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讀書筆記600字(通用17篇)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
是誰的背影?總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從苦惱中救出?是誰的背影?總守候在病床的旁邊,熬紅了雙眼卻不在乎?是誰?是父親!
“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淚如花從那一刻綻開了……祖母的辭世,父親的下崗使他家風雪交加!在他的眼中,他父親有點哆嗦,兒子那么大了,還不放心。家,是一個一直想掙脫的網,但風雨來了卻成了避風港!父親辛苦攀過石欄為兒子買下朱紅的橘子,提著的反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舍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仿佛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晰而又深刻,不能忘卻!兩年后,他的思念隨著信向朱自清寄來。家景一日不如一日,父親離大去之期不遠。在這個貪病交加,凄慘冷落的季節。“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朱自清嘆息著!悔恨,歉意與思念交織在晶瑩的淚光中化開了……
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為兒子攀欄買橘是一件平常又特別的事情。在千千萬萬愛的付出中顯得平常,在千萬的平常背后顯得特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為“自己”買橘子的父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
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形容默默奉獻的父親,用上所有的語言也不夠。但他為孩子付出的,一點一滴積起來是一個大海,一粒一顆堆起來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湊起來是一幕天空。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2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描寫的父愛令我深深感動。
文章講述了作者與父親同行,在車站父親送作者的情景。父親要給作者買橘子,但父親是個胖子,他攀越月臺非常吃力,作者看到他的背影流下了眼淚。我讀到此處,心久久不能平靜,感受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父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都令我感動不已。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有一次我生病了,特別想吃蘋果,但是家里沒有了,他就出去為我買回來,然后坐到我床前削掉果皮,將果肉切成小塊喂給我吃。當時覺得蘋果比往常的都好吃。因為蘋果里包含了父親對我濃濃的愛。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要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不應該把“自己還小”當借口,應該多為父母著想,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爸爸,您辛苦了!為了讓我生活得更幸福,您不怕受苦受累,每天早出晚歸、任勞任怨。可有時我還不聽您的話,和您頂嘴,我很慚愧。想到這些,我很傷心。
爸爸,我以后一定要聽您的話,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您,不再讓您吃苦受累!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3
前幾天,讀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可能很多人都想生活中可以真的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可以在迷茫時有一些建議。如果生活中幾十年后的人,可以告訴我們要如何選擇,也許這一路都會很順利吧。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有一些過來人在講述一些經驗、教訓時,也許那個時候任性的我們還是不愿意聽取,更愿意自己去嘗試一下。
還有像老爺爺說的,很多人在問答案時,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解憂雜貨店存在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大家能夠清楚內心的想法,做出選擇。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孤兒院出來的孩子在回答的時候,絲毫不留情面,有什么直接說出去,投信的人剛剛接到信的時候更多的是憤怒,然后變為思考是什么意思(但是實際上只是直言,并無深層含義),但是投信人會更加認真、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決定,慢慢敞開心扉,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其實整個過程多的是投信人自己的反思,沉下心來好好做出決定。解憂雜貨店不會為你做任何決定,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做出的。
