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 篇1
其實去年就已經知道側側的這篇文,是微博上的朋友推薦的,當時斷斷續(xù)續(xù)追了大概一個月左右,只看完第一簪的案子。說實話結局兇手出來時,我還是云里霧里,一方面是因為我太笨QAQ,另一方面我追連載也是時斷時續(xù),造成記憶不連貫,沒跟上推理的節(jié)奏,后來因為工作太忙就沒顧得上追連載,一直擱到最近,才想起這篇文。
我特別喜歡看推理探案故事,尤其是結合了我喜愛的古代背景的推理探案,特別欣賞側側緩緩道來的敘事步調,每一個人物的每一句話都暗含線索,每一個動作都發(fā)自內心。喜歡側側不刻意玩弄敘事手法把讀者唬得一驚一乍,而是直接把故事如同畫卷一般徐徐鋪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為讀者很容易融入故事,也能直接感受到每個人物的心理,同時又急不可耐地讀完一章又想著后續(xù),接著看下一章,直到整個案件水落石出,才舍得合上書卷,可依然為書中人物的各色遭遇和心路歷程久久激動。
過去的一個星期內,幾乎所有的休閑時間里我都在讀《簪中錄》,連續(xù)熬夜好幾天,讀完了還一直魂不守舍,又重新讀了一遍第一簪和第二簪,現(xiàn)在準備重讀第三簪。有好多暗藏的線索在看第一遍時不會察覺,重讀一遍時,不禁驚嘆“原來如此!”
在這里,我強烈建議大家連貫地看完每個案件,甚至看上兩遍,好好感受一下側側下筆時的用心,真的是非常非常精彩的故事。
(PS:看第一遍時,因為破案情節(jié)太精彩而忽視了夔王的心理過程(向夔王道歉,向作者道歉),看第二遍時,李舒白愛上黃梓瑕的心理過程清晰地展現(xiàn)在面前,不得不贊一句側側的細節(jié)刻畫精妙,以及,李舒白啊李舒白~真是個要面子、動不動就別扭的王爺,嘖嘖)
能吸引我連讀兩遍的書不多,《簪中錄》是其中之一。除了案件本身值得一再推敲,每個案件涉及的人物,無論尊卑,無論最后結局如何,他們的經歷和心情都能讓人久久回味。
看完最后一本《簪中錄》,突然想到,鄆王李漼雖然身居帝位,卻是個可憐人。他本身一直患有頭風(頭風大概是李唐王朝祖?zhèn)鞯拿?hellip;…),每次發(fā)作生不如死。
他最寵愛的女兒,同昌公主,在如花年紀死于非命,他不得不承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
他最愛的女人,王芍王皇后,卻是瑯琊王家為了一族的榮華,是云韶院的梅挽致為了一己的富貴,共同創(chuàng)造的假象。被謊言欺騙十二年,皇帝心中的恨和苦,可想而知。
而他的郭淑妃自稱在皇帝身邊如同行尸走肉,卻在不惑年紀,愛上比自己女兒還要小的男人,不惜拿女兒做擋箭牌。這樣自私的女人,對皇帝也未必有真心。
環(huán)顧李漼身邊,沒有一個人真心對待他。孤身一人高居帝位,其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夔王李舒白,遇到黃梓瑕后就要幸福許多了。就像文中李舒白所說,他的人生在遇到黃梓瑕后才真正開始。能讓愛面子又愛別扭的夔王說出這樣的話,黃梓瑕同學真不簡單啊~!
本文的女主是難得的讓人喜愛的女性角色,有智慧、目標清晰、有行動力,雖然和男主為情而起有過爭執(zhí),但始終明白自己的心,沒有在男一男二之間搖擺不停,最后的朝堂之戰(zhàn)更是巾幗不讓須眉!果然是側側想要塑造的強強文!
