)挑戰(zhàn)人類最脆弱的部分。因為信息永遠不可能是完備的,人性永遠是多疑的.

  還有一點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商鞅變法。以刑名之學變法,手段太殘酷,積怨太深。他在渭水旁邊處決囚犯,染紅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得到太子虔和貴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車裂滅門。“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今日中國要推行各項改革,亦應徐圖緩進,毋操之過急。再來說說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飯不常也。你只知騎馬,加鞭快馬,不知道喂馬,不知道讓馬休息,不知疼馬,則不能久乘之。不錯,你一時比那些讓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騎已經(jīng)氣喘吁吁,快渴死了,餓死了,累死了,它不會把你馱到目的地的。君猶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quán)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guān)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 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鑒》里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比較的典型,望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遍,從中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8

  這幾天,我利用暑假時間讀完了《資治通鑒》這本書,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氣勢的盛衰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巨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

  這本書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跡,簡單明了又不失生動地告訴大家,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zhí)著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zhì)。這是品質(zhì),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nèi)松飞纤豢扇鄙俚摹?/p>

  下面我就來說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戰(zhàn)國是一個崇尚詭術(shù)的時代,百家輩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殺傷力的還是反間計。反間計有很多的表現(xiàn)形式,然而其無一例外的針對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況國君,寡人寡人,說的就是無傾腹相交之人啊。因為敵人和小人的反間,最令人惋惜的還是魏,魏據(jù)中原之地,富庶傲視諸侯,如果能留住吳起和孫臏這兩位戰(zhàn)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又何愁霸業(yè)不成;損失最慘重的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趙成為戰(zhàn)國末期能夠和秦抗衡的國家。然而長平一役,趙為范雎反間,以趙括代廉頗,以至四十萬大軍為秦坑殺。有太多的史實和反間計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將繼續(xù)挑戰(zhàn)人類最脆弱的部分。因為信息永遠不可能是完備的,人性永遠是多疑的。

  還有一點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商鞅變法。以刑名之學變法,手段太殘酷,積怨太深。他在渭水旁邊處決囚犯,染紅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得到太子虔和貴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車裂滅門。“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今日中國要推行各項改革,亦應徐圖緩進,毋操之過急。再來說說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

  飯不常也。你只知騎馬,加鞭快馬,不知道喂馬,不知道讓馬休息,不知疼馬,則不能久乘之。不錯,你一時比那些讓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騎已經(jīng)氣喘吁吁,快渴死了,餓死了,累死了,它不會把你馱到目的地的。君猶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quán)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guān)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鑒》里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比較的典型,望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遍,從中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9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遠非一般講一兩個主角命運的書籍可比。一千三百年,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貫穿其中。偉大的人物的確推動并書寫著歷史,普通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這漫長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偉大風流,又能夠延續(xù)多久?任何一個英雄,從他誕生到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過幾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有新的人物不斷誕生,不斷殞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縱使能略有所成,進而蔭及子孫,又算得了什么?開國的帝王混壹四海,號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幾何?子子孫孫,也終有為階下囚的一天。劉邦規(guī)定非劉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漢獻帝的悲劇。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jù)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jīng)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讀通鑒的歷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zhuǎn)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看透這一切,人真的應該更豁達。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為這一政治傳統(tǒng)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jīng)世致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了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lǐng)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愿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guī)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出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jié)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勵志,很積極,很正面的《孫權(quán)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zhì)。

  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

  據(jù)說溫公當編成此書后,寫作班子之外只有一個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他對非常失望。兩年后溫公去世,對于此書的巨大影響再也無法得悉。《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xiàn)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溫公去世后不久的徽宗之世,君臣皆能通曉此書,何至于朝綱紊亂,最終國破南渡,君臣為虜?而千年后在華夏掀起大風浪的毛先生,卻正是因為讀此書十七遍,最終混壹四海,君臨天下。在當今信息化社會,需要吸取如此多知識的時候,《資治通鑒》這樣的古書仍然是為很多人推崇的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其價值經(jīng)久不衰。青史留名不過略為后人所知,溫公作青史而流傳,勝之遠矣。而且只要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不變,通鑒的價值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讀物,不會像《三國》《水滸》一樣擁有大量的通俗讀者,因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通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通鑒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再過一千年,兩千年,其風采仍會有無數(shù)的后來人評說。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0

