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精選20篇)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
讀了《水滸傳》后,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的發(fā)端。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農(nóng)民革命"?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jīng)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shù)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沒忘進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huán)",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huán)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2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傳世巨著。《水滸傳》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主要寫了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卻都以“感恩”為主旋律。
感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國之基礎,人之根本。它用一種無形的力量維持著社會人際關系,歷代文人默客都曾以詩詞歌賦的形式頌揚過感恩,其中就有一些傳世名篇,比如說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等,可是“感恩”在《水滸傳》中卻有著別樣的生動體現(xiàn)。
還記得及時雨私放晁天王的事嗎?當年晁蓋是朝廷通輯的要犯,但是他行俠仗義,樂善好施。在人們心目中有著極好的地位。因此有很多人同情他。但是晁蓋仍沒有逃脫朝廷布下的天羅地網(wǎng),被抓了起來。宋江很是佩服晁蓋的為人,便偷偷地放了晁蓋,使晁蓋脫離虎口,免于一死,晁蓋為了回報宋江的救命之恩,便扶持他為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統(tǒng)一梁山。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廣為人知的故事,古人尚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仁義,作為21世紀的小主人,我們更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他人,學會知恩圖報。
感恩是我們必備的基礎。人們常說:“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卻道:“收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水滸傳》中魯達為解救金父女,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西,得救的金氏父女不忘魯達的大恩大德,幫助魯達逃脫了追捕。
但是《水滸傳》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不知道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別人的事例。常常是官官相護,狼狽為奸。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致使 ,社會。
感恩不是盲目的。在影視作品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字眼:“您的大恩大行,沒齒不忘。我愿為您上刀山,下油鍋,在所不辭。”可曾想過你報恩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啊!可見感恩不能盲目。那么應該如何感恩呢?首先應該了解你的“恩人”的為人,依情況而定,然后再采取必要的報恩措施。否則你將會上當受騙,就像《水滸傳》中,朝庭招安梁山好漢,然后乘機消滅他們。善良的宋江不知道朝庭意欲何為,盲目地接受了招安。致使梁山好漢死傷無數(shù),僅有幾人存活。因此,太過于相信別人是不對的,還要看“施恩人”意圖如何!防患意識不可少,可謂“人心隔肚皮”呀。
親人是我們生活的堡壘,緊不可摧。他們給予我們愛的溫暖和情真意切的關懷。我們感恩于他們,只有他們無私地奉獻,才鑄造了今天的我們。但是在《水滸傳》中有這么一出:潘金蓮是武大郎之妻,可她卻不守婦道,紅杏出墻,與西門慶發(fā)生了關系,后被武大郎發(fā)現(xiàn),潘金勞不但不思悔改,向丈夫道歉,反而與王婆聯(lián)手將武大郎殺害,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親人犯了一些不可原諒的錯誤,那我們應該怎么辦?我的看法是:我們不應該繼續(xù)感恩于他們,而是用強制性手段,使他們悔改,不讓他們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或許這就是我們對他最好的回報。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水滸傳》不愧為一部經(jīng)典名著,它值得我們品味欣賞,言有盡而意無窮……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3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nóng)民起義,發(fā)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nóng)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水滸》的主題曲粗獷豪放,是如魯智深的關西大漢“吼”出來的一般。我執(zhí)著的認為這首歌是專屬于魯智深的。正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遇到惡人為非作歹,他決不會袖手旁觀。救金翠英,請保留此標記教頭,救史大郎……他似乎一直是作為一個大俠,毫無顧忌地像人伸出援手,無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還是一見如故的好友。這等的英雄氣概、俠肝義膽,怎能讓人不自愧弗如?