還有一點是信任是一點一點建立的,老爺爺開始只是為了消磨時間,回答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雖然搞笑,但是做到每封信認真回答,有了這樣的基礎,才有了后面一封封真正的咨詢,老爺爺同樣也為了保護隱私,專門設置了牛奶箱并裝好信封,提醒其他人不要拿走。這樣的信任一點點建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咨詢。所以當三個孤兒院的男青年無意闖入的時候,雖然跟老爺爺不一樣的風格,但是因為之前已經建立起來的口碑,投信人更愿意敞開心扉,說出平時難以跟別人講述的話。為什么現在人之間的真誠、信任越來越少了,就是大家很難管住嘴,把別人一些私人的事情拿出來跟其他人講,給別人增添了很多煩惱,互相之前都不在傾吐真心。
當別人來找我們傾訴時,說明他是信任我們的,我們其實更多的是傾聽,提出問題,讓傾訴者可以更勇敢的明白自己的內心所想,更好的做出決定。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4
公元20--年,諸侯并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軍事家——諸葛亮。諸葛亮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或許談不上雄才大略,但在實務管理上幾乎是第一流的,人格、擔當、技巧也的確無懈可擊,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干,建蜀國,興漢業,歷經圖治,嘔心瀝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義,展現了一代蜀相偉大的胸襟氣魄,令天下人為之敬仰。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干,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諸葛亮在益州從無到有,不但建立了整個法令制度,也能發揚賞善懲惡的正名上下的王道,使整個社會公平正直,明察秋毫。有益于國家,雖然是仇家,也會賞賜;違法犯紀,雖是至親,也會處罰。刑罰雖嚴峻,但是沒有人因此而埋怨,這種公平的統治,很難有人能相提并論。
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鎮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中,明知關羽乃情義深重,知恩必報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結果華容道上關羽顧念舊恩,寧舍己而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說,此乃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然而卻不盡然。因為劉備急切地加以阻止:“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賢相怎可讓其扼守要道?”時,孔明聽罷曰:“此乃天意,天不滅曹。若魏國亡,東吳勢必崛起,此乃一勁敵,又占地利只勢,蜀國必難與其相抗衡,勢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我等趁此良機,興農業,固糧倉,養精蓄銳,方可破敵。而云常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計也!”由此看來,放走曹操絕非偶然,亦非孔明之敗筆,實乃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也。是為劉備的漢室興亡著想。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5
昏黃的燈光下,合上剛剛讀完的《牛虻》,長舒了一口氣。
《牛虻》這本書的結尾部分,全書給人一種提心吊膽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在伏尼契筆下處處都是精彩。此時的我也受到了意大利自由青年黨的感染,我不禁開始熱血沸騰。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名叫亞契的年輕革命者,經歷了人生的忐忑,最終,在行動中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的故事。
在他19歲那年,在一次懺悔時,卻不曾想,亞契無意間透露出了行動和隊友的姓名,致使隊友被抓,行動失敗,而他也被認為是叛徒。后來女友的一耳光深深打傷了亞契的心。
他無力面對生活,開始尋找解脫……
面對親生父親的真相與女友的誤解,走投無路的亞契選擇了偽裝投海自盡,逃到了南美的巴西。
亞契的逃避凸顯了他的懦弱,反而讓更多的人誤會他。他的心理難道就如此的脆弱嗎不,他難道連一次誤解都承受不了嗎?只是因為他不愿意去面對生活,去改變生活,去追求他想要的自由。幸好在逃避的20--年里,他逐漸醒悟了。
在那20--年中,亞契逃亡到南美,過著非人的生活。現在他又重新回來了,又回到了意大利。不過她已經不是原先的那個懦弱的亞契了,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革命戰士,他的名字叫牛虻。
經過了20--年的煉獄,是他逐漸走向了成熟。為了意大利的革命事業而奮斗,不是努力著……
但是,革命總是會有犧牲,直到再一次偷運軍火的任務中再次被捕,他的革命生涯就真的結束了。他和他的親生父親相認了,但面對教會和自己的親生父親,他并沒有選擇妥協,最終他英勇就義,英勇就義,死在了他曾經最敬仰的親生父親的手中。
牛虻的愛國主義精神最讓我感動。他為祖國的革命而獻身.
