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精選5篇)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1
這是一本深入中國農村的一本著作,這里講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內容只就農村而言。雖然如此,但中國上千年來的壓迫封建思想并非短短幾十年就能從我們的血液中消失的。即使在今日的城市,也依舊有著鄉土的特性。因而從農村著手描述,更能反應出原汁原味的中國。
本書從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維系著私人的道德、家庭、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政治、地緣與血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開敘述。我們中國鄉土社會表現的熟人社會特征,在差序格局下的親疏關系,在儒家社教的文化傳導下,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出中國社會的整個面貌。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費老從普通鄉下人的土氣入筆,一反常人對土氣這個詞的藐視,稱贊“土”字用的精當,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小農經濟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為有了土的滋養,才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才有了聚村而居、與世無爭的傳統生活,才有了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根源。這種鄉土獨有的氣息蘊含著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也是鄉村獨有的氣息。鄉土社會的本質不是別的,而正是這種“土氣”。此等的精辟見地,如果沒有一種流淌在靈魂深處的傳統文化意識和鄉土中國情緒,恐怕是難抒發出來的。
《鄉土中國》所透露的正是這種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或者說是對傳統文化的社會學層面的解析。從《鄉土中國》到《再論文字下鄉》,都是在談論民族歷史、文化對個人根深蒂固的影響。差序格局更為深遠的影響仍然是對中國人行為方式、道德觀念的傳統導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現代化的今天也不能完全理解。而這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化的轉型,無疑是起著消極的作用。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2
馬克。李唯這本用溫馨、喜悅、哀傷與愛交織出的書,令我靈魂深處的童年記憶悸動,喚醒了我童年的無邪靈魂。合攏這本書時,就如同合上了自己的童年,我猶如沉醉在一個溫暖的懷抱中,從空氣中嗅到了濃濃的感動與溫情。我靜靜地倚靠著沙發,幸福感仿佛從四面八方涌來,令我有不禁想要默默流淚的沖動。濃濃的感動彌漫了我整個靈魂,我知道我的心早已被這個男孩的故事俘獲了。一心一意地被那個愛與友情盛開的美麗世界感動地深入肺腑。
主人公的童年并不快樂,因為個子矮小而被班上的大個欺負,父母離異,再加上成績和身體都不好,他的童年在那個外省的小城市里,帶著憂愁與悲傷,在絕望中等待著長大。直到他發現自己有與別人影子交談的特殊能力,他那受傷的心才慢慢地被成熟補好、書里的許多情節我無法言盡,容我賣個關子,好讓更多的人去追讀。
這本書是一支靈魂奏鳴曲,使我的童年與夢想也被驚醒,當年的熱血早已被時間與現實沖垮,歲月無情,多少孩提時代深銘于靈魂深處的感動與純真之情已然消逝,現實的磨礪令我們日漸成熟,我們也擯棄了許多曾經純真的感情與夢想,變得日益市儈,這便是無奈的現實所致。在人與人的社會中,只要有欲望存在,許多的善良純真也只能隱匿消散,夢想就如同影子一般,是自身的寫照,仿佛觸手可得,卻又隔著遙不可及的現實。回想曾經的豪言壯語,如今只道惆悵與彷惶,試問誰當初不曾許下氣吞山河的鴻鵠大志,現在也只能嘆息年少輕狂。周圍的一切都在改變,連帶著我們最初的夢想。
希望很多年以后,我們不要只能擁吻童年的影子,于是只能擁有幸福的幻影。這本書就像是最為治愈心靈的圣藥,帶領著我們仿佛越過了歲月,穿梭到了美好的童年,而品味著書中那么純真的童年,令我不禁潸然淚下。
多么美妙的一趟奇幻旅程啊!我抬頭望天,任由心里的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封面上的小男孩仍然輕吻著他的影子,而我又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延續著一份閱讀的感動。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3
終于看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很想寫一些感想。
