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通用16篇)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
這一段時間,本就喜愛動物的兒子迷戀上了兒童版的《法布爾昆蟲記》,每一冊都愛不釋手,什么手術專家——沙泥蜂、聰明的獵人——節(jié)腹泥蜂、戰(zhàn)爭狂——紅螞蟻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都被法布爾先生賦于了生命與情感,兒子和他的昆蟲朋友仿佛相見恨晚,連玩橡皮泥都讓媽媽幫他捏出這些昆蟲的樣子,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法布爾先生將嚴肅的學術寫成了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充滿詩意,他的心思、文筆都如同孩子般純真、樸實、又充滿想像力。一類類的小昆蟲在他的筆下充滿了喜怒哀樂、栩栩如生,又都擁有著大自然賦予的神奇能力,連我這樣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從沒想到自然科學也可以寫成這樣充滿趣味的故事。
我和兒子一同學習了紅螞蟻的勇敢與紀律性,領略了小小寄生蠅的威力,欽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蟲的專業(yè)性,更加感嘆昆蟲界的神奇與大自然的定律。看著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對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滿敬畏之情。
而這套書的作者法布爾先生,誰又能想像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充滿艱辛,穿著農(nóng)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在野外鄉(xiāng)村畢生從事著昆蟲學的研究,在如此艱苦的物質環(huán)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純真與執(zhí)著,更讓人敬佩不已,法布爾攜同他的《昆蟲記》一起帶給我們雙重的感動與精神食糧!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2
暑假里,我除了睡睡覺,寫寫作業(yè)之外,偶爾看幾本好書充實一下空閑的時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好書是《法布爾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在法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昆蟲學家叫法布爾,他不怕嚴寒酷暑,日日夜夜的研究昆蟲,即使昆蟲有危害力他也不放棄,直到研究成功。現(xiàn)在的孩子們沒有經(jīng)歷很艱苦的生活,但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他7歲的時候就開始觀察昆蟲,有時觀察到很晚才回家,爸爸總是批評他。 15 歲那年被阿維翁市的師范學院錄取。他立志要做昆蟲學家時不足 19 歲。在 1879 年 3 月時編寫了第 1 卷,接著又編寫了其余九本名叫——《法布爾昆蟲記》的書,書中共描寫了 15 種可愛的小生靈,又給它們起了綽號,但那綽號可是不錯的綽號呀,比如聰明的獵人——節(jié)腹泥蜂、手術專家——砂泥蜂等等。除此之外還描寫了它們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我懂得了不管是什么困難都要去想辦法克服,如果沒有看這本書,我遇到困難就會馬上退縮,可是現(xiàn)在我不會了,我會堅持到底。
都說讀書有益,確實如此,一本好書如一面鏡子,能折射一個人心靈。現(xiàn)在的我們時間還很充足,可以多看書,讓自己變得充實、博學。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3
在這個寒假,我終于把《法布爾昆蟲記》這套書讀完了。這套書主要描述的是法布爾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五只昆蟲。書中每種昆蟲的形象都栩栩如生,十分可愛,我們甚至可以透過文字看到它們的喜怒哀樂。
在這十五種不同的昆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夏日音樂家——蟬,和地下毒王——狼蛛。
蟬是夏天最常見的昆蟲。因為每只蟬媽媽會在七月在比稻草梗粗一些,又比鉛筆細一些的干樹枝上挖許多深度在零點五厘米到一厘米的小洞,把大約四百枚卵產(chǎn)進去,然后就勞累地死去。等卵里的幼蟲破殼而出后,它們就脫掉身上的薄膜,等身體變干后,它們就從樹上跳到地面上,然后找一塊松軟的土地下蓋房。它們的食物就是地下的樹根里的樹汁。蟬的幼蟲會在地下生活四年,脫四次皮,然后就爬上地面,再爬上樹,經(jīng)歷最后一次脫殼。等身體完全從殼里出來后,再把身體晾干,就是一只成年蟬了。蟬有一個特點,就是只有公蟬會唱歌,而母蟬不會。
有一種蜘蛛的名字叫做“狼蛛”,顧名思義,就是像狼一樣可怕的蜘蛛。狼蛛跟其他蜘蛛不一樣,它們并不織網(wǎng),而是在地上挖洞,在洞里生活,它們的洞很奇特,是由一個房間和一條通道組成的,當有獵物進洞時,它就飛快地從房間出來,將獵物咬死,再慢慢享用。
通過讀了《法布爾昆蟲記》,讓我認識和了解了很多昆蟲。我喜歡這套書。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4