歷史對唐懿宗李漼的評價并不高。他的父親唐宣宗一手開創(chuàng)了“大中之治”(史書“宣宗中興”),而他繼位后,沉溺于歡飲,執(zhí)政末年又大肆花費錢財迎接佛骨,“大中之治”的成果被他耗盡,唐朝在“宣宗中興”之后再無起色。唐懿宗之后是唐僖宗,而后是唐昭宗,最后是唐哀帝。“宣宗中興”之后不到五十年,唐朝就滅亡了。
最后必須要說,我超喜歡李舒白!先說說歷史上的夔王吧。
據(jù)歷史記載,夔王李滋是唐宣宗的第四子(也有說是第三子),846年封王,咸通四年(863年)薨。唐懿宗(也就是鄆王)在859年登基,改年號為咸通。咸通四年,夔王薨,年僅二十。
不知道是不是和文中描寫其他幾位王爺一樣,夔王是因為自己的兄弟唐懿宗而英年早逝呢?
我沒有找到相關歷史記錄。但是可以想象,作為有“小太宗”名號的唐宣宗最愛的兒子,夔王李滋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側側筆下的夔王李舒白有驚人的記憶力,領兵作戰(zhàn)的能力和運籌帷幄的手段,這和歷史上的唐宣宗有相似之處。
歷史記載宣宗有意讓夔王繼位,但是因為宦官王宗實阻撓,最終繼位的仍然是太子,即鄆王李漼,史稱唐懿宗。登基后的李漼必定忌憚深得父皇寵愛的兄弟,因此夔王英年早逝未必和唐懿宗無關。(這只是個人一廂情愿的猜測,不過李唐王朝向來內斗兇狠,發(fā)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再看側側的《簪中錄》。
小說里,夔王活過了二十歲,并且在二十四歲時娶得聰慧嬌妻黃梓瑕,真是可喜可賀呀!(還是讀小說幸福啊~)唐懿宗薨逝后,他的兒子繼位,是為唐僖宗。剛剛登基的唐僖宗年幼喜好玩樂,只對擊鞠感興趣,朝廷內部暫時沒有能和夔王對立抗衡的政治勢力。雖然作者最后沒有描寫很多兩人婚后的生活,但是可以想見,在皇帝的勢力還未形成時,在夔王權力的庇護下,他們能夠度過一段平靜美好的時光。至于最后,反正歷史上唐朝再過三十幾年就滅亡了……大家自行想象就好,我是希望他們能在亂世到來之前先走一步啦。
可以看得出側側相當喜愛夔王這個人物,所以小說開場,夔王就穩(wěn)坐男主位置,哪怕女主的仙氣十足不似人類的竹馬和身為瑯琊王家長房長孫的未婚夫前仆后繼,男主的地位固若金湯,大唐夔王一直是女主最堅實的后盾。
小說里,側側好幾次寫到“大唐夔王”,氣勢十足。作為讀者的我,每次讀到“大唐夔王”,都覺得耳邊轟然有聲。他是唐末最后一道亮光,如果他能夠登基,相信以他的才智能力應該可以延續(xù)宣宗中興,也許大唐王朝還能延續(xù)半個世紀的輝煌。然而歷史無法改變,隨著夔王李滋的逝去,唐朝猶如一架無人駕駛的松散的馬車緩緩駛入深沉的暗夜,駛向注定滅亡的結局。雖然知曉無法逃脫那樣的結局,但是當覆滅的時刻到來,還是無法遏制心中哀慟。
920xx年朱溫強迫唐昭宗(昭宗和僖宗都是懿宗的兒子)遷都洛陽,但是百姓們不愿離開長安城。這是自然,誰愿意離開繁華的家園呢,哪怕李唐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于是朱溫下令拆除宮殿、官府和民房,將建筑材料運往洛陽,曾經盛極輝煌的大唐長安城和大明宮頓時煙灰飛滅。這是長安城和大明宮第一次遭受劫難,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劫難。自從在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看到這段歷史,每一次回想,都忍不住扼腕嘆息。
大唐王朝徹底覆滅之前,作為大唐王朝的標志和心臟的長安城和大明宮已經消失,三年后(920xx年),也就是歷史上的夔王李滋薨逝后的第四十四年,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去世,至此唐朝滅亡。
雖然知道小說創(chuàng)作和真實歷史不應混為一談,但是《簪中錄》依托了部分真實歷史,加上作者創(chuàng)作,讓人忍不住遙想唐朝末年那段歷史。
側側的故事背后總有揮之不去的沉重命運感,很久以前讀過《北落師門》就有這種感覺。《簪中錄》里有王皇后陰差陽錯殺了親生女兒程雪色,豆蔻躲不過的冤死結局,垂珠和她一心想認回女兒的父親,孤身一人的呂滴翠,禹宣認識黃梓瑕的契機,王蘊身為瑯琊王家的長房長孫,為家族利益所縛,最終走到黃梓瑕的對立面。而歷史上的夔王陰差陽錯沒能繼位,也是命吧。
