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讀書心得(精選18篇)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
再讀鏡花緣上卷,讀書中一眾若干人物,比較之后,更是喜歡多九公和林之洋,不僅性格可愛,更是兼具傳神,總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遜色。
先說多九公和唐敖一行來到黑齒國,到了當地一間‘女學塾’,兩人因為好奇,不知當地女子究竟讀何書?之后學塾里的先生把他兩人一起請進,因為知道他兩人來自唐朝,因為歷來素聞唐朝為萬國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學問更是出類拔萃,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兩位女弟子,紅紅,亭亭,兩女子慕得唐朝學問人品,多九公當即拍胸說道:老夫于學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跟著,紅紅,亭亭兩女子便從音律談起,多九公這時看到唐敖說:我們兩位都是拋開了書本,荒疏多年,誠惶誠恐,見識不到,還望指教。這‘指教’兩字,多九公當時聽到,便鼻中一哼,口雖不言,心中卻想:他們不過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學問可想而知,唐兄這樣謙虛,未免把對方看高了!之后呢,說起音律,論起反切,談談說說,多九公竟然絲毫不占上風,談到《周易》各種傳本,九公聽兩位女子說有九十余種,他當即便吃一驚,自以為知道大概,也不過五六十種,接著又想管她呢,說不定對方有詐,隨后九公便信口胡說,周易有一百余種,誰料那兩女子步步為營,開口便談所見九十三種,之后追問其余七種,此時的九公別所七種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說兩種也怕仍是為難,到此處,九公汗如雨下,這種人物性格,雖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實可愛,九公自負為唐朝學問正宗,沒想到此番在黑齒國棋逢對手。
隨后兩女子你一言我一語,把多九公說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紅,這時就連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煩悶。正為難,這時只聽到外面喊:請問女學生可買胭脂么?來人是誰,沒錯,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說道這個林之洋書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愛,就拿這次來說,他一介走物販貨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種情由一概不知,這時出現反倒幫了九公,大家乘此機會都得脫身。話說林之洋這人雖然各地走物販貨,但是人卻極其聰慧,書中也有一段,話說他們一行人來到智佳國,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燈謎,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動,見識甚廣,猜起燈謎來,更是不在話下,不一會便破了好幾道。還有一處,他們三人來到女兒國,上岸之前,還在調笑,可別被女兒國國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賣貨時便被那國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纏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來磨難結果,林之洋說:當日在女兒國,人家好財,日日給予金銀財寶,我卻不為所動;當日在女兒國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纏足,這些磨難最難熬,我卻終能忍受;當日在女兒國人家好酒我歷來好酒,但為了及早脫身,更是滴酒不沾......幾段敘述下來,林之洋作為商賈之人的形象既豐滿,又生動,不見銅臭氣,倒是多了幾分真摯,可愛。
說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來看看女主角唐小山,這個前世百花仙子,其實性格刻畫的也極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為人,經歷凡間之苦,這段因有因何而來?原來當日瑤池盛會,各位仙班都旨在討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議請百鳥,百獸來此地歌舞一番,接著又說不妨也請百花一齊開放,同來慶祝。眾仙聽了,都說很妙,哪知這時的百花仙卻說:各個花卉開時都因時節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齊開放,這番便是戲言。后更因為風姨在旁調唆,百花更是與嫦娥爭執起來,隨后才有了賭氣說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齊放,我果然應允,情愿墮落紅塵,永不翻身。哪知因緣湊巧,有武則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齊放,那天剛好百花仙人去別處下棋,神不知鬼不覺地各處百花便也齊放了,這之后呢,可憐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塵,歷經輪回之苦。這幾章,仔細讀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卻也寫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雖說此件事端,發于嫦娥多事,怨于風姨調唆,但是最后結局走向,還得說回百花自己。百花從一出場就清麗絕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輩,極不善于阿諛奉承,但是事體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穩。其實,看完這幾個章回,我還是很喜歡百花,這樣一個清清凈凈不為俗世所擾的女子,多么可愛,可貴?!就連廣寒宮里自比天下無雙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氣了,不僅俗氣,還犯了器量狹窄之誤!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2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說, 是作者在海屬地區采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跡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鏡花緣》共計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為開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