眼光回到國內,近代以來,何嘗不是有許許多多有著愛國主義精神的偉人。他們有的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有的為國家科技付出……詹天佑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個杰出代表,他克服重重困難,修建了我國第一條鐵路。楊靖宇,戰死沙場的抗聯英雄。還有錢學森,克服重重阻撓回到中國……
他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引領我們到達一種新的境界,他們無形中教導我們怎樣去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要報效我們的祖國。
再次打開這本書,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滴在了書上,那是對意大利青年黨人的敬佩,那他們的追求自由,愛國主義精神,為革命犧牲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他們詮釋了什么是革命,什么叫信仰。
看到這樣的革命者,我還能說些什么呢?意大利青年黨人的信仰,為追求自由的執著與奮不顧身,還有革命戰士的成長……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6
這部小說如此大名鼎鼎,想寫寫讀后感,也一時塞住了起來。
這些年來前前后后讀過幾遍,有時斷斷續續,不如少年時代的閱讀那么專注。可每一次讀起來,不得不佩服塞林格對意識流的表達能力,每一個少年都能讀懂里面的共鳴。
我想我自己是早熟叛逆得很的,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決定逃避現行的愚蠢教育體系,無奈父親手段更為高明,耐心將我引導回歸,最終沒有鬧騰還安安生生考了大學。那時就是見不得這愚蠢的世界,盡管自己根本就沒有見識過世界,自以為自己就是世界。
《麥》里面最最撞擊世人內心的這段話: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干那種事,就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好了。
我們都是那些跑起來不看方向的小孩。八零后這一撥人,在體制內學習著呆板的知識,內心忙亂卻又荒涼,想要大聲說話沒有人聽也就罷,關鍵還不知自己到底想要表達一些啥。我們這一撥人最原始純真的天分,是真真實實被這制度被這愚蠢的教育體系害慘了。
如此一來,這還真是一篇純粹的讀后感,小說本身確實不值得費墨劇透,讀過的人自然共鳴點頭,還未讀過的人也一看就懂:嗯,這是一部叛逆的青春咆哮。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7
打開書本:不是還有明天嗎,都來得及,心想;從讀詩中。在讀詩中。可是又想,輕松一下。”反正當不了語文組長,所以我從小迷漫在書的海洋中。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更何況你如果有不會的書,我享受這世間的美景,我關掉電視,放學鈴響了,我便跑進了房間,我最近又迷上了《中華經典誦讀》這本書,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誦讀經典。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慢吞吞地把作業做完了;經典,今晚看一下電視,還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呢,回家要認真復習,媽媽問:“你這么快就復習完了?留著明天做吧:“要在全組考第一才能當上語文組長:事到臨頭。
從讀詩中,我領略了江南水田美麗的風光——“更被鷺鷥千點雪!我拿著作業找媽媽簽字,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唉,這真是,誰知下午老師說:“你不復習。我剛拿出語文書準備復習,還不如看看電視!如果現在放棄了,不努力,我……
誦讀經典,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嗎,我感受這世間的真諦,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我跟媽媽說了緣由,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記得有一次,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我收獲到“亡羊補牢,回房間做作業去了;誦讀經典?語文組長可是你這段時間夢寐以求的啊!復習還有什么用。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師,只要及時想法彌補,不去試一試,不能拖到明天。”,未為遲也,我終于如愿以償地當上了語文組長,我都請了幾天的病假,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我病好剛回校上課,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等考試結果出來了,破煙來入畫屏飛”。這不!聽媽媽一說。當我打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同學們,明天能嗎,伴我成長:今日的事要今日做,明天要考試了,認真地復習起課本來,我分享這世間的真情,不知何處拋妻子”。”叮零零;從讀詩中。老師說過。于是,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腦子里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它讓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8
說到冰心,就想到了對讀者和藹可親的老奶奶,為了深度了解冰心奶奶的精神世界和她的經歷我讀了她的散文集《小桔燈》。
《小桔燈》里記錄了許多事情,她的童年回憶,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她的求學經歷,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讀下來會發現,冰心文筆細膩,沒有批判的語句,沒有令人激動的情節,好像只是跟你聊聊天,談談她的經歷,但在這些繁瑣小事中總會體現出冰心對那個時代的憤慨。在書中,冰心聊到過她的朋友,看著他們用一腔熱血努力喚醒人民,看著他們對日本人團團怒火再看著他們一個個離去,冰心只能惋惜,惋惜他們一身才華卻無法大放光彩,惋惜他們憂國憂民卻死于抗日,此時,誰能懂冰心的無奈和孤獨,她多渴望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
