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精選17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
沒有人喜歡悲劇,我也不能免俗,在看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思考,亮司與雪穗的悲劇能否避免;亮司對雪穗的付出是否值得;亮司與雪穗究竟是什么關系……直到我看見這句話,才有所領悟。
“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書中雪穗這樣說道。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亮司與雪穗不是戀人——他們早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已然達到一種共生的關系。有人說雪穗根本不愛亮司,但我覺得雪穗對亮司的感情已經超出戀愛這關系——對雪穗來說,亮司已然是太陽的存在了:沒人會愛上太陽,但無人不留戀太陽的光輝。至于亮司的付出是否值得,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論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古今多少癡情人,個中滋味自曉之。
那么,這場悲劇究竟能否避免呢?我的答案是不能。
悲劇源于扭曲的心靈,而扭曲的心靈又因何而來?在我看來,除了被至親之人所背叛、所脅迫、所遺忘外,殘忍,嚴酷,扭曲的社會環境才是根源。小說時間跨度極長,將近20__年,而這20__年也是日本大起大落的20__年——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及人性都在極度自負和自卑中搖擺。失衡的心態讓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線,紛紛墜落懸崖,害己害人。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2
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于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冗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或許很多人始終無法諒解雪穗,但在塵埃落定后,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來,他犧牲了太多東西,得到的卻又太少。在他死后,甚至無法換來雪穗的一次回顧。而這竟正是他希望的結局。聰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后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頭,無論她心中對他究竟是怎樣的感情。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_的獻身》。如果說《白夜行》是一部不那么令人親近的艱澀書籍,《_》則無疑是它通俗簡化之后的版本。《_》更像一本純粹通透的推理小說,主線單一,懸念集中,主人公間的互動也更加直白,至少我們可以確信那是出于愛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過茫茫迷霧。主人公聽不到表白,甚至無法從童年時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證據。它不是合謀,又不是單純的陪伴,共生兩個字,同樣不足以描述出背后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每晚日落之刻,都會有短暫的時分,太陽剛剛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著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日光的最后折射,也正是所謂的“白夜”。
在臨近結尾之際,雪穗有過一番難得一見的坦白,這似乎是對全文主旨的闡述,但其實什么都沒有說清楚。對她來說,與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還不如說他們是在聯手抵擋黑夜的降臨。他們都是心存恐懼的孩子,只懂得掠奪他人光熱,來燃燒自己天空一角,仿佛向無底洞中傾瀉水流,妄圖將它填滿。讀者冷眼旁觀之時,似乎能夠親眼看見他們肩頭的擔子越來越沉重,攫取光熱的源泉也幾近枯竭。直到亮司松手而去,太陽才終于轟然墜落。
這樣一場鋼絲上的舞蹈,憑著兩個人過早的成熟,居然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就連作者本人也幾乎無法打破親自設計的鐵壁,而將故事的解決寄托于很多偶然因素的發生。如果不是事出湊巧,或許亮司永遠都能繼續他異想天開的守護,不必面臨法律的威脅。可他們犧牲了太多無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瞞過警察和旁人的耳目,畢竟還是逃不出天譴。
平心而論,結局對于“為什么這么做”的解釋,并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么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個后半生的犧牲,更無法抵消旁人們為此而遭受的傷害。哪怕東野一貫擅長結尾翻盤,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尷尬困境,使他無法給予兩人一個光明圓滿的結尾。然而,至少亮司的愿望終究是實現了,這一點上他比石神老師幸運許多。用死亡得到解脫,比起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或許已是一種另類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細膩的人生體悟,在字里行間緩緩流露出感傷悲憫的情調。不論《白夜行》還是《嫌疑人_的獻身》,都充滿了東野內心深處噴薄欲出的表達欲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圓滿結局去沖淡整部作品的現實力量。——你們看吧,人性中的確存在某種成份,是可以讓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義無反顧的。它會帶來不容于世的罪行,或達致個人的悲劇,卻仍可具有榮光與尊嚴。
通過私家偵探今枝的口,作者告訴所有人,唐澤雪穗最愛的人并不是她的丈夫。終其一書,同樣不曾聽到她親口表白,承認這個人就是今枝所猜測的筱冢一成。這是《白夜行》書中遺留于世的最后懸念。我們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實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這只是私心中無法忽略的一種可能,卻微妙地被作者交待過的所有線索容忍和默許。
綿延無盡的白夜之行,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到終點。雪穗和亮司的一生,從沒得到過救贖的希望。一點出于同情的溫暖揣測,已是讀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寬恕了。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3
睡前讀的書,應該讀恬淡、美好的故事,這樣睡覺才會睡得舒服。然而我,在那么一天,讀了一本書,叫《白夜行》,是在夜晚。
在黑夜,思緒比白日更為纏綿,神經更為敏感。很難表達出看完這本書的感受,看完腦袋亂成一團,似有千言萬語要說,卻無語凝噎,吐不出一字。好像一個人在看星星,可以看清楚每一顆明亮的星星,卻不知道北斗七星在哪個位置。
雪穗的幼時經歷殘忍而黑暗,被人施以暴行,不只一人,不只一次,究竟有多么痛楚,才會變成十九年后的雪穗。那句“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相必白夜行這名字也是依此而來的吧。也由雪穗和亮司而來……
果然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雪穗和亮司在圖書館相識,他們看書,剪紙,刺繡,嬉戲。直到那么一天,在通風管道內玩耍的亮司,遇見被自己親生母親為了錢而將女兒賣給自己親生父親滿足獸欲的情況,用那把銀剪刀,弒了父。十九年中,由于責任與羞愧,亮司一直在贖罪,一直游走在陰暗的角落里。十九年后,為了不讓警察抓住,仍舊為了雪穗,將剪刀插在了自己胸口。十九年的時光,這算是因果,算是輪回嗎?
