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精選5篇)
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 篇1
大家都明白,有效教學首先體此刻有效備課上,第一備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雙基”目標,忽視其他目標的達成,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知識同樣重要。可是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除了關注學科本位目標,更要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目標。第二備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能夠從以下幾個步驟展開:一是讀懂教材,明確各部分教學資料的內在聯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我的學科認知結構。第三備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從自我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設計教案,而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會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失去實效。所以說僅有關注學習起點,才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課前調研,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二是抓準切入點,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三是親歷過程,關注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其次有效教學還體此刻有效指導上,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征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當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資料,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復,意思表達清楚,指導資料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資料、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此刻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動。有效互動就應當是在必須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資料、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氣,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有效互動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一是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對教學資料、學情、教學環節、教學手段、教學用具以及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二是教師主角意識的轉變,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基礎;三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的有效互動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激發學生真實互動的內在動力,關注與傾聽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的必要的修養。所以說僅有充分研究到了以上條件,才能實現互動的真實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師也是管理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靠于教師管理本事的構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進取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資料、教學信息的傳達到達的效果。
第五有效練習。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必須緊扣和服務于教學目的,必須與教學資料相關,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還要趣味。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
第六有效策略。所謂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教學方法是十分豐富多彩的,我們說每個教師都是一個創造者,他們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會有所不一樣,因人而異,所以有效教學策略也就難以固化,更不會千篇一律,教學策略沒有,僅有更好。
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 篇2
我們觀摩了為期4天的__省第_屆名班主任工作論壇。期間聽了____老師的精彩報告,讓我對班主任工作產生很大的震撼,受益匪淺,深受啟發。
一、善于積累素材,不斷探索,做個研究型班主任。
___老師都是個善于積累素材和發現問題的行家。他們不僅提出班會課的流程是:什么問題——為什么——怎么辦。(即問題呈現到問題剖析到問題解決。)還提出主題活動要在乎學生的成長性這樣精辟的見解。其實,任何一個班主任,在班里發現問題都迫切想解決,但我們總是找不到切入口。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素材要積累、方法要探索,才能對問題迎刃而解。這讓我想起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我相信,用主題班會解決問題將會給學生帶來永久性的啟迪。
二、善于總結,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做個智慧班主任。
___教授用生動精辟的事例闡述學生的心理過程,在報告他說到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清楚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的叛逆、沖動、自我和封閉都是孩子成長的自然趨勢。我們班主任首先要關心孩子的身心然后才是他的學習。是啊,我們應該在現象或事情中找出心理原理,而后采取相應措施。因為只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三、注重班級規劃思維的前瞻性,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__老師的《班級發展規劃》的報告真讓我大開眼界。的確,在班級規劃中,我們的心中一定要確定一個方向。只有目標明確,你才能確定路徑。要教會學生做人、在意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教育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運用智慧、轉換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動之以情、導之以理。還要用心觀察思考、用情對待。我們還要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作為教育的契機,做到心中有數,想方設法把他引進教育的隧道里。并充分利用班級這個團隊去影響孩子,用班級的輿論引領孩子。我想,當我們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時,那么,我們是幸福的教師。
四、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針對現代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浮躁思想,__老師指出:成功的人是做事的人!他指導我們特別是現在的年輕教師要抵制社會上的浮躁,作為教師就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班主任是辛苦的,壓力重重,費心費力,勞神勞筋,但苦中有甜,苦中有樂。王家文老師以自己的真實故事,教導新時期的教師、班主任要認識到自己所缺少的,學會在繁雜而勞累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朝著自己的目標,有智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做一匹“遠行萬里,勞苦功高”的千里馬。