正如金圣嘆之贊:魯達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花和尚魯智深”。“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透過那雙眼,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兇頑粗野的外表下,是一個善良真誠的靈魂。旁人都只道他兇殘成性,唯有五臺山的智真長老有一雙識人之慧眼,看出了他的慧根:“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正。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后卻得清靜,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他嗜酒吃肉殺人越貨,但仍與佛有緣,只因他心存赤誠的真善。誰然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xiàn)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魯智深是一個清清白白的好漢,他一生中最看重的就是“俠義”二字,根本不屑那些凡俗之人苦追的東西。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4
《水滸傳》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的一部經(jīng)典名著,雖然大家讀后的感受不一樣,收益也不一樣,可它全文灌輸一個思想:對國家要“忠”,對朋友要“義”,對父母要“孝”,更讓人懂得什么叫知恩圖報,什么叫忠孝兩全。
我在日夜啃讀這本書后,感受也非常深刻。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武松高大魁梧、單身決斗猛虎的勇猛和豪爽,吳用的足智多謀,更難得的是外表粗魯?shù)睦铄訁s有一顆非常善良孝順的心……。這些情節(jié)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一直在我腦海里回放。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謝我母親給了我生命,感謝老師無怨無悔的教我知識,更感謝我的祖國這么強大,有這么好的條件,讓我們無憂無慮、幸福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一定要關心親人,關心同學,孝順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我在暗暗發(fā)誓:以后一定要好好讀書,認認真真學習,明明白白做人,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5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nóng)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tǒng)治者階級的反抗斗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的優(yōu)勢,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對后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nóng)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tǒng)一連貫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fā)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nóng)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xiàn)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shù)馈⒚癫涣纳纳鐣婷玻诜饨▽V粕鐣哂衅毡橐饬x。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于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xiàn)。
它不僅是農(nóng)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范。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6
“各無異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國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靈滅頂。”——《水滸傳》
“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態(tài)張狂。這亂世之中一舉人因替窮苦之人辯冤糾枉辭官起義,卻因領頭人居功自傲,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憤然浪跡江湖,與世隔絕。
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懷著滿腔的熱忱與悲憤,施耐庵遇到了同樣處境的知己羅貫中,開始了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
高俅,一個臭名昭著的潑皮無賴,在故事一開始就占用很多筆墨描寫他如何因會踢毽子取悅人做了堂堂太尉;相反一個有萬夫不當之勇能指揮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林沖,卻因比武贏了高俅舉家逃亡遭追殺。越是這不公的社會地位競爭描寫,越激發(fā)了讀者的同情與情緒波動,讓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此后一群英雄曹蓋等人使用智多星吳用的計謀,讓身為押司的宋江也落草為寇,群起反之,這“官逼民反”的寫作思想變漸漸的透露了出來;“怒殺閻婆”、“景陽岡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火燒祝家莊”、“大破連環(huán)馬”、這一群群個性鮮明,有血有肉,重義疏財?shù)牧荷胶脻h們,漸漸在社會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招賢納士,劫富濟貧,攻打貪官,且所到之處軍規(guī)嚴謹,接濟百姓,在民間傳為佳話。