  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鑒》是個好東西,雖然據(jù)說柏楊是個分子,雖然他執(zhí)拗地非要把堯舜叫做“尹放勛先生”“姚重華先生”,但如其本人所說,現(xiàn)代的青年的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古文修為來讀拗口的通鑒。讀史可以以史為鑒,可以增強古文文學修養(yǎng),也可以像讀故事一樣只是為了好玩,只要不是為了增強古文修養(yǎng),不去讀原本而只是從白話版通鑒讀起,大概是性價比比較高的事情。非要講究讀史書原本才算讀史,無非是為了增強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優(yōu)越感罷了。

  但即使是白話版的資治通鑒,也未免太厚太長。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鑒一共72本,我從第一本開始讀,讀到第七本,已經(jīng)開始覺得讀不下去了,因為前面的內(nèi)容開始遺忘,往往有“接不上頭”的感覺,這可能也是看大部頭著作的常見痛苦吧。無奈,打算邊看邊寫筆記,以加深印象。既然是筆記,肯定是見識淺薄謬誤極多,無非自娛自樂而已。

  既然是自娛自樂,當然最好有自己的方式。我的方式是把書上記載的歷史,分割成以10~20xx年為區(qū)間的時代,命名為某人的時代,并對時代中主要人物進行評分。評分采用四維制:

  A.當世功業(yè);

  主要指此人有生之年在國家統(tǒng)一、開疆拓土、促進民生、宏揚文化方面的貢獻;最高分不得超過200。

  B.后世影響;

  主要指此人身后,其開創(chuàng)的局面對后人的影響,側(cè)重疆域、制度、文化上的影響;最高分不得超過200.

  C.技能;

  指人的個人才華,包括軍事、內(nèi)政、戰(zhàn)略、文學、科技等等。最高分不得超過50.

  D.私德

  指人的個人品德。最高分不超過50.

  影響指數(shù)=A+B+C+D

  存在指數(shù)=(A²+B²+C²+D²)^1/2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1

  有些慚愧的說,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居然沒有怎么仔細閱讀過中國的歷史,一直都無法由衷的感觸些什么。但當我通讀過《資治通鑒》后,我發(fā)現(xiàn)心中竟不住的洶涌澎湃。那些歷史情節(jié),仿佛歷歷在目。

  蓋世英雄陳湯,率領(lǐng)遠征軍,在首都長安遙遠的西北,在距離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亞巴爾喀什湖西南,擊斬匈奴郅支單于,砍下人頭,向中央獻捷時,指出:“膽敢冒犯強大中國的,距離再遠,也要誅殺!”豪氣上干霄漢。

  千年之下,我們?nèi)月牭竭@個聲音,為之熱血沸騰。英雄們?yōu)榱私夥牛瑸榱撕推剑腋投穑瑠^勇抗敵,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國最終向中國臣服,并不是全因為中國有此力量,更關(guān)鍵的是匈奴內(nèi)部分裂。而這再一次向歷史證明:一個不能團結(jié)的國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單于的人頭,也不會懸掛高竿。

  然而當中國前程似錦的時候,我們的君王們開始享受起衣食無憂的奢侈生活。在荒淫無度的生活背后,浮現(xiàn)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暴君,昏君還有那些腐朽的偽善的爪牙。他們的殘忍,他們的自私,讓我汗顏;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讓我觸目。于是人們在亂世中學會可自救。

  中國帝王被殺,不自楊廣開始,但楊廣被殺,卻是人民自救——聚眾起兵、反抗暴政的結(jié)果。也是歷第一次,人民自救轉(zhuǎn)變?yōu)楣賳T和軍人自救的結(jié)果。楊廣能力的高強,使人驚駭,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時間,就毀滅其父楊堅建立起來的富庶強大無比的帝國,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時間,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將勇士反叛,沒有人能做得到這些,而楊廣卻做到了,他的獎狀是一條絞繩。