本來只是讀完《簪中錄》心緒激蕩、難以平靜,想著寫讀后感一吐為快,一不小心就碼了兩千五百多字,汗||| 還望側側別嫌棄我啰嗦。
字數(shù)大概夠得上長評,所以冒昧發(fā)出來。在JJ看了這么多年文,這是我第一次發(fā)表長評,不知道放在哪里合適,就貼在第一章下面吧。
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 篇2
“萬木之長,何妨微瑕”,一個玉鐲,八字里本是滿滿的愛意,纏綿不休的兩條銜尾旋游的小魚,費勁心思的雕工帶著的不是親熱的祝福,而是劇毒的仇殺。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支發(fā)簪,也藏匿著八字,可這句源自詩經?小雅的《魚藻之什》,其意是難以傾訴的愛意,只能將它藏在心中,永世難忘。
當然,還有一個人的永世相思,他明白有些事情、有些人永遠遙不可及,或許,比到了手才發(fā)現(xiàn)彼此無緣要好。三個男子,都是拔萃頂尖之才,他們之間有的一遇梓瑕終身誤,有的敢于淪陷不可自拔,有的春雨江南,一路攜手天涯。
大唐三百年的興衰國祚,一朝風雨幻變,“四方城案”的初試鋒芒,引至結盟開啟,從“王妃之迷”到“先皇預言”,從“黃家血案”到最后的“難挽天河”。看似四簪零碎的故事卻件件可以穿插,人物皆有關聯(lián)。
一場滅門血案讓稀世奇才身陷囹圄,為了洗刷冤屈,她只身犯險,潛入京師,也許冥冥中自有定數(shù),她遇見了他,一個尊貴之至,一個聰慧資質,兩人都是難得一見的強者,所以他才會說“想要把天下最好的姑娘娶到手,自然什么都能承受。”所以,他們一直是一種強強聯(lián)合的代表,所以才能風雨同行,無堅不摧。
離京入蜀,險遇暗殺,她沒有棄他而去;月度迷津,重回故地,他相伴左右與她一同共承風雨;灼眼芙蕖,明透雙魚,一筆情債,一場滅門,緣來緣去都是冥冥中的劫;第三章,算是《簪中錄》高潮前奏,一個編舞妓娘和情人殉情案,能抽絲剝繭地看到鳩毒,看似平常無果,卻能漏洞百出,看似毫無關聯(lián),卻能引出陳年血案。
每一個故事無疑不是映襯那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人的喜怒哀樂無一不是欲望而起,黃梓瑕本該可以和禹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他無法放下,他執(zhí)念報復,所以他終究錯遇,而王蘊他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承擔,她在他的心里,永遠只能排在家族的后面,所以他們心照不宣,一切歸零,他愿意承受一個人的相思。
而夔王李舒白,他雖權傾朝野,卻說:“別說那個位置,我就連跨上丹陛一步,都沒興趣。”他們本該是天地,卻如手中的那兩顆相思紅豆,彼此惺惺相惜。他從冷漠疏離,到從旁提點,從故意諷刺,到赤誠相見,他暗暗擊退情敵,她步步情陷其中,他重返京城,她識破伎倆,她一路跟隨,哪怕與瑯邪家從中斡旋,騙計婚約,她也要救他于水火。
四本書,比較有意思的是它沒有大篇幅寫男女之情,可以說是弊也可以說是利,因為這是少數(shù)在小說中,很少著重去寫感情的小說,篇篇是偵探柯南的步調,作者很有抓住讀者內心的特點,不隨從,卻也能把懸疑提到嗓尖。
四本無不是親情倫理,愛就是如此,黃梓瑕在書中還是比較有運氣的,就像她遇見了周子秦,王蘊,甚至是禹宣,這是冥冥中,卻也是最早就框好的結構。
我很喜歡這里面的人物,舍不得去批評,但也有一絲絲的苛求。
我喜歡這樣的李舒白。
就像那八字。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 篇3
翻開《簪中錄》,我以為我會看到聰慧女子扮男裝縱橫朝堂的傳奇,卻未想收獲了一個落崖驚風,讓人冷汗連連的故事。伴隨閱讀的,是手難釋卷后的驚慌、懸疑、凄美、孤寂與無奈……
漸漸地,我迷失在這衣香鬢影般的篇章間,只見大唐一縷縷燦爛朝陽沖破天際層層疊疊的云朵,直射眼眸心間,所有故事在此一刻,僅留下結局消失后的余韻。
于是乎,我不得不從頭翻起,學著黃梓瑕,用手中筆勾畫出這樁故事從頭到尾之脈絡,抽絲剝繭找出這緣由的起點……
暗夜的山道上,風雨呼嘯,一個孤影伶仃獨行。一女頂十男的破案高手,曾被稱作稀世奇才的名門貴女獨自跋涉在黑到讓人發(fā)狂的山野。
真相總讓人膽寒:蜀女黃梓瑕,身負多宗命案,罪大惡極。各州府見則捕之,生死勿論。
可真相是否就是真實呢?