可能你會驚嘆,這不過是從民間搜集來的故事性強的小說罷了,憑什么躋身中國四大名著?這可不是空有虛名啊,你看他描寫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條:“那人把竹篙一點,雙腳一蹬,那條船便像箭似的劃向江心,兩只腳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兩人全落入水中。”,“點”,“箭似的”,“一晃”,寫出了張順的靈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陸地上稱霸的“黑旋風”:李逵大怒,脫下布衫,雙手一架,早搶了五六條竹篙在手,好像扭蔥一般扭斷了。”這“扭蔥一般”,讓施耐庵傳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當然我讀這作品也常會有疑議:如文中“妖術”一次在吳用口中頻繁出現(xiàn);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膾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頸白額大虎當時又饑又渴,躍起必高人數(shù)米,武松是怎樣在醉酒的情況下抓住它頭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戰(zhàn),但這段佳話在人民口中可漸漸成了神話。
事實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國,愁天下的煩躁下能寫出如此傳神,把各種故事、人物個性融合地天衣無縫,在當時的文化水平來說已能鶴立雞群了。我常常會努力想像魯迅一般從他濃重的筆墨中看出一些詞來。魯迅從教科書里看出了滿是“吃人”的詞,而我從施耐庵的書中看出滿是“胸懷”的氣魄。那一幕幕細到每一個動作的打斗讓人俯首稱妙;那“及時雨”宋江喜歡結識英雄好漢,仗義疏財,對有本事的人無論貴賤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揚四海的胸懷和后文不記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親密和氣的領導氣概都像極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個在寫人物文學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創(chuàng)建人物屬性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個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個的影子吧。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揮筆一書,揮出了如此“落草為寇”的氣概,如此曇花一現(xiàn)卻現(xiàn)得轟轟烈烈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7
去年春節(jié)期間,中央一套上演了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為了更多的了解《水滸傳》,我特別到書店買來了原著,并且對其反復研讀了多遍。
在梁山的108將中,我覺得最不完美的要數(shù)宋江了。他接受招安,雖然處于好意,一來為兄弟們找個歸宿,二來可以名正言順地去精忠報國,鏟除奸臣。可是皇帝卻還是把宋江一伙人視為草寇看待,招安只不過是皇帝想利用宋江等108將為工具,去撲滅各地區(qū)大大小小的農(nóng)民起義。其中在攻打方臘時,梁山眾人損兵折將。兩頭蛇解珍、中箭虎丁得孫等正偏59員將領戰(zhàn)死沙場。船火兒張橫、青面獸楊志等正偏10員將領半路病亡。燕青、武松2人不愿要什么封賞,各自奔東西去了!最后只有27人如期返朝。而宋江、盧俊義等5員頭領又先后被四大奸臣所害死,上演了一出遺恨千古的悲劇!
讀完這本《水滸傳》后,我的感想很深。如果宋江不去謀什么招安,而是去聯(lián)合江南人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臘與兒子方天定入刑場時,我都覺得方臘和梁山坡都是英雄好漢,可比自相殘殺呢?肯定是宋江上了奸臣賊子的陰謀詭計了。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8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并稱四大名著。
這個學期,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這本書寫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有宋江、武松、林沖等等。
在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當中,我最喜歡林沖。
《林沖棒打洪教頭》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也學過,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天,在柴進的府上,柴進熱心招待林沖,突然,洪教頭進來了,看見柴進正在熱心招待林沖,就要和林沖比武。比武開始,只見林沖幾招就打敗洪教頭。柴進府上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洪教頭只好不甘心地走開了。
《林沖棒打洪教頭》里的林沖和《武松打虎》里的武松一樣,都有勇氣。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戰(zhàn)勝世界上所有的困難。
而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當我背書背不出來的時候,我總是不高興背,媽媽讓我努力背,結果我背書也背出來了。當我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害怕,最后就解決不了難題,以致我現(xiàn)在的學習不太理想。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9
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吧!在學校的讀書節(jié)活動中,我認真的讀了這本書,書中的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滸傳》是施耐庵根據(jù)歷史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它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nóng)民起義英雄形象。