雪穗沒有人性,不僅沒有好的人性,也沒有壞的人性。她認為的人性,是太陽吧……她只是奪取,奪取她想奪取的,奪取她曾經沒有,曾經缺失過的。甚至為此可以讓桐原亮司拍川島江利子裸照,美佳和藤村都子,殺許多阻礙自己的人。甚至雪穗自己也殺人,殺親生母親與養母……這里面人性太沉重了,愛也過于隱晦,甚至不能稱之為愛,而因稱之為羈絆,一種互利共生的關系,就像蝦槍和蝦虎魚一樣,失去任何一個,都是悲哀。
但是這個世界哪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啊,哪有純粹的惡呢。我并不十分討厭雪穗,即使她周圍的人總會不斷死去,她依舊有一種魅力,讓人迷戀。甚至在結尾處,我仍舊可憐她,即便她已經身處上流社會了,但她卻沒了自己的太陽,只能像一個幽靈一樣了……她一次都沒有回頭的離開,不能回頭,也無法回頭。
雪穗和亮司,以前不可以,以后也不能夠,在白天,在太陽底下手牽手一起走路了,終其一生,也不可以了……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4
應該說,這不算一本非常標準的推理小說。
關于真兇是誰的問題,稍微仔細一點,讀下2-3章就會心里有數。更多的疑問,則在于,為什么?
這樣的問題,困擾了我整個的閱讀過程——
每當一位新的受害者出現,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他會遭毒手?
有的很好解釋,比如那位私家偵探——因為他的調查接近了一樁懸案的真相。
而有些則很難解釋,為財?為情?為報復?
直到雪穗說出那句話,一切才真相大白:“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
這是一個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孩。
如果我們在路上行走,遇到擋路的東西,總是會輕輕而快速地繞開;而當你行進在黑夜中,觸摸到擋在你前面的物件,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把它搬到一旁去。
雪穗便是如此,她邁著輕盈可愛的步伐,卻走在生活的盲道中。黑暗中的她感覺陰冷無助,因此她貪婪地想要時間萬物,讓自己不那么孤獨,感受到一點點溫暖。這“萬物”,包括錢,包括名,包括世人的尊重,包括男人的垂涎。
雖然在書中她最后擁有了一切,但是在內心,仍然是一片漆黑的荒涼。唯一能與她相伴的,便是那一點點代替太陽的亮思。
關于亮思——我可以假裝看不見,也可以偷偷地想念
我相信,雪穗是深愛亮思的。因為在這個帶著面具生存的女孩的身邊,亮思是唯一見過她真是面容的男孩。
他幫助雪穗寫黑客程序,幫助雪穗殺人,最后再幫助雪穗帶上她頑皮可愛的面具。他完美的執行力和雪穗縝密的陰謀配合得天衣無縫。
而這個代替太陽的男人,是雪穗在追求金錢名利之余唯一的依靠。
白天要面對高宮和筱冢強顏歡笑,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周圍一切都變得和她的內心一般漆黑,才會小心地想起那個在地獄中相互攙扶一路走來的男人。
當亮思橫尸街頭,曾經司空見慣的鮮血泉涌般從這個男人體內冒出時,雪穗竟然忘記了偽裝。她說了該說的話,卻忘記了附帶上一貫的“我見猶憐”的表情。
記得以前在玩仙劍奇俠傳的時候,李逍遙帶著林月如闖進蛇妖的洞府,在門口殺死了迎敵的剽悍男妖,而進入洞穴之后卻看到了淚眼婆娑坐在床上等著丈夫歸來的妖媚女妖。
站在亮思冰冷尸體旁邊的雪穗,就像那個可憐無助的女妖。她黑暗內心中,沒有陽光,沒有藍天,而唯一用以照亮全部心房的,代替太陽的,便只有這星點火苗。在精心呵護了二十年之后,好似被頑童輕松地掐下一朵鮮花般,滅了。
走上樓梯的雪穗,不知從此是否變得更加恐怖。
或是,我深深懷疑她還能否再走下樓梯。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5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初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后,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向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著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盡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并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里被尾隨的亮看見丑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并偽造現場逃逸。那么,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于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說出賣女兒一事,那么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么亮必然受到懷疑,那么后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說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著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說是為了亮,也可以說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后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說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說,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說,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說,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后最后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么,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么樣。那么,從今往后,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6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題記
多年以后當你已銀雪滿頭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當年那月下兩個孤單的身影。在風中瑟瑟的抖動卻又彼此了解心聲。在漫漫黑夜中,互相照耀對方。。。
他時年11歲,卻過早的領悟了母親的背叛。
她剛上小學。卻因為生計而被迫去接客。
當弱小的兩顆心碰撞在一起時。是撕心裂肺的痛苦。還是從未有過的體驗?
