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800字摘抄(精選5篇)
讀書心得800字摘抄 篇1
書像一盞茗茶,清新淡雅,沁人心脾;書如一杯咖啡,濃郁芳香,回味無窮;書若一支晨曲,清逸悠長,婉動聽。
采得百花方成蜜,日積月累方成文。世人讀百家書,正如蜜蜂采百花蜜,過程雖漫長而艱辛,但成果卻是博采眾長。積出光彩淀思想,才能厚積薄發(fā);筆耕不輟,方能文思泉涌。若想學(xué)有所成,切不可半途而廢;若想博學(xué)多才,必要刻苦勤勉。淺嘗輒止,對成才無纖毫之力;好求甚解,終能獲豁然之智。
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也是如此,不斷打磨自己,保持一顆進(jìn)取心,前途方能像寶劍的劍鋒一樣,光芒萬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蛹只有經(jīng)歷了破繭而出的痛苦,才有了飛蛾撲火的壯舉;貝殼只有經(jīng)歷了沙的磨礪,才擁有璀璨的珍珠。若想成才,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與鐵杵成針、水滴石穿的定力。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xì)в陔S。要掌握一門知識,必要對其認(rèn)真、持之以恒,才能萃取其精華,終而做到得心應(yīng)手。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偶然,其背后必定隱藏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與汗水,倘若沒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那他們也就都是凡夫俗子,更不會在今天被后人所傳頌。只有不停下腳步,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直上云天。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任何人都無法保證何事都做得無法挑剔,。如果每天聽到的都是奉承之話,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辦了錯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倘若不愿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無藥可救。若想進(jìn)步,定要學(xué)會接受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fù)來。豪邁之氣直抵胸襟,令人振奮。橫刀立馬自橫行,事事敢為天下先。坐言不如起行,內(nèi)斂不如外露,即使渺小也要綻放出光彩。人生難免遭遇坎坷,切記不要自怨自哀,自甘沉淪。時運(yùn)不濟(jì)時,不可盲目悲觀,重整旗鼓,整裝待發(fā);時機(jī)成熟時,當(dāng)機(jī)立斷,乘風(fēng)破浪,大展宏圖。
書的品性是睿智與深邃,像一條潺潺而流的小溪,擋住了浮躁、喧囂與沙塵,滋潤了讀者的心靈,使其凈了、靜了、清了、活了……
讀書心得800字摘抄 篇2
一邊讀著冰心奶奶的詩篇,一邊品茗,句子就像那清香的茶葉,詩的韻味就像那濃濃的茶香,整個兒一篇詩,就像一口茶水,淡淡的苦,絲絲的甜,既是質(zhì)樸的,也是華麗的。清清的如葉,綠綠的如水,清爽宜人。《繁星》《春水》中共有的一個主題就是寫人生哲理的點點滴滴。因為他們是作者隨時隨地隨手寫就,所囊括的領(lǐng)域非常廣,非常雜,有激勵的、有勸誡的,有藝術(shù)的感悟,有青春逝去的感傷等人生哲理的點點滴滴。
冰心奶奶對弱者反抗精神的給予肯定與贊美,并激勵前進(jìn)。如《繁星.三四》:“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他底下細(xì)小的泥沙。”冰心奶奶不僅同情弱者——細(xì)小的泥沙,而且在她眼中,創(chuàng)造世界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人。《繁星.三六》:“陽光穿進(jìn)石隙里,和極小的刺果說:‘借我的力量伸出頭來罷,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樹干兒穿出來了,堅固的磐石,裂成兩半了。”這是一首謳歌反抗、激勵前進(jìn)的詩篇。這是對時代和真理的陽光的歌頌,陽光的照射使得石隙的刺果得以生長,竟然穿透了堅固的磐石,又是對弱者反抗精神的肯定。
冰心奶奶對青年人寄予殷殷期盼、勸誡與鼓勵。青年人如果不能像風(fēng)一樣飛揚(yáng),便應(yīng)如山一般的沉穩(wěn),而決不能像浮云一樣無力的生存。如《春水.八七》:“青年人!只是回顧么?這世界是不住的前進(jìn)呀。”世界在大踏步地前進(jìn),作為年輕人,是祖國的脊梁,怎么能只是回顧呢,過去的終將過去,快大步向前跟上世界的步伐吧!如《春水.一當(dāng)青年人肩上的重?fù)?dān),忽然卸去時,他勇敢的心,便要因著寂寞而悲哀了!”如果青年人身上沒有了責(zé)任的重?fù)?dān),再勇敢的心都將因為無所事事的孤獨而悲哀,因為
,這責(zé)任本該我們青年人擔(dān)起!甚至連嫩綠的小草也都迫不及待地勸勉我們青年:“我的光照臨著你了,從枯冷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罷!”連小草都率先在枯冷的環(huán)境里頑強(qiáng)地伸出嫩芽,何況青年!去創(chuàng)造吧,只有創(chuàng)造才有發(fā)展,才有進(jìn)步!
讀《繁星》《春水》就如學(xué)習(xí)和生活,讀懂人生哲理的點點滴滴!