最初看的時候,我想為什么會起這么一個名字呢,戰爭與和平就如同生與死一般對立,為什么會要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呢。有了戰爭就沒有了和平,整本書看完,我改變了看法。在列夫托爾斯泰內心的世界里,戰爭與和平從來就不是對立也不是孤立的。在和平的環境中,人類心中的戰爭從未停止過,看書中那些數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追求自我的榮譽;有的人追求權利;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情欲。。。追求的愈加緊迫和瘋狂,內心的戰爭就愈發慘烈。就如同生與死一樣,有些人活著就如同死了一般,有些人死了,他的靈魂卻還活著。列夫托爾斯泰不就是鮮明的例子么?他早已經死了,可是他的靈魂和意識還活著,激蕩著后人的心靈。拜讀完《戰爭與和平》,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思想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是一位大徹大悟的智者。于是對他的無限喜愛與崇敬之情讓我有這沖動和勇氣去記錄一下自己淺薄的感想。
看完整本書,閉上眼睛,腦海里卻只有那么少數的幾位讓我無法忘懷。這幾個人物如此真實和鮮活地印在我心里,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他們代表著幾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類型。這幾個人物貫穿整本書的情節,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中,都經歷了一場身心戰爭與和平的洗禮。
我忍不住想說說安德烈這個人,他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人物。單純,正值,善良,也固執。這個人物貫穿整本書,他的成長經歷讓我糾結、心痛、惋惜、也溫暖過。安德烈是一個悲情人物,他的一生只有在即將死的時候才真正得到了幸福,生的時候活的壓抑,自我,冷漠,自閉。義無反顧的參軍,面對懷孕的妻子的挽留與想念的無動于衷等等都為安德烈后來的悲情人生拉開了帷幕。安德烈這個人物性格的巨大轉變發生在兩次死亡面前。第一次面臨死亡之前的那段歲月,安德烈一心只想出人頭地和奪取榮譽并且被認同。在和平的表像下,安德烈內心的戰場早已硝煙四起,內心戰爭的導火索不是拿破侖,而是對于自我榮譽的瘋狂追逐。他只向往榮譽,出名,向往受人愛戴,只向往這一切,活著也只為這一切,除了這一切他什么都不愛。死亡,受傷,家破人亡,沒有任何東西是他覺得可怕的,父親,妹妹,妻子,等等這些他生命中最珍貴的人,不管是多么可親可愛,但是,只要能夠得到片刻的榮譽,出人頭地,能得到不認識的,而且也不會認識的人對他的愛戴,不論看起來多么可怕,多么不近情理,他都可以將這些全部割舍。他時常想象一場會戰,會戰的傷亡,集中在一個地方的大搏斗,他帶領的一團人,一師人,獨自一人打了勝仗,一切勝利和榮譽都屬于他一個人,總司令被撤職,他得到任命。。。也許就是這略微扭曲的思想讓安德烈處于一個相當瘋狂的內心世界。這一切思想在那可怕而慘痛的一刻開始轉變:戰爭中被敵人一棍子打暈,他什么都看不見,在他的上面,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見,高高的天空無限高遠和靜靜漂浮的灰色的云彩,這些安靜肅穆莊嚴地云彩,完全不像他那樣在奔跑奪取某些東西,不像他們那樣在吶喊,搏斗,也不像法國兵和炮兵那樣滿臉帶著憤怒和驚恐互相廝殺,他在想為什么以前沒有見過這么高遠的天空?他是那么幸福,終于看見天空了,除了廣闊的天空,什么都是空虛的,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安靜,肅靜,什么都沒有,他想起了與妻子戀愛時的甜蜜和未出生的兒子,想起了父親,摸著妹妹在參軍之前掛在他脖子上的保佑他平安的小金像。。。在這個時刻,安德烈得到了內心的和平,不是嗎?不是經歷過死的痛楚,他難道不會真正地認識自我么?其實,戰場中受重傷的他得到過崇拜的英雄拿破侖的稱贊,這不是安德烈一直想要的么?拿破侖說躺著的安德烈死的英勇,可是那時的安德烈聽到這些話就好像蒼蠅嗡嗡叫,不僅不感興趣,而且不放在心上。他的頭像火燒似地,他覺得血就要流干了,他又看見了突然讓他有幸福感的天空,這遙遠高高永恒的天空和他的心靈與拿破侖相比起來,拿破侖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當死里逃生的安德烈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中卻目睹了妻子帶著責備怨恨的眼神死在產房里的時候,安德烈從此進入了一個自閉的世界,與世無爭,遠離世事,時常走不出妻子臨死前那眼神的世界,除了不再奪取那虛幻的榮譽感之外,他沒有變,依舊高傲固執和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內心表面的平靜真的是列夫托爾斯泰想要傳達的和平么?我想一定不是的。