《鏡花緣》一書的命名取意于“鏡花水月”一詞,蘊涵著對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夸大和變形的手法寫出了社會的丑惡和可笑,也寫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但是由于故事發生的場所都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及其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借此來揭示的當時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國家,千奇百怪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一般。故事中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時而語調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獨具匠心的通過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的諷刺的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偽,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走出書本,看看人生有時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外表看來很美,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和擁有。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3
《鏡花緣》——一本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出或者側面反應了當時社會對于女子教育,地位,選舉等諸多問題。這不僅是一本有關婦女問題的小說,也是及幻想,神話,游記,諷刺于一體的杰作。魯迅先生評價說:“學術之匯流,文藝之列肆。”這本好書,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著作。
這本書作者本打算寫上二百回合,可只寫了一百回,卻也成為了傳世經典。這本書主要寫了百花仙子及眾花仙下凡歷劫,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的出海歷險,以及后來的百花仙子——唐小山尋父,個花仙子揮灑才情考試,到最后的破了酒色財氣四關,武則天歸政的故事。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游歷了許多國家,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君子國與黑齒國,他們首先來到的是君子國,那個國家里的人都好讓不爭,一派翩翩君子之風。他們三人停船上岸,遇到了當朝宰輔,便與其暢談俗弊。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們二人提出了許多當時封建社會的問題,譬如:三姑六婆,婦女纏足,不能自由戀愛,葬禮大操大辦等問題,這也是后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問題,可見,當時清朝時候作者就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
后來他們三人來到了黑齒國,這個過度里的人都生的不大漂亮,可是他們不在意外表,他們看的是才華,這個國家其實是作者理想中教育發達的烏托邦。這是一個視書本為千金的國度,這里的教育制度不同于以往,女學塾便坐落在大街上。他們沒有富貴之分,都以才學高,滿腹經綸的人為富,不讀書的人為賤。他們在這個過度遇到了兩個女子——紅紅和亭亭,兩人的才華更是讓人嘆為觀止,竟把天朝來的多九公考的目瞪口呆,臉紅一塊,白一塊。這兩個黑齒國的女子,正是提倡女子教育的烏托邦。
《鏡花緣》是一本有關女權問題的書,作者也是古往今來最早提出婦女問題,留心社會問題的人。雖然他不是女的,但是他直到男女應該平等,沒有尊卑之分,應該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待遇權等。
“男尊女卑”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思想,在當時更是深入人心。雖然現在不同于那時了,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男女真的平等了嗎?難道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會在這一朝一夕徹頭徹尾的改變嗎?
不求于世界上,哪怕每個中國同胞都能讀一遍《鏡花緣》,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問題,從一個個諷刺中去體會,去感悟,不知男女會不會真的平等。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4
唐小山念著父親常年不歸,思親之情漫漫,終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萊,過了鏡花山,水月嶺,突然看到一塊發著紅光的石碑,碑文仔細辨認后,卻也認得,她問同行的陰若花可認得,陰若花只是搖頭,說是蝌蚪文,毫無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詫異,心生一計,干脆取了芭蕉葉,在上面只管抄寫,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書,一邊抄一邊想: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一會兒,若花來了,卻指著小山的筆跡:你抄寫的筆畫,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樣,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識,又怎么認識這個?這時候小山不免感嘆: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變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姐姐竟是無緣了。一番話畢,若花說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他,也算是無緣中的有緣了。小山連問:姐姐雖然善于詞令,但你所說的‘有緣’二字,究竟牽強。若花道:據我看來,有緣固妙,不過若以現在的情況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小山很詫異問:此話怎講?若花道:就說現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暢游,阿妹你呢,卻要拿著一枝毛椎在那里鉆刺,不免為緣所謂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小山聽了就說:姐姐要知道無緣的不過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緣的不但能飽覽仙機,而且還能知道未來,比如連同姐姐一眾姐妹的一生修為,莫不在這碑中,讓我看來,這比看山中景色強過萬倍。若花接著便說:據你所說,我們的來歷,我們的結果,你都曉得了,那我倒要請問妹妹,你自己的來歷,你自己的結果呢?你可曉得?小山一聽,怔住了,想了想說: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至于說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況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俗話說: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還要繼續抄寫。若花說: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嘗不妙。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我不知的化為灰飛,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樣?安能得什么長生妙術?