而東野圭吾給我們的只是凄美的愛情。知道結果卻又堅定的一意孤行。婉轉而傷感。不是么?
只想成為對方的太陽,彼此走在慢慢的人生長路上,過著隨時都會消失的生活。可是即便是如此,他們也堅強的活了下來。因為想讓對方快樂。可是他們自己又怎么會不知道。人生長路,他們已不能在相遇并且牽手在太陽下散步了。也因為這樣《白夜行》向無數人詮釋了這段愛情。猶如一曲凄婉的哀歌。
在故事的末尾,男子用自己的死才終于換來了女人的一世平靜。小說最后的描述說女人看著尸體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可是,她的心又真的是面無表情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可是,換過頭來想想終究還是這個社會,人心的墮落。連孩子這么小,小得可憐的愿望都不能實現。而且是付出短暫的一生都實現不了。
然而,事實在他人的眼淚中不會有任何的改變,該面對的終究要面對。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制似乎在此時又是那么無情。
的確,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
那就逃避么,可是就這樣子逃避一輩子么?他們選擇了面對。默然的看著這時間的蒼白。形同路人。可惜,他們選擇了殺人,一句我本性善良,不會殺人,但有人惹惱了我,我就會肆無忌憚的殺人解釋了一切。他們所相信的最終還是被無情鎖住。
男子用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剪刀(男主人公擅長剪紙)結束了自己。為自己所愛的人開脫了一切。
終是得不到那個小小的愿望。
:雪穗 只想和你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
我曾經喜歡過一個人,是在小學,當時是在一個下午,天氣很好,我和同學走向操場的廁所,一瞬間。我們彼此對視,相互微笑。然而這個不經意間的微笑卻成了我童年的最美好的回憶。
只是淺淺的一笑。
如果一直是路人多好,但這個社會不允許。若無其事,并不是最重的懲罰,而是最深的憂傷。
如果是路人,彼此都忘卻了以前。可惜當雙目相對的時候,淺淺的微笑。抑或會發現,彼此的笑,一如當年。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7
最近看了一本不錯的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突然對推理小說產生了興趣,故事很長,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每個章節的連貫性不好,一個故事跳到另一個故事,前一章說的是這幾個人物。后一張就出現完全不相干的人,感覺有點看不下去了,但是讀著讀著所有的章節都會聯系到一起,覺得每一個段落都有伏筆,都是圍繞著兩個中心人物,在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看到一半的時候真的很想看看結尾到底會怎樣,兩人的命運將會如何,終于忍著看到最后,推理小說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結局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但我覺得結果不是重要的,關鍵是在看小說的過程中引起的思考,每個情節仿佛都在腦子里形成一個影像,每個章節都引領著你想看下一個章節。
看完小說之后我又看了電視劇版的,是由山田孝之、綾瀨遙、柏原崇主演的,總感覺和小說有些不同,小說中男主角桐原給我的感覺就是什么都會做,很神秘,很黑暗。而看完電視之后覺得桐原其實很善良的,反而對桐原有種同情,把所有的罪惡都攔在自己的身上,讓心愛的人永遠幸福,守護心愛的人,可能是電視劇的導演對桐原帶有感情色彩吧,不過這點小說的最后感覺也有所體現。總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看,很值得推薦的小說。聽說《幻夜》是它的姐妹篇,準備也拜讀一下。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8
看完了《白夜行》,決定寫點什么紀念一下。
在白夜行之前看了東野圭吾的另一個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感覺還不錯,把數學geek塑造成情圣的情況比較少見,咋一看還挺有新鮮感。第一遍屬于粗粗瀏覽,情節至上,總感覺細節好像沒那么經得起推敲。同房說白夜行更加震撼于是緊接著看了,看完《白夜行》,我終于意識到,東野圭吾不是那種流于獵奇、推理或者驚悚的小說家,他的書不能按我所理解的探案小說的套路來解讀。
為何文字作為古老的信息載體,在電視大熒屏甚至3dsmax等視覺系傳媒工具發明之后仍然屹立不倒,為何電視劇電影充斥生活的今天,由一個個字節組合而成的小說依舊流行,為何每當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播出后總會引發原著黨和電視黨的爭論。顯然,文字對人們有獨特的吸引力,它的獨一無二在于,它有太多暗示性和可能性。
一直到最后,我都無法相信殺人的竟然是雪穗和亮司。我知道這兩個小孩有問題,但在東野圭吾筆下,似乎每一個人都有問題。我一路閱讀,一路看雪穗虛假而優雅地活著,我一直在等,等作者來個絕地翻盤,把雪穗的偽裝撕碎,她加諸于那些無辜女孩子的恥辱,必須一一償還。而我絕沒有把她和十八年前的謀殺案聯系起來。而亮司,看他踩著命運的刀刃而行,看他活在光鮮亮麗的社會的背面——黑暗臟臭腐朽不堪的底層,看他冷笑,看他鄙夷,我對這個人物簡直又愛又怕。我在期待這兩條全然不同的主線相交,兩個由一樁無頭案聯系起來的悲慘家庭的孩子,他們現在是云泥之別,東野要怎么讓他們產生交集?
