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精選8篇)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1
艾青(1910年~1996年),現代詩人。本名蔣海澄,字養源,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艾青早期的詩歌,以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他的詩篇又激勵著千千萬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為神圣的國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爭。由于詩歌這一特殊的文學形式所表現的內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達上,要求有飽滿強烈的感情和豐富飛騰的想象,因而采用豐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豐滿生動。所謂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點感覺的事物、景色,是經過了主觀再創造的形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由此可見,詩的形象化離不開具體生動的描寫,也離不開作者的主觀感受。艾青早期的詩歌,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捕捉和選擇意象以凝結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詩歌藝術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在閱讀艾青早期詩歌中,我發現,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當豐富,就是說,他的詩歌中以現實主義手法對生活作真實的再現,所攝取的物象品種多,表現的范圍廣,象征的東西豐富。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陽》一詩有這樣幾句:“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就是一種光明來臨的具體化感覺,它暗示著光明時代的到來那種不可阻擋的雄偉氣勢。作為《太陽》起點的《春》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春來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大家知道,龍華是蔣介石在上海屠殺革命者的刑場,那里淤積著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詩人在這里發現了詩,激起了詩情,展開他的藝術構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們啟示:龍華的桃花是在“東方的深黑的夜里”爆開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點點”的,那些也里“沒有星光”、“刮著風”,人們“聽著寡婦的咽泣”。烈士的殷紅的鮮血爆開了龍華桃樹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這一從“墓窟”中走來的春,是詩人透過暗夜與血跡對象征自由、勝利的春天的呼喚,是詩人生活信念的結晶。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絕望里;臨終時依然睜著枯干的眼,巴望天頂落下一顆雨滴……”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畫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絕望的情緒。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運用意象的典范,全詩多處運用意象表現某些感覺的事物景色,給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覺境界。在詩中,詩人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大堰河與“我”的特殊關系后,引入了對大堰河的回憶,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經歷:“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幾個意象分別以墳墓、瓦菲、荒園、石椅這些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2
艾青在《光的贊歌》中這樣寫道:“光在召喚我們前進/光在鼓舞我們、激勵我們/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讀完《艾青詩選》,艾青筆下那一句句充滿力量,振奮人心的詩句,讓我更加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前方便有希望。
1933年,艾青由于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幸被捕。他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一。在這首詩中,艾青寫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他贊美她,贊美這位善良、勤勞、簡樸,但卻命運悲慘的農村勞動婦女;他感謝她,感謝她對詩人的悉心照料,感謝她給予詩人的溫暖,感謝她為詩人付出的那份最無私的母愛。
但是,艾青更敬重大堰河。大堰河作為千千萬萬深受舊中國黑暗社會壓迫的勞動婦女之一,她承受了“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但她并沒有因此向生活妥協。艾青敬重她,因為獄中的艾青希望自己也能像大堰河一樣堅忍,而不向生活妥協,真正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此時,大堰河便是艾青心中的光,伴他度過了獄中的幾年。
有人說,艾青寫的詩大多是憂郁的。確實,隨便讀幾首《艾青詩選》中的詩,便可以感受到艾青筆下的那種淡淡的憂愁。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里,艾青描寫了大雪中的中國農夫、蓬發垢面的少婦、無數的土地的墾殖者,和自己流浪和被監禁的悲慘命運。每一個畫面都刺痛讀者的心,讓人產生一種無力感。這就是所謂“憂郁”。但這種情緒是來源于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憫同情和對中華民族所受種.種苦難的真情關切。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3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挺無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這個人,才對她有了些許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詩集中排于首位,這首詩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轉折點。我認為大堰河就像中國農民的化身,就像一個寬厚、仁愛、純樸、堅韌的母親,生來無名,被套枷鎖,仍將最無私的愛給予了她的乳兒,艾青從她愚昧與善良、勤勞與卑微相交織的歷史性格中,深刻洞見了中國農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發出了對人類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憐憫。
我比較喜歡艾青的《向太陽》,我認為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度熱情和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信心,全詩貫穿著一個總體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征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抗戰高潮到來時的激奮之情。
我發現艾青的詩歌都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以凝結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與視覺沖擊感。
讀艾青之詩,品艾青之心,贊艾青之情,《艾青詩選》——你值得擁有。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4
物象的直觀表現烘托出詩人對保姆大堰河悲慘身世的感念。我們知道,艾青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自幼被寄養在一位貧苦的農婦家中,直到5歲才回到自己家中,這使他從小就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運同農民聯系在一起。因而,當他在這天清晨,透過監獄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鄉,也想起了曾經用自己的乳汁哺育過他而今已埋進了“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的保姆--大堰河。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融入了詩人的情與感,經過艾青的主觀再創造,使我們讀起他的詩,感受到艾青筆下的意象描寫已經不是單純的寫實了。
采用豐富多彩的意象表現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抒發深沉憂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豐滿生動,充分體現了艾青獨到的藝術特色。五四啟蒙時代的郭沫若,他的詩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發感情,但他的詩中所表現的自然景物,表現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現自我感情。這與艾青將意象與情與感交融、主觀與客觀有機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與艾青同一時代的臧克家,他的詩執著于現實,取材于現實,他比較注重以客觀的準確意象代替主觀情緒的直接發泄,從現實生活中捕捉具體可感的畫面構成意象時,更傾向于單純寫實。