在《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都讓我敬佩,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吳用為晁蓋獻計獻策,智取了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祝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三國演義》里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覺得吳用和諸葛亮一樣的深謀遠慮,不愧為“智多星”。
除了吳用、戴宗、魯智深,書中還有許多英雄,他們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性格,如:玉麒麟盧俊義、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如果大家也想領略這些英雄的風采,就去讀一讀《水滸傳》這本書吧!“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更加令我敬佩。魯智深雖然表面上粗魯、野蠻、暴烈如火,但他性格率真、為人正直。為了救助那些受苦受難的窮人,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他總是勇猛地揮動著幾十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在強敵面前,他從來都不會退縮,他這種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在我的心里,他就是真正的英雄。
“神行太保戴宗”也令我很敬佩。他有一種驚人的道術,走路時,只要把兩個甲馬雙在兩條腿上,作起神法來,一日能走五百里;若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一日能走八百里。戴宗真不愧為“神行太保”啊!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0
最近時間我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講的是在宋朝末年,高俅以為踢繡球得寵于皇上,所以此次奸臣當?shù)溃懦伊x之士,百姓整日叫苦連天,所以以宋江為首的人在梁山起義,替天行道,雖然最后所剩二三十人,變成了悲劇,但卻讓那時官逼民反的情景形象顯現(xiàn)出來。
在水滸傳中,我認為有3位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吳用,武松和張清。
吳用在水滸傳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忠心耿耿顧全大局。他就如同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也一樣像諸葛亮一樣費盡心機,招攬了盧俊義,張清,朱仝等一群武藝高強之人。但是,最為可貴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宋江死后,他沒有想著如何逃跑,而是吊死在了宋江的墓前。
武松更是家喻戶曉,他,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武松斗殺西門慶,醉打將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這些不都說明了武松的重情重義,勇猛無敵。他為了替孫二娘張青夫婦報仇,即使自己的手臂斷了,也依然逮到了方臘。在和瓊英交戰(zhàn)時,見落入敵軍,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進敵方陣營,拼死救李逵解珍和解寶,最后殺出了一條血路。
張清,在駐守城池時,因為靠飛石,幾次擊潰宋江等人,后來聽從了燕青,想自己不可能就只能走到今天這種地步,所以進了梁山。但是本以為能做一名將領的他卻只被宋江安排做了一名林沖手下的馬弓手,年少氣盛的他立刻感到不快,認為這是在羞辱他,想離開梁山。但是在第二天,他看到了自己的家眷,并且在燕青的卻說下。明白了自己不能驕傲自大,要謙虛對人,從此張清的性格也變得不再是那么自大。
冷靜,顧全大局,忠心,重情重義,不狂妄自大,懂得謙虛,這些都是這些熱血好漢身上的閃光點。還有李逵的孝心和豪邁,柴進的俠義,宋江的寬厚仁慈……在感嘆水滸英雄的英勇時,也看看他們身上的那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品質。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1
思考一切無人問津的未知,可能可以發(fā)現(xiàn)無人知曉的桃源。
——題記
它們在紙頁上狂舞,昏黃的光的透視下,下一層地獄的惡魔墨色的身影放聲歡唱,隱約可見它們寂然而狂暴的眼神。
我百般無奈,坐在屋內,幾粒光從窗間的縫隙飛奔而來,金色的光束里細小的塵埃在微不可察的氣流中升騰。我知道那層薄薄的窗外是什么——奔放的云擁抱著高聳的樓房頂部,光的河流自天而下,燦爛的陽光中隱約的笑聲將歡樂拋上諸天……
我煩躁地不停翻頁。
只是忽的,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句話:
“兄弟不知,我是心腹兄弟,現(xiàn)在舍命前來救你……”
這是在“宋公明義釋晁天王”中宋江見到晁蓋時所述的第一句話。
我霎時間感受到了某種奇異的吸引力。
我又用眼瞟了一下前文,吳用詢問晁蓋要不要讓宋江進屋,晁蓋反問宋江是否單身前來,吳用回答是,晁蓋遲疑了一伙兒才同意了。
吳用是誰?晁蓋的真正心腹弟兄,可他居然不認識“晁蓋的心腹弟兄”宋江。
“心腹弟兄”到訪,晁蓋居然詢問是否單身前來,且遲疑了一伙兒才讓他進屋。
可見晁蓋對宋江尚有戒備,絕非宋江所述“心腹弟兄”。
事實上,以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本事,即使沒有宋江向晁蓋告密,恐怕也能逃出官府之手。且這樣,晁蓋還欠下宋江一記人情。
我思考著,有了些什么發(fā)現(xiàn)。
淡黃色的書頁上,它們的身影忽然幻化成為一只只天使,圣音繚繞指引迷途的羔羊走向圣殿。
再翻看下去,我便看見了柴進落草的事情。
殷天錫仗著自己親戚的本事,來柴進莊上鬧事,便被當時暫住在柴莊的李逵一斧子劈死。
而事后李逵為了“保護柴進的家當”,連夜把柴進的金銀財寶一車一車往梁山泊上搬。
可是,事實上,柴進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忙”呢?
要知這天下,本應是姓柴的,只是宋祖占了這地位。因為心中有愧,便為后生留下了遺囑,大意是說,若非造反,柴家人做什么都可原諒。
這大致就相當于一道免死金牌,有這“金牌”加身,柴進何須畏懼殷家人的報復呢?
