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小孩心得體會(通用3篇)
屋頂上的小孩心得體會 篇1
屋頂上的小孩是瑞典作家阿。林格倫的童話《小飛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小家伙”的7歲男孩。他老實聽話,遵守規矩,但是他很孤單,沒有人陪他玩。但是他非常幸運——他認識了一個自以為是的胖小人,他就是卡爾松,他會飛,他只要一按肚子上的按鈕,背上那個精巧的小馬達就開動起來了。接著螺旋槳就轉到起來,小馬達開足了馬力,卡爾松就飛起來了,他和小家伙交了朋友。
卡爾松愛說大話,對什么事情都說自己天下第一,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他又是一個聰明勇敢心地善良的孩子。他搞惡作劇,捉弄了啟發孩子們的壞蛋;他裝鬼竟嚇跑了兩個小偷;他頑皮淘氣,讓人們明白了渴望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像“小家伙”那樣老實怯懦小心謹慎的過日子并不是小孩子們喜歡的生活方式。卡爾松的形象正是孤獨寂寞的小男孩們的幻想人物。
屋頂上的小孩心得體會 篇2
《屋頂上的小孩》是美國作家奧黛莉克倫畢斯的作品,也是我閱讀旅程中的第一本小說。
這本書傷感、有趣、真實。我和媽媽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封面上的一段話吸引了:當我們爬上屋頂時,既可以抬頭看天上的浮云,也可以低頭看地上的人行走;可以流淚,更可以看清自己身上正在生長著的節節疤疤,哪怕太陽會灼傷我們的皮膚。
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薇拉和她的小妹經常在心情沉悶時爬上屋頂。自從薇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后,她們全家就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難以自拔。小妹從此不再開口說話,家中一片混亂。熱心的派蒂姨媽為了使她們全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決定趁著假期將薇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住一段時間。但派蒂姨媽沒想到兩個女孩與她格格不入,讓她感到非常氣惱和無奈。幸好有寬厚溫和的霍伯姨丈巧妙地周旋在姨媽和兩個孩子之間,才使得原本已經火藥味兒十足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派蒂姨媽終于讀懂了兩個孩子的心,而這兩個孩子也不再怨恨她們的姨媽了,小妹又開口說話了。姐妹倆盼望著早日回到媽媽的懷抱,她們最終如愿以償。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就像外公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是我們覺得外公一直在我們身邊。讓我明白我們要有一顆寬容、關愛的心,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坦然面對。在學習生活中認真思考問題,做好每件小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們要學會觀察,尊重別人的意思,要了解對方,才能融入她們的世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就像我們要理解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讓我們推開封閉的窗戶,讓屋頂的陽光照亮心靈。
屋頂上的小孩心得體會 篇3
清晨,派蒂姨媽家的屋頂上出現了兩個女孩。她們為什么要爬上屋頂? 爬上屋頂干什么?我被這兩個問題深深地吸引了,帶著問題一口氣讀完了全書。發現,故事是這樣的:
自從薇拉最小的妹妹喝了不干凈的水,得病夭折后,薇拉的小妹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媽媽陷入了絕望和自責之中,整日不停作畫,家中一片混亂。熱心的派蒂姨媽為了使她們家的生活早日回復平靜,趁著假期將兩個女孩接到自家生活,讓她們媽媽好好修養一下。可是,派蒂姨媽總是說錯話,辦錯事,不會表達,薇拉也開始用審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最終,媽媽從絕望和自責中走了出來,小妹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派蒂姨媽讀懂了孩子的心,孩子也開始包容姨媽了,生活恢復了平靜。讀完這本書后,我知道她們爬上屋頂干什么了:她們想離寶寶更近些,看到遠處的媽媽,這樣心里會舒服一點。
《屋頂上的小孩》告訴我們要學會找到愛和表達愛,從愛中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