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精選5篇)
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 篇1
為深入開展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習,3月26日下午,市十三小在二樓會議室組織全體黨員學習了《新起點新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東讀本》。
學習活動由校長吳曉青主持,她先總結了前期學習活動的情況,通報了大家學習后提交心得體會的的認識,然后組織大家學習《新起點 新發展》的為民篇、務實篇,并提出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首先,形成一個正能量環境氛圍。如:學校環境整潔有序;工作快速規范;全體教職員工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扎實工作。其次,結合實際認真審視,深刻反思自身在教書育人的工作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問題,堅持原本好的做法,認真改進教學工作,真正把學生放在心坎上,真正把 “為民務實”植根于心中之中。再次,要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做到廣開言路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最后,要明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推動工作這個要求,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實施好我校的各項工作。
學習活動期間,全體黨員教師積極發言,表示通過學習《新起點新發展》,對開展黨的群眾路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后,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融入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去,用實際行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最大力量。
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 篇2
如果把我們黨喻為一棵健壯挺拔的大樹,那么,就在于她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通過開展第一環節的學習,特別是閱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東讀本——《新起點、新發展》后,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時起,就與人民群眾密不可分,她來自人民,也是為人民服務而來的。正如所指出:我們的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說道: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意思就是: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靠群眾工作起家的黨,是一個把服務群眾作為自己的宗旨、在扎實的群眾工作中獲得群眾支持并不斷發展壯大的黨。《讀本》列舉了許多忠實踐行黨的宗旨,真誠為民惠民的先進典型。如:革命先輩蘇兆征、楊殷、彭湃、周其鑒等,他們不僅善于做群眾工作,更是身體力行為人民謀福祉;還有當代懷愛民之心、盡為民之責的楊靜娟,不畏艱難助民脫貧的扶貧使者郭建南,真心與一線工人交朋友的陳郁等等,我們黨正是由許許多多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黨員組成的群體,這是我們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源泉而發展壯大、黨的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執政環境的變化,少數黨員干部發生了角色錯位,背離了黨的宗旨,由"公仆"變為"主人".有的看不起群眾、怕接觸群眾、脫離人民群眾;有的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謀私、貪污腐化、與民爭利。如東莞市原人大副主任歐林高、韶關原公安局長葉樹養、原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少雄, 還有我省水利系統河道采砂違紀違法案件等。雖然這些現象僅存在于少數黨員干部身上,但"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也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玷污了黨的純潔,侵蝕著黨的執政根基。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在黨面臨著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考驗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危險的關鍵時期,黨的作出重大部署,圍繞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對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很有必要,十分及時;體現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眾情懷和憂患意識。自已作為黨員干部和黨務工作隊伍中的一分子,不僅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自覺地投身到活動之中,更要在學習中以近代發生在我省的為民、務實、清廉的正面典型為師、反面案例為戒,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為黨的新起點、新發展多做一份事、出一份力。
(1)增強群眾工作的本領。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宗旨意識,堅持以人為本、清正廉潔,積極探索做好開展基層工作的方法和路徑,切實提高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能力,弄清楚基層職工要我們做什么,我能為職工群眾做些什么,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
(2)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辦事"窗口",最接近職工群眾,最容易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只有把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好,我們黨才能通過基層黨組織的根脈不斷地吸取民心,贏得人民的信任,把根深深地扎進人民群眾這片沃土這中。這樣,我們黨就能根深而樹大葉茂,任憑狂風暴雨,都始終挺拔屹立。
(3)貫徹落實好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群眾觀念,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必須多深入基層,密切聯系職工群眾,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并感受基層職工群眾的所思所盼和冷曖憂愁,才能更具體地知曉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
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 篇3
潮州市總工會全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了《新起點 新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東讀本》,進一步深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心得,提升學習效果。
市人大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黃潮標主持了會議,帶頭解讀了《廣東讀本》中的“總論”部分,并對下一階段市總工會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要求。黃潮標要求,市總工會黨員干部要認真落實3月5日召開的市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工作會議精神,認認真真抓好六項工作,確保不走過場,真真正正解決“四風”問題:一要繼續抓好強化學習這個重要基礎,多擠時間自學,結合實際深入思考,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找答案,把“為民務實清廉”植根于學習之中。二要繼續抓好聽取意見這個前提,聚焦“四風”,按照總體要求,廣開言路聽取職工群眾和工會組織的意見。
三要繼續抓好解決問題這個核心要求,邊學邊查邊改,對查找出來的問題不等不拖,立刻改正,做到學用相長、正風肅己。四要認真梳理分析第一個環節的情況,同時部署實施第二個環節的工作,做好查擺問題、開展批評、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自查的準備工作。五要繼續緊緊依靠市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的指導,積極向督導組匯報活動進度、經驗做法和活動成效等,在督導組的指導下順利推進各個環節工作的實施。六要明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推動工作這個要求,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實施好今年市總工會的各項工作。
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鐘煉針對如何扎實開展工會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時希望全體黨員干部學以致用,集思廣益,共同把市總工會的工作推上新臺階。
市總工會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也解讀了《廣東讀本》各
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 篇4