19世紀末,在法國,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出版了,這本書共分十卷,它剛一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蟲記》。在這本書中,法布爾以其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在這一本書中,每一種昆蟲:蜜蜂、蜘蛛、蟑螂……,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等等都被描繪的活靈活現(xiàn),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寒假里,我有幸拜讀了這本偉大的著作。從作者法布爾的經(jīng)歷中,我悟到了一個道理:我們要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秘,了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是憑空想象的,要從小到大對大自然充滿熱情。無論是對人、動物、植物,都要帶著愛心、細心和耐心去面對,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三心”原則。
首先,充滿愛心是基礎,沒有對萬事萬物的愛心,沒有興趣,你就沒有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你就不會去留心身邊的一草一物,就沒有了觀察的動機與動力。
有了愛心與好奇心之后,細心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細心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只有細心觀察,才不會放過身邊的細微末節(jié)的變化。
觀察大自然,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事情,從一粒種子,到它落入泥土的那一刻起,再到它發(fā)芽、長葉子、葉片變大、植株長高……直至開花、結果。這一個多么漫長而又無聊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耐心是不行的。
所以,只要有了這三心,才會取得成功。愛心,有了愛心,才會行動;細心,只有細心,行動才會正確;耐心,有了耐心,行動才會有結果。并且,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三心”原則,不僅僅只適用于觀察大自然,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來說,都是必備的品質與行為準則。
這就是我從《昆蟲記》中讀出的道理,或者說是一點心得吧,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您有用。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5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法布爾從小就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而且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的昆蟲學家,所以他一生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奮斗。
提到螞蟻,它有著憨厚的性格和勤勞的身影;說到蟬,它有著嘹亮的歌喉和不倦的精神。小時候經(jīng)常看螞蟻搬家,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并且螞蟻給我留下的印象比蟬要好,就連它的長相也比怪異的蟬好看。可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大跌眼鏡。
七月時節(jié),天氣很熱,有昆蟲都為口渴所苦,蟬卻舒服的唱歌,不覺得痛苦,“我”很好奇,于是便去觀察了一番,原來蟬在用藏在腹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干開懷暢飲,獨自暢飲很快會被發(fā)現(xiàn),畢竟"紙包不住火”,一些昆蟲看見了,便跑過去舔食,那也不過是搶到一口就跑罷了,而螞蟻卻厚著臉皮過去,把我們的歌唱家強拉硬拽下去了,可這口“井”也干的很快,于是“強盜”螞蟻又去找下一個井,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不會認為螞蟻是這種強盜吧?因為就連故事中也說螞蟻是最勤懇的昆蟲,相反,蟬可能會是人們認為的強盜。
讀罷,我受益匪淺,我于是想到了小學學的《鹿和狼》的故事,那蟬不就和狼一樣嗎?平常的人們不就是憑著它們的行為外表來妄下斷語嗎?只有法布爾能用他的細心的觀察研究、能用他真實優(yōu)美的文字揭示了昆蟲界的真 相。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6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于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xiàn)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7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nèi)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里面,其實會發(fā)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里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升華。對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yǎng)都很有幫助!