這段文字,初讀來,覺得不過是兩個小女子一段小小爭執,但是因為此處寫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內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爭執卻也有些深意。
先說小山,小山因為尋父來此小蓬萊,到了蓬萊島,急忙巡山,四處查訪父親的蹤跡,后來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聽父親唐敖的蹤跡,那樵夫言談之后,隨即遞給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親唐敖親自執筆,內容大意就是讓小山回去參加女試,女試后父女自然團聚了。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鏡花冢,之后遇到一處泣紅亭,隨后便看到一塊石碑,就是剛才我提到兩人爭執中提到的石碑。石碑中刻滿了文字,小山因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個都認識,而若花呢,雖說也在百花之內,但是大概就是緣法不夠吧,各個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書一般。我所感嘆倒是此處兩個各自不同的態度。小山因為前世卻有溯源,所以決定把碑中文字抄寫下來,而若花呢,雖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說此刻觀賞美景才是要緊事,這種旁若無人的自在態度,說來即便是做個無緣人,也是難得的自在快樂!
聯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后的結果,何必強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最后結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讀到這段,再次感嘆若花的無緣態度,真是一派風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5
《鏡花緣》講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約在武則天掌權至唐中宗復位的時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話、傳奇。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四段。首先寫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結怨,武后怒貶牡丹,百花仙子下凡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諸國。第二段寫唐敖在小蓬萊出世為仙,其女唐小山尋親。三是尋親歸來,唐小山與眾位才女赴試及試后游玩活動。最后寫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復位。其中第一部分最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體現得最為豐滿。
書中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于用離奇、甚至有些荒誕的情節,來展現現實的社會,或贊或諷均入木三分。書一開始便寫武后殘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獨遲。這一段故事現在廣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處。書中的牡丹仙子也給人一種不趨炎附勢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氣的讀書人。后面寫到書生唐敖放棄功名,與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種種奇聞佚事,時而令人瞪目結舌,時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眾人來到東方小國“君子國”,目睹國民趕集買賣,“討價還價”的過程。只見買家說:“老兄如此高貨,卻討這般賤價,教小弟買去,如何能安?務求將價加增,方好遵教,若再過謙,便是不肯賞光交易了。”賣家說:“既承照顧,敢不仰體?但適才妄討大價,已覺厚顏。不意老兄反說貨高價賤,豈不更教小弟慚愧?”于是買家不肯降,賣家不肯增,爭執不休,最后還靠一位路邊老者了事。我等讀者看了,也隨唐敖在一邊驚嘆不已。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6
這,是一部歌頌了女子才華的書,反映出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現了作者尊重女子地位的民主思想。這,就是女作家李汝珍寫的《鏡花緣》。鏡花緣讀后感
本書以女皇帝武則天詔令百花齊放,眾神被迫從命,被嫡入凡間變為100位才女為中心,寫下了一篇篇贊美女子才華的優美文章。
書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尋訪各個國家,從君子國到軒轅國,共九個國家,分別認識了100位才女。其中包括又親駱賓王之女駱紅藻,徐承志之妻司徒娬兒……
這本書告訴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華,很有地位的。機會是自己爭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書中說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順,信仁德為本,如果我們連這幾個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在女兒國,是女人當政,當宰相,當大臣的,為什么呢?因為這是女子自己爭取的。
這本書不僅要告訴我們要爭取機會,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長輩;忠誠;善良;寬宏仁慈;不斤斤計較;做事一步一步來;最重要的是要自信。這就是100為才女身上的優點。
這是一本在中國歷史上小有名氣的小說《鏡花緣》,希望大家喜歡。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7
李汝珍一生中,雖未得志,但其作品《鏡花緣》實可謂之為巨作,可與《格列弗游記》相媲美。文中不僅充滿想象之筆、使人仿佛身歷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個奇妙的島國中;也深具讓人省思的空間。
《鏡花緣》描述蓬萊仙島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壽誕時,與嫦娥吵嘴,一時之間說錯話,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間受罰,轉世為唐敖的女兒,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試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余便與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歷,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許多奇妙的島,如:人民好禮、不慕榮利、為善互讓的君子國;愛裝模作樣、賣弄學問,肚子里卻毫無墨水的白民國;根據人之心眼好壞而腳踏不同顏色云朵的大人國等,后來唐敖在途中嘗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從此一去不復返,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小山年紀雖小,但十分孝順,曾與舅父兩度出海尋父。盡管沿途遭遇不少災難,卻都奇跡般的化險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罰于人間的時間期滿,重回小蓬萊,繼續執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這部小說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一、君子國: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二、女人國: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國:當時,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是頂尖人物了,便賣弄自己所學。