第二次面臨死亡之前的那段歲月,安德烈終于走出了亡妻的世界并且想要重新選擇新的愛情時而突然受到情人的背叛,我想是安德烈人生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坎坷,這一其實是無心的背叛又成了安德烈點燃內心戰爭的直接導火索,他又固執地變成了一只刺猬,又一次用刺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他固執地不愿意去理解更不愿意去原諒。現在看來,至少安德烈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只愛他自己的人,他還是只在意自己的榮譽感,不論是對于事業還是對于愛情,個人的榮譽感至高無上。所以,當安德烈第二次與死神相遇和抗爭的時候,安德烈勇獲新生的艱難歷程才真的讓人感動和震撼,當安德烈在戰場上看到自己一直想要決斗的情敵被炸斷了一條腿的時候,他突然開始不只愛自己了,開始真正領悟愛的含義和真諦。愛這個東西,不是對某種東西,某種目的或者由于什么原因的愛,而是在他要死的時候看到自己的敵人卻依然愛他的那一種情懷,因此他突然開始學會原諒并且體會到了強烈的幸福感。他又激動地想起來娜塔莎---那個他深愛過卻堅決拋棄的未婚妻,不是只想起了她喜悅迷人的面容而是第一次想起了她的靈魂。于是他明白了她的感情,痛苦,恥辱和悔恨,第一次明白了他的拒絕和決裂是多么的殘忍和無情。于是在與死抗爭的過程中,安德烈好想再見娜塔莎一面,于是上帝安排他們相見了。想想當時那個第一次死里逃生之后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安德烈,雖然軀體活著可是思想卻死了,過著孤獨和半昏迷狀態的生活的時刻,他越不自覺的摒棄那塵世的東西,與世無爭,其實他越發離這個世界遠了,對于活著這件事情,他認為是無所謂的。而這次,安德烈祈求上蒼給他一次活著的機會,重新愛身邊的人。上蒼果真把深愛的女孩送到了他面前的時候,對一個女人的愛情默默潛入他心中,又使他依戀人生了,對娜塔莎的愛情喚起他對生命的珍惜,他想活。我忘不了兩個相愛的人相聚時敞開心扉說出的真實而動情的語言:安德烈第一次對娜塔莎大膽地表白:我愛你!娜塔莎說:原諒我!安德烈說:原諒什么?娜塔莎說:原諒我之前所做的。。安德烈說:我比先前更愛你,更知道怎樣愛你了。。。安德烈這樣一個曾經只愛自己的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內心真正的得到了和平。可以說安德烈才是列夫托爾斯泰心中戰爭與和平最好的化身與詮釋。只是,這次,安德烈沒有幸運的再次死里逃生。也許劇情只有強烈的沖突感時,才會讓人感動。人生有了太多的陰差陽錯才會讓人銘記住什么,安德烈第一次知道應該去愛的時候,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愛沒處給了;第二次懂得怎樣去愛的時候,他也被愛的時候,他死了,讓別人的愛沒處給了。也許這人世間只有愛情這東西才會讓人神傷和痛徹心扉,但是安德烈就是在這愛情的世界中得到永生和純粹的幸福,盡管最終,他死去了。
和安德烈一樣,還有皮埃爾,娜塔莎,瑪利亞這些人物也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由死到生,從戰爭到和平過程中經典的人物形象。和安德烈一樣,他們最終都是幸福的。只是這幸福都來得都太過艱辛。
皮埃爾的人生扮演著太多的角色,私生子、首富,情場浪子,官場可憐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戰爭俘虜,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這個單純善良和正值的男人最終獲得了幸福,也得到了內心永遠的和平。皮埃爾這樣一個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但卻混沌不堪生活的貴族,他竟然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皮埃爾被關到棚子里當法國俘虜的時候,悟出了一個道理,這不是從理智上,而是用他整個身心,全副生命懂得了人被創造出來時為了幸福,幸福就在他本身,就在于滿足人的自然需要,而一切不幸福并不在于缺少什么,而在于過剩;但是現在,在三個星期的行軍中,他又認識到了一個新的令人欣慰的真理:世界上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世上沒有哪個環境是人在其中過的完全幸福和完全自由的,也沒有哪個環境人在其中過的不幸福和不自由的。他還認識到,痛苦有一個界限,自由也有一個界限,而且這個界限非常近;一個人為了他的錦繡被褥折了一個角而感到苦惱,也正如他現在睡在光禿禿的濕地,一邊身子冷一邊身子熱而苦惱一樣;從前他曾為穿緊腳的無邪而感到痛苦。他認識到,當時他以為出于自愿和妻子結婚,并不比現在關在牛棚里更自由。他的境況越艱苦,前途越可怕,就越與他的境地無關的在他心中出現那些令人快樂的思想,回憶和想象。。。在我看來,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神奇和不可思議。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4
《窮爸爸富爸爸》是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的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于1999年4月出版,出版后便風靡全球。
