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營銷管理》的感悟(通用5篇)
讀《營銷管理》的感悟 篇1
營銷無處不在,成功的市場營銷也絕非偶然,而是精心的策劃并有效的執行的結果,如何成為合格的營銷人員?什么是市場營銷?營銷人員所具備的素質都是有那些?所謂的市場營銷的定義就是“滿足別人并獲得利潤”,市場營銷可以把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轉變成商機。營銷管理就是選擇目標市場,并通過創造、交付和傳播優質的顧客價值來獲得顧客、挽留顧客和提升顧客的科學于藝術相結合的一門學問。
市場營銷,一般營銷什么?
市場營銷人員一般營銷一下十大類型的產品:有形的商品、服務、事件、體驗、人員、場所、產權、組織、信息和創意。
誰是營銷者?
營銷者是那些從潛在顧客那里尋求響應的人,如果雙方都在積極尋求把自己的產品(服務)賣給對方,那么我們就把他們定義為營銷者。
一般而言,可能存在的八種營銷需求:
1.負需求:消費者對某個產品感覺到厭惡;
2.無需求:消費者對某個產品不了解或者不感興趣;
3.潛在需求:消費者可能對某個產品產生了強烈的需求,而現有的產品又不能滿足其需求。
4.下降需求:消費者逐漸減少或者停止購買某種產品;、
5.不規則需求:消費者的購買可能是每個季節、每個月、每周甚至每小時都在發生的變化;
6.充分需求:消費者充分的購買所有投放到市場中的產品;
7.過度需求:消費著想要購買的數量超過了市場的供應的數量;
8.不健康需求:產品可能吸引消費者,但卻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后果;
營銷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優秀的營銷人員總能發現滿足顧客并且擊敗競爭者的新方法。
讀《營銷管理》的感悟 篇2
最近讀了一本書,嚴格說是一本教材,即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因為菲利普·科特勒的盛名,因為《營銷管理》的名氣,我才決定膜拜閱讀的。這本書共644頁,龐大的數字,可怕可怕,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當然,我沒有精讀,只是粗略地讀了一遍。
其實,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本書。我讀到一半時,越覺得不對勁,怎么科特勒先生自己寫的書里還會出現“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里說”這種字樣啊。后來,我上網查了下,果真出問題了,這本壓根不是大師寫的那本《營銷管理》,而是哪位仁兄山寨出來的并且名字都一樣,我被騙了。之后,我在想,要不要繼續下去呢?幾番糾結后,我還是決定讀到底。
其實,這本山寨版寫得還是挺全面的。只是,像這種學術專著類的文章,學院式枯燥乏味的寫作風格,讀起來真的很讓人蛋疼,甚至有放棄的沖動。我覺得,讀這本書跟讀政治書差不多,看著看著,感覺那些道理我也懂,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論述?墒,一合上書本,你讓我復述剛才學到了什么,我還真不知自己學會了什么,說不出來,啞口無言。我想,可能是它理論性太強的緣故吧。
有時候,我覺得這種書用來作學術論文還是不錯的,但如果用它來作市場實戰操作指導的話,你立馬會發現它一無是處。比如,讓你給一家實體店鋪寫份可操作性的營銷策劃,你想想,這本山寨版的《營銷管理》能給你提供什么具體的思路嗎?答案是,不能。當然,不是說這種書不好,只是它的立意太高,格局太大,它可能給了你戰略思想,但絕對無法給你具體的戰術。這就好比練武,這種書就像內功心法,它能增強你的內功,卻無法教你一招半式。所以,有時候我想,我就是把整本書都背熟了,我最終也只適合考場,不適合戰場。
最近我發現,每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前,光看題目,我會對它充滿著無限遐想和期待?墒,讀完以后,往往讓我大失所望。原因是,書文的內容,和我腦海里想象的內容大相徑庭,不是我想要的。比如,這本《營銷管理》。我一直以為,我讀了之后,會對“營銷管理”有更深的認識,但結果恰恰相反。作者寫的“營銷管理”并不是我之前腦海里想象的那種“營銷管理”,很奇怪吧。但是,你若讓我闡述一下我想象中的“營銷管理”是什么樣的,我也說不上來。所以,我常常很被動,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書,找不到想要的書,這就導致我;舜蟀训臅r間,卻勞無所得,徒勞無功,沒有收獲,悲劇啊悲劇。