實際上,學海無涯,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汪洋一瓢罷了,作者對這樣氣量褊狹的士大夫,也不放過揶揄他們的機會。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啟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鑒、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為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舍,像君子國般?為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為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想改造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真非我一個十六歲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決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關鍵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8
自古以來,歷史上就出現了許多才女。可在這本書中,卻是百名才女一同歡聚,一片盛世景象。
這本神怪的小說主要講了一百位花神被貶紅塵,成為才女的事。卻先寫了唐敖、林之祥與多九公出海游覽的故事,在海外各式各樣奇藝的國度中游玩。作者卻運用諷刺手法,將白民國教書先生口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改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令人嗟嘆他的不學無術,卻也警示著世人。
而后五十回的才女齊聚一堂的內容更加使人驚嘆,涉及吟詩作賦、琴棋書畫、三傳四課、斗草對花、猜燈謎,可謂是妙趣橫生。其中我記憶深刻的人是紫芝,她口齒伶俐,反應極快,說話幽默還帶著書卷氣,真實作者所謂的“個中人”了。
《鏡花緣》全書闡述了衣蛾主旨:男女平等。在女兒國,男女衣裝調換,地位身份也調換了,反映出作者對女人同男人能有同等社會地位的良好愿望。
諷刺的手法在全書中隨處可見。淑士國的窮酸書生,翼民國人好聽奉承。最淋漓盡致的是兩面國,UI儒巾綢衫者和顏悅色,對破舊衣衫者則話無半句,人們一旦揭開面紗,就能看見那張丑陋的面容。充分諷刺了當今世人嫌貧愛富、欺軟怕硬以及兩面三刀的特點。
本書經過作者豐富的想象與幽默的筆調,創造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9
這,是一部歌頌了女子才華的書,反映出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現了作者尊重女子地位的民主思想。這,就是女作家李汝珍寫的《鏡花緣》。這本書告訴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華,很有地位的。
機會是自己爭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書中說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順,信仁德為本,如果我們連這幾個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在女兒國,是女人當政,當宰相,當大臣的,為什么呢?
因為這是女子自己爭取的。這本書不僅要告訴我們要爭取機會,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長輩;忠誠;善良;寬宏仁慈;不斤斤計較;做事一步一步來;最重要的是要自信。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0
讀了李汝珍的《鏡花緣》,我非常有感觸。
作者李汝珍對疆域沿革感興趣,對八股文十分不屑,學識淵博精通音韻。可清代并不是有才華就能當官。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李汝珍通過豐富的想象,創作了這部名著--《鏡花緣》。
文中的前五十回寫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還有唐小山尋父的經過。后五十回寫的則是眾女子應考。
全文中,我認為最有尊嚴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為在王母娘娘的壽宴上與嫦娥發生爭執,便發誓百花都會有該開之時盛開。可新月狐轉世成武則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齊放。可百花仙子正在與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聽旨,開花。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賭約下人間,卻不肯給嫦娥掃地,只好轉生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為廣寒宮掃落花三年,可是她卻認為這不是她干的事,有損臉面,便下凡去了。
最讓我吃驚的便是嫦娥了。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為救長生不老而吃藥的可憐女子,孤獨寂寞地待在廣寒宮。而當我看到嫦娥告訴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讓百花齊放,以顯威名時,她便不是那可憐的嫦娥了。每個人都有兩面,善與惡。在本書中,嫦娥陰險、狡詐,與聰明正義的唐小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也因為對比,使唐小山更加成為了本書的正面人物。
這本書通過了唐敖在外幾十個國家的游歷,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不良現象,諷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質惡劣和行為不端的人。
雖然這本書是作者是想象出來的,但是沒有一個世界是一個人憑空,毫無依據幻想出來的。這本書諷刺的東西,也正是這個社會所諷刺的東西。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純善或純惡。如嫦娥與唐小山。
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這個世界是善惡的。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1
唐小山念著父親常年不歸,思親之情漫漫,終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萊,過了鏡花山,水月嶺,突然看到一塊發著紅光的石碑,碑文仔細辨認后,卻也認得,她問同行的陰若花可認得,陰若花只是搖頭,說是蝌蚪文,毫無所知,小山心中很是詫異,心生一計,干脆取了芭蕉葉,在上面只管抄寫,用得都是若花看得懂的楷書,一邊抄一邊想:這回若花肯定看懂了。一會兒,若花來了,卻指著小山的筆跡:你抄寫的筆畫,同那石碑上的蝌蚪文都一樣,石碑上的字我既不識,又怎么認識這個?這時候小山不免感嘆: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姐姐眼中,竟全變成了古篆,怪不得有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姐姐竟是無緣了。一番話畢,若花說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他,也算是無緣中的有緣了。小山連問:姐姐雖然善于詞令,但你所說的‘有緣’二字,究竟牽強。若花道:據我看來,有緣固妙,不過若以現在的情況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小山很詫異問:此話怎講?若花道:就說現在吧,漫山遍野的美景我都可以即刻暢游,阿妹你呢,卻要拿著一枝毛椎在那里鉆刺,不免為緣所謂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小山聽了就說:姐姐要知道無緣的不過看看山中景色,那有緣的不但能飽覽仙機,而且還能知道未來,比如連同姐姐一眾姐妹的一生修為,莫不在這碑中,讓我看來,這比看山中景色強過萬倍。若花接著便說:據你所說,我們的來歷,我們的結果,你都曉得了,那我倒要請問妹妹,你自己的來歷,你自己的結果呢?你可曉得?小山一聽,怔住了,想了想說:姐姐,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至于說我知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況且你又非我,你又怎知我不自知?俗話說:功夫各自忙,姐姐先去游玩了,妹子還要繼續抄寫。若花說:你知道些固然好,我不知道呢也未嘗不妙。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我不知的化為灰飛,就是你知道的,不也同我一樣?安能得什么長生妙術?