一直到最后幾章,由老刑警口中得知了,雪穗有一個“槍蝦和蝦虎魚”一般共生的人,并直言這個人是亮司。這才明白,這兩個小孩之間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雪穗身邊發生的種.種有了合理的解釋,而在亮司線屢屢出現剽竊案也有了不言自明的回答。原著從頭到尾沒有兩人的直接互動,知道老刑警的一句話,讀者才知道,原來雪穗和亮司,早已將彼此深深刻入了生命的軌道
明白了真相之后,我對雪穗和亮司根本提不起一絲恨意,盡管他們殺了很多人,盡管雪穗在成為美佳的繼母之后對還是小孩子的美佳故技重施……我真的恨不起來!因為他們遭受的是最殘忍的背叛和最無情的漠視——來自于最親的人。我認為命運加諸于雪穗身上的屈辱,重到幾乎可以抵消她所犯過的全部罪行。
關于第一場和第二場謀殺,也就是亮司父親和送貨員的死,我無法譴責雪穗和亮司,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掙扎著活下去,努力不被人欺辱。之后接二連三的不幸,都源于這兩個小孩早早被扭曲了的心理。
東野對真相并沒有過多著墨,他留給我們無限推想的空間,兩個小孩是如何殺死這些人的?他們之間如何聯系,或者有沒有過聯系?他們的童年到底如何?包括雪穗母親的死是自殺還是謀殺都沒有定論。
我認為,亮司的心理還是有跡可循的,從他對待友彥的態度就知道了。從頭到尾,他沒有背叛過友彥,甚至有那么幾回保護了他,從此可以窺見亮司心底被他自己囚禁起來,不能見天日的善良。我相信亮司不是沒有人性,他把感情全部寄托在了雪穗身上。他面對雪穗時懷有怎樣的感情?對父親行為的愧疚和羞恥,對雪穗遭遇的同情和愛護,或許還有擔心害怕。雪穗是他無盡黑夜的光,他活著,就是為了她。然而他和雪穗的感情是從罪惡的土壤里開出來的花,再美,再純粹,也是帶著原罪而生的,不可見光的——于是他們無法相見更不敢相認。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終于明白了雪穗說過的這段話的真正意思,也明白了《白夜行》書名的奧秘,作為讀者猶且心傷,兩個主人公的內心如何,我根本想都不敢想。雪穗對亮司的態度,除了以上那段似是而非的剖白,雪穗本人在書中沒有任何表露。但從旁人的敘述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雪穗和亮司小時候是好朋友,他們會一起去圖書館,亮司還會給雪穗剪紙。個人認為雪穗的感情埋藏得比亮司還要深,亮司是刻意避開和雪穗的關系,而雪穗早已經把隱藏當成習慣了。作者將雪穗刻畫成貌美聰慧,極有教養的女子,在我眼里,她的外表有多光鮮,內心就得承受多大的痛苦,痛著痛著,她就麻木了。
“那時,我比現在的你更小,真的還是孩子。但是,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
雪穗的話冷靜而淡漠,她才是那個把自己困死在心墻之中的人,她對所有的人都持有高度戒備,她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唯一能夠依靠的亮司和她一樣也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她才是從頭到尾最痛苦,最疲憊的那個人。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9
當顏銘說出“女人就活這張臉”的時候,我只是笑她的天真,青春怎能永駐?容顏如何永葆?當歲月握著刻刀磨刀霍霍降臨時,再昂貴的裝扮也蒼白的像一張紙,女人如何“活這張臉”?或許這是面對男權社會不得不做出的一種選擇——為了迎合男人,可到小說結尾,真相揭開的時候,我猛地發現顏銘這張俊俏的臉原本就并非真的,她曾不惜忍受皮肉之苦做整容手術,然后改名換姓來到西京城的,殊不知她原來相貌丑陋,受盡別人的嘲諷和冷落。在西京城里憑著這張臉,她與夜郎走到一起,心中裝著對愛情美好的幻想。最終當幻想破滅,因不堪忍受夜郎的懷疑而選擇離婚時,她已經完全看清了這個社會,女人只有靠漂亮的臉蛋才能立足,于是她決定傍個有錢人。如此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書題“白夜”二字似是指虞白和夜郎二人,同時暗示他們的愛情雖然如白夜一樣耀眼,但終將被夜所吞噬,如流星一般劃過天際,只有一剎那的美麗。雖然二人都對彼此有情有意,也對音樂有相同的喜好——古琴是兩人傳情信物,但虞白是氣質修養高的知識分子,年齡已過三十,夜郎是沒有穩定工作、僅賴給戲班演點兒戲戶口的社會小年青,帶著些許市井之氣,這樣的搭配看上去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或許虞白注定是男權社會的孤行者,行走在漆黑的夜里,微弱地閃著點點白光。
夜郎是小說的男主角,他的身上一直存在著一種揭不去的帶有深深東方特色的神秘感,他的頸上掛著再生人開門的鑰匙;他后來甚至在夢游的過程中拿著鑰匙去開門,而后繼續熟睡,對發生的事一概不知;他在戲班演陰陽不分的目連戲······似乎在作者的筆下夜郎更像是一位對傳統的守望者,是這男權社會中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先是愛上容貌姣好的顏銘,并與之有了關系,隨后偶然的機會讓他認識了虞白,自此愛情之火越燒越旺,兩人情投意合,然而夜郎的內心卻承受著痛苦的煎熬,一邊是已經以身相許的顏銘,一邊是內心愛慕的虞白,兩者都有漂亮的臉蛋,高挑的身材,夜郎在精神上早已跟著虞白走了,但他又無法回避對顏銘的愧疚感,最終無奈之下只得同已懷孕的顏銘結婚。然而這場婚姻也是不幸的,女兒出生,既不像夜郎的馬臉,又不像顏銘的美麗,反倒十分丑陋,使得他不得不懷疑起顏銘的忠貞,于是閃婚之后便閃離婚。經此一變,夜郎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他認為一切都是欺騙。