  每次政變,都引起屠滅三族的慘劇;每次兵變,更是死人山積——壽春一連發(fā)生三次叛亂,幾乎空城。詭詐、殘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榮華富貴,卻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錦的前程,卻看不到人民苦難。今天還是炙手可熱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時間變成國家蟊賊,全家斬首,還把千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也帶入刑場。官員的尊嚴靠赤裸裸的軍事力量維持,是和非、對和錯,全看你是勝是敗?人性急劇墮落,種下未來更悲慘命運的基因。

  面對暴君的暴行,我們?nèi)绻了迹瑫鋈婚g汗流浹背。因為,如果換一下位置,我們真的可能就是他!這是多么可怕,權(quán)力能改變?nèi)诵浴⑴で诵浴⑾麥缛诵裕攘瞬皇苤坪獾臋?quán)力的毒酒,美女都會變成青面獠牙,何況本來就有一顆邪惡的心靈,我們痛恨他們之余,還為他們痛惜:為什么讓他們服下這種毒酒!

  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鑒》,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為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為我在這里聽到了太多官員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就讓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些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2

  《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寫的一部規(guī)模空前的編年體史學巨著,由神宗取意“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親賜名。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嗜之不厭”。

  全書一共294卷,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4年的歷史,資料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方面的重要史實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全面展示了幾十個政權(quán)的興盛與衰亡的過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變,有“網(wǎng)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這294卷為《《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梁紀》》22卷、《《陳紀》》1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后梁紀》》6卷、《《后唐紀》》8卷、《《后晉紀》》6卷,《《后周紀》》5卷。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

  我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本厚厚的書看完了,看了這本書,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奸臣:周幽王點烽火戲諸侯,失去諸侯的信任,最終斷送周朝百年江山;指鹿為馬的趙高;諸呂之亂,霍光攬技、王莽代漢、竇氏欺主,董卓入京臥龍床,不視天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昭大權(quán)在握,傀儡皇帝劉協(xié),殘暴無比隋煬帝,殺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亂安錄山,殺李坤自立朱溫……

  同時,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統(tǒng)一中國秦始皇,建立漢高祖,精勵圖治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仁君劉備,強者關(guān)羽、張飛,奇才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盧史皇上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國土面積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寧,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貪污……

  我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歷史上有多少明君圣主,還讓我明白有多少奸詐小人。

  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為能寫史書的人,我必須像司馬遷一樣,用手中的筆,公正地寫出事實,謳歌英雄,鞭撻小人。讓忠良名垂千古,奸賊遺臭萬年。

  這是我的夢想,我要為這個夢想而學習。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3

  最近閑來無事,打開書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讀過的書—《資治通鑒》,慢慢讀來,竟然讀出了興趣。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著作。此書給當時的人的影響力非常大,更給后人予警示。

  《資治通鑒》此書詳解了九世紀在戰(zhàn)國紀的滄桑風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統(tǒng),在漢紀的泱泱文風當中,我知道兩漢(西漢和東漢)的興衰,在三國紀當中,我清楚了亂世中的演進,在晉、宋、齊、梁與陳紀當中,我了解了當時渾亂的場面,在唐紀當中,我知道了封建社會的鼎盛,在五代紀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國的演進。此書里面也寫了許多名人,如賢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開辟漢風的漢高祖劉邦、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國劉徹、渡江稱制的司馬睿;如賢明臣子有:變法的商鞅、縱橫的蘇秦、“仲父”呂不韋、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外交家班超;如賢明的武將:樂毅、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父、“飛將軍”李廣、秦叔寶。可見,《資治通鑒》的歷史知識面十分廣泛。

  司馬光發(fā)憤寫了《資治通鑒》完整記述了戰(zhàn)國至五代時期的種.種時間,并且英雄人物輩出。里面更加給后人給予經(jīng)驗。俗話說“讀史明志”,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志存高遠。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4