每次,翻開手中的這本《昆蟲記》,閱讀到書中作者潛心研究昆蟲、觀察昆蟲的一幕幕時,我總是會被他所折服,《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于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那么,我就說書中的建筑大師迷宮蛛吧。迷宮蛛也叫作圓網(wǎng)蛛。它是個無與倫比的紡織工人,它用蛛網(wǎng)來獵取那些自投羅網(wǎng)的小蟲子們,坐享其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著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不過到快要產(chǎn)卵的時候,圓網(wǎng)蛛就要搬家了,它結的絲囊色澤鮮亮、外觀富麗精致。
在圓網(wǎng)蛛產(chǎn)完卵后,它最偉大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了。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卵化出來了,但它們要在這個袋子里過冬。歲月無情,母蜘蛛的食量漸漸小了起來,體力也不足了,雖然如此,它還能維持四五個星期的壽命。但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xù)拖著蹣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視。最后。在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后的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的墻壁,精疲力盡地死去了。
讀到這里,我覺得母蛛盡了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全部責任,我十分感動,母蛛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母蛛偉大的精神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偉的力量就是母愛。
想到自已的母親,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不管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她總是鼓勵我,幫助我,我要感謝她。將來,我也要向她對我一樣地對她好。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8
一天,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正認真地拿著一本書看,我叫媽媽一生,媽媽都沒有理我。我心想:“咦?什么書讓媽媽看得如此入神?”我湊上去一看,書名叫《昆蟲記》,等媽媽看完了,我拿了過來,主要內(nèi)容是講螞蟻認路,里面介紹了螞蟻認路本領非常奇特,是用景物來認路的。讀完之后,當時我心血來潮,心想:“螞蟻認路?不可能那么神吧,不行,我一定要去試一下。”我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爬下樓看看螞蟻在干什么,再試試它們的認路本領到底有多強。
我下樓,來到螞蟻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一些螞蟻正忙碌的尋找食物,我便挑了幾只螞蟻進行實驗。我一開始用了一些石子擋住了螞蟻的去路,結果螞蟻都是繞道而行。之后,我又換了一些雜物來擋住螞蟻的去路,但結果還是和原來一樣,它們最后還是會回到原來的路上。忙了半天,累得我滿頭大汗,天氣太炎熱,我便回到我的“空調房”去了。
讀著《昆蟲記》,我好佩服法布爾,他能寫出這么多有趣的昆蟲,他一定非常辛苦,不論刮風還是下雨,炎熱還是寒冬,他都要堅持觀察昆蟲。這種執(zhí)著努力,不怕苦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如果我們大家都熱愛科學,學會利用科學,那我們?nèi)祟惖纳罹妥哌M高科技時代了。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9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部巨作。雖然已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但直到今天人們還依然很喜歡這本書。
《昆蟲記》里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有:紅螞蟻,天牛,金步甲,朗格多克蝎子等。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昆蟲是螳螂。
螳螂是一種食肉昆蟲,專吃活的獵物。它埋伏在草叢中,道路旁,只要有美味的獵物送上門來,就逃脫不了滅頂之災。螳螂的前爪猶如一對截枝刀,上面還布滿了鋸齒。一旦被那鋸條夾住,便只能束手就擒,變成了螳螂的美食。
螳螂既有致命的捕獵工具,也有美麗優(yōu)雅的外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螳螂的腰身苗條而輕盈,身穿俏麗的短上衣,長長的酷似紗羅的薄翅一直拖到地面上,渾身呈現(xiàn)出優(yōu)雅的淡綠色。它的腦袋能靈活轉動,可以左右旋轉,也可以前俯后仰。在昆蟲中,只有螳螂可以調動視線,觀察打量周圍的一切。真是神奇。
《昆蟲記》這本書為我揭示了昆蟲世界的奧秘,激發(fā)了我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讓人百讀不厭!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0
兩個小時的課堂,不停地寫啊、不停地說啊、不停地聽啊,是個人總會累得。我踢開凳子,站直了身,伸了個懶腰,想:我要去擁抱陽光;我要去追逐秋風;我要……