在這個滿是欺騙的社會里,好人得到的卻是壞的結局。譬如寬哥,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好警察,卻最后因輕信人販子的欺騙犯下錯誤,被革職處理,從此脫下警服,拖著患病的身體踽踽獨行。當身邊的一切都被虛假所環繞,那么還剩下什么是真實的?或許只有在那亦真亦假、亦陰亦陽的目連戲里才能體會到片刻的真實。夜郎在戲班里演戲或許可以說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因為與無法分辨真假的社會不同,戲是假的,正是明白戲是假的,才感到演戲的踏實。
社會的復雜性鑄就了各式各樣的人物,然而人物的命運卻殊途同歸,極富悲情色彩:夜郎即將被捕;虞白重又陷入孤獨;寬哥失去警察的工作;顏銘遠走他鄉,“傍個有錢人去了”;吳清樸去世,鄒云被關入勞教所······或許白夜里人身上的華麗色彩都是假象,夜終將歸于黑暗,到那時,一切都黯淡下來,那白夜一去不復返,白晝卻不知藏在暗夜的哪個角落,可能已經連同短暫的白夜一同消失了。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0
白夜行是一部很吸引人的小說,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小說,一些揭示秘密的細節會在一些不經意的地方透露,讀者比書中的偵探都更早知道兇手,那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探尋兇手的動機和目的。
在讀這本書之前,先看了下簡介--最無望而堅守的愛情,“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被詮釋為這本書的內核,卻是,書的整體基調很昏暗,一環扣一環的殺人事件,兩位主角慘淡的童年。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亮司和雪穗之間是有愛情的,但是在看到結尾亮司自殺,而雪穗冷漠的說“我不知道”并且像幽靈一樣離開的時候,我回想了故事的很多情節,我漸漸不覺得他們之間是存在愛情的。也許最合適描述他們之間關系的,還是那兩個字--共生。
看完書后也看了很多書評,有人認為能體現他們愛情的地方有布袋,剪紙,還有名為“R&Y”的店,都是對他們愛情的見證。可是也許并不是愛情,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悲觀,他們可能是從小只能相依為命,兩個人在黑暗中前行的時候,只有對方。兩個人在經歷了童年那些悲劇,亮司的母親和店員有一腿,亮司看見自己的父親性侵犯雪穗,然后亮司弒父,雪穗弒母,如此的悲劇造成了兩個人已經不能稱為缺陷的人格。亮司在書中雖然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冷漠兇殘,但是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喜歡剪紙,喜歡鼓搗計算機,同時在圣誕節那天對友彥的”路上小心“還有送給友彥和他女朋友的剪紙,甚至在馬里奧事件中對友彥的表現,讓我覺得亮司這個人還是有人性中善的一面的,還是可愛的,但是對于雪穗,我沒有明白她很多事情的動機,上海江麗子,殺害自己的養母,這些也許是完全沒必要的事情,她從來沒有表現出善良的一面,書中的她一直以面具示人,我們不知道她真是的樣子,書中雪穗和亮司一句對話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警察的推理得知,我們也無法知道他們倆的真實相處狀態,雪穗的內心,仍然是個謎。若說她愛亮司,那為什么要嫁人離婚然后又再婚,我沒有看出這兩次婚姻給她帶來了什么,也許我是不能理解雪穗吧,在亮司死了之后,她也可以擺脫過去的所有,一切都結束了,她可以繼續活著,亮司的死帶走了探尋過去20-年里所有兇殺案的線索,盡管偵探已經有了很完整的推理,但是卻在也不可能逮捕雪穗,亮司為雪穗做了所有,然后自殺了。
但是這就能說明是愛情么,看過一個書評說,雪穗追求的就是索取,她要得到所有少年時沒有得到的東西,并以此為樂,而亮司終其一生就是贖罪,我贊同這個說法,不認為他們之間有愛情。或許他們早就是不配談愛情的人,他們只是活著,鏟除對自己不利的因素,我行我素的活著。兩個人都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是他們從此也活在黑暗中,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人給予過他們正確的指導,只是憑自己的喜好來做事,可是他們的一生也是如此悲慘的,讓我們不能單純的用好與壞來定義他們。越來越成熟之后,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用單純的好與壞來表達,人心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東西。
寫了這么多,其實也不知道在說什么,現在看了很多書之后,都覺得得到了震撼,但具體是什么,總也說不出來,也許一直不說就會越來越失去表達的能力,決定從現在開始,每看一本書,就寫點讀書筆記,不管多少,一點點思考一點點見解都行。覺得自己是個膚淺的人,開始充實自己吧,用書本。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1
應該說,這不算一本非常標準的推理小說。
關于真兇是誰的問題,稍微仔細一點,讀下2-3章就會心里有數。更多的疑問,則在于,為什么?