在這許多文章中,冰心卻用小桔燈來取名,小桔燈講述了在那個混亂時代小女孩面對被抓走的父親和生病的母親冷靜地求救,并在送走冰心時為她做了個小桔燈,告訴她天黑了,路上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那盞小桔燈照的不遠但冰心卻認為前路有無限光,正是因為小女孩的精神鼓舞了她,但我覺得小桔燈不止照亮了冰心的路,也是當時渾濁世界的一道光。冰心也表達了對舊中國的批判,戰爭是殘酷的,但兒童是無辜的,為何要讓孩子活在兩黨之間的糾紛中?最后12年了冰心用大家“都”“好”了諷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小女孩命運的擔憂。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卻充滿悲痛,悲痛什么?悲痛一代人才生不逢時?悲痛舊時代的殘酷?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在冰心細膩,柔和的文筆中我卻有這么強烈的情感,可能只是悲痛一代人才的逝去吧。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9
在人生的旅程中,或許會失落,或許會欣喜,但我們都不滿足,總覺得眼前的不是的,沒有真正得到幸福,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呢?金錢、名氣還是人的虛榮心。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每天都陪伴著你,可你沒有發現,它是奉獻,是健康,是親情。《青鳥》一書就是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去尋找幸福,發現幸福。
這本書講的是一對兄妹尋找幸福的青鳥,一路上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夜宮的五道大門,恐怖的墓地之族,青孩子的世界,以及幸福家園的所見所聞,讓他們懂得了幸福。
在莫里斯、梅特林克的筆下,我看見了他們的堅強,他們的勇敢,和他們尋找青鳥的堅定決心。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說:“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生活的好,過得幸福快樂,所以每個人都去苦苦追尋幸福,但幸福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難以得到。”我認為作者說得很對,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幫助,幸福是勞動,幸福是奉獻。幸福只在你的一念之間,幸福就這么簡單,你只要用心感受就會得到它。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幸福的周圍:媽媽辛勤地勞動,奶奶溫暖的問候,爺爺燒的可口飯菜……可我們有沒有奉獻過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媽媽在干家務時,我們可不可以幫她干一點呢?我們放學回家時可不可以向媽媽、奶奶等親人說一聲“我愛你”呢?平時我們可不可以看到有人摔倒主動把他扶起來呢……
幸福就這么簡單,只要你有一顆會發現、會關愛別人的心,你就能發現幸福,幸福就是付出、奉獻、樂于助人,這就是幸福的真諦。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0
這是不論我們洗手也好,吃飯也好,還是學習或睡覺,時間都“滴滴嗒嗒”得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讀了這篇文章后,我進一步認識到時間是公正無私的,他對什么人都一樣,不會多給這個幾秒,也不會少給那個幾秒。誰想讓時間過得快點,誰想讓時間過的慢點,都是不可能的。問題在于如何做時間的主人。
學習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學校,上課認真聽講,充分利用每節課35分鐘的時間。放學后,認真完成作業,擠出時間看書,參加有益的活動。這樣,就成了時間的主人。
去年暑假,爸爸出差了,媽媽要上班,我天天一個人在家,作完了作業,就練習畫畫。大家在外面玩得好開心啊,我真想馬上跑出去玩。但是我想:放假了只知道玩,不就成了時間的奴隸了嗎?所以我就低下頭,繼續埋頭畫畫。
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匆匆》的理解:珍惜時間的人,哪怕只給他幾分幾秒,也會覺得有所收獲,過得很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就是給他幾十年,也會覺得一無所獲,過得很空虛!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1
穿著破舊長衫的高大體型,青白的面色,深陷的帶著傷痕和蓬亂的白色胡子,這就是魯迅所描繪的孔乙己的樣貌了,一口的之乎者也和愛面子就是它的特點,這種人物,是不值一看乃至一提的,但在別人提起他的時候,卻總能記起他,讓人感覺那是一種微妙的存在,不用特別去記住它,也不用刻意去忘記它。
但是,孔乙己就是孔乙己,不會把他和別的長衫文人混為一談,個性鮮明,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好吃懶做,死要面子,這似乎也跟別的文人沒什么兩樣,但卻似乎沒有其他文人如此高傲。說是平易近人,也有那么點差距。總之,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人。
就是這樣的一個孔乙己啊,襯托出來了那個時代的悲涼。那個時代人的冷漠讓我感到震驚,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對死亡這么的輕描淡寫,就連孩童都如此的自私,而人們關心著的是自己的腰包,從不會關心到別人,就像老板想起了孔乙己,也只是因為那十九文錢罷了。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罷,那些領導,可曾有一個關心過民眾?或是沒有空,正在忙著往腰包里塞錢,或是根本不愿意去管了。試問,在這樣的領導下的人民,又怎能關心到別人呢?