我來到了大自然——天樓。剛到天樓門口,陽光就給我了一個熱切的擁抱。我的天哪!你怎么這么烈,這不是秋天嗎?我趕緊沖出它的包圍圈,穿進了大樹的擁抱中。剛站穩(wěn)腳,一只白色的蝴蝶闖進了我的世界。在陽光下它是那么美、那么圣潔,美得那么寧靜,像一位白色的天使,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的目光隨著它跳過樹枝、穿過草叢、最后落到了花盆上。只見它在粉色的花瓣中上下舞動,是在對花瓣說昨夜做的好夢,還是在說飛行的樂趣了。人都是自私的、貪婪的,看見美好的事物就想占為己有,我的心中萌生了一個邪念,我要抓住它,我要它為我一個人跳舞。我像貓兒似的踮起腳尖,彎下腰,慢慢地向它靠近,緊閉的雙唇是為了不讓它聽見我驚雷聲的心跳。說那時,那時快,我猛得伸手去抓它,本來說那時,那時快,可惜還是慢了,蝴蝶飛走了。望著蝴蝶遠去的背景,我喃喃地說:“飛吧、飛吧!你本來就不屬于我,又為何為難你了。”
在這個“花園”里,我忠實的玩伴除了這些花草樹木外,就剩下它了——小螞蟻。它們一定躲在一個角落在靜靜地看著我、等待著我。我撥了撥樹葉,沒有;翻了翻花盆,沒有。啊!終于找到它們了,原來在一棵大樹底下嬉戲。看著它們調皮的樣子,我便想出了一個惡作劇,我抓起一只小螞蟻丟進水里,只見它手腳并用拼命掙扎著,我于心不忍,便給它一片樹葉作船,它趕緊爬上去,忘記了剛才的痛苦又得意起來,突然船被一股巨浪掀了起來,小螞蟻縮成一團來保護自己,浪漸漸小了,我把螞蟻送回了家。真想不到,這只小小的螞蟻竟有這么大的生存欲望,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太陽霸占了整個天樓,我回家了。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1
生命的啟示------讀昆蟲《白蝎自殺》有感
小小的昆蟲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樣也不知道自殺是怎么回事。用人類的語言來說,就是即刻中斷生命極端痛苦的一種表現(xiàn)。我讀了昆蟲記中白蝎自殺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這篇文章講了法布爾為了弄清白蝎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了一番,最后發(fā)現(xiàn)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蟲不會在絕境中放棄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結束生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來做實驗,把它放在一圈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墻里。一開始,蝎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著在火圈里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只見它左一閃,右一閃不顧方向的亂蹦亂跳,結果被通紅的木炭燙了一下又一下。這下它發(fā)瘋了,揮舞著長槍,再反卷成鉤子,沒有章法的亂舞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臥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只大白蝎并沒有死!當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它的裝死行為讓我看到了昆蟲的生命觀,在死亡面前,它們也把生命看得無比重要,何況我們呢?
雖然那只昆蟲并沒有自殺,但它卻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不能一遇到攔路荊棘和煩惱瑣事就把它摒棄。這正是昆蟲給給予我們的它們?nèi)徊恢牡览怼O啾戎?我們?nèi)祟惓38杏X有勇氣和魄力從生活的苦難中自行解脫,這似乎是我們比動物高一級的標志,但這一刻,我倒覺得我們變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類才知道生命的狂歡后會怎么去結束;只有人類才能預見自己的末日;只有人類對死才懷著崇拜之情,動物們無一能想到。但是,人雖然懂得這些,卻從未真正意識到蕓蕓眾生渴求生命的平等,當你看到被人圈養(yǎng)的動物時,它們的哀嚎可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它們的沉默可是對家園的思念?我想,這些或許都有,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今天,我從昆蟲身上看到了,它們有著比人類更強烈,更直接,更偉大的本能!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2
在我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了我一本記錄著許許多多只昆蟲的書——《昆蟲記》。它是法國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一看上這本書,我就立刻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的吸引住了。這是,我面對的好像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在那個世界里,我認識了許多性格各異的昆蟲朋友們:有“身穿一身似乎少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的楊柳天牛,有行動總是小心翼翼的螢火蟲,還有只需要一根針就可以捕捉到獵物的老獵手節(jié)腹泥蜂……不過,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要數(shù)可愛的蟬——小樂了。為了看到這個世界,它在地下等了四年,可來到大地上后,卻只能再活四個月,但它依舊活得多姿多采,真是值得我學習!
小時候,我也接觸過不少的昆蟲,可從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昆蟲的世界是那么奇妙,原來每只昆蟲都是獨一無二的。到底是什么讓法布爾寫出了這么細致生動的文章呢?哦!我明白了!是作者對昆蟲們的細致觀察呀!只有他用心觀察才能夠寫下這么優(yōu)美的文章。真令我敬佩!