這段文字,初讀來,覺得不過是兩個小女子一段小小爭執,但是因為此處寫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內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爭執卻也有些深意。
先說小山,小山因為尋父來此小蓬萊,到了蓬萊島,急忙巡山,四處查訪父親的蹤跡,后來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聽父親唐敖的蹤跡,那樵夫言談之后,隨即遞給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親唐敖親自執筆,內容大意就是讓小山回去參加女試,女試后父女自然團聚了。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鏡花冢,之后遇到一處泣紅亭,隨后便看到一塊石碑,就是剛才我提到兩人爭執中提到的石碑。石碑中刻滿了文字,小山因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個都認識,而若花呢,雖說也在百花之內,但是大概就是緣法不夠吧,各個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書一般。我所感嘆倒是此處兩個各自不同的態度。小山因為前世卻有溯源,所以決定把碑中文字抄寫下來,而若花呢,雖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說此刻觀賞美景才是要緊事,這種旁若無人的自在態度,說來即便是做個無緣人,也是難得的自在快樂!
聯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后的結果,何必強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最后結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讀到這段,再次感嘆若花的無緣態度,真是一派風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2
通過閱讀《鏡花緣》一書,我認識了很多有特色的國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隨著主人公唐敖旅行經過了焰火國,游過了君子國,還有小人國、黑齒國等等許許多多不同的帶有神奇色彩的國家。書中描繪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特征,如軒轅國的奇特,每個人身上都長著一對翅膀、頭上頂著一條蛇;還有風土人情獨特的女兒國,在女兒國中都是女人穿靴戴帽外出做工,而男人卻纏足,在家里養小孩。
而唐敖在旅行途中遇到了暴風雨,船漂到了小蓬萊島上,他被島上的景物所迷獲,也因此在山中成了仙。唐敖的女兒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天上犯了錯,被貶下凡投胎,唐小山是一位博學多才、聰明善良的女孩,為了尋找父親而出海,歷盡艱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山與父親之間深厚的親情。
雖然這是一本虛構的書,但我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已有很大的收獲,這更加促進了我還要更加多讀名著的心理。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3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著名的長篇神魔小說,自嘉慶二十三年出版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到各方的關注。魯迅、鄭振鐸、胡適、林語堂等大家都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國外一些學者也致力于此書的研究工作,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該書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目前《鏡花緣》已經被譯成英、俄、德、日等多國文字。
《鏡花緣》是作者在海屬地區采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跡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是古海州地區直接產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該書征引浩博,學問涉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等多個方面。
它講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約在武則天掌權至唐中宗復位的時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話、傳奇。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四段。首先寫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結怨,武后怒貶牡丹,百花仙子下凡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諸國。第二段寫唐敖在小蓬萊出世為仙,其女唐小山尋親。三是尋親歸來,唐小山與眾位才女赴試及試后游玩活動。最后寫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復位。其中第一部分最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體現得最為豐滿。
書中寫了君子國、女兒國、無腸國、犬封國、聶耳國、玄股國等等這些國家,或是以人們形體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生活方式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特有的才學技能,或是以地方風土的特點,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跡文物,從各方面表現出作者極力擴張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國之外發現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人們的愿望。在《鏡花緣》文本的表層展示的是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沖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過對于《鏡花緣》中幾十個國家的敘述,包括了正面的議論和側面的諷刺,不難看出,它所主張的和反對的,主要有這樣一些:它主張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應自幼讀書,和男子同樣參加考試。它反對男子對女子的壓迫,尤其是對于纏足、穿耳這些摧殘人類肢體的行為,表示憤怒的抗議。胡適稱頌說:"這種制度便是李汝珍對于婦女問題的總解決。"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中的《海外西經》、《大荒西經》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借他豐富的想象、幽默的筆調,運用夸張、隱喻、反襯等手法,創造出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4
《鏡花緣》作為我國一部經典的古典佳作,從小就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從最開始的小人書,到隨后的動畫片,還有改編的電視劇,一個個奇人異事,一段段冒險之旅,真的是眼花繚亂、精彩紛呈。這次有機會重溫這部作品,著實讓人欣喜。
精美的插畫、厚實的文字、豐富的注釋,原汁原味地呈現出原著的精彩,讓人愛不釋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絕倫的海外冒險,一個個形色各異的國家都帶給讀者閱讀的享受。