而且,李逵將其家產(chǎn)搬上了梁山,便是讓柴進坐實了“造反”的名頭,他就算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只得依著他意,乖乖上了這土匪窩。
以李逵那腦袋可絕想不出這聰明絕頂?shù)暮棉k法,而他又最聽誰的話?
答案不言而喻。
在這渾身散發(fā)著水墨清香的仙女的引導下,我一頁一頁地翻看下去,如癡如醉。
這“一百單八好漢義聚”的梁山泊,或許絕非那般光明。
發(fā)現(xiàn)未知,思考未知,可能可以打開一番新的仙境。
思考一切,有良多收獲。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2
在書友會中,我們小組要求是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由明朝的施耐庵,羅貫中一起著作的--《水滸傳》。
一百回的《水滸傳》故事實際上可分為前后兩大部分:七十一回前主要寫官逼民反,百姓起義,轟轟烈烈大聚義。后半部分則主要寫接受招安,東征西討,凄凄慘慘鳥獸散。
合上書本,《水滸傳》給予了我的內心極大的震撼!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一旦為官,一定要清廉正直,為民謀福!在本書中,正因為有高俅,蔡京這樣誤國害民的貪官奸臣才使社會動蕩,民心渙散。
其次,宋江因為不滿當時的朝政而聚眾起義的事跡讓我認識到:自由是最寶貴的財富!當梁山上的英雄好漢為了自由而殊死拼搏時,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
《水滸傳》的英雄故事蕩氣回腸,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我學習到了許多宋朝的風土人情習俗文化。書中大段白話文是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的最大閃亮點。以后有時間我要經(jīng)常翻閱《水滸傳》,力求能全面地理解,欣賞這顆世界文學寶庫中的明珠!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3
《水滸傳》這部明朝小說,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它可是咱們中國有名的“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為我們講述了農(nóng)民起義的全過程。
作者施耐庵因為與當?shù)赖馁F權不合,棄官歸家,后而寫了《水滸傳》。此書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最后以悲劇結局。其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各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精煉、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令人敬佩的有很多:“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浪里白條”張順、花和尚魯智深······在如此多的好漢中,我最佩服的便是吳用了。
我剛看到吳用這個名字時,就禁不住笑出聲來,因為它的諧音是“無用”,就是沒用的意思。但當我真正閱讀關于吳用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吳用不但不是沒用的人,而且還是智多謀,是個能為梁山伯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人們都說“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可我看這位軍師一點兒也不。
打仗的事怎能缺了軍師呢?你看《三國》不是有個諸葛亮,《史記》不是有個藺相如嗎?軍隊怎么排兵布陣,怎樣用計攻城,都少不了軍師。而吳用和他們不一樣,他可是從民間加入的,開始也沒太大名聲。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就是關于吳用的。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嚴,導致隨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在路過黃泥崗時遇一批販棗客人,后又有一個販酒客而來,販棗客買一桶酒,在付錢時發(fā)生糾紛,此時有人偷喝了另一桶的半瓢酒,接著又有人偷喝未成被販酒人發(fā)現(xiàn)。楊志見屬下口渴難耐,就允許他們買下了剩酒,喝下后卻發(fā)現(xiàn)藥性發(fā)作。原來這群販棗客就是晁蓋、吳用等假扮的,販酒客則就是白勝所扮。因其生辰綱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負擔,所以吳用提出此計謀,成功智取了生辰綱。
這篇文章讓我對吳用更加了解:他是個為民著想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不管什么農(nóng)民起義,還是什么內亂,其實都和官員息息相關。官員不好,人民就會抗議,從而發(fā)生這樣的事。當今社會呢,又有了貪官。所以,我們人民不僅僅是“捕獸夾”,還是“蒼蠅拍”!