“知行”征途漫漫,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要不斷磨礪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讓學習成為我的生活方式,研究成為我的思維方式,創新成為我的行為方式。爭取做一個“有想法”、“有做法”、“有說法”的優秀班主任。
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 篇3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這學期又即將結束,結合本學期學生的學習和本人的教學情況,特做總結如下:
一、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尋找知識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熏陶,使學生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其它方面,根據不同的途徑受到愛國教育,使他們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利用每周一的班會時間,常學習《小學生守則》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他們懂得作為一名小學生應該怎樣做,自己有一個勤懇正確的學習態度。
二、教學方面
在教學中,努力實現素質教育,實行課改無論上什么課,讓學生自主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樂中學。
1、學生有了問的權利:課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質疑;課尾,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
2、學生有了讀的時間:學生多讀,讀好書,學生可以利用大量的時間去讀,學生自讀自悟才能學到知識。
3、學生有了講的時間:教師精講后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感想,還可以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有講的機會。
4、學生有了寫的時間:在課中學生可以把課外訓練或作業搬到課內,實踐證明把寫的訓練落實在課堂,學生課內寫,教師指導端正寫的態度,提高寫的訓練能力。這種方法通過實踐較好。
5、轉化后進生,加強優、差生的輔導,在教學中,教師用愛心和行動積極轉化后進生,對待他們和優等生一樣一視同仁,不偏不愛,積極家訪與家長一起配合教育好差等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他們補課。使后進生覺得自己真正是班中的一員。
三、紀律方面
抓好紀律,教學中,采用權利下放的制度,“班主任”輪流做“班長輪流當”,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管好自己的班級體。
四、其它方面
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語言和行動為學生起了表率作用,在出勤、衛生方面做出好榜樣。半年來,所教班無一人違規違紀,班級多次被評為衛生優勝班和紀律優勝班。
總之:一學期以來無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還是在學習及班級管理方面,我們班都較好的完成了任務。受到了領導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今后我將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 篇4
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而在當今的教育下,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生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作為小學班主任所面對的是兒童,工作更加繁重。而做為班主任,我的體會是,班主任的工作要達到好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做到持之以恒,長抓不放才可以的。從開學到現在已是好幾周了,為了更好的開展以后的工作,現總結一下班主任的工作:
一、班干部隊伍的組建和培養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為此,我根據班的實際情況,與班上的一些學生一起,經過商量選定一些有能力的學生做班干部,并安排好各人的工作任務。每當班上有什么問題時,班干部能及時地向老師匯報,并馬上做好及時的處理。
二、班主任要多觀察,耐心地解決問題
開學時,我要求學生每當上課鈴響了后,要馬上進入教室靜下心來,準備當節課的學習用具,坐好,迎接老師進教室上課。我的做法是鈴聲響后,就馬上站在門側,仔細觀察和留心每個學生的紀律。當遇到打鈴上課后,紀律差的學生,我就利用課余時間對那學生進行思想的工作。在早讀和午讀的時候,定時巡查學生的紀律情況,如果發現有紀律差的學生,就及時地進行處理。每天一早,我就要督促學生戴好紅領巾,搞好清潔衛生,回教室看書。
三、培養學生個人良好的行為
學生良好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受熏陶而成。而良好的行為是進行正常的學習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整個集體活動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抓好學生的常規行為,特別是平時愛搗蛋的學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好像我班上有一個搗蛋生,他經常下課時圍著其他班的窗前,影響了別人的學習。為此,我就要隨時隨地留意他的行為。除了上課時多留意他外,一到下課后,我也會多觀察他的行為。如果看到有不良的行為,我就馬上去處理,對那學生進行思想的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那個搗蛋生就改了很多了。
當然,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班上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好像學生的紀律還要加強管理,平時的學習還不夠自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我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好班主任的任務。
小學班主任讀書心得 篇5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搞好班級工作的最大秘訣是“愛”,這個愛是對學生的愛,這個愛包含著師愛、母愛和友愛。
一、師愛,學生成長中的導航燈
“為人師表”這個“表”體現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魂。“言行育人”是我多年來的工作準則。做學生成長的導航燈,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是一個教師對學生的負責,這種負責是師愛的核心,它決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次班會,一次活動,而是來自班主任平時細致的工作。
農村學校條件差,班主任的工作復雜、繁重。記得一次學期初,學校分配我班清理男廁所。一走進去,真讓我大吃一驚,幾個便池被堵塞,屎尿水四溢,地上凌亂地放了幾塊磚頭就算路。那時我的頸椎病剛有好轉,但我也顧不得醫生不讓干重活的囑咐,便接過學生手中的長木棍開始捅,終于捅開幾個。學生見我親自動手,也都趕緊過來,我不愿讓他們弄臟衣服,便一面干,一面指揮他們端沙土墊,有的抬來水沖,無奈有兩個出口處堵的是磚頭,怎么也不能捅下去,學生就去廁所后邊,用耙子向外勾,“撲通”一下,屎尿水濺了我一身,甚至頭上,我這個平時愛干凈的教師,今天竟成了“臭”教師,可我從他們眼中似乎又看到了什么…….那天的日記是《記一次勞動》,我成了學生筆下的主要人物,當看到學生的:“老師那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1我…….