還記得君子國、兩面國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溫文爾雅,或兩面三刀,詼諧幽默的文字再帶來歡笑的同時,也體味到人性的真諦。還有女兒國的經歷,讓人感受到作者對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讀。
從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書畫,醫卜音算,燈謎酒令,無不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嘆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響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圖,盡顯古典文化的魅力,還等什么,一起來分享經典著作的精彩吧。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5
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這個暑假,我很有幸地閱讀了李汝珍的《鏡花緣》一書。這本書帶我認識了諸如發女兒國,兩面國等各有特色的國家。這本書在幽默的語言之中,帶著極強的諷刺意味。這本書,就是想傳播一種正能量,是想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整本書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筆墨,最多的篇幅去寫了女兒國。唐敖一行人,在女兒國看見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這樣一番奇特的景象。
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這樣寫呢?這不就是為了追求男女平等嗎?自古代以來,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著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門需要纏上腳,男性則不需要,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嗎?
放眼千百年來,在官場朝廷上,除了武則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為。女兒國之行,就是想傳播一種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場,呼吁男女人權平等。作者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
書中還描寫了那陰險狡詐的“兩面國”。作者在文中寫道,“看看他們這些人的兩面是何形狀,誰知他們個個頭戴浩然巾,都把腦后遮住,只露一張正面,卻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見兩面。”作者的這段話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語言中,很好地諷刺了那些說說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給別人看,還要拿布把它遮起來的那種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對那些人說:“你們這樣做兩面派,你們難道不會感到羞愧嗎?”是啊,在我看來,那些人就如狐貍一樣陰險狡詐,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這個故事,強有力地諷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階級的人,也是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否定官僚主義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這一行人還去到了諸如君子國、大人國等國家。每到一個國家,作者都會突出這人國家的特點,通過自己的適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6
書中寫到無腸國的人飲食直接穿腸而過,往往有富人把糞便作為仆人的食物,循環竟然至數次,這里對那些為富不仁者的諷刺簡直令人叫絕。淑士國連店小二都是滿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氣,處處皆是。白民國的先生自詡學識高深,其實竟是滿口白字。兩面國的人正面對人笑臉相迎,背面猙獰可怖,現實生活中兩面三刀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諷刺的同時,作者也在一些章節中呈現了某種烏托邦的理想。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文中寫到的君子國。君子國是個“好讓不爭”“惟善為寶”的"禮樂之邦",從君王丞相至販夫士卒,莫不具謙謙君子之風;小說以此來否定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場和爾虞我詐現實社會。另外如大人國的人腳下有云彩,好人腳下是彩云,壞人腳下是黑云,大官因腳下的云見不得人而以紅綾遮住。黑齒國人雖面貌丑陋但個個追求學問,談吐不俗。作者對其所贊揚的風氣習俗,也用了夸張的筆墨,讓人讀來捧腹。
對女兒國的描寫更具匠心。作者設計出了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反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女兒國中男女的角色與傳統的觀念完全相反。這個構思有對《西游記》情節的借鑒,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僅通過這個情節表現對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過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選入后宮,承受纏足、穿耳、責罰等種種磨難和痛苦的荒誕情節,對現實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給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鏡花緣》的價值觀是儒家式的,它歌頌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讓有學問的讀書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時,它也描寫了一群同樣具有那些良好品質的少女,通過她們在才女考試中的表現說明女子也能承擔像男子那樣的任務。就作者的時代來看,這樣的觀點無疑是進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學究那樣談《禮》、談歷史,終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輕人的靈性。除此以外,作者借書中人之口,對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質疑,像奢侈的婚葬禮儀、講究排場的宴會、是非不明的訴訟等。質疑之余,作者又樹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國”:君子國、軒轅國。這種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稱贊的。
這本書很大的一個不足,在于宿命論、果報論的色彩過于濃重,這一方面與我自己不相信轉世投胎之類的說法有關。書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兇化吉,而惡人都是注定受苦難,下一世要做禽獸的。每次考慮到將來之事,最準的永遠是天象、卦象,而且從來沒有算錯過。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謠也遍地皆是,也是一個比一個準,但我寧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據現狀判斷將來,而假說成是天象以讓人信服。本書中常有這種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過我們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類的說法的糊涂蟲么?