  近周來,我閱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鑒》的書。

  我最喜歡文中的朱買臣。因為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時時不失讀書之心。面對妻子的罵聲,朱買臣不但沒有放下書本,反而更堅定了讀書的決心。果然,他的埋頭苦讀沒被埋沒,后來他成為了會稽的太守。

  我最愛其中《李鷹不懼權(quán)貴》的故事。因為李鷹明知殺死張朔,他的哥哥張讓便會上奏皇上。但為了還百姓一個清白,張讓待審后把張朔斬了頭。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鷹絲毫不懼。本想皇上會辭了他的職,沒想到卻重賞了他。其實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歷任要職,三度為相,既能在朝廷輔佐君主,又能帶兵出征,而且任勞任怨。雖然屢次受到妄臣排擠,讓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與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有深厚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詩酒風流也使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帶了幾分書卷氣息。

  讀了這本書史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讓我飽覽了戰(zhàn)國到五代十國的歷史,還讓我了解了古代政治政壇方面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它還記錄著王朝是怎樣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這個過程中有智慧,也有陰謀;有勇武,也有殘忍;有人性的掙扎、固守,也有墮落。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5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所以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zhàn)略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通鑒》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yōu)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戰(zhàn)敗之后并未輕言放棄,反而鎮(zhèn)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jīng)常見到。在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jù),漢武帝嫡長子,衛(wèi)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wèi)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jù)地位穩(wěn)定,后因衛(wèi)家衰敗后繼乏人,曾經(jīng)顯赫的衛(wèi)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wèi)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jù)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篇16

  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jīng)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如果花費一些筆墨來評價一下三國末期三家的君主,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蜀漢的阿斗,本質(zhì)上兩個字:“茍安”。蜀漢滅亡之后,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司馬昭對劉禪不太放心,經(jīng)常試探劉禪,根據(jù)《漢晉春秋》記載:

  文王(司馬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對于這樣的一段記載,后人對于劉禪的評價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劉禪大智大慧,深通韜晦之道,國滅之后,能活到善終的國君實在是不多見,更多的人說劉禪是一個天良喪盡的不肖子孫,厚顏無恥之極。其實,到底該如何評價劉禪,我想這和生命的意義有關(guān)系,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那就是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著,什么是生活,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意義上,劉禪是一個成功者,因為他做得很好,但是生命的意義,真的是生下來活下去么?

  曹魏的末期君主,其實都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大權(quán)旁落,主少國疑,又怎么能不滅亡呢?“既生瑜,何生亮”不是曹魏的君主太弱,而是司馬氏太強大了,從司馬懿歷經(jīng)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都是善于權(quán)謀,心系天下的明君,精通政治,安撫天下人心,整頓兵馬,即使曹操在世,人心已歸司馬氏,也奈何不了司馬氏,更何況這些尚未通人事的牌位君主呢?只是,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得意滿之時,不知可曾想到,這樣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歷史的策劃者,有時候可以打瞌睡,但是歷史的結(jié)果一定是很公平的。

  東吳的孫皓,本質(zhì)上也是兩個字“殘暴”,孫皓不是一般的末帝,而是集所有末帝罪惡于一體的末帝。后來,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所建的劉漢俘虜,押到首都平陽,皇帝劉聰問:你們司馬家自己殺來殺去,是為什么啊?司馬熾回答:我們家不互相殘殺,為您掃平道路,您老再天縱英明,能有機會做皇帝嗎?孫皓也是如此做派,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強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興建昭明宮。又派宦官遍行州郡,挑選美女充入后宮。大臣們的女兒必須每年報一次,年紀到了十五六歲的要先讓他檢閱,看不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妃、宮女、內(nèi)侍稍有不如意,立刻殺死扔進水里漂走,或者剝?nèi)ッ嫫ぃ诔鲅劬Γ硵嚯p腳。

