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精選7篇)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1
《柳家大院》是老舍筆下的一部短篇小說,講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點講述了張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
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個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個三毛五毛的,老伴兒早死了,兒子拉洋車,日子還算過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個“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樣總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會對兒媳婦挑鼻子弄眼睛,擺派頭,折磨兒媳婦。因此,“我”這個“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個像窩窩頭的小媳婦。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婦,當我讀完這篇小說的時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婦,并且對她周圍的人充滿了憤恨,特別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們都是她的親人,應該去照顧這個只有十七歲的弱小的小媳婦,可他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處處為難小媳婦。
老王要學“文明人”,要做足了當公公的氣派,他變著方兒的挑兒媳婦的毛病,他沒有空兒的時候,便叫女兒替他辦,總之是小媳婦沒有一天得著好氣的,有時候還吃不飽。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來一趟,本應該沒有什么事,不能打罵小媳婦,也沒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經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撥,結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婦。小媳婦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受了冤枉卻沒有人來幫忙,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曾關心過自己。更何況,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認為男的該打女的,公公該管教兒媳婦,小姑子該給嫂子氣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無奈呀,小媳婦終于忍受不了這樣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
我就想不明白,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為什么小姑子總是搬弄是非來欺負嫂子?難道她就不是一個女人嗎?她沒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嗎?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樣的命運嗎?小媳婦固然可憐,她死了也許會是一種解脫。但我覺得二妞更可憐。因為,她不曾想過自己將來的命運,她不會善待別人,她還并不知道,她所看見的就是自己未來的命運。更可笑的是,她還不知道父親要把她打發了,進點彩禮,然后給兒子續一房,賣個三百二百的除給兒子續妻之外,自己也得留點棺材本兒了。
可見,當時的社會,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終沒有自己做主的時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與女人之間都不存在互相的關愛。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雖然,作品中的悲劇性很強,但作者筆下的文字卻表現得不那么強烈,文中沒有華麗的語言,平實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的語言都很幽默,使得文章更具有了諷刺意味。使人讀后沒有思想感情的波折,卻能使人有深深地傷感!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2
老舍在《柳家大院》中給我們刻畫了住在“柳家大院”里的各具特色的底層人物形象,在語言上樸實而滑稽,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到“暗諷”,“文明人”“貓尿”等語言構成了老舍獨具特色小說風格。
老舍用王家小媳婦之死作為全文的主線來重點刻畫了王家,張家和“我”的生活。老舍通過用人物自訴的方式,批判了像老王、小二妞這樣身上存有嚴重人格扭曲的貧民。老王本是一家洋人的花匠,兒子在城外當石匠,可以說生活并不富裕,但老王卻整日用“文明人”自居,把封建禮教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自己還挺得意,不把自己的兒媳婦當人看,從不給她好臉色看,他把自己的兒媳婦當成了一件“貨物”,因為那是他花了一百元的彩禮“買”來的,一年父子倆也還不清虧空,老王就拿兒媳婦出氣,更可惡的是他自己不親自動手打兒媳婦,只對她做體罰和精神上的摧殘。
他可恥的唆使自己的兒子打小媳婦,她卑鄙的讓自己的女兒小二妞折磨小媳婦。小二妞本來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壞,她憑著洋人供給在學堂讀過書,就自以為了不起,瞧不起人。和他父親一樣“狗仗人勢”,明明是給別人當奴才,還把它當成了一種“光榮”,從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的“奴性”之強。而小王呢?本身秉性并不像他的父親老王和小二妞那樣壞,但依然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為了顧及“愚孝”他一次次的把重重的拳頭打在了自己的妻子身上。這些種.種的摧殘與折磨最終讓小媳婦沒有了活路。我們可以說老王是致使小媳婦的罪魁禍首,小王和小二妞實質是老王的幫兇。
我們可以從小說中看到老王、小二妞這樣人的身上他們確實是有“病態”的,他們明明和其它貧民一起住在這個破敗的柳家大院里,卻自以為高人一等,明明自己也是一個窮光蛋,洋太太給她一百元錢是看在為她賣命和加上要從老王的工錢里扣緣故,可以說老王沒有從洋太太那里得到什么便宜,但為何他還“洋洋得意 ”感覺內心很滿足呢?這是因為他們是一群當慣了奴才的人,他們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已經沒有了獨立自主的人格,他們跟慣了主子,已經形成了把能跟著好主子作為“光榮”的普遍價值觀,他們已經被毒害的不能稱其完整意義上的人。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3