黃梓瑕遇到了夔王李舒白,以命為籌變成了太監(jiān)楊崇古。每一步都走得驚濤拍岸卻面靜無瀾,只叫旁觀者暗自驚心。
然后,巨大的謎團如影隨形一個套著一個撲面襲來,看似云淡風輕實則執(zhí)著隱忍的未婚夫王蘊,高貴美麗肖似武后的王皇后……以及那個停留在黃梓瑕記憶中,只愿剩下美好卻無情 舉報她的初戀情人禹宣……
四方案讓她用能力贏的了李舒白承諾,也讓她在京城站腳收獲了友人。
行文至此,側側輕寒為故事架好了最初的框架骨骼,一幅以案連案、以案套案,建構明了簡潔的古代懸疑偵探畫卷漸次清晰。搭好框架,她的行文便更加自信、游刃有余起來。
黃梓瑕才女滅門之冤、李舒白皇子被咒之謎為骨,單元謎案連同案件中走馬燈般的諸般人物情愛為血肉,鑄成《簪中錄》獨特的文路。
于此,故事的情節(jié)與節(jié)奏不再如行走于鋼絲上的獨行俠,令人擔心它隨時會斷掉。文章開始張弛有度、骨血充盈。進入了側側輕寒作為早年成名的言情作家最拿手的以情塑文階段。
說到此,不得不提起單元劇第一案:梅蕊含雪,故事中悲劇核心的王皇后,無疑是《簪中錄?第一卷》中最明亮耀眼的星辰。
作為懸疑偵探向小說,讀者們都會不自覺的去猜測,誰才是兇手?
好的故事總是另辟蹊徑讓讀者防不勝防的同時體味到腦海之外的樂趣,滿足極大的好奇心的同時驚嘆于作者縝密的思路和設定。
王皇后配角般登場卻在幾場戲后讓所有人輕易記住。她明艷不可方物,智慧大氣,鎮(zhèn)壓四座。她是后宮爭斗的勝利者,從一介侍妾一路走來成為誕下皇子的正宮皇后。
但故事只會這般普通狗血嗎?
當然不會……
謎案得解,我驚嘆于情節(jié)巧妙的同時,她卻真如傲然綻放于冬日中的梅花一般,留下難以忘懷的暗香以及造化弄人滿目悲傷的唏噓……
雪花飄逝,一切結束,突然驚醒,這其實是一部言情小說呵!最重要的男女主角之情呢?他們就這樣只是看著故事中諸人幾十年間的愛恨糾葛?