這樣的問題,困擾了我整個的閱讀過程——
每當一位新的受害者出現,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他會遭毒手?
有的很好解釋,比如那位私家偵探——因為他的調查接近了一樁懸案的真相。
而有些則很難解釋,為財?為情?為報復?
直到雪穗說出那句話,一切才真相大白:“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
這是一個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孩。
如果我們在路上行走,遇到擋路的東西,總是會輕輕而快速地繞開;而當你行進在黑夜中,觸摸到擋在你前面的物件,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把它搬到一旁去。
雪穗便是如此,她邁著輕盈可愛的步伐,卻走在生活的盲道中。黑暗中的她感覺陰冷無助,因此她貪婪地想要時間萬物,讓自己不那么孤獨,感受到一點點溫暖。這“萬物”,包括錢,包括名,包括世人的尊重,包括男人的垂涎。
雖然在書中她最后擁有了一切,但是在內心,仍然是一片漆黑的荒涼。唯一能與她相伴的,便是那一點點代替太陽的亮思。
關于亮思——我可以假裝看不見,也可以偷偷地想念
我相信,雪穗是深愛亮思的。因為在這個帶著面具生存的女孩的身邊,亮思是唯一見過她真是面容的男孩。
他幫助雪穗寫黑客程序,幫助雪穗殺人,最后再幫助雪穗帶上她頑皮可愛的面具。他完美的執行力和雪穗縝密的陰謀配合得天衣無縫。
而這個代替太陽的男人,是雪穗在追求金錢名利之余唯一的依靠。
白天要面對高宮和筱冢強顏歡笑,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周圍一切都變得和她的內心一般漆黑,才會小心地想起那個在地獄中相互攙扶一路走來的男人。
當亮思橫尸街頭,曾經司空見慣的鮮血泉涌般從這個男人體內冒出時,雪穗竟然忘記了偽裝。她說了該說的話,卻忘記了附帶上一貫的“我見猶憐”的表情。
記得以前在玩仙劍奇俠傳的時候,李逍遙帶著林月如闖進蛇妖的洞府,在門口殺死了迎敵的剽悍男妖,而進入洞穴之后卻看到了淚眼婆娑坐在床上等著丈夫歸來的妖媚女妖。
站在亮思冰冷尸體旁邊的雪穗,就像那個可憐無助的女妖。她黑暗內心中,沒有陽光,沒有藍天,而唯一用以照亮全部心房的,代替太陽的,便只有這星點火苗。在精心呵護了二十年之后,好似被頑童輕松地掐下一朵鮮花般,滅了。
走上樓梯的雪穗,不知從此是否變得更加恐怖。
或是,我深深懷疑她還能否再走下樓梯。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2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初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后,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向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著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盡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并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里被尾隨的亮看見丑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并偽造現場逃逸。那么,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于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說出賣女兒一事,那么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么亮必然受到懷疑,那么后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說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著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說是為了亮,也可以說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后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說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說,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說,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說,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后最后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么,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么樣。那么,從今往后,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3
東野圭吾最出名的一部推理小說,并在20xx年被搬上了小熒幕。盛名之下,國慶假期我也拜讀了這部小說。
30萬字的小說,花上4~5個小時就能念完,不過有一股郁結之情堵在心坎上,久久難以舒暢。類似的感受,若干年前讀完安妮寶貝的處女作《告別微安》后曾出現過。由此可見東野先生著實是個具有破壞力的作家。
日系推理小說給人感覺一直是不咸不淡不溫不火,著重揭示時代特征和人性掙扎,推理過程反倒不會太曲折,一般前3頁兇手必定出場。然后帶著各類閃閃亮的破綻告訴看官“我是大BOSS。”(請參照流星之絆三浦友和出場一幕)。么有了和作者PK想象力和邏輯分析力的樂趣,推理小說也就只能純粹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了。