望全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祖國就會更好!更強大!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4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一首豪氣凌云的反詩,將我禁錮在忠義的王國。屹立于梁山之巔,仰望宇宙間的108顆星辰,閉上雙眼,仰首塵埃……
翻開那本厚厚的《水滸傳》,靜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頁頁的紙張帶著我的靈魂在一點一滴中震撼,感動,升華……
那個一個朝政腐敗,對外獻幣氣和,對內恣意,搜亂的年代,那是一個官官相護,結黨營私的朝綱。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據(jù)梁山,招募義軍,群眾起義。與官兵周旋數(shù)年,幾經(jīng)波折,朝廷招了安,他們?yōu)榱酥伊x拼命掃平四方勢力,只惜,這一眾好漢終是戰(zhàn)死、被俘、生離、死別……
在尖銳的斗爭,你死我活的戰(zhàn)場上,他們玩轉天下,笑看蒼生。演繹了一場兄弟情長,護國安民的絕世戲劇,結束了戲完后的慘淡收幕。
在這片英勇就義的天下,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那“身事悲浮梗,功名類轉蓬的林沖。”“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的宋江。“智可張良比,才將范”的朱武……一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蕩起一片又一片漣漪……
水滸于忠義,須臾不可離。但忠,是為何忠?宋江的忠義一直是后人議論紛紛的。它的忠義帶領著梁山泊走向了不歸之路,使他們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鷹犬。致使宋江忠義的理想幻滅。不可否認,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認同的。雖說如此,還是為這位固執(zhí)的好漢拍案叫好,佩服!再說那李逵,因為宋江的忠義食酒而死,卻是忠心耿耿。無怨無悔。于忠,于心,也讓人熱淚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直到現(xiàn)在,心中還在為那慘淡的結局感嘆。那吳用、花榮追隨了宋江,雙雙吊死在樹上,留得清名于世。不過也罷,這結局興許也好。情在,心在。不過是沒了魁梧的軀殼。他們的魂化作這夜空中的萬千星點,照射著浩然的忠義,俯視這天下。護著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紅塵中散發(fā)無限,是沒有色的酒,時間越久,味道越醇,是沒有墻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義,那忠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敬佩、仰慕、感嘆……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5
“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今草澤見奇雄。”讀了<水滸傳>,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敗,使我更深入地認識了當時社會的復雜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艱難。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吳用了,他雖不如青面獸楊志武藝高強;也不似武松的性格剛烈;但他滿腹經(jīng)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吳用曾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吳用在破連環(huán)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zhàn)功。
但是我覺得吳用也有一點缺點,就是太衷于趨炎附勢、一心出人頭地流芳百世的宋江了,因為宋江想“招安”,導致整個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漢被派去壓制農(nóng)民起義。結果只剩下了36位好漢,朝廷趁此借刀殺人。他壯大了梁山,卻親手毀滅了梁山。因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所以我對宋江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的意愿,使整本書的結局成了悲劇。宋江被害時,吳用便隨自縊了,這是令人讀了非常可惜的下場。
雖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是我覺得我們青少年們應該讀水滸:它體現(xiàn)了人民反對封建經(jīng)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tǒng)治思想的宣戰(zhàn),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愿望,剛好與我們當今社會相反。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6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水滸傳的神情色彩,至今無以忘卻——
他是現(xiàn)實與浪漫的結合:植根於現(xiàn)實,又把自我的愛憎感情熔鑄在人物身上;他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生動曲折,騰挪跌宕,使人完全身臨其境。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隨著對官府幻想的一點點破滅,連生存都難以維系,最終都被逼上梁山。然而,當人民起義的壯舉使好漢們士氣日益高漲的時候,宋江的理解招安改變了一切……
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水滸》時,他就深深的觸動了我心底最深處的靈魂,使我不禁潸然淚下:
一次次艱苦的行程,一場場艱難的戰(zhàn)斗,為的只是“忠義”二字。
忠,即是對自我的祖國,對自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的忠,除暴安良即是忠,報效祖國也是忠,寧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實很好做到。真正難做到的,即是“義”: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資料。“兄弟連心,其力斷金”,他們?yōu)榕笥迅皽富穑瑸榕笥褍衫卟宓叮椭粸榱艘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義”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因為它需要有相當?shù)挠職猓踔潦且幻鼡Q一命的決心!這,卻還遠遠不能算“義”。
義,能夠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苏x,為了真理能夠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僅有真正的義士,才會懂得。僅有擁有者兩樣精神,才是真正的“義”!