艾青詩歌意象的外延豐富多彩是與其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樣是寫太陽、春天、黎明、夜晚,同樣是寫某一具體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夠賦予它深刻的思想內容,從而使其詩歌在藝術與思想內容方面形成了有機的統一。例如在《雪落在中國是土地上》這首詩一開頭就創造了一種富有象征意義的陰冷、凄愴的氣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接下來用擬人的手法寫道:“風,/象一個太悲哀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的衣襟,/用著象土地一樣古老的話/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這里的“風”和“雪”既是對大自然景象的如實描寫,又是對當時慘遭戰亂的現實作的藝術寫照,不僅僅表現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對政治氣候和民族命運的暗示,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為詩篇后面傾訴心曲,抒發憂國憂民的深情作了鋪墊。再如《乞丐》一詩,為了表現中國勞動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流離失所至于淪為乞丐的慘狀,對乞丐的神態和一些特征性的動作做了細致的刻畫:“在北方乞丐用固執的眼/凝視著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齒的樣子。”我們從這些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種饑餓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欲望,同時使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后的舊中國黑暗現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5
《干法》一書是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之圣又一力作,這本書體現的工作觀和《活法》完全相反,但并不矛盾,東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別。
誰來拯救我們的工作?現在就 《干法》一書體會我自身的感想,本書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當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體驗,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收獲,讓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價值,同時工作又是萬病良藥,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作中體會樂趣,就向人們常說的樂在工作。
人為什么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飯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認可的價值。《干法》書中說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貴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日復一日的工作鍛煉了我們的心志,提升了人性,磨礪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不管人怎樣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覺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終如一,努力的思善和行善,一但有了不好的念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虛心的自我反省,通過自我反省的不好的念頭消失在萌芽之中,每提反省,時時刻刻反省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全身貫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練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自己的命運一定會向好的方面轉變。
如何能夠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變心態,心態能改變一切是最有道理的,每天對自己的心態的調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無論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當成一種苦差事,與其找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現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更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歡上了,就能不辭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難當做困難,一心去想怎樣工作,自然就會有好的收獲,一定能做出成績,有了成績就會獲得身邊人的好評,你就會更加愛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環也就開始了。
挑戰自己是生命中的動力,在公司每年 每季度 每月 每周都會有銷售計劃和任務,前幾年為了提升業績,公司領導帶頭表態,如果完不成任務會如何如何懲罰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什么什么等等,外人看來這是一群瘋子,但是我相信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向更高目標更高理想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6
讀稻盛和夫《活法》,明白了人應該怎么活,需要敬天愛人;讀稻盛和夫《干法》,明白了應該怎樣工作,就是把工作和自己融為一體。作為把商業和哲學融合如此之高的企業家,可以說已經聞達天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干法》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
一、人為什么要工作
真正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已的心志,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心。
全神貫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煉自己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有了美好的心靈, 就會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為社會、為他人著想,并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二、如何喜歡自己的工作
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夢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
熱愛工作,就不會單純按照上司的指示辦,就會有自己制造漩渦的,自主努力的沖動。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標,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這個目標,并堅持不懈地在同仁展示這個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
請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成功而感動,并把它當作動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熱衷于工作,還能鎮住憤怒的心,也會無暇發牢騷,而且日復一日努力工作,還能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人格。
三、如何高目標、持續地、完美的、創新工作
每天堅持認真地、不遺余力地工作,應該是我們做人最基本、必要的條件。
一心一意地投身于工作,聚精會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這本身就是磨煉人格的修行,這樣做就能磨煉我們的心志,促進我們成長。
對今天做過的事,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發誓從明天起認真改進。這樣度過反省的每一天,我們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敗,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要完善一個產品,99%的努力是不夠的。一點差錯,一點疏忽,一點馬虎都不能允許。任何時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不是更好,而是至高無上,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第一,必須注意細節。第二,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視經驗。第三,不厭其煩、持續、專業地工作。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應該時時描繪這一事業的理想狀態。同時,對于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也要反復思考。直到“看得見”這個過程為止。