讀書心得800字摘抄 篇3
伊始看到這本書的標(biāo)題并不覺得有多大的意義,無非是兩物之間的比較。但看完這本書后,這兩物都有它的象征意義。
文中有這么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yùn),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他指的是斯特里克蘭,一個貫穿整本小說的人物。他在他四十七歲時放棄了他原本作為證券經(jīng)紀(jì)人的安定生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繪畫,他的生活從小康直線過渡到捉襟見肘、風(fēng)餐露宿。最后在他死后,以天才畫家出名。
故事寫得很真,大部分是作者親自見識的,但更多的是作者從與他有往來的人口中聽述的。就如同作者所說,斯特里克蘭算不上是一個偉大的人,甚至是一個自私,善于冷嘲熱諷,令人厭惡的怪家伙。
在他四十多歲的某天,他無故與妻子分離,理由是要去畫畫,之后他在巴黎定居,一度窮困潦倒,認(rèn)識了善良憨實的畫家斯特羅伊夫,斯特羅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剛開始就發(fā)現(xiàn)他是個天才,尊重他,珍惜他。盡管斯特里克蘭嘲笑他畫資愚鈍,對他的關(guān)心毫無感激之情。斯特羅仍一次次不計前嫌地關(guān)心他。直到斯特里克蘭因生病奄奄一息,當(dāng)時他們還吵了一架,善良的斯特羅將他接到家里照顧,甚至讓自己妻子委身照顧他,將家里積蓄給他養(yǎng)病買補(bǔ)品,結(jié)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斯特羅的妻子愛上了斯特里克蘭,并提出要和他走。可憐的斯特羅不在乎這段荒.唐的事而依舊愛他的妻子,提出把他的房子給他們住,悲慘的故事總會以悲劇結(jié)尾,他妻子死于自殺,斯特羅失掉了精神支柱。
讀到這里,我們或許會恥于斯特羅的懦弱,他守護(hù)不住自己的愛人,而對于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又或許會對他的遭遇扼腕嘆息,誰說善定有善報,不過斯特羅的出現(xiàn)仍舊給了這本書一抹純凈之風(fēng)以及不含雜質(zhì)的善良。
本書將兩類人進(jìn)行了戲劇性的對比:從一始終欣賞斯特里克蘭的斯特羅,認(rèn)為他的畫絕無僅有,還有一種是得知斯特里克蘭出名后,畫作開始值錢時,千方百計地得來以及后悔當(dāng)初沒多留幾份的人。
斯特里克蘭的某句話詮釋了亙古不變的真理:夢想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有人認(rèn)為放棄安定生活尋求漂泊是種愚蠢的決定,但是引用文中第五十章最后一段: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某種條件下,過一種讓自己最開心的生活,自己始終處于寧靜淡泊之中,難道就是生活成了亂麻嗎?而且,成為一名年收入一萬英鎊的著名外科醫(yī)生,再娶上一個漂亮的太太,難道就是成功的標(biāo)志嗎?我想這取決于你對生活賦予什么意義,取決于你對社會應(yīng)盡什么義務(wù),取決于你對自己有什么要求。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人只會看見滿街的便士,而看不見頭頂上最為皎潔的月光。
讀書心得800字摘抄 篇4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著。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因為它們載負(fù)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著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沖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著》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zhuǎn)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zhuǎn)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guī)缀跏且宦沸耐吹刈x到最后。當(dāng)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yè),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zhàn)爭、內(nèi)戰(zhàn)、饑荒、大躍進(jìn)、……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yùn)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chǎn)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yīng)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yùn)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里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xiàn)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xì)的發(fā)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qiáng)。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zhí)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quán)說他幸福。
讀書心得800字摘抄 篇5
老舍先生的茶館,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濃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從從容容,淡泊致遠(yuǎn)。像低進(jìn)塵埃里的素顏,似高攀靈魂的風(fēng)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歲月的苦澀。第一幕,一個初秋的上午,三三兩兩的旗人遛夠了鳥,走進(jìn)裕泰歇腳,茶客們細(xì)品著茶點,閑聊著風(fēng)月。突然,一洪亮的男聲攜著滿懷的豪情,對醒目的“莫談國事”恍若無視,拍案訴說著對洋鬼子的不滿,眉眼中的壯志顯而易見,卻被那特務(wù)吳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可憐的康老六為了讓女兒過上好日子,將女兒賣給了年過七旬的龐太監(jiān)。女兒凄涼的淚向人們訴說著對世界的不滿。于這一方茶館,各色的人演繹著各色的人生。
親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澀,融著些百味,苦澀的絕唱,響徹歲月的枝頭。就像烏云密布的天,讓人不由得心情沉重。這樣的《茶館》,讓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亂世的本味。人們追逐著時光的腳步,來到了民國初年。身處亂世的裕泰艱難的維持著,掌柜王利發(fā)積極改良,卻屢遭失敗。唯有那“莫談國事”變得更加醒目。掌柜的兒子與兒媳打點著茶館。常四爺終于出獄了,將他關(guān)進(jìn)去的二人卻又成為軍閥的走狗……這一方茶館,接受著歲月的考驗。
望茶葉于杯中沉沉浮浮,與沸水的碰撞,激出了最美的舞蹈。它飛旋著,舞著它的態(tài)度,于亂世中得一絲本味。這清茶愈加苦澀,可又讓人們品出了它的態(tài)度,它的決心,它的本真。而我們于這如海的苦澀中尋懂了那一絲本味,去追尋那心心念念的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