現代呢,好像的確是有人關心到別人了,但是,卻有一些人比以前更加惡劣。比摻水還要過分的賺錢方法比比皆是,似乎是有人要反省一下科技帶來的是,是利還是必,科技該不該發展,文人該不該誕生,我不希望“孔乙己”越來越多,更不希望漠視人情的人越來越多,還不希望長衫文人越來越多。但是,可能嗎?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2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著名作家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小說中,大師用他生動的描述給大家展現了湘西小鎮上淳樸的風土人情和美麗如畫的山水景色。
《邊城》描述了在湘西邊境,一座名為“茶峒”小山城。茶峒風景秀麗,有一條小小的溪流,溪水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由于少數民族居多,河沿岸邊高高低低的立著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土家族等最具特色的建筑。那里雖然景色美麗,但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卻并不能自主地把握命運,有著悲涼的人生命運。
小說中的幾位主要人物都很熱情樸實。文中的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為命,對愛情無比執著。而外公則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美德,對孫女翠翠滿滿的親情與愛護,可是他對現實的生活仍是無能為力,只能在孤獨和無奈中死去。
文中天保與儺送兩兄弟同時都愛上了美麗的翠翠,可因為兄弟間的深厚的`情誼,都無法面對兄弟的感情,以至于哥哥意外身亡后,弟弟因傷心而遠走他鄉。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3
自從學了14課《小英雄雨來》后,我一直都覺得雨來很勇敢。本文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兒童雨來掩護革命干部和日冠斗爭的故事,歌頌了雨來熱愛祖國,不畏強敵、機智勇敢的好品質。
有一次日本鬼子來了,于是就逃到雨來家,日本鬼子也跟來了,這時雨來正要開門,突然撲在李大叔身上。然后,他把雨來家的缸搬開。雨來兩眼愣住了,“咦!這是什么時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進洞里,說:“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快到別的院里去,對誰也不許說。”于是,鬼子沖進來,抓住雨來對他說:“有沒有看見剛剛進來的人?”“沒有。”雨來回答。于是,鬼子又問了許多遍,可雨來說沒看見。鬼子不耐煩了,就把雨來槍斃。雨來看他們不注意時,就跳到水里,游走了,但日本鬼子找來找去也找不到,然后,就走了。人們以為鬼子把雨來打死了,就去找雨來,可他們來到河邊,就連尸首也沒看見。突然,聽到鐵頭叫道:“雨來!雨來!”
從此雨來就被稱為蘆花村的小英雄,我也要多向他學習。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4
作者為塞林格,中英文兩種語言所寫,就看了中文的。
書本講述了霍爾頓,一個中學生被學校退學(已多次被不同學校退學)后,到回家之間3天游蕩時間內的見聞以及自己內心的想法。
霍爾頓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小孩,也許因為自己從小就屬于比較聽話的那種,對于“壞小孩”的心理思想了解的還不是那么多,這本書中讓我了解到叛逆的思維的中學生的想法,包括對待同學,親人,社會,以及對于自身未來的不是很成熟的理解。在這個時候正確的引導是很關鍵的,但是往往由于叛逆的思維會對師長的勸說置之不理,所幸的是一般會有一個對小孩有影響的人物,就如小說中的菲比,霍爾頓的妹妹——這些人必須對叛逆的小孩進行準確的勸說才能回歸正途中……
看到此書中的人物,復雜的心理,就想到我親愛的妹妹——可惜我沒能很好的指引她,當初的自己并沒有那么強的內心和魄力……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5
這是寓言,還是夢魘?弗蘭茨·卡夫卡的《變形記》究竟是預示了一個未來,還只是偶然的一場惡夢?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一只大甲蟲?還是格里高利?薩姆薩?無數的疑問,伴隨著這篇荒誕不經的曠世奇作的展開而展開,進行而進行,結束而延續。最初的荒誕不僅體現在主人公格里高利無端地變為一只大甲蟲,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處境,甚至還以為自己能夠生活得依舊正常,對于別人的態度巨變毫不理會。
可試想世上誰人能自己一覺之后變成一只甲蟲后不大驚失色,格里高利這種失常的渾然不覺,使小說中隨著故事的開展而逐漸彌漫開的荒誕更甚于人變蟲的異象。小說在不可思議卻又理所應當中進行著,隱藏在小說中的夢魘也由最初的一小點向四面八方鋪設開,同時,心中卻生起一股莫名的厭惡,自然不是厭惡這篇小說,而是對小說中潛臺詞的共鳴。如果說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蟲及它身上的爛蘋果只是給人以造型上的厭惡感,那么格里高利在這樣一個被異化的社會環境中奇異的生活經歷,則給人以心理上的厭惡。曾是格里高利(或許現在還是?)的巨大甲蟲就這樣蜷縮在薩姆薩一家屋中的角落,經歷了最初的恐怖之后,仍沒有忘記他(它)曾是這個家庭至關重要的一員。他的母親試圖關心它卻又不敢接近,他的父親憎惡這個可怕的東西,屢次攻擊它,傷害它,并在最終直接導致了它的死亡。唯獨格里高利的妹妹,聰明的葛蕾特敢于接近并關心他,可卻無能為力。最可憐的當屬格里高利本人,他試圖靠自己改變一切,甚至想重回職位,可在小說構建的被異化的環境中,一切抗爭都變得徒勞。結果只是——“‘當然死了。’