實則,側側輕寒最拿手的便是情落于無形,生了根,發(fā)了芽也無人察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不論是《北落師門》還是《簪中錄》,情都起于朝夕,濃于一舉手一投足,盤繞在字里行間,難以剝離。
全書四卷,目前行進至第一卷,李舒白于黃梓瑕,只有淡淡的關注與執(zhí)著。
王蘊于黃梓瑕更多的是志在必得、欣賞與不甘。
而黃梓瑕,一片傾心仍舊遺落于少年時代最美好的禹宣……
究竟何時這灼念入骨會難自拔?等不及看愛如毒霧吞噬諸般癡兒……
字字句句間,我仿佛看到一幕謎案連環(huán),愛恨難平的大戲正靜靜上演……
而今我能做的,只是在昏黃的燈色下,泡一壺好茶,燃一支梅香,和著悠然深玄的琴音,手握銀簪,再讀一段這清透好文。
《簪中錄4》作者簡介
側側輕寒
80后,雙子座。
愛讀書,不求甚解;愛養(yǎng)花,手下植物冤魂無數(shù);愛研究地圖,常對著古代城市地圖縱情想象當時風貌。
一室枯坐,十年筆耕,百樣情態(tài),千年歷史,惟愿胸中幻夢,傳到每一個讀者心中。
代表作品:
《撿到一條龍》《北落師門》《仲夏薔薇》《流光之年》《千面天使》等。
《簪中錄4》內容簡介
食人鮮血的小紅魚阿伽什涅、跟隨李舒白多年的神秘符咒、大明宮風華絕代的王皇后、先皇駕崩前親筆書寫的三團涂鴉、一紙年少與王蘊定下的婚約……一切謎團回歸原點,一切抉擇始終無法隨心所欲,皆如命運般難以抗衡逃脫。
楊崇古回了宮,又成為李舒白身邊的“小宦官”,并且終于以黃梓瑕的身份存在著。家門的血案已經查清,過往的疑案也曾徹查,歲月走到這一步,可故事的開端依舊是毫無頭緒。
黃梓瑕明白,那巨大的謎團,是天地巨掌,是兄弟鬩墻,是朝野億萬,是鬼神之力。這一次她要對抗的是如此懸殊的力量,而她會如何選擇,是粉身碎骨,無可逃脫;還是能重挽天河,補缺日月?
《簪中錄4》編輯推薦
宮斗情仇、恩愛糾葛的輾轉數(shù)不勝數(shù)
唯有《簪中錄》,時光始終厚待
從**部到第四部,如今塵埃落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奇遇,存在于大唐王朝的愛恨離別
無數(shù)謎團,令人心生懷疑、憤怒,卻始終感動
“萬木之長,何妨微瑕”
即便惶恐不安,看不清命運對你我的安排
也依舊篤定,感受真實才是活著的意義
這也就是真相存在的價值
簪中錄終篇完美結局大逆轉:
情感之謎:溫婉專一未婚夫與高冷腹黑王爺,被愛與愛,安逸與動蕩,選擇誰?
符咒之謎:隨身攜帶的符咒一再變幻,并屢次應驗成真,是命定劫數(shù),還是有人操縱?
小紅魚之謎:食人鮮血的小紅魚從人口中吐出,令人癲狂,是被人利用,還是本受詛咒?
先帝涂鴉之謎:太妃瘋癲、鄂王自殺、張家父子反友為敵,涂鴉后窺見何種秘密?
貫穿四冊的神秘人物:王皇后身邊的神秘人物、小紅魚的主人是敵是友,疑難分辨!
騰訊文學網持續(xù)暢銷榜NO.1,晉江文學城年度最受矚目人氣王!
鳳凰聯(lián)動圖書聯(lián)合影視、戲劇出資逾5億元打造《簪中錄》最強文化產業(yè)鏈!影視作品緊張籌備拍攝中!
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 篇4
暑假我們一家人前往了西安旅游,爬了華山。
華山是由東、西、南、北、中五座峰連成的一座大山,南峰最高,東峰最險。
一大早我們來到華山腳下。我抬頭一看,驚訝地叫了起來:“華山真高,高得快到天上了!”巨大的白石頭上有星星點點的小樹,讓華山看起來就像穿了鎧甲的武士一樣。
乘著慢悠悠的纜車,我們來到北峰半山腰,涼涼的風吹到身上感覺有點冷。媽媽遞給我一雙桔色的手套,說:“準備登山!”前面出現(xiàn)了一條窄窄的山路,大約有兩個人并行的寬度,左邊是山崖,右邊是萬丈深淵。我緊緊抓住路邊的鐵鏈,慢慢地往上爬。
爬了一陣我就累得氣喘吁吁,腿腳發(fā)軟。爸爸對我說:“加油,別泄氣,北峰頂就快到了!”我坐在上山的臺階上拿出食物吃了一陣子,爬山的力氣又回來了,然后繼續(xù)登山。不一會兒到了北峰頂,有一塊孤零零的大石頭立在一小片平坦的石地上,上面刻著四個大字——“華山論劍”。往下看, 山頂?shù)乃闹苋菓已虑捅冢挥猩仙降娜伺懦鲆粭l密密麻麻的螞蟻隊。
然后我們向東峰進發(fā),穿過中峰、貼耳崖、金鎖關,來到天梯。天梯在一個光禿禿的成90度的石頭上,旁邊有兩條鐵索,只能“單向通行”,看起來就像可以直接通往天宮。我迫不及待的沖上去,想快點參加蟠桃盛宴。于是,兩手緊緊地抓住鐵鏈,踩著石階像只小猴往上爬。終于爬到天梯的盡頭,眼前出現(xiàn)一片平地,瓦藍瓦藍的天空還離我遠著呢!