持續改善:即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地鉆研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帶著“為什么”的疑問,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持續不斷地對工作進行改善與改良,最終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善于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無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7
讀完《干法》后,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嘆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二戰后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為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從稻盛和夫這個人,再到這個行業,再俯瞰整個日本,正是因為這種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競爭氛圍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為富裕發達的強國。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熱情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于工作,僅僅停留在為了解決溫飽而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到底工作是為了什么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什么 看了《干法》后,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些許想要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實現,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對工作沒有什么熱情,相反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激-情,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積極,同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去。工作給我們的感覺時常是枯燥的無聊的,時常讓人感覺到壓抑煩躁,這是大多數的人的體會。
恰恰無聊是最讓人墮落的根源,這是我的老師對我說的一句話,無聊是因為你對事物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而無聊也會導致沒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導致一個人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前途,一生默默無為,平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警惕這個問題。像和盛稻夫一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找的并不是一個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為年輕,想法很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中,是選擇離開那家企業,重新尋找更好的工作,還是繼續忍受寂寞,無聊,枯燥的工作,埋頭苦干,積極進取呢 其實我們沒個人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當中,不想抉擇又不得不去面對,怎樣才是對,怎樣才是錯,沒有人去教你怎樣做,畢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別人也幫不上。
這時,當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時就要認真思考了,三思而后行,做出的決定就一定要貫徹始終,不要回頭,相信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錯了,也不要后悔,有些人后悔當初要是那樣就好了,要是不選這樣或許會更好,這些都是事后無用的后悔,人生難免會有錯,只要不重復犯錯,就對了。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上說現代年輕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歸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冷靜,戒焦戒燥,學會沉淀。前幾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極,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想法,現在的我開始慢慢找到些方向,開始朝著自己的目標在邁進,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缺少目標和夢想。把目標設置的太大,不容易實現,我就把目標變的小些,時間短些,待實現了一個再接著一個。我過的很充實,不再那么浮躁和迷茫了。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九年級必讀書目讀后感600字 篇8
最早認識周國平是一次幫同事的女兒買周國平的書,了解了他的人和書。然后從圖書館借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有散文,有斷片,文體較多,所以沒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師送我一本精致小巧的書《風中的紙屑》,里面的文字和書一樣的精美;但讓我真正了解和喜歡周國平的應該是老公買回來的《智慧引領幸福》。
雖然這本書不知道為什么是毛邊書,給人感覺是用一只大老粗碗吃現代精致的小菜,給人有點不搭調的遺憾,但這不影響文字的閱讀,不影響思想的深刻,不影響對作者的崇拜和對這本書的喜愛。
拿到一本好書,我喜歡先跳躍式的翻閱,就象在大海中嬉戲,隨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潔白的浪花,而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躍。而這種片斷式的文字更適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躍,珠珠晶瑩,朵朵美麗,讓人不忍掬起,又不舍放下。有時會對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萬千;有時會感覺某段話就好像是寫給自己的,給迷茫的自己指點迷津,給憂傷的自己鼓勵安慰,給膽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氣;有時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的驚喜,這就是我想說的話,只是我還沒想明白,他就說明白了;有時看到一句話似曾相識,好像在那看過或者誰曾說起,我又非常的贊同和認可。
這種跳躍式的閱讀直到一本書基本都翻閱完了,我才開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毯式的閱讀,生怕錯過那句經典。而第二遍的閱讀又是一番感受,這種經過人生的積淀,又從心靈流淌出的文字,讀多少遍都覺得滋味猶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喚。
讀這本書感覺如遇智者,他說了你想說卻總也說不明白的話語;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于懷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時隱時現的糾結。一句話或讓你豁然開朗、或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你悵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讓你覺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說作者讀懂了你。
或許從看《風中的紙屑》開始,我也喜歡上了這種片斷式的文字,開始了自己片斷式的思考和記錄。這種寫作方式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然的抒發,一種隨意的思考,一種細致入微的發現自我。《智慧引領幸福》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片斷式的記錄需要一種智慧,一種思想,一種厚積薄發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這樣有著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達,感悟釋然,體會人生,體味真情。而要擁有這樣的智慧,要寫出這樣的文字,需要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無法行萬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讀萬卷書來充實自己,讓讀書來引領智慧,讓智慧來引領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