老媽子說,一面用掃帚將格里高利的尸體遠遠地撥到一邊去。”荒誕情節中生出的夢魘與蒙克在其著名畫作《尖叫》中那現代式的憂慮極為相似。美國作家奧登說:“就作家與其所處時代的關系而論,當代能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相提并論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文中人物的無助,那種被束縛在異化環境中的個人與四周那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處處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無希望的掙扎,才是人厭惡之所在。為什么我們厭惡?因為厭惡即恐懼,恐懼我們的無助,我們的無能為力。我們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強的力量,我們幾乎改變一切,無助似乎是不應該的。可卡夫卡在《變形記》中揭露的事實卻破碎了我們的美夢,所以我們厭惡,可其實對象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虛、固執的懷疑,向前追求一種無信仰的安全感,這種焦慮,正是人類文明千百年發展中不曾除去的隱痛。這種痛楚并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人類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強而減弱,反而愈加凝重。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6
近來,我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代的小說家。可以說這本書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水滸傳》這本書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巨著。書中著重描寫了我國北宋末年,奸佞當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會。概括了當時不同人們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文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緊張精彩的事件。如:忠厚純樸的林沖、疾惡如仇的吳淞、才思敏捷的吳用……武松報殺兄之仇,魯智深反惡霸,林沖手凌辱……這些人,這些事,生動的演義出了一場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這本書使我聯想到“平民暴動逐厲王”這個歷史故事,也使我清楚的認識到蘊藏在民眾中間的那股巨大的力量。開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說的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是水能托船,也能把船掀翻,只有對別人像對自己一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敬重你。
背影讀書筆記600字 篇17
我是一個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女孩,上學期語文第四單元中曾特寫過戰爭,而我暑假讀完的第二本書——《安妮日記》也是有關戰爭的。
它是由一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的。這本書記載著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間的66件事,從安妮13歲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蓋世太保給瑪戈特(安妮姐姐)的傳票,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開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記中提到她渴望的藍圖:“很久都沒看到這么明媚的陽光了,湛藍色的天空是那么寧靜,迎面吹來的微風是多么涼爽宜人,就連窗臺前的小樹也努力地伸展著枝丫……”和“我渴望放學后迎著風,在草地上飛快地騎車;我渴望舞池里有靈活優雅的舞步,每個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為了生存在密室里生活,躲避戰爭。現在地球上許多地區仍彌漫著硝煙的戰爭,子彈這不速之客仍催毀著人類的家園。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戰爭一去不復返,盼望戰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諧地區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與愛,也希望在這個文明社會中不存著對某一種族特有的限制。與此同時,我希望無論是山區還是城市的孩子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教育,快樂的生活,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行使祖國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美好、充實的童年!國家應該重視起山村教育,例如讓山村兒童有信息課上,讓大山里的孩子了解電腦,了解科技,了解現代社會。讓他們通過電腦,通過網絡走出大山,認識外面雄偉的大樓、豪華的公寓、好玩的游樂設施以及他們夢中全新的世界。讓山村的兒童有一間間雪白的,堅固的教室,給他們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專心學習。再如要讓孩子們上音樂課,使他們在悶悶不樂時能用音樂來陶冶情操,讓孩子們沉浸在美妙音樂的旋律中細細咀嚼音樂之美,用音樂去滋潤一個個稚嫩的心扉,使他們能像花兒喝露似的吮吸著音樂甘甜的蜜露。又如讓他們擁有一個寬大的操場,好讓他們飛似地奔跑,踢動著歡樂的足球,用手揮動著球拍,拍出第一個飛向太陽的羽毛球,也許它飛得并不遠……
這都是我的一個個夢,一個個中國夢,一個個值得大家關心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