他們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漢,可這往往卻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百姓的安寧和期望,可誰又會了解他們的一番苦心呢?有時,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命運,也會令人意想不到——
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他們屢立戰(zhàn)功,卻絲毫逃脫不了殘忍的命運。奸賊當?shù)溃词故歉饔星锏乃麄儯餐瑯訜o能為力,只能眼看他們逍遙法外。有人說,這是宋江的過錯,可我卻不以為然:梁山泊杯具,并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杯具,這也是宋代的杯具,是中國的杯具;更是社會的杯具——雖然,還有些深深的遺憾,但各路英雄的寧死不屈,已將我震撼其中。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7
雪夜上梁山、智取生辰綱、三阮擒何濤、劫獄上梁山、月夜賺關勝……這就是一百零八個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很簡單,就是講宋朝的徽宗皇帝不好好管理國家大事,發(fā)生了很多起農(nóng)民起義,許多農(nóng)民起義兵和在一起,再加上許多如林沖、柴進等被逼上梁山的大小官員,形成了有一百零八個大小都頭的梁山泊英雄好漢。
《水滸傳》這本書完全就是圍繞眾好漢怎樣把其他他們覺得有用的人逼上山下筆的。那一百零八個好漢各有各的特點,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掌管機密的軍師智多星吳用了。一說到他,我便會想起他智取生辰綱的事。生辰綱就是梁中書為慶賀蔡太師生辰收買的十萬金珠寶貝。當時,好漢們只有七人,還沒去梁山,吳用在那時就在幫助頭領晁蓋,他想了一個辦法劫取那十萬金珠寶貝。
送生辰綱的楊志帶著十多個軍漢黃泥崗,坐下來休息,看到一個賣酒的和七個販棗子的商客,那七個客商買了一桶酒,用棗子下著喝,不一會兒就喝完了,還要饒兩瓢,這個人舀了那個又來,那賣酒的趕忙搶過第二個人的瓢,把酒倒回去。眾軍漢看著眼饞,也買了一桶,大家你一瓢我一瓢地喝完后都變得頭重腳輕,倒下了。猜都猜得到,那七個販棗商客不是別人,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賣酒的則是白日鼠白勝。那酒挑上崗時兩桶都是好酒,七人先吃一桶,劉唐又在另一桶里舀了半瓢吃,讓眾軍漢看了放心吳用又在瓢里裝好蒙汗藥,當做又來饒酒,瓢伸進桶里時,藥就已經(jīng)攪在酒里了,白勝又把瓢奪過來,倒回去,當做是不讓再吃了,其實就再次確保了要在桶里。他們就這樣劫取了生辰綱,你說智多星吳用是不是很厲害呀?