總的說來,《鏡花緣》還是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啟示,發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間。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所在。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7
對《鏡花緣》最早的印象來自童年的一本小人書《百花仙子》,當時小小年紀的我便為那精湛的畫風,更為那一段段緊扣著充滿宿命論和神秘主義象征的情節而著迷。時過境遷,成年后只記得書里嫦娥的百般刁鉆和百花仙子的無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則天,醉酒后在隆冬時節對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開,卻讓眾花仙下凡受罰的情節,其他章節早已湮沒在記憶深處,直到翻看新版的《鏡花緣》之時,才又將兒時的記憶逐漸喚了回來。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結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國。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筆桿子,對于深愛的人和事他們會竭盡所能去贊美,而對于深惡痛絕的不堪世俗也會用盡暗喻去批判。對景物細致入微的勾畫,對人物深刻極致的描寫,談笑間穿插著古代傳統風俗,深思中映射出進步思維,二十幾年成就這一部啼血之作。
書本里描繪的三十多個異國他鄉最為讓人驚奇,后人總取其類似與《山海經》做比較,其中不乏有取經之處,也有對當時真實存在的異邦的寫實速寫。世上有多少種人性,在《鏡花緣》中就有多少個國:禮樂之邦,惟善為寶的君子國;耳垂至腰,無享壽緣的聶耳國;只知吃喝,人身狗頭的犬封國;參透生死名利,轉世而生以土為食的無繼國;一毛不拔,長毛加身的毛民國;面部無物,手生雙目的深目國;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齒國;行善積德,嫉惡如仇的大人國;陰陽顛倒,黑夜為晝的鬼國;心術不正,心離本位的穿胸國;善惡雙性,善顏惡面的兩面國;男子皆為婦人,樸素勤勞的女兒國…任思緒穿行在這一個個奇異的國,仿佛親身經歷著李汝珍那離奇的一生。
鏡中之花,水月之緣,悲喜相隨,虛實為伴。一切雖終為幻境,人人卻終得其解。知識分子在現實末路間無法超脫,內在便映射出這如夢如幻般的一段漫長心靈苦旅。當故事終了,當落入凡間的百花仙子們歷盡苦難齊聚一堂為國效力時,那積壓于作者內心的不平得以釋放,一切惆悵皆有所償。《鏡花緣》雖帶有很強的女權主義色彩,但在武則天這位女皇的身份認同問題上,書中暗藏的意志卻也帶有幾分強烈的男權思維,但能從女性視角著眼看待當時的社會問題在清朝來說卻也顯得十分珍貴。
鏡花緣讀書心得 篇18
《鏡花緣》這本書主要講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蟠桃會。白鳥大仙和百獸大仙都把鳥獸叫來給王母娘娘助興。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沒有把百花——荷花、楓葉、櫻女、芙蓉、蘭草……在同一時間開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與她打了個賭:“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讓你開花,你開了,就下凡去。”
幾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則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讓花園里一百種花一齊開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為不在,其他九十九個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辦了,終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動飛下了人間,還有九十九個花仙子也一齊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轉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長的國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個花仙子,從此她們過上了比神仙還快樂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視外表,要重視學習。”“不要被對方外表所迷惑……”所以,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