老舍曾說過:“讀歷史設若能使我們落淚,那么眼前擺著一片要斷氣的文明,是何等傷心的事”。柳家大院就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古老城市的縮影,文章讓讀者通過大雜院中驚心動魄的悲劇,看到封建宗法社會中的人情世態,人與人的關系和人倫關系,看到長期統治著中國社會的封建文化道德是怎樣地毒化著廣大勞動人民的心靈,麻痹著他們的靈魂。使他們變得愚昧、保守、自私和殘忍。
在“我”這個算命先生的眼里,老王是大雜院中“第一個不是東西的”,他在洋人家中當花匠,正是這掙錢不多但在旁人看來相當“體面”的差事,使老王自詡為“文明人”,專學文明人的派頭,好像“文明人的吹胡子瞪眼睛是應當應分”。自個兒身份卑微,圍住的又都是肝火旺,愛吵架的家伙,向誰去耍聰明人的派頭呢?這苦難,當然就落到了他家那“像窩窩頭”的兒媳婦身上。他是公公,卻“想把婆婆給兒媳婦的折磨也由他承辦”。一天到晚對媳婦挑鼻子弄眼睛,他為媳婦立下許多“規矩”。要她這樣那樣的,“變著方兒挑她的毛病”。“為了三個錢的油,兩個大的醋,他能鬧得翻江倒海。”他想盡方法來虐待媳婦,罰餓、罰跪。自己不能動手打,就挑唆兒子動手。因為他知道兒子是石匠,“打一回勝似別人打五回”。當媳婦不堪毒打而發神經時,他明知她已清醒,還故意掐人中、用草熏,為的是“懲治她”。真是惡毒至極。當媳婦上吊后,他痛心的不是她的死亡,認為這“不算什么”,而是擔心“臟了房”。房東不饒他,要是再為兒子娶一個“上次的債又還沒歸清”。
老王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觸犯的存在,手中掌管著小媳婦的生命,但在洋人面前,他又變成了另一幅模樣,掛著諂媚的笑,彎著腰,恨不能把頭貼到地上去,“洋人要是跟他過一句半句的話,他能尾巴搖動三天三夜。”這就是病態文明孕育下的精神貧民,封建思想和洋奴意識已在不自知中融入骨血。
社會的下層貧民,他們不光在物質上貧困,更可悲的是病態的文明扭曲了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自身的奴隸性使他們向老爺太太諂媚討好的同時,又去欺辱和奴役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在悲劇的循環中,在病態“文明”的絕對統治下,精神的貧民永遠無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享受到真正的文明。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4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么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么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著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于你時,你才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里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__年,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5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著仿佛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說是挨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里不至于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么一擋子事兒,心里能不難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于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藥,況且這膏藥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愿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里干部為了巴結他,走后門給加林謀了個城里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后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后,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
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恒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于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著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著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
你見過在在記憶里保持永恒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著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人生,無非短短幾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6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浮生似夢,如悲劇一場。讀《飄》后所思。 ——題記
戰爭乃生命之摧殘,但又似催化劑一般改變了黑暗籠罩下的人們。所謂的愛情,在戰爭面前又是多么渺小。
“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是本書結尾時女主人公思嘉說的話,也是我銘記在心的一句話。在南方的奴隸社會,思嘉養尊處優,一雙纖纖玉手可謂是俘獲男人芳心的殺器。只可惜北方軍隊奪走了她的家產、她的黑奴、她賭氣結婚的丈夫。繁華的亞特蘭大城被攻破,在男人們都走完的緊急關頭,她褪去華麗的服裝,帶著虛弱的媚蘭回到老家——十二橡樹。她用嬌嫩的臂膀扛起一袋袋棉花,扛起整個家庭,她用那吹彈即破的雙手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撥開黑暗去尋找光明的未來。
戰爭讓在榮華富貴中長大的思嘉更成熟了,更堅強了,但卻變得更自私,更勢利了。
起初,她為了不失去家園用美人計去白瑞德那里騙錢,在即將成功的那一刻,她那生滿老繭的雙手出賣了她。白瑞德識破了她的騙錢計劃,導致了她騙錢失敗。不甘失敗的思嘉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保護家人,又一次放下尊嚴,甚至違背了道德觀念,從自己妹妹手中搶來了自己并不喜歡、但手頭有錢的弗蘭克。她犧牲自己的感情,換回了家園與家人的安定,這種愛,愛得深沉,愛得真摯,是女主人公思嘉身上的閃光點。但成長有時是人類成熟的潰爛之路。后來的思嘉用固執的品行辦起一個個鋸木廠,為了賺更多的錢,她又打破規矩,迎著別人的咒罵與詆毀,不擇手段地將錢收入囊中,其中支撐著她信念的,是她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形成的自私。
韓寒說過:“總是不明白人類為何把安全感寄托在錢財這些更不安全的身外之物上。”但在亂世之下,或許也只有金錢能超越愛情,超越其他幾乎所有事物。飽經風霜的思嘉發現她的真愛并非艾希禮,而是臭名昭著的白瑞德。是金錢蒙蔽了她的內心,還是打開了她的心扉,估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若是她沒有那三百元稅金,如何守護自己的塔拉和自己的親人?