當今社會,誠信已漸遠離孩子,誠信這種美德決不是一個“狼來了”就能培養出來。作為班主任的我,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誠信,把“誠信”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田。做班主任這些年,班費這個名詞早已取消,班里水桶壞了,玻璃破了,鑰匙丟了,我自然不會再讓學生湊錢去買。每次考試或舉行活動后,我總想發些獎品給表現突出的孩子。像這次考試,為了讓學生努力取得好成績,我在考前鼓勵他們,誰能考90分以上我就獎勵他。結果因考題簡單,30名學生其中29名90分以上。不獎了嗎?不!我還是獎了,盡管這一次花得錢比上幾次多了,但至少在學生心目中我是一個說話算話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教他們也要做一個說話算話的學生。誠信這種美德也許就在這次在他們身上鑄就。
“潤物細無聲”讓學生的思想在我言行的影響下,在師愛的感召下發生良性變化,良好的班風自然形成。
二、父愛,學生心靈中的一縷陽光。
常言說“娘不嫌兒丑”,我總把自己班里的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去關心,愛護每一個人。喜歡聰明,聽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對那些智力、性格條件差的孩子進行特別的關愛,我認為這才是人性中愛的偉大。
去年我班有個男生叫高輝,他父親突患精神病,發作時不是打母親,便是罵奶奶,孩子常是他的捶打對象,高輝一見他就驚恐萬分。妻子一怒之下離去不歸。一個本來幸福的家庭因打鬧,治病花錢陷入了困境,也使高輝失去了家的溫暖。每次他爸犯病,奶奶、媽媽趕緊班主任心得體會躲到親戚家,他爸找不到大人就到學校找孩子,高輝在我的“掩護”下躲避過多次。有一次剛放學,我看見高輝驚慌失措地跑回學校,他爸爸在后面追,我趕緊把孩子拉在身后。結果被他爸打了一拳。高輝看在眼里,難受在心里。在一次半命題作文“__,我__你”,高輝寫了一篇作文《爸爸,我恨你》。當讀到:“我看到你打了老師,我真想向你還手,但想到你是爸爸,你有箔…”多么懂事的孩子,我為孩子這么小就承受這樣的不幸和心理壓力而難受。我給了他更多的關愛,不斷詢問家里的情況,不時留他吃飯。我看到他總懷疑別的同學議論他,原本調皮活潑的他變得脾氣暴躁,愛和別人發生沖突,喜歡一人呆著,我就找他談話,鼓勵他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給爸爸治好病,并私下教育同學們不要嘲笑他,多幫助他,讓他感受這個大家庭帶給他的溫暖。
這些孩子,他們的心靈更需要我們去呵護,我總會用這縷“父愛”的陽光去照亮學生的心靈,使我們班里的學生互幫互助,讓我們的班集體總是保持團結向上的精神。
三、友愛,師生之間的一條常春藤
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是我的工作追求。學習中,和學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游戲中,做他們的玩伴,和他們一起游戲,一起開懷大笑;生活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互相傾訴心中的想法。讓我這份友愛天天伴隨著他們的生活、學習。 活動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深入到他們中間,讓他們把我看作一個與他們一起玩的大朋友。記得那年春天,學校組織野炊活動,
我沒有騎自行車,沒有帶可以直接吃的食品,而是和學生一起,背著油、鹽、醬醋、掛面、大米……,抬著鍋、碗、柴禾和學生一起爬上山生火做飯。盡管做的飯有濃濃的煙熏味,盡管味道不怎么樣,可我們吃得卻很開心。飯后,我們一起席地而坐、一起唱歌、跳舞、講故事,又一起登上山頭。如今每當我看著照片中他們扒著我的肩頭那樣愉快地笑著,我感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師愛這條常春藤時刻纏繞在我和學生心間。 我就是用我的情感去點燃學生的情感,在我的感情管理下,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讓師愛、父愛和友愛匯成一條小溪,涓涓流入學生心田,塑造一批又一批具有愛心和良好品質的人,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人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