看完了,我合上書,閉著眼,深深地思考著這一百零八個大小都頭的光輝事跡。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8
我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是施耐庵的《水滸傳》這部書。
《水滸傳》寫了一場包括各個階層百姓在內的武裝斗爭,這場斗爭的起因是亂自上作、官逼民反,大批英雄豪杰報國無門,聚集梁山,最后盡忠殉義。這本書里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他們先后與朝廷勢不兩立,和朝廷做抗爭。他們不怕困難,不懼犧牲。特別在《梁山英雄舍命平叛亂》這一回,梁山英雄被招安,在路上,一百零八將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因為在路上要捉方臘、徐寧、宣贊等人,發(fā)生了一次次的爭斗,犧牲了很多的人。李俊、童威、童猛等人各奔東西,只剩下一部人又被奸細害死了。
這一百零八將里面我最喜歡混江龍李俊。他是一位水軍頭領,能在水里呆很長時間,而且游泳速度非常快,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他曾立了不少功勞,比如他用他的水下功夫,多次將敵軍頭領捉住;又多次從水里進攻,來個趁其不備,消滅敵人。可是后來,他不愿意做官,就和童威、童猛去了他們剛結拜的兄弟費保處,從此逍遙自在。
《水滸傳》真是一本好書。它講的就是當時朝廷的腐敗,農(nóng)民起義的始末,塑造了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那一百零八位英雄為了除掉朝庭敗類,與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每次故事不論勝利與失敗都很精彩。吳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領導才能,還有大家的英勇表現(xiàn),讓梁山這支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可是因為宋江的一次招安,讓這支隊伍變得七零八落。如果沒有那次招安,那他們就能除掉奸細,大獲全勝了。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19
《水滸》這部書,自成書以來,在我國廣為流傳,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部文學作品,影響極大且深。因此,正確評價《水滸》,對于批判地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有著重要的意義。
用無產(chǎn)階級的觀點來看,《水滸》這部書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滸》不管是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首先,《水滸》全書貫穿了這樣一條線,就是: 宋江領導的農(nóng)民革命軍,在以宋江為首的投降叛賣集團的控制下,是如何向他們的敵人━━封建帝王投降的,以及投降以后宋江一伙投降叛賣集團的可恥下場和李逵等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的悲慘結局。使投降路線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在人民的面前展現(xiàn),從而增強了人們認識投降路線的能力。其間還穿插了李逵等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士同以宋江為首的投降叛賣集團的尖銳激烈的斗爭。《水滸》的作者,通過這一條主線,闡明了一個真理: 投降主義路線是絕對行不通的! 革命的人民,絕對不可以對于自己的敵人存有任何幻想和僥幸心理,革命必須進行到底! 同時通過對宋江一心想著為宋帝當走狗,而經(jīng)過千辛萬苦地為宋帝效勞賣命,成功之后朝廷卻賜御鳩將他毒死的經(jīng)過的描寫,又對宋江一伙投降叛賣集團的自討苦吃的可恥下場進行了尖銳刻薄的譏諷和嘲笑。
《水滸》的作者,通過對梁山英雄一個一個是怎樣被逼迫上山的經(jīng)過的描寫,又揭示了另一個真理: 亂自上作,官逼民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對于鼓動我國明清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爭,不能說是沒有作用的。
作者又通過對宋江等人“被逼”上山的經(jīng)過和他們上山時的心理的描寫,又為后來投降路線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兩種“被逼”上山,動機全然不同,這就闡明了圍繞著造反與投降兩條根本不同的路線所進行的激烈的斗爭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
《水滸》通過梁山人馬攻官府、打惡霸的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描寫,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無能,歌頌了農(nóng)民革命軍的力量偉大。
《水滸》抽象地、表面地肯定宋帝,說他是“有道明君”,而把國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官府的無能說成是一伙“奸臣”作亂。那么,既然宋帝是一個“有道明君”,那為什么不理朝政,而去鉆李師師的暗道? 國家政權為什么會被禍國殃民的“奸臣”把持,而忠于皇帝的“良臣勇將”反而被逼上梁山去造反? 這些情況,他既是“有道明君”,為什么又沒發(fā)現(xiàn),又沒制止? 通過這些具體內容的描寫,卻又具體地、實質性地否認了宋帝。
水滸傳讀書心得簡短 篇20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舉世聞名。我們按老師的要求在暑假中讀了這本書,飽覽了中國古代各位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了解了“一百零八將”是如何相遇,如何結拜的全過程。我敬佩他們的為人;敬佩他們的武功;敬佩他們的英雄氣概。
讀了《水滸傳》后,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的發(fā)端。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農(nóng)民革命?其實在《水滸傳》中,像這樣的故事不知還有多少個呢!魯智深又是如何從一個提轄變成一個“善良”的大和尚呢?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臺山的和尚當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然而作者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江浙更笨不可能的事情串聯(lián)到了一起的。同時我對宋江這個人物還有一些偏見,當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wěn)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為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zhí)要行。"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看完了燈會之后他還去逛妓院,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光見面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他的旅游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這就是我讀完這一本書的一些觀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撒。!然而不管怎么說,這部小說還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名著,它描繪了一幅真實的革命的畫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那個時期的人民神火的畫面,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