《昆蟲記》里的昆蟲讓我學會了樂觀、堅強,它的作者讓我學會了要用心觀察每個細節(ji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非淺。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3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的科普作家。他是法國第一位深入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經(jīng)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終于寫成了《昆蟲記》這一本著作。
《昆蟲記》第一個特點就是,法布爾是親身實踐的,體現(xiàn)出了法布爾對于昆蟲研究的嚴謹性。這從中也體現(xiàn)出了法布爾熱愛真理。所以他在編寫《昆蟲記》時一貫“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說廢話,也不少一個字。
在法布爾的那個時代,動物學家就是在給動物做解剖。昆蟲學家則是把昆蟲釘在木板上,再浸在燒酒里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卻很少思考昆蟲這個部分干什么用。法布爾卻深入觀察昆蟲的的生活習性,行為舉止。將自己變成了“蟲人”。他深入昆蟲的生活,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生命的本質。
《昆蟲記》的第二個特點是語言的生動體現(xiàn)了很高的的文學性。《昆蟲記》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jīng)歷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寫了出來。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主要以擬人化的手法使昆蟲具有想象力和愛憎感情。讀來會感到身臨其境
《昆蟲記》的第三個特點是昆蟲會思考人類,體現(xiàn)了很強的思想性。法布爾憑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描蟲、悟蟲,以蟲來反觀人類。他筆下的昆蟲世界仿佛就是人類的縮影。在法布爾看來一切自相殘殺,是違背人類法則的,而人類對昆蟲呢?孩子們非常喜歡聽到他們踩踏蟲尸而發(fā)出的脆響。
所以,任何時候人類都不能違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己法則的事。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4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蟈蟈兒是夜間出來活動,它長得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白顏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和它的大額是它的攻擊性武器。
蟈蟈兒有時吃萵苣葉,但是并不喜歡,有時沒東西吃的時候,它們還會吃點草呢。它最喜歡吃蟬的肚腸,鰓角金龜?shù)壤ハx和其它甜食,如果給它一片梨,它會立即霸占著,不讓其他同伴搶,等自己吃飽了以后,它會自動讓開,讓同伴吃,自己躺在沙堆上,用帶有唾液的的爪子擦擦自己的臉。
因為蟈蟈兒一天大部分都在休息,在夜間,蟬睡著的時候,這些綠行俠很順利地就能完成屠殺。它的屠殺步驟是:先把蟬咬著死不松口,再用頭伸進蟬肚子的深處,一點一點地把蟬的肚腸拉出來。吃完了昆蟲以后,那只昆蟲的尸體只剩下了斷掉鞘翅、頭和腳爪。
通過這篇文章,我讀懂了:蟈蟈兒很勇敢,它不僅是歌唱家,還是捕食家呢!我學到了很多學不到的知識。我可以想象作者很愛觀察,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白天和黑夜,他付出了許多汗水和心血,才能寫出美好的文字,讓我了解了奇妙的昆蟲世界!
我的愿望是長大也像他一樣,成為一名昆蟲學家,長大可以給更多的兒童展現(xiàn)他們想不到的知識。所以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養(yǎng)成仔細觀察、專心研究的好習慣,跟老師好好學寫文章。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5
對蟲子的熱愛幾乎會發(fā)生在每個小孩子的身上,如果大人沒有刻意阻止過,他們可以長久一動不動的觀察蟲子,對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會提出各種各樣怪異的問題,有的孩子還會抓回家去養(yǎng)。以下是第一范文網(wǎng)為您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450字五年級,供參考。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記述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他這種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法布爾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其他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奧妙。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自然界中昆蟲的一些細小的變化,都能夠引起他的注意。看看法布爾,想想自己,我覺的和他的差距真是太遠了。雖然老師經(jīng)常要求我們要注意觀察生活,這樣寫作文的時候才會有很多素材,但是我很少去留心觀察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事物,不懂得正是平凡的事物才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即使去觀察,也很少能夠詳細的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描寫下來。所以我想要成為一個像法布爾一樣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人,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注意觀察生活。有一句話說的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多去觀察大自然,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神奇與奧秘。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篇16
你們知道法布爾為什么喜歡研究嗎?你們知道他的研究室是有什么奧妙之處嗎?如果你們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從他第一次去爬山(不是去玩,而是去觀察周圍的動物和植物)就發(fā)現(xiàn)半山腰有一枚藍色的蛋,當他把蛋拿在手里的時候,才看見一只母鳥在頭上焦急的飛來飛去。法布爾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牧師,牧師用一種焦急的聲音對法布爾說:“你不能那么做,趕快把它放回去,那是只性格倔強的石鳥的蛋,它媽媽會為此焦慮而死的!”法布爾對此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總是跑向房后山上的森林里去玩,還發(fā)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野菌,最奇特的一種長的像梨的樣子,上面還有一個小洞,手指頭往里一伸,就能冒出一股煙。
慢慢的,法布爾就喜歡上這里的植物和動物了。如果他種很多花,就會有蜜蜂和蝴蝶來“參觀”。你看那樣多有意思啊!
他的理想是把昆蟲的事業(yè)做好。
法布爾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研究所,他把它稱作“荒石園”,還有了自己的土地,荒石園就是在那塊土地上建成的。那塊土地上長滿了野草、野花,吸引許多小動物,有蝴蝶、蜜蜂,還有切葉蜂、泥水匠蜂和蜥蜴等等!多有趣的荒石園啊!
這些昆蟲都是法布爾的伙伴,也就是這些昆蟲為法布爾提供了研究的幫助。
荒石園是法布爾的鐘情寶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