爬過南峰和西峰,太陽漸漸落山了,頭頂上飛過一群歸鳥,我們也該回去了。我終于可以告訴大家我征服了華山。
讀《簪中錄4》有感心得體會 篇5
我觀賞過黃山日出、沙漠日出,唯獨沒有見過海上日出。這個暑假,爸爸媽媽終于圓了我的一個夢!我們乘坐了一次萬噸級游輪,在游輪的甲板上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海上日出。
上船的第一天晚上,我們提前了解了一下天氣情況和日出時間,預計第二天日出時間是5.20分,于是就把鬧鐘定在了第二天早上5點鐘。而我也早早地睡下了,伴隨著微微的搖晃,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
第二天早上鬧鐘一響,我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爬起來,迅速洗漱過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跑到最頂層的甲板上。此時,甲板的欄桿邊已經圍滿了觀看日出的游客,我好不容易找來一個縫隙擠了進去,位置還不錯,視野很寬廣。這時候剛好是早上5點15分,天已經亮了,灰蒙蒙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烏云,看來今天是多云的天氣,我真擔心看不到向往的海上日出啊!遠處的海面風平浪靜,大海還在睡懶覺呢,有幾只小船若隱若現(xiàn)。向船舷一側望去,郵輪駛過的地方,泛起了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好似一堆堆白雪;海風輕撫著我的頭發(fā),好舒服呀!甲板上的人越來越多,好多人架起了“長槍大炮”—單反相機,找準最佳位置,準備記錄下太陽出來那一刻的美妙瞬間!大家翹首東望,等著,盼著!
在遠處海天相接的海面上,烏云投下了灰黑色的投影,天空是淺灰色的。5點20分左右,在烏云的間隙中,透出了淡淡的紅色,原本灰色的天空變成了灰紅色,遠處的海面也變成了淺灰色。太陽頑皮地躲在烏云后面,探出了一點小腦袋,一點一點地升了起來,慢慢地又多探出來些,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突然,一陣海風吹過,把烏云吹散了一些,霎時間,一道金光灑了下來,海面頓時被染成了金色,遠處的天空一個紅色的小圓點完整地跳進我的視線,沒想到太陽這么頑皮的,好像在和人們玩做迷藏呢!人們不禁歡呼起來,大家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拍下了最美的一瞬間。
慢慢地,小紅點越來越大,太陽從一個小紅點變成了金色的火球,把周圍的烏云都點燃了,烏云一會變成灰紅色,一會變成金色;一會兒變成一只張牙舞爪的灰色怪物,一會又變成一只卷毛小狗,真是變化無窮呀。短短幾分鐘,太陽就躍出海平面很高了,從太陽周圍散發(fā)出一道道金色的霞光,穿透烏云,投射灰色的海面上。漸漸地,太陽升到了我頭頂上方,由金黃色變成了銀白色,發(fā)出了更加刺眼的光芒,投射在海面上的光束也越來越寬,海面由金色變成了銀色,據(jù)說這種光叫做“耶穌光”,非常地壯觀,我仿佛置身于科幻電影中,說不定云層背后就是外星人駕駛的飛碟呢!
太陽已經完全升起來了,陽光灑在泛起波浪的海面上,微風吹過,波光粼粼的海面閃爍起來。站在船舷邊,我不禁感嘆大自 然的力量,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么震撼的景色。周圍的人群慢慢散去了,而我卻久久地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