在貧困地區農村,筆者常見一種現象:凡是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得好的地方,那里的環境治理效果就比較理想;反之,則不然。譬如四川高原藏區,家家戶戶室內都十分整潔、干凈;而另一些地方,農戶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室內亂七糟八。實踐說明,貧困地區農村環境治理需要創新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主體的整體互動機制。在這一互動機制中,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固然重要,但僅此還遠遠不夠,要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環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政府自己要有作為,但更要發動廣大群眾參與環境保護治理。環境保護治理與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廣大群眾既是環境保護治理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受益者。對于加強環境保護治理,他們有很強的.愿望,應當努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一是知情主體。政府要充分賦予群眾環境治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應進一步完善環境治理信息公開制度,通過各種正式渠道和微博等新媒體,形成上下聯動的環境信息公開體系。為廣大群眾參與影響環境的重大項目決策創造更多條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環境保護治理的群眾咨詢制度,積極探索群眾參與環境保護治理的新途徑、新方式。應建立環境治理問題信訪投訴機制和公益訴訟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環境治理的工作機制,鼓勵發展民間環保組織,積極壯大環保志愿者隊伍。針對農民及農村干部環境意識淡薄,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整體較低,文盲、半文盲造就了法盲、半法盲等的現狀,還應充分利用農村會議、宣傳欄、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冊、新建文化墻等形式,讓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意義、目標、任務、措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提高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參與意識、文明意識,自覺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治理義務。
二是治理主體。應把貧困地區農村環境治理主要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到村、到戶、到單位,開展經常性活動。通過開展文明庭院、美好家庭創建活動,以典型帶動、典型激勵的方式,積極引導群眾從我做起,不亂丟垃圾,不亂停車輛,將柴堆、草堆、雜物堆擺放整齊,自覺做好門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應通過科技普及,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方式,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規劃、監管,建設和發展有機食品基地,推動畜牧業集中養殖,用有機肥取代化肥等措施,減少農藥、化肥、薄膜使用量。應通過引導教育,改變一些地方秉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以及沾沾自喜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選擇“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置環保于不顧的掠奪式開發的經濟發展模式。當前,更應結合“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維護環境衛生,以自身的榜樣力量和模范行為影響廣大群眾,帶動群眾參與其中。同時,組織群眾對亂堆亂放、亂停亂放、亂搭亂建、出店經營、廣告標牌不規范以及河道采砂、礦山整治等進行常態化治理。
三是共享主體。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改善民生、服務群眾,治理成果要由群眾共享。特別應結合脫貧攻堅開展環境治理工作,前面說過目前“全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扶貧重點縣、片區縣,12.80萬個貧困村,2342.58萬個貧困戶和5575萬個貧困居民。據統計,95%的貧困居民和大多數貧困地區分布在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和重點保護的地區。”由于貧困,一些農民只能依靠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懾取維持生計,由此造成該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造成農民物質生活基礎的進一步薄弱而更加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扶貧開發和環境保護治理相統一,通過精準施策、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進而又推動環境治理。還應通過幸福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修建文體廣場,做到垃圾入箱,地面干凈,河道整潔,店面規范,無亂搭亂建,無露天廁所,切實增強群眾的文明、衛生、環保獲得感。還應在農村開展文化墻設置,開展鄉村廣場舞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讓群眾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管理民主,生活快樂的幸福美麗新農村。
新發展新起點讀書心得 篇5
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7月1日上午9:00在貴陽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將宣讀有關表彰決定,并共同為獲表彰個人和集體頒獎。我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在高中第一范文網四中學術報告廳收看電視直播,認真觀看的同時積極進行談論學習,并深入思考。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宏偉目標,貫徹中央“四個全面”,落實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適應扶貧開發新形勢的現實需要。精準扶貧包括了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其核心要義就是精準化理念,要求將精準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扶貧工作的全過程。20__年穩步實現消除絕對貧困,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檢測指標,努力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
為了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強化四“嚴”保障機制,通過工作力量的進一步充實,形成“上下銜接、協調聯動、聚力推進”的工作格局。要開展黨員干部幫扶結對行動,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責任單位和幫扶人。要以切實提高貧困戶的生活水平、減少貧困戶數量為主要扶貧工作考核指標,建立以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和問責機制。做到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
貧困群眾是社會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沒有貧困群眾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黨委政府的應盡之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委政府單打獨斗不行,各行各業各自為戰也不行。∝須要加強統籌、轉變思路、形成合力。努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做到長短結合、點面結合、主次結合,使扶貧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好體現扶貧的社會性、底線性、公平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強大社會合力。要創新精準扶貧幫扶模式,號召全社會合力共建,積極動員私營企業主、社會團體、在外地的本籍成功人士等社會力量捐資,共同參與扶貧開發。為貧困群眾各盡所能、伸出援手,結對子、想點子、捐善款、當義教,獻一片愛心,點一盞希望,舉全社會之力,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奔向小康!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職責。當前我國扶貧脫貧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不能再繼續“灌水式”的傳統扶貧模式,必須確保如期脫貧、杜絕返貧,因此需要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促使貧困地區整體脫貧、全面脫貧。
“通過收看盛市表彰大會,我們深刻認識到當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意義。”把孫志剛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以更加扎實的工作和頑強的作風,奮力推動全區大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