白夜行的人物設定和行文線索同日本另一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的名作《砂器》頗為相似。主人公年幼生活坎坷,遭遇非人的磨難。成長道路曲折辛酸費勁心機出人頭地。然后身邊有一位影子警察鍥而不舍的追緝真兇,破案的背后是對人性的探索和救贖。年幼時有過悲慘遭遇的少年成人后大多和社會格格不入,邏輯思維和常人不一樣,即便偽裝再好,稍有不慎全部報銷。機關算盡亦無用,只是越陷越深。不禁讓人感嘆宿命,許多事是無可奈何天注定。
故事跨越了20xx年,從7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寫起到21世紀初為止。可以從各個小章節中明晰辨認出各個時代的明顯特征。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及人性都在極度自負和自卑中搖擺。失衡的心態讓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線,紛紛墜落懸崖,害己害人。80年代,電子信息行業異軍突起,股市房市大熱,中期泡沫經濟形成。各類新鮮事物闖進了人們的生活,信息化的加速發展給各個領域的企業也帶來了技術和管理上的新要求。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但遺留下來的奢華風尚依舊殘存。各類為年輕女性提供高級服務的行業依舊紅火。依附著這些時代的產物,故事一路發展。普通人只有積極應對時局的變化才能在這場游戲中玩的如魚得水,雪穗和亮司無疑是其中的另類贏家。東野的布局恰到好處,毫不突兀,慢慢推進故事發展,娓娓道來時代變遷。
20xx年TBS電視臺將這部大作改變成11集多拉馬,搬上了木九劇場。菜花和山田的表演可圈可點,只可惜編劇把它處理成了家庭倫理催淚彈,使得它雷聲大雨點小,收視率和影響力都不及當季的其他多拉馬。對比過去的砂器,黑革記事本以及后來的伽利略和流星之絆,這部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部。小說改編成劇,選材還是要慎重。
國慶之前將軍說她用一小時看完《信》后用了一下午消化情緒。此時此刻我也在掙扎該不該將《嫌疑犯X的獻身》和《變身》也一并郁結掉。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4
參考了我以往嚴格的打分模式,給了3星,說不上特別喜歡。
讀這本書的時候的感覺可謂是跌宕起伏。第一個案件描述得很詳細,大概占了10%左右,當時看完了完全沒懂小說的結構和意義,連男女主角是誰都不知道,加上有個同學在旁邊不停地跟我貶低這本書,當時看著真的是很沒信心了。然后接著看,漸漸讀懂了這本書獨特的片段拼接式的敘事方式,開始逐漸覺得有興趣,通過這種形式來講一個可說為是傳記的時間線很長的故事,讓我的胃口一步步被吊了起來。不過說起來我好像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這本書當做推理小說來看,我覺得作者真的給了足夠的線索和暗示,讓讀者能夠在很早期就覺察到整個故事埋在下面一層的主線脈絡和發展情節,對兇手是誰這樣的猜測也早已失去了最后類似做題對答案那樣的快感。
但是看著看著又開始覺得無趣,因為在我看來,這本小說必須靠故事取勝,因為整本小說的語言我感覺都太過平鋪直敘,真的只是在“講故事”,很多地方的渲染和情緒鋪墊做的也不是太到位,至少對我來說,無法引起內心很大的感情波瀾,也沒有地方讓我有種想要停下來感受一下作者文字中溢出的豐富情感或想要平息一下自己內心的悸動的感覺(好像太偽文青范了一點,不過確實是這樣)。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必須要足夠出彩。
話說近幾年對日本文學慢慢開始以一種很客觀的方式來看待了,總覺得里面滿溢出的那種看似唯美的絕望或令人窒息的陰暗無法再對我產生想法上乃至性格上的影響。在前幾年感覺自己有點抑郁傾向的時候,這類型的書或思想可以深深地觸動我,那種絕望簡直就像是擺好的多米諾骨牌前的輕輕一推,讓我能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陷在自己敏感多疑而又脆弱的個人世界里,不能自拔。而現在看來只覺得真的無法感同身受了,大概是因為我已經從前幾年的那種情緒中畢業了吧。現在只覺得對類似《告白》《人間失格》這種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極端思想無法報以“身在那個環境中才做出這樣的事”這種淺顯的辯解了,因為在我看來總有一萬個理由可以不跨過那一條線,因為也許出于再極端的情況,都沒有必要以書中描述的那種犯罪方式來解決問題。我大概現在只能從因果角度理解這種做法,但是因為無法從內心深處和書中的角色或作者產生相同的選擇,而在感情或個人思想及理性感性層面上都無法贊同。包括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最近接觸到的日本文學總讓我有種“果然是日本人才會產生的想法和選擇的處事方式啊”這樣的感覺,能讓別人形成這樣一種大致印象的民族也是很神奇。
再回到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上來,雖然一早就能大致感覺到所謂“案件”的真相,但是這本書結局的戛然而止還是讓我有種生吞雞蛋的不暢感。到最后也不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愛,其實我個人更偏好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感情偏向贖罪,然后女主角對男主角的感情我就感覺得不太明顯了。在我的印象中,文中男女主角相關的情節中以男主角為立場的描寫更多,所以對女主角的感情傾向沒辦法很明顯的感覺出來。其實我有這樣的想法大概也是因為本質上對男女主角并不太喜歡。這是少有的我對男女主角沒有任何親近感和代入感的小說。因為無法本質上的理解男女主角處理事情的選擇,而且感覺從根本上厭惡這種夸大人性冷酷的思想,我對男女主角根本愛不起來。這大概是我不會想看第二遍的小說,不涉及文學方面的好壞評判,單從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上。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5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是唐澤雪穗在整本書中為數不多的幾次真情留露,也是我最喜歡的幾句話之一。
