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傳》心得體會范文1000字(精選3篇)
《周恩來傳》心得體會范文1000字 篇1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 容不是因為總理的逝去,而是因為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偉人的一生不需要歌功頌德也已經家喻戶曉,從小到大,課本里,雜志中我 們或多或少了解過周總理的事跡——他那爽朗的笑聲,那幽默的話語,那青松一 般駐立的身影和矯健行走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但讀了《周恩來傳》才懂得,總 理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從兒時便立下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理 想, 而后在青年時期又受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加入共產黨,隨著毛主席四處南征北 戰長達三十多年, 晚年又為了處理國家繁雜的瑣事和在文化大革命中保護共產黨 的元老而精疲力盡, 最后又因為勞累過度身患癌癥而逝世,周總理的一生可以說 從未休息過,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國家。 偉人的偉大之處必定是做常人之不能做,想常人所想不到,必定完成了在人 類或者民族發展史上的歷史任務。他們成長的過程,經歷的風雨,遠遠多過普通 人。這本書便告訴了我們偉人是怎樣煉成的。那么,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能從 偉人的經歷中學到點什么呢?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我們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無論做什么事,須知知易行難。偉人跟普通人的一個重 要的區別就在于, 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始終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數人是做不 到這點的。行動,遠比空想來的實在。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有了好 的想法,不去做,結果等于零,空想最終只是浪費時間的無用功;而只會做不會 想,結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個不動腦筋只會傻乎乎出笨力氣的人,是不會成功 的; 有了好的想法, 去做了, 因為遇到困難而退縮了, 結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 我們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它,困難就像紙老虎,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 雖然說時代造就英雄,縱然今天國家不再有難,我們仍需要向先輩們學習, 在這個日益喧囂的社會, 在這個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輕的我們有著太多無法解釋 的困惑和無法擺脫的迷惘。 我們需要這種精神,這種能夠給我們以方向和力量和 精神。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不相信靈魂的存在,但我堅信,總理一直以慈父般 寬容的心關愛關我們, 總理在等待我們年輕一代走出浮躁與迷惘,以一個后輩學 人的身份,懷著一顆不染世俗風氣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周總理的精神影響、 感動了無數人,記得曾在一本研究周總理的文集中看到 編者的一段放,大意是: “作為一名科學研究者,都應該對任何研究對象客觀地 看待, 不應有任何個人感情色彩,這是一名合格的科學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 條件。但當我們研究周恩來時,卻無法堅守這一條。我們無法在研究他時,不被 他的精神所感動所影響。 這一點使我們的研究文集帶進一許多個人的感情,也許 已偏離了客觀前提。但也正因為如此,也使我們的目的更明確,更堅定。 ”這樣 的話語,比那些直接贊美的話語更有力十倍、百倍。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 理帶給我們的東西——“周恩來精神” !他品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他的品德、 人格、風范、情懷旱已成為中華民族一座豐厚的精神寶庫。 周總理說: “我年紀大了,但我還是要為黨鞠躬盡瘁的;我們是立黨為公, 不是立黨為私” 。13 年來他就是這樣自覺地進行黨性修養,用黨性鑄成自己的血 肉, 把黨的宗旨化為自己的靈魂。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 格,生動地再現了黨魂,展現了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魅力。作為當代 大學生生更作為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忽然就覺得“永不叛黨”不再只是一句 誓言那么簡單, 它承載著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為中華人民崛起而奮斗的堅定決 心。
《周恩來傳》心得體會范文1000字 篇2
近期,懷著崇敬的心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讀完了英國人迪克·威爾遜著、封長虹譯、國際文化出版社20xx年2月第4次印刷的《周恩來傳》(1898-1976)。
本書的作者迪克·威爾遜1960年因一次采訪第一次與周恩來同志見面,便被周恩來同志高尚的人格所折服,經過努力,撰寫了《周恩來傳》一書。該書從求索、奮斗、開國總理三個部分回顧總結了周恩來同志波瀾壯闊的一生。
