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生課外閱讀心得體會 篇1
這幾日,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這篇小說。
我感到莫名的沉重。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可謂是字字珠璣、一針見血,我也從中體會到了當時國之黑暗,引起了我的深思。
日記中記載有一句話:我認識他們,他們都是吃人的人。結尾處還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救救孩子!日記中主人公對他哥哥的痛斥感染了我,那是暗諷他們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啊。主人公有正義感,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和那種人同流合污,于是提出了那樣的見解。真是可親可敬,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當世,這樣的見解都是先進的、有道義的!如果這樣為國為孩子著想的人再多一點,或許我們的世界會更好吧。
其實當今的世界很安寧,沒有大型的戰爭,沒有太多的流離失所,沒有太過黑暗的災難來臨,和平穩定,欣欣向榮!
只是偶爾想想,這個世界上依然有著不平等、缺衣少食、天災人禍,我的內心就不安,是我杞人憂天了么,或許不是吧。
帶著我的思緒,我將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收好,我的內心好似有一股力量在燃燒,我忽然感覺我的思維升華了,我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沒錯,就是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忽然想起了初中時接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中國,對中國社會,對中國人的要求,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更是我們需要硌守的信條!這是我們新一代、老一輩的全部。
只是我們還是沒能做好,但我堅信,我們的堅持會換來更好的明天,我們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我們的信仰在未來,會灑遍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從此,不,是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學習,想要為祖國做出貢獻,想要為社會提供一份力。雖然革命的道路還有很長,但我知道,這是正確的路。也許它沒有終點,也許它艱辛坎坷,也許它暗藏殺機,但它是正確的,是可以堅持的!
貌似跑題了,只是忽然很澎湃,心情激動。我知道,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我更知道,路在腳下!
其實呢,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為了控訴當時的地主階級。他們搜刮民脂民膏,令百姓民不聊生,而主人公身為當中的一員,感覺到自身的罪惡,領悟了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個,他對此感到厭惡,同時也引起了他的深思。地主階級靠剝削勞動人民為生,他們“吃”勞動人民的價值,吃他們的血肉,吃他們的精神,以此,養肥自己!
哎,當時的動蕩摧毀了政府,很多地方民不聊生,日軍侵華戰爭打了整整八年啊,八年啊!這期間有多少血與淚,有多少骨與肉!秩序混亂,生靈涂炭!
也需要感嘆:這樣難以忍受的時光過去了!這樣黑暗動蕩的年代過去了!
而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社會越來越小康,科技越來越進步!人民富裕了,社會安定了,國家發展了!這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付出了鮮血的代價換來的啊!
我們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們已經很幸福了,是不是!當今社會,我們唯有發展己身,爭取做有用的人,才有機會在滾滾洪流中脫穎而出!
只是靠一個人努力還不夠,要有千千萬萬個人,所有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我們生而知之!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并不是說你好我不好,你厲害我不厲害,只要我們認真起來,做好我
們可以做到的事情,那么在困難的事情也能完成,不是么?
其實我還是更關注“救救孩子”的這句話,它讓我深思:是不是孩子是最重要的!我想到了很多,終究還是沒有明確的答案,可是我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路很廣闊,對不對?
大學生課外閱讀心得體會 篇2
居里夫人通過不屈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詮釋著一個個奇跡,讓我們贊嘆不已。看了這本傳記,居里夫人的求學階段和研究科學的部分在傳記中描繪了出來,我總仍不住去細讀幾遍,并用一支黑色的水筆把感動的地方圈畫出來。有時我總忍不住贊嘆她幾句;我贊嘆她的話猶如長江的流水,說也說不完,永遠不到盡頭。
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個女神。她不僅有高尚的品質和人格,還有著巨大的貢獻。她因為發現并提煉出鐳,在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卻淡泊名利,繼續研究科學。她對事業有著很深的執著,還與著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個不為盛名而顛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給我們敘寫了一個個傳奇,一個個奇跡。偏偏是在她最艱難的情況下,完成學業和偉大成就。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知識是多么的可貴,如果不是因為她甘于刻苦學習并掌握知識,如果不是她那鍥而不舍,頑強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撐著,就不會發現并提煉出鐳。這個偉大的成就是無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贊頌她。
讀了這本傳記,使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現在這種精神是不斷但無形地激勵著我。使我明白了許多,也讓我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標和計劃。我原來緊封著的“窗戶”,因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徹底征服了;現在這扇窗戶悵然、豁達地打開了。
居里夫人鍥而不舍,堅定不移的精神永遠照亮著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并再一次地感動了我。
大學生課外閱讀心得體會 篇3
《刀疤豺母》這本書里,刀疤豺母,她是一只母豺。因為一次和強巴斗爭時,強巴用刀子在“刀疤”豺母臉上割了一刀,所以叫刀疤豺母。
強巴有一只極好的獵狗,名字叫做“雪嬌”有一次,強巴帶著雪嬌進山打獵,遭遇了豺群,雪嬌奮不顧身的去撲咬豺群,保護強巴。寡不敵眾,豺多狗少。強巴想豺不會爬樹,只要爬上樹就安全了。但雪嬌卻被豺群咬住,幾分鐘后,雪嬌就變成一堆白骨了。
后來,強巴和“我”布置了周密的計劃,準備將豺群一網打盡,雖然“我”不同意,但強巴固執的要這樣辦,“我”也沒辦法。當豺群沒路可逃的時候,“我”心軟了,放了豺群一條生路,畢竟他們是金背豺,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再說了“我”本來就沒打算傷害這群豺。
刀疤豺母很感激“我”。后來我們逮到一只野驢,誰知野驢正是發情期,結果被野驢團團圍住,碰巧“我”看見了刀疤豺母的豺群,并對他們大呼救命,我們的救了。
因為一些事情,我們把豺群趕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大量的紅毛雪兔沒了天敵,開始迅速繁殖,到后來,尕瑪爾草原發生了大災難,寸草不生。
我們后悔當初把豺狼們趕走,沒有辦法,只好再把豺群“請”回來,因為“我”和刀疤豺母結下了感情,又經歷千辛萬苦,才把豺群請回來。
在這些事之中,強巴和刀疤豺母的怨恨解除了。
這本書里,刀疤豺母、“我”、強巴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從中知道了要保護動物,不要傷害它們,要和它們做朋友,我們傷害了這種動物,也就等于迎來了另一種災難。
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都能給我們帶來一點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