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通用3篇)
小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
《格列佛游記》是我在今年暑假閱讀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去了居民身高只有六英寸的小人國,去了國民矗立如塔的大人國,去了浮在半空中的飛島,和充滿理性的慧骃……
格列佛因為在船上突然遇到龍卷風,被卷到了小人國。小人國的居民只有六英寸,在這里格列佛被居民和國王視為“巨人樹”。從此格列佛就在這住了下來。每當他國侵略小人國時格列佛總是一馬當先,把他們趕出小人國。終于有一天,格列佛在海邊發現一條船,于是就去向國王道別,踏上了回歸祖國的道路。
格列佛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旅行。不幸的是,這次又遇到了海嘯。這場海嘯吧格列佛吹到了巨人國,國民矗立如塔。直到格列佛被人發現后,讓人逼迫做起了馬戲,讓他的主人賺,到了許多錢,便成為主人心中的“搖錢樹”。一天一只老鷹銜著格列佛丟在一條船上,格列佛幸運的逃生了。
我要學習格列佛遇到困難不放棄,想盡一切辦法虎口余生的精神,也要做一個遇到困難不放棄的人。
小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2
每個孩子都很好奇,都想擁有一個神奇美妙的旅行,當然我也不例外。整天幻想著,幻想著自己一個人站在輪船的最前端,迎著朝陽,向浩瀚的大海勇敢前進,去見識那些奇特、有趣的事。因此我讀了斯威夫特寫的小說《格列佛游記》。他不僅給我帶來了趣事,也讓我看清了那個時代的英國社會。
作家斯威夫特,是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他出生于愛爾蘭的都柏林,父母都是英國人。斯威夫特早年生活十分貧苦,因為父母過世早,他很早就寄居于伯父家中。他從小就喜愛學習歷史和詩歌,歲入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后來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他的很多小說都把矛頭指向教會,同時對當時的學術的貧乏和社會的腐敗進行了無情的抨擊。
《格列佛游記》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故事,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格列佛來到了小人國的那一段。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里的官員腰上沒有不纏絲線的,他們全都是奸佞獻媚,貪婪無恥,丑陋的小人,難怪國人名字都帶著小人二字,他們在繩子上跳舞是為了榮華富貴,因此變得丑劣不堪。當然這也不全是他們的錯,社會本來就如此變態,人們又會好到那里去呢?斯威夫特借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昏聵無能,無情的諷刺了高官侯爵的阿諛奉承丑惡的嘴臉。
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游記》與笛福的《羅賓遜漂流記》是截然不同,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社會的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說笛福通過筆下羅賓遜最終承認英國現存文明的話,那么斯威夫特筆下的格列佛卻完全否定了笛福通過主人公形象所肯定的那些所謂文明的東西,從而表達了對現實社會虛偽文明的憤懣情緒。
其實,我覺得《格列佛游記》所反映的現象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小學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3
這個冬天,我看了《格列佛游記》,收獲頗豐,現在來分享一下它的內容和我的感想。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萊繆爾·格列佛,他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中念書,后來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一次,他乘的船不幸在塔斯馬尼亞島遇難,他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竟然都只有六寸左右!可以想像在島上的生活很奇特。回家兩個月后,他再次起航,很不幸,他們又遇上了風暴,這次到達的竟是巨人島。船員們下船尋找淡水,格列佛獨自參觀這個島。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六十尺!接著,他又展開了第三次航行遇到了海盜,海盜將他放在獨木舟上自生自滅,后來他漂流到了飛島國,那是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非常封閉。在島上住了五年六個月后,他回到了大陸。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個叫慧骃國的地方,那里的主人是馬,是具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和禮節的馬。在那個世界里,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爭,沒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們就是慧骃族。他們圈養一種叫做“耶胡”的人形怪物,讓他們為自己勞作。因為人類的外形酷似野胡,又從格列佛口中得知人類有一些他們所不可理喻的“撒謊”、“貪婪”等邪惡行徑,所以慧骃族的首領對人類十分排斥。在島上生活了一陣子后,他就被首領放逐了。在海上漂泊之時,格列佛被一個商人救起,最后終于回到了英國。但是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為已經習慣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質,而不能容忍家人的氣味,便買了兩匹馬,天天與他們談心,安度晚年。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咽國,格列佛去過的這幾個島國和那些獨特的文化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也喜愛旅行,讀著讀著,仿佛我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奇風異俗之中,隨著作者的經歷或喜或驚,或樂或悲。作者生動的描述經常讓我忍俊不禁,反復閱讀,不能罷手。
然而,看完之后,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內容引人入勝的,更是針砭時弊,諷刺了當時英國的現狀。并且用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人類和動物的關系,如慧咽國里把馬作為高等動物,而人是低等動物,從這個特別的角度來提醒人們不能和耶胡一樣粗俗、無禮。書中多次用人(馬)或物來暗指當時英國的情況。作者用心良苦,希望人們看完他的書后能夠多思考,并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