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師讀書心得體會總結1100字(通用3篇)
幼兒園幼師讀書心得體會總結1100字 篇1
本學期我閱讀了虞永平教授撰寫的學前教育專著《幼兒教育觀新論》,受益匪淺。
《幼兒教育觀新論》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虞教授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數據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從兒童觀、教育觀、活動觀、課程觀、環境觀、生活觀、游戲觀、知識觀、教師觀和評價觀十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主要闡述了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和這些問題在現代的新發展,對于教師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基本問題,改變教育的觀念的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忙。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與幼兒游戲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幼兒游戲中扮演著許多主角,從時間的規劃,到環境的創設,到行為的觀察、活動的指導,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支持與參與。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游戲觀”,不僅僅個別小案例是我們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還帶給了游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仔細閱讀著每一字每一句,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忙的信息和經驗。
書中的第七章第三節“幼兒園游戲情境創設與觀察指導”的闡述資料令我感觸頗深。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觀察者、記錄者,更重要的還就應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該章節中重點講解了對幼兒游戲的觀察與指導,總結出了三種最常見的觀察記錄游戲的方法:整體掃描法、定點觀察法、個人追蹤法,透過各類記錄表和觀察實例,對幼兒游戲中教師的參與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指導。作者用了一些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愿、需要與沖動,以及老師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明白他們的思想,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運用恰當的方法介入、指導等等。作者以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幼兒園游戲中也摸索出了五種促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擬人法、情景再現法、拋磚引玉法、媒體輔助法、問題設疑法。
如:巧用“擬人法”,游戲時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賦予小木偶、玩具小動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話題的一種方法。運用擬人化的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說得簡單,通俗易懂,復雜的說教變得形象,易于幼兒理解和認可,其效果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個性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進而激起幼兒與“小動物”一齊說說、做做的愿望,師生間的互動自然產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現法”,這是一種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幼兒必須的情感體驗,參與游戲分享討論的方法。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我覺得情景再現的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情景再現法的使用是讓幼兒在一種直觀、用心、愉快的情緒下參與分享討論,有情感的參與,幼兒自然會投入這樣的情境中,與教師的互動討論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種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選取適宜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游戲,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閱這本書后的一點體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將再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相信透過我進一步細致地觀察、全面的了解,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定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幼師讀書心得體會總結1100字 篇2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并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托。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嗎?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并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于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老師要“樂于請教”“勇于思考”“廣于閱讀”“善于積累” 。
李老師說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為什么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么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么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幼兒園幼師讀書心得體會總結1100字 篇3
轉眼間,八周的實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此次實習給了我真實的接觸蒙氏教具、教學環境,感受蒙氏教育理念,向蒙氏教師學習的機會。瑪利亞·蒙臺梭利是繼福祿貝爾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影響廣泛,幾乎遍及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及幼兒教育。由她始創的“兒童之家”,創立了獨特的幼兒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的基礎是兒童在準備好的環境中的自由活動。而我所在的實習單位南昌市紅谷春天兒童之家幼兒園就是一所全面推行這種教育法的蒙臺梭利式幼兒園。
實習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好機會,在實習中不僅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找到和書本上完全不一樣的知識,用蒙臺梭利的一句話: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會記住;我做了,我就真正明白了。人可以發展到如此強大當然也不是由想象而來,沒有一步步的做,又何來一步步的發展。在本次長達八周的實習期間,我們從各個方面了解了自己將來的工作性質、義務和責任。在實習中增長了見識,我才知道,做老師難,做幼兒教師更難;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回到學校來充實知識,彌補缺口。經過實習,我才發現,要想當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還真不容易,光靠現在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也認識到了作為一個幼兒教師,除了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與保育員、其他教師及家長的合作、協調工作也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這期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大。當我寫好一份教案,認真地在腦海模擬幾次上課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為那節課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上課時間的把握,各個步驟的銜接,幼兒情緒的調動,課堂秩序的維持等不確定的因素,對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這些不是課本上可以學到的,這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方面。
這次實習還讓我對蒙氏教師有了新的認識。人們對蒙臺梭利方法的評論總是很表面,認為它對老師的要求不多。認為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盡量避免干預孩子,留給孩子自己去活動。但是如果將教具一并考慮進來,如何將種類繁多的項目,依照孩子的能力來計劃,安排教學的順序與細節,老師的工作就繁雜多了。她們必須事先花很多時間準備,之后老師的悠閑與被動,都是成功的表征,表示任務的順利完成。而且,要成為蒙臺梭利式的教師就必須準備自己,需要參加關于“兒童之家”方法的培訓。
蒙氏教師是整個環境的管理者與維護者,老師應專心做好她的工作,不必在意孩子的問題與困難,要相信環境必能使他痊愈。教師需要讓教室內所陳列的教具經常保持美觀、明亮、完好無缺,配件齊全,隨時合用。除此之外,教師本身也應富有吸引力,態度親切又優雅,能讓孩子不自覺地敬重、愛戴自己的老師。另外老師要善于誘導,使用各種技巧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把那些心思散漫、四處游蕩、無法專注于任何事物的孩子帶入軌道。
通過這次實習,雖然時間不長,卻能終身受益。這次實習讓我知道一名幼兒教師的工作是多么繁雜,老師的保教工作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細心和愛心,這正是我們未來幼兒教師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回顧這些日子,我學到了不少幼兒園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我珍視的寶貴財富。有很多是我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這次實習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練和嘗試。
以前在學校我比較注重于對有關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國內外幼兒教育研究的理論學習,常常忽略了對幼兒生活常規的關注。這次在幼兒園實習,第一次完整的觀察了幼兒園一日的生活,發現其實訓練幼兒的生活常規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一門值得重視的學問。況老師很會利用機會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把有計劃的教育和隨機教育相結合,在做操時,她告訴孩子當哥哥姐姐做完操時,我們要鼓掌,適時展開禮貌教育。這些日常生活突發的事件都成為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
我在實習初期的時候,看到小朋友的椅子放得不整,我就會幫他們放好,他們告訴我飯菜吃不完,我就叫他們不要再吃了,他們要上廁所,不管當時在做什么活動,我都以為應該讓他們去上廁所。他們不會脫衣服的時候,我會主動幫他們脫等等。我以為我是在幫助他們,可事實卻并非如此,經過況老師的提示后我才認識到我的行為的,后果就是他們永遠都不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時我會在幼兒做工作的時候直接帶他去廁所,況老師告訴我,這樣做會不利于幼兒專注力的養成。原本我行為的出發點是關愛幼兒,但結果卻是溺愛他們,所以經過反省我覺得幼兒教師心中應該有一把尺,這把尺其實就是教師堅守的原則,這些原則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應該是發展和提高幼兒的能力的。
我始終相信“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孩子”這一句話,我愿用我的熱心,換取孩子們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換取孩子們的開心;我愿用我的實心,換取所有人的認同。通過實習,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在這短暫的八周時間里,我的關念,我的心態,我的能力都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從中我也領悟到作為一個新教師,一定要戒驕戒躁,要時刻有種學習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經驗的積累注重觀察有經驗的老師是如何上課的,并借鑒她們好的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必須的過程,如果自己的態度歉虛,觀察仔細,吸收得當,那么就一定能夠取得進步,得到提升和發展。我也要十分謝謝康乃馨班的況老師、李老師和徐老師,她們教會了我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