繁華落盡后的南方社會只剩下嗆人的塵埃。比起思嘉,我更為書中另一位女性媚蘭悲傷。她的病逝,使我萬分痛心。
媚蘭是一個善良、天真、美麗的女孩,她待人真誠,總是相信世界的美好,加之我的個人情感,她著實讓我心動。
“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是她的閃光點,她從不擺高姿態,從不招蜂引蝶,更不爭風吃醋。面對自己的愛人艾希禮與思嘉擁抱相吻的傳言,她選擇不相信,盡管這是事實。她卻還想為思嘉洗清別人的詆毀。說出自己懷孕時,暗戀艾希禮的思嘉沖動地說了一些打斷她的話,她不僅沒有責怪思嘉,而且還向傷心的思嘉道歉。她無條件地支持思嘉,她發自內心地對別人好,她以真情回報艾希禮的愛,讓我萬分欽佩、仰慕:她不像思嘉那樣為得到心愛的人喜歡賣弄風情,更沒有思嘉那樣想和別人對象私奔的自私念頭。媚蘭,無條件地善待世間萬物。
愛情與戰火相纏繞,人生在動亂之風中飄搖。誰都知道氣候會變,更別說謊言。本性的堅強在命運前是否變得不堪一擊,還要看你的能力。讀完《飄》,我為思嘉的改變悲傷過,也為媚蘭的死流淚過。戰爭使原本燦爛的人生變為悲劇,人們的命運在亂世中浮沉、飄搖。
莎士比亞說過:“人們,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力,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面對逆境,是隨風飄搖,還是乘風破浪,還要看你有沒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覺悟和勇氣了。
高中《柳家大院》讀后感800字 篇7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俠客荊軻在刺行秦王的路途上吟出來的一首悲壯的詩。
有人說,他是一個超級大傻冒,這平定天下六分的秦王有著百萬的兵馬和數以萬計的土地,身邊還有那么多的近衛軍保護這一國之君。他荊軻怎么沒有想到這么幾點,秦王是他殺得了的嗎?幸好他沒等他的那些朋友,沒讓傷亡更慘重。何不機靈一些,投降秦王,好確保自己的安身?
也有人說,荊軻是一個具有大俠膽識,又渾身充滿正義感的英雄,既然知道刺秦王必死無疑,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他毅然走險,走上了刺殺秦王的不歸之路。是一個以國為重的英雄豪杰。
我認為荊軻是一個豪俠,是一個傲視人生,戰勝膽怯的一名英勇戰士,他的勇氣雖然改變不了歷史的現實,但這股英勇無畏的精神激勵著后人,也是這種精神讓許多弱勢群體戰勝了膽怯,恢復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我們都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氣。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成功與失敗,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是與非,我們需要它來面對一切一切的事物。
同學們,當你面對一個選擇時,你有勇氣去選擇?去面對嗎?當你上講臺在老師同學面前讀一篇演講稿。你有勇氣嗎?當自愿競選班干部時你有勇氣嗎?把你的勇氣拿出來吧!每一件事,當你決定要做時,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為你有勇氣去做它,你很有膽量。古往今來,有多少件事是因為有勇氣才去做的?可能寥寥無幾。小鳥飛過大海,它一定能飛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