  孫皓喜歡狂飲便經(jīng)常招群臣飲酒,每次都要強逼大臣喝醉,再命令喝醉的大臣彼此揭發(fā)他人的過失。大臣無奈,互相攻訐,只要有說過孫皓的閑話的,必死無疑。由此,受邀赴宴的大臣個個膽戰(zhàn)心驚,赴宴前都要與妻子兒女灑淚相別。大臣們不喝不行,可喝多了也不行,總之殺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在孫皓手下,做忠臣是一定會死掉的,會稽太守車浚,為人清忠,有一年會稽郡發(fā)生旱災,車浚上表請求賑災。孫皓說“這老兒分明是想樹立自己的私恩啊,別讓他活了,殺了吧。”尚書熊睦見孫皓酷虐,便婉轉(zhuǎn)勸諫,孫皓嫌直接殺了不解氣,派人用刀背敲擊他的腦袋,敲得血肉模糊,體無完膚。(寫到這里真想說一個字“慘”啊。)

  由此看來,在孫皓手下拿一份工資,真的不容易,的確是賣命錢,說實話,孫皓這樣的做派,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作孽。估計孫皓是這樣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皇帝即是孽,孽即是皇帝”如此一來,人人大懼,就連東吳宗親都嚇得膽戰(zhàn)心驚,紛紛逃往晉朝避難。

  東吳國滅之后,孫皓也到了洛陽,做了晉朝的官,其為人處世和西蜀劉禪完全一樣,真正是一對活寶。據(jù)《世說新語》“排調(diào)”篇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宴會上問孫皓:“聽說你們南方人好作《爾汝歌》你能作一首讓我聽聽么?”孫皓不假思索,舉起酒杯就口占一絕:“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孫皓已經(jīng)沒有心肝到這個地步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忍著吧。

  總之,三國歸晉,是歷史的選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個新興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大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呢?看似錦繡繁華的天下,究竟會走向何方呢?知道后來歷史的人們,想必已是“雙淚墜清波”了,因為這段繁華的時間太過短暫,漢族的祖先注定要經(jīng)受一次更大的洗禮,差一點亡國滅種啊。當然這是后話了,先放下暫且不提。

  司馬炎終于作了名正言順的皇帝了,日后被后人稱作晉武帝的這位皇帝,在當今社會的名聲不是很大,幾乎沒有人稱他是明君,但是這位仁兄可的確是千古一帝。客觀地說在中國帝王明君排行榜中,進不了前十,但是也絕不會跌出十五名之后。一個人做了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說,選美啊。當然,美是要選的,不過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說,安撫天下啊。這就不必你說了,其實一直在安撫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非常關(guān)鍵,非常重要,那就是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請注意后面的一句話,并領(lǐng)有藩地,開府建衙,很多人一下子失望了,這太簡單了,傻子都知道啊。其實不然啊,其實不然啊(感慨一下,加重一下語氣),寫到這里就引出了一篇絕大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王朝歷史幾千年,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

  晉武帝急于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是因為他總結(jié)歷史發(fā)現(xiàn),曹操當年篡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東漢的宗親在地方?jīng)]有實權(quán),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權(quán)之外,在地方并沒有強有力的奧援,而司馬氏篡曹魏則同出一轍,假如曹魏宗親,在幾個重要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那么天下就不會被司馬氏輕易篡奪。想到這里,篡權(quán)出身的司馬炎渾身一激靈,可怕啊。還等什么,馬上封王,讓司馬氏宗親,在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拱衛(wèi)朝廷,但是司馬炎沒有想到,這正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患,的確,別人是沒有實力來爭奪你的江山了,但是你們司馬家就真的鐵板一塊么?其實歷史不是沒有給晉武帝機會,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就充分說明了,地方實力過于強大,是會造反的,只可惜從晉武帝的出身來看,他當然是不容易想到這一層的。

  就此我們可以再深入的討論一下,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guī)浊昱`、封建王朝沒有找到正確解決辦法的難題。