那,這部著作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這部書的主人公是羅伯特·清崎。清崎生長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美國人。他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大學畢業后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為軍官和艦載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后來,被派往越南戰場。
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于投資理財的企業家。“窮爸爸”一生都很規矩,是個著名的教育家,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可是,在1977年,“窮爸爸”下崗了!而“富爸爸”一開始就從事商業和投資,一步步成為了當地最大的富豪。
面對這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清崎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退役后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1977年,清崎創建了一家生產尼龍錢包的公司.開始自己的商業生涯,并大獲成功。后來,他經歷了3次商海沉浮。1 985年.第三次成為百萬富翁后,他離開商界,與人共同創建了一家商業教育公司,向全球學員教授商業和投資課程。他長年主持財務和投資教育的課程,并通過有線廣播電視網在全美播放。他還發明了一種教育玩具——“現金流”游戲,幫助人們學會原本只有富人才懂的金錢游戲.所以,他被譽為“百萬富翁的教父”、“金錢教練”。 他寫的“富爸爸”系列圖書也暢銷全球.
總的說來,這本書主要講關于錢的認識和選擇怎樣的人生的問題,說明了人是分為不同行業的方向的,書中主要分為雇傭者、個體從業者、企業家、資本家。而書中窮爸爸就是個典型的雇傭者,富爸爸是個成功的資本家。兩個爸爸對于作者的教育觀念是相反的。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即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對于將要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我們來說,閱讀這本書可謂是益處良多——不僅有助于我們思考自己的前途未來,以制定合適的職業和事業規劃;而且通過了解人家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對人生的起伏悲喜,更具一份坦然和樂觀。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5
這些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它的作者是史學家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這本書講的是從朱元璋出生到永樂奪位的事情,朱元璋是一個貧農出生,是史上唯一一個布衣皇帝,他當過和尚,也討過飯,后來由于元朝皇帝實在是令老百姓難以忍受了,老百姓就組成了一個個部隊準備造反,朱元璋也加入了一個部隊,他有勇有謀,為部隊頻頻打勝仗,可他的上司容不下下他,賞他了一些錢和人馬,讓他走人,朱元璋離開后,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與別人作戰,他戰勝了張士誠、陳友諒等競爭對手,與元朝作戰,他們打得元朝落花流水,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朱元璋這個皇帝當起來卻像個屠夫,他通過當時一個胡作非為的丞相,來廢除丞相之位,但也牽扯到了很多人,他們統統被朱元璋殺掉,達上萬人。更可怕的還有,朱元璋時分恨貪污,但他給官員的俸祿卻根本難以給他們養家糊口,他們被逼無奈,只得貪污了一些老百姓的糧食,但都被殺掉了,殺的官員官員們提心吊膽,整天怕鬼來敲門。
我讀了這本書,我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的面目,他智慧、狡猾、殘忍、武斷,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比如人要堅強如果不堅強就成不了大業,任何事都要忍辱負重,要能屈能伸,不能因為一點點小的事情就大發雷霆,這樣對別人不利,更加對自己不利。我還學到了人做事要經過頭腦,而朱元璋有時候似乎經常頭腦一發熱就稀里糊涂得殺了人,他雖然是在殺那些惡人,但他也殺掉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員,他也不搞清楚,他的腦海里只有一句話:違我者,斬!
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我決定做一個堅強、冷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