當然,這本書也不是那么的爛,至少它普及了營銷方面的理論知識,并且我還了解了好幾個新的名詞。老實說,這種書我還寫不出來呢,因為它的專業性和理論性太強,不是我的風格。
讀《營銷管理》的感悟 篇3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最新的、第13版(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它從 21世紀的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用了一個平常而又極具有代表性例子,瞬間把遙遠的理論帶到具有現代氣息的社會。
菲利普·科特勒是世界上市場營銷學的權威之一。他曾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研究生院國際營銷學教授和S.C.莊臣學者。
本書分為8篇22章,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解釋問題,來理解營銷管理之21世紀的市場營銷。以制定營銷戰略與營銷計劃的角度出發來洞察市場、通過收集信息和掃描環境營銷調研與需求預測來密切聯系顧客、培育強大的品牌、創造顧客價值、顧客滿意和顧客忠誠、分析消費者市場、分析組織市場 識別細分市場與目標市場、開發市場供應物、交付價值、溝通價值、創建品牌資產、確定品牌定位、應對競爭成功地實現長期成長等幾個方面展開闡述。
我首先閱讀了第一部分“理解營銷管理的第一章節21世紀的市場營銷,第一個案例是這樣的:
兩個小女孩來到了上海當地的星巴克。其中一個來到擁擠的柜臺,用“星巴克顧客友情卡”換取了薄荷味香濃奶茶和飲料,另一個則找了一張桌子坐下,并玩起了聯想ThinkPadR60筆記本電腦。在幾秒鐘的時間里,她就使用星巴克的無線網絡(中國移動的網絡)接入了互聯網。接著,她通過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領先者——百度來搜索由中國盛大公司發布的最新網絡游戲信息。除了鏈接到各種評論網站、新聞網站和游戲迷的網頁之外,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中還提供了網絡聊天室的鏈接——其中有上百個其他的游戲網友圍繞游戲展開討論并進行交流。接著,這個女孩進入了聊天室,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已經玩過該游戲的網友是否推薦他人玩這個游戲,并征求相關的建議。在發出帖子以后,很快就收到了許多積極回應。于是,她在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網頁中選擇并點擊了一個贊助鏈接,然后就出現了百度提供的競價推廣的網站——把這個女孩帶到了盛大公司的網站。在這個網站界面上,這個女孩為自己開設了一個賬戶。
這時,她的朋友端著飲料回來了,迫不及待地炫耀她父母送給她的新年禮物——色彩鮮艷的粉紅色摩托羅拉RAZR手機,這是由位于芝加哥的年輕的設計師團隊在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調研和消費者測試之后才設計出的新產品。這時,這部精致的手機收到了一條文本廣告短信:“可以把盛大公司最新游戲下載到手機上”。看到這條信息,這兩個女孩更是對這款手機贊不絕口。然后,這兩個女孩就要開始操作筆記本電腦,以便在網上查找有關該手機版電子游戲的網絡評論。
讀罷,我思考很多:不同于以前的案例,此案例涉及到了目前社會生活的內容,正是人們所熟悉的場景。星巴克、無線網、競價推廣的網站、最新游戲下載、電子游戲、等等關鍵字眼,正是人們所感興趣的和所追求的。相比起以前書上所引用的陳舊的案例,這個事例無疑是新鮮的和有吸引力的,無論是對于入門者而言,還是對于飽學者而言。
由此可以看見,市場營銷是一項有組織的活動,使利益相關者和企業都從中受益。eBay公司發明了網上競拍業務;宜家公司(IKEA)創造了可拆卸與組裝的家具業務。所有這些都證明:市場營銷可以把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轉變成商機。因此,可以說,市場營銷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當今的環境中,好的市場營銷已經成為企業成功的必備條件。就其實質而言,市場營銷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而且,市場營銷也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成功的市場營銷絕非偶然,而是科學規劃和有效實施的必然結果。