  首先,大多數(shù)人是贊同中央集權(quán)的,但是中央過度集權(quán)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地方上畢竟是會發(fā)生一些事情的,但是呢,處理事情的權(quán)限畢竟要請示中央,過去的通信也不發(fā)達,這樣一來,耽擱的時間長了,極易釀成民變和邊患,歷代的農(nóng)民起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張角、黃巢、洪秀全等人,就是占了這樣的一個便宜,另外中央集權(quán)也容易造成軍隊戰(zhàn)斗力弱化的問題,如東漢,趙宋,大明(永樂之后),權(quán)力在中央,將領(lǐng)的頻繁調(diào)動,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問題,就無從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所以一旦遇到異族入侵,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次,把權(quán)力大幅的下放給地方可以不可以呢?一些問題解決了,民變和邊患消除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比較強悍,邊陲無患,地方綏靖。但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xiàn)了,隨著地方實力的逐漸膨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差,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再想騰出手來,收拾地方,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見了。總之地方權(quán)力過大,到了最后是總要造反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初期的永樂靖難,清初期的三藩之亂和清末期的各省獨立,民國的軍閥等等。

  因此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的權(quán)力分配問題,實在是歷代中國王朝,最為頭痛的問題。晉武帝分封司馬氏宗親為王,看起來好像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這個問題的實質(zhì),卻是如此的深刻,這也是西晉王朝迅速衰落和滅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還是個人,必須懂得權(quán)力該如何分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

  當然身處公元265年的晉武帝司馬炎,不會想到這么多的問題,屬于他的歷史舞臺,還有相當?shù)囊欢螘r間,暴風雨終究回來,但是至少暴風雨現(xiàn)在還沒有到來,西晉王朝的欣欣向榮,大臣們的勵精圖治仍將繼續(xù)。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精選16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精選13篇)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diào)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精選17篇)

    晉紀一(公元265公元272)公元265年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jīng)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晉紀一(公元265公元272)公元265年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jīng)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在此分享讀書心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資治通鑒》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在此分享讀書心得范文。...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在此分享讀書心得。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資治通鑒》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早上坐公交 車上班,偷空讀點書,翻到情僧蘇曼殊對劉半農(nóng)說的一句話:半農(nóng),這個時候,你還講什么詩,求什么學問!唬得我一愣:是啊,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古人講讀書是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xiàn)在看早已不合時宜。...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精選19篇)

    前不久,經(jīng)同學推薦,我有幸拜讀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資治通鑒》白話本。這是最近才出版的一套書,大概是為了方便今人閱讀,十二部白話本中只收錄了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等各個朝代的精華文章,而且翻譯的極為通...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精選18篇)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些我喜歡的好書來讀,《資治通鑒故事》是其中之一。這本書是根據(jù)我國古代有名的《資治通鑒》改編而成。《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編年史,作者是我們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馬光,他是北宋時期著名...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體會(通用26篇)

    “歷史虛無主義”卻是絕對不可取的。要求史書所載百分之百真實可靠,本來就是不現(xiàn)實的要求。畢竟,史家們正努力地還歷史以本來面貌,雖然這是一個也許永遠無法到達的目標。但我相信,史家們所記載的資料,還是有必須的現(xiàn)實依據(jù)的。...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8篇)

    這幾天,我利用暑假時間讀完了《資治通鑒》這本書,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氣勢的盛衰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這幾天,我利用暑假時間讀完了《資治通鑒》這本書,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氣勢的盛衰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總結(jié)(精選29篇)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diào)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范文(精選30篇)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20xx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

  • 資治通鑒讀書心得_讀資治通鑒的心得(精選29篇)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diào)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

  • 讀書心得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宜阳县| 闽侯县| 宁波市| 黄平县| 玉门市| 诏安县| 通城县| 绵阳市| 甘肃省| 东阿县| 普兰县| 沙田区| 海城市| 剑阁县| 永州市| 南漳县| 麻城市| 淄博市| 南康市| 郯城县| 宜黄县| 清水河县| 盱眙县| 甘南县| 吉林市| 宁武县| 汉沽区| 莫力| 泽普县| 凯里市| 海南省| 光山县| 夏河县| 怀仁县| 湟源县| 商南县| 类乌齐县| 兰溪市| 紫云|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