因為我從來擁有的都不是我所想的,所以我不在乎失去他們,也就不怕失去。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光明中的,就像我們,吃飯睡覺工作就能度過一生,雖然不完美但總能談得上幸運。但也總有一些人,他們的人生在角落里,能活著就需要艱苦的奮斗,這樣的人有時候能從電視上看到,他們可能生活在戰亂地帶,或者童年的陰影下,或者某種巨大的打擊中。
然而生活中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人生的軌跡,何況的生命中巨大的創傷,為了理所當然的活下,他們會做些什么?不管做什么,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生活所迫。對于活在角落里的人,人生何其艱難。
雪穗和亮司就是這樣的人,亮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小愛人殺了自己的父親,雪穗沒有阻止母親的自殺,反而冷漠的制造了一個意外的現場,不正常的童年讓他們擁有了邊緣的人格,人生從此只有寒冬,他們說好裝作不相識,在法律有效期內做彼此的太陽,唯一溫暖的來源。
但是有些東西一旦開始就無法收拾,你需要用無數的謊言圓第一個謊言,在他們的世界里,謊言是需要用生命來編織的,先是別人的生命,然后是自己的生命,所以一旦有人發覺出真相的一點線索,那就是那個人人生的結束。
他們在黑暗里種著自己的太陽,用別人的血當做肥料,就像修羅一樣為了尋找愛不停的戰斗,雙手沾滿鮮血的奔跑。但修羅跑不出地獄,黑暗也沒有盡頭。
殘酷的東西不只是無盡的黑色,雪穗一直都是白色的,明亮的白色,就像她的名字。跟亮司的黑不一樣,她只要一出現,場景就是白色,白色的家具,白色的衣服,白色的笑容。這樣的眼角總是笑意的人能不帶一絲善良的毀了周圍幾乎所有人的人生,就像當初她的母親毀了她的人生。
還有在故事里無處不在的小說《飄》,它一定意味著什么。我記得斯嘉麗祈求白瑞德留下時,白瑞德說,有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寧愿記得它最好的時候,也不要修補它。
然后一生都看著那個補過的傷痕。也許雪穗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念一直活著,親情友情愛情破碎了就讓它死亡,反正總有能替代它們引導自己前進的東西。這個如女明星一般美麗,笑容和名字像雪一樣純潔的女人,心到底是什么顏色。
最后亮司死在她面前,老警察含著淚問你認識他嗎,她說不,然后轉身走了,沒有回頭。訴訟期已過,她走出來了,沒有回頭。
愛情只是一個幌子,人終究是為自己活著。其實雪穗的太陽不是亮司,有些人用愛支撐著生命,有些人以為自己是用愛支撐著生命,最后她面無表情的走進了自己處心積慮才得到的店面,或許連她自己都才反映過來,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光。
當太陽升到最高點時,影子便消失了,亮司只是個影子。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優質 篇16
東野圭吾最出名的一部推理小說,并在20xx年被搬上了小熒幕。盛名之下,國慶假期我也拜讀了這部小說。
30萬字的小說,花上4~5個小時就能念完,不過有一股郁結之情堵在心坎上,久久難以舒暢。類似的感受,若干年前讀完安妮寶貝的處女作《告別微安》后曾出現過。由此可見東野先生著實是個具有破壞力的作家。
日系推理小說給人感覺一直是不咸不淡不溫不火,著重揭示時代特征和人性掙扎,推理過程反倒不會太曲折,一般前3頁兇手必定出場。然后帶著各類閃閃亮的破綻告訴看官“我是大boss。”(請參照流星之絆三浦友和出場一幕)。么有了和作者pk想象力和邏輯分析力的樂趣,推理小說也就只能純粹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了。
白夜行的人物設定和行文線索同日本另一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的名作《砂器》頗為相似。主人公年幼生活坎坷,遭遇非人的磨難。成長道路曲折辛酸費勁心機出人頭地。然后身邊有一位影子警察鍥而不舍的追緝真兇,破案的背后是對人性的探索和救贖。年幼時有過悲慘遭遇的少年成人后大多和社會格格不入,邏輯思維和常人不一樣,即便偽裝再好,稍有不慎全部報銷。機關算盡亦無用,只是越陷越深。不禁讓人感嘆宿命,許多事是無可奈何天注定。
故事跨越了20xx年,從7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寫起到21世紀初為止。可以從各個小章節中明晰辨認出各個時代的明顯特征。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及人性都在極度自負和自卑中搖擺。失衡的心態讓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線,紛紛墜落懸崖,害己害人。80年代,電子信息行業異軍突起,股市房市大熱,中期泡沫經濟形成。各類新鮮事物闖進了人們的生活,信息化的加速發展給各個領域的企業也帶來了技術和管理上的新要求。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但遺留下來的奢華風尚依舊殘存。各類為年輕女性提供高級服務的行業依舊紅火。依附著這些時代的產物,故事一路發展。普通人只有積極應對時局的變化才能在這場游戲中玩的如魚得水,雪穗和亮司無疑是其中的另類贏家。東野的布局恰到好處,毫不突兀,慢慢推進故事發展,娓娓道來時代變遷。
20xx年tbs電視臺將這部大作改變成11集多拉馬,搬上了木九劇場。菜花和山田的表演可圈可點,只可惜編劇把它處理成了家庭倫理催淚彈,使得它雷聲大雨點小,收視率和影響力都不及當季的其他多拉馬。對比過去的砂器,黑革記事本以及后來的伽利略和流星之絆,這部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部。小說改編成劇,選材還是要慎重。
國慶之前將軍說她用一小時看完《信》后用了一下午消化情緒。此時此刻我也在掙扎該不該將《嫌疑犯x的獻身》和《變身》也一并郁結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