掩卷沉思,收益良多。營銷無處不在。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任何組織與個人都在從事著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梢园褷I銷管理看成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來獲得顧客、挽留顧客和提升顧客。
余下的精華在以后的時間里再次拜讀吧。
讀《營銷管理》的感悟 篇4
我是一個在讀的大學生,《營銷管理》13版,原版的翻譯版和中國版我都買了,我是先看了原版的一部分內容再看這本中國版的。兩本書的目錄內容是差不多的,但是這本中國版的編寫還是很傳統的中國式教材。
一、兩本書都是理論的東西居多,但相對來說中國版更顯得理論化,幾乎每一章節都是N個名詞解釋構成,而且某些解釋很晦澀,不易于理解,而與之相結合的例子也不具體。我的感覺就是它只想告訴你這個名詞是什么意思,而沒有真正說明怎么應用,這是中國教材的通病。
二、中國版確實加入了很多本土元素,大部分的舉例和案例分析都是與中國市電相關的,但問題是有些案例分析與這一章節的內容有些偏離,感覺上沒有與這一章節所學的理論很好地結合起來,只是陳述一個公司的發展策略而沒有寫出如何把所學的理論融入到案例中,重點不明顯,這點我感覺與原版有很大的差距,案例對于對于所學的理論有總結,歸納,應用的作用。
三、相對來說,中國的市場比較復習,中國版在幫助了解中國市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這是原版所沒有的……
讀《營銷管理》的感悟 篇5
全書圍繞理解營銷管理、抓住營銷視野、聯結顧客、創建強有力的品牌、塑造市場供應品、傳遞價值、傳播價值、創造成功的長期成長八個方面展開。每一章的內容也有了較大調整,加入了更多新概念、新觀點,同時更新了相關的案例和補充材料。每章內容包括章前導入、營銷視野、營銷備忘、教學案例、章末練習幾個方面„„
菲利普·科特勒,是國際知名社會營銷學專家,現為美國西北大學S·C·莊臣父子公司助的杰出國際營銷學教授。科特勒博士榮膺過多項營銷學大獎,是多家大公司的營銷顧問。他所撰寫的13本著作先后以15種文字出版!稜I銷管理》是全球最佳的50本商業書籍之一,許多海外學者把該書譽為營銷學的《圣經》,亞洲版也被稱為針對亞洲的最好著作。本書作者把營銷學管理的內容和飛速發展的亞洲企業和市場管理聯系起來,通過有序和系統的方式,將讀者對營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入一個嶄新的亞洲領域。
在當前許多人認為新經濟泡沫破滅的聲浪中,本書強調和提出了“新經濟中的適應營銷”這一概念。作者認為,技術進步和新的市場力量正在創建一種新的經濟,公司和營銷人員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采用新的思維和開展新的實踐活動;公司的任務是重新考慮和制訂其全盤戰略以及營銷方法。
1. 新經濟的定義
數字革命賦予消費者和企業一系列的全新的能力,消費者行為已經發生顯著的變化,正所謂今非昔比。
購買力的巨大提高:更多類的商品和服務關于現實世界的大量信息; 輕松的互
動訂購和接受訂單;比較商品和服務的功能;
同樣,今天的商家在數字革命下同樣具有一系列新的能力。
公司能夠在更遠的距離運作大量的新信息和銷售渠道,以促使它們的生意和產品;公司以收集關于市場、顧客、預期顧客和競爭者的更完備的信息;公司可以便利和加快員工的內部交流;公司可與顧客和預期顧客進行有效的雙向交流;
2. 公司對待市場的導向
社會中存在著六種競爭的營銷觀念,各種組織都是在某個觀念的指導下從事其營銷活動: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營銷觀念、顧客觀念和社會營銷觀念。
2.1 生產觀念
生產觀念是指導賣者行為的最古老的觀念之一,該觀念認為,喜愛費者喜愛那些隨處得到的、價格低廉的產品。生產導向型的管理層總是致力于提高生產率和廣泛的分銷覆蓋面。他們認為消費者主要對產品可以買到河價格低廉感興趣。這種導向在發展中國家是有意義的,那里的消費者對獲得產品比他的性能更感興趣;有些公司想要擴大市場時也采用這種觀念。
2.2 產品觀念
產品觀念認為消費者最喜歡高質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創新特色的產品。在產品導向型企業里,高層管理者總是致力于生產優質產品,并不斷地改進產品,使之日趨完善;這種公司在設計產品時相信自己的工程師指導該怎樣設計和改進產品,他們經常不讓或很少讓顧客介入,甚至不考慮競爭者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