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周恩來這個光榮而不朽的名字。光榮,因為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不朽,因為他遺留給我們的豐厚的遺產將萬古長青。世界人民也不會忘記周恩來,談起他都高山仰止。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袖們》一書中,贊揚周恩來同志是“一位共產主義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他既是致力于意識形態的人,又是一位精明的現實主義者;既是政治上的斗士,又是最大的調和者。”他對夫人說:周恩來是一個偉人,本世紀(作者注:20世紀)罕見的偉人。
周恩來同志作為20世紀有著重大國際影響的一位巨人,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當他去世的消息當天傳到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總部馬上開會決定:為周恩來逝世降下半旗致哀,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罕見的,可見其高尚的品質。1979年10月,法國政府在巴黎舉行周恩來20xx年代舊居掛紀念牌的儀式。法國總統德斯坦在揭幕式上動情地贊揚周恩來是“一位具有巨大魅力、智慧超群和學識淵博的人”。他說:“對這位從不希望為自己豎立紀念碑的人,我們希望在他開始自己的戰斗生涯和對法國產生友好情誼的地方向他表示我們的敬意。”
周恩來同志雖然離開我們已經42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們眼前,人們還是常常想起他說到他,其親切自然如斯人還在眼前。今天,許多人仍一提總理雙淚流,一談國事念總理,以至于“總理”這個詞兒成為他的專用名詞。一個人逝去這么多年了,還能讓從未親身接觸過他的人們如此地敬仰他、懷念他,這樣的一個人,就是偉人,真正意義上的偉人,他將在歷史中永生。
今年是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在中共中央舉行的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的座談會,強調: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光輝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勛、展現的崇高風范,深深銘刻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銘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心中。...
《周恩來傳》心得體會范文1000字 篇3
聯合國前秘書長哈馬啥爾德:“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
——題記
最初對周總理的印象始于《十里長街送總理》,那時周恩來那高大偉岸的形象已經深烙于我的心中,但是對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統的了解,卻是在認真讀完厚厚的《周恩來傳》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來,我們有的絕不僅僅是一種緬懷,而是一個永不褪色的人格話題,而是一座永遠閃耀光芒的精神豐碑!周恩來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是20世紀中國最受人敬愛、最有才華、最成功的領袖楷模。
周恩來,字翔宇,1898年3月5日誕生于今天的江蘇省的淮安市。他那少年時代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貫穿了他的的一生。
他是一名偉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風度與機智談吐在第一印象時就令人難以忘懷。有一次,歐洲的一位外交官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你們中國每年發行人民幣的總額是多少?”這是國家機密的問題,哪個國家的財務會向外透露呢?這分明是想讓周總理出丑。如果總理說出一個真實數字是泄露國家機密,如果隨便編造一個數字有損國體。眾人面面相覷。周總理馬上回答:“中國每年發行的人民幣總額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因為以前的人民幣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幾個數字加起來總額不就剛好是18元8角8分嗎?這樣的回答既沒有泄露國家機密,也是一個真實的回答。
他雖身居國家總理之位,卻處處事事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他從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親戚謀一點私利,每次親戚來看他,都是坐公交車。他自身也十分清正廉潔,有一次他到一家照相館去照出國用的照片,他要了兩張單獨的發票,一張給機關,一張留著給自己,因為有幾張照片是自己私用。他周邊的人都得適應他拒收禮品的作法。一次他家鄉的黨組織給他寄去了一些地方土特產食品。他把這些東西重新包好又寄了回去,并附了一張國務院禁止接受禮品規定的復印件。
《周恩來傳》讓我仿佛看到了總理瀟灑的身姿、翩翩的風度以及他那讓全世界為之傾倒的笑容。當看到他指揮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役時,心中為之喝彩;當看到他辛勤工作幾日幾夜而不休息時,我又不禁感到一絲心疼。無論革命處在高潮還是低谷,抑或身處重大歷史轉折關頭,他都堅忍不拔,力挽狂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終年78歲。他逝世那一天,聯合國破例降下半旗,悼念這位偉人的逝世。這也許就是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像天空一樣,包容一切,沉穩、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