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精選7篇)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1
說話是一項技巧,和成人之間的說話需要技巧,和孩子們之間的交談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對于一些語言還沒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受到話語的影響。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如何對幼兒說好話》這本書。閱讀此書的經歷,我覺得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愿意與我們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么說?”的技巧,幫助我們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這本書讓我有兩個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們要把握好語言的時機。比如說,在戶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一直走在較高的地方,特別的危險。你告訴他讓他盡快下來,卻發現他并沒有聽從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布了指令,這時候孩子才下來,你認為他的這個行為,你會給予鼓勵還是批評?在沒有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鼓勵,因為他聽了我的話并且那樣做了。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發現他并沒有遵守我活動前強調的規則,并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時候,他并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選擇停止這項危險的行為。對于他的這種現象我們是不應該給予肯定的。
第二點印象深刻的是形態與語氣的一致。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情態和語氣的一致。當你面帶微笑的說“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和你表情嚴肅的說“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所接受到的信號也是不同的。當你們笑著說的時候,孩子們并不覺得這件事情危險,而當你嚴肅的'說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閱讀、借鑒、運用,同樣也適合我們教師用來教育幼兒。書中的那些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經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是陣陣欣喜泛漣漪,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大相徑庭時,反思中慶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但即便我們學習了這么多教育方法,溝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來與孩子相處。其實一開始做不到沒有關系,只要我們盡量地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我想孩子還是愿意和我們好好的交流的。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多思考自己有沒有想到孩子的情緒,接納沒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犯錯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泄一下不滿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更大的問題。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里,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給孩子合適的教育,還孩子一個陽光笑臉!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2
某日在電腦上看了《怎樣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文章,讓自己又學習了一些知識,教師一直是人們所尊崇的事業,這個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是職業。教師要懷著崇高的愛去傳授知識,要用滿腔的熱情去啟迪人生,春雨潤物般的言傳身教不僅能使孩子獲得淵博的知識,還能使幼兒擁有豐富而高尚的靈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具備對人真誠、心地善良,有愛心,要熱愛幼兒,還應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這就說明我們教師應該具備求知的精神,要學而不厭,要掌握淵博的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在學以致用。幼兒教師還應具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崇高品質,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
教師還要有耐心,面對不聽話的幼兒要耐心的教導他們,不能侮辱他們,這不僅會傷害幼兒感情,而且會使矛盾激化,在幼兒心中失去威信,教師的勞動是十分艱苦、復雜的,教師只有保持愉快平靜的心境,才能使幼兒產生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提高積極性,并因此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響幼兒,才是為人師表。還有教師教書育人應是面對全體幼兒,要對班級里所有幼兒關心,不過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還是比較喜歡那些聽話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調皮的幼兒,在這一點我想在今后工作中應該要注意。
看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想我以后一定會努力,多讀一些幼教文章。爭取做一名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的幼兒教師!
翻開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話:如果一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秘的世界!
作為守護在孩子身邊的幼兒老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去分享、感受、把握這個和孩子共同快樂的機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了解所處的這個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學家的基本心態,當孩子正用盡辦法去探索事物時,自然科學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學教育工作者曾說:“當孩子問‘為什么?’時,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覺得為什么呢?’”這本書便是希望喚起成人去觀察、發現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從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適當的探索環境和引導,培養孩子像自然科學家的精神和態度一樣,去學習如何發現和找尋答案。這本書也是老師最佳實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師在自然探究前的準備,并在不同階段的探究(開放式探究、主題探究)中,詳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學計劃、引導方法和延伸活動,以及討論時的引導話語。也讓老師能在符合個別孩子的發展、興趣和能力之下,如何從孩子自身的經驗,引發他們主動觀察環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發問、探索、調查、討論、反思自己觀點的機會,進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學習中建構概念,發展出科學探究的技巧和態度。此外,書末附有相關資源、表格,可供老師記錄孩子的發現和觀點,再通過這些檔案檢討和發展課程。
《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拓展了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傳統角色。這本綜合課程能指導教師開展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幼兒對周圍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為基礎的。從在室內養育生物和種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尋動物和他們的棲息環境,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討論活動,教師們能學到如何為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學到如何知道幼兒通過開放式或主體式的科學活動進行學習、學會觀察!叭绻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秘的世界!边@應該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秉承的理念,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思想。幼兒對于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們總試圖觸摸;看到小動物,他們又會滿懷好奇地觀察;下雨了,他們會穿著雨具,在雨中嬉戲,找尋雨水的奧秘……我們要保護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我們應該讓幼兒在好奇中觸摸自然,親近自然。
在幼兒共同探究和互動的過程中,他們總會試圖搞清楚所見和所做的事情。他們開始建構有關事物的概念。這時,“小小科學家系列”讓教師擔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保幼兒有關科學的游戲和想法可以受到關注、深化和挑戰。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在教室中創設一種支持和鼓勵幼兒成為小小自然學家的環境與文化,而這種環境和文化的特點是:尊重生命;強調調查;分享觀察的內容和觀點;檔案與記錄;關注真實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讓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時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學探索活動中,常常就會忽視,甚至回避這一問題。小蝌蚪死了,老師也不向幼兒說什么就把它處理掉,當他們發現小蝌蚪不見了時,來問老師,老師就會用一些非常理的話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將會使幼兒形成了無視周圍生物的意識。通過這次的閱讀學習,我會更新自己的認識,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問題,用全新的“自己”去帶動幼兒、帶動周圍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為與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負責。
另外,我還充分體會到“家庭參與”的重要性,《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展示的教學案例都將家長納入到活動的參與者中,這也能進步激發幼兒觸摸自然的興趣。我們不要總以為幼兒年齡小,不懂事,其實有時候他們腦中能閃現出成人都沒有的靈感,尊重幼兒,讓他們充分觸摸自然,或許未來的自然學家就會在他們之中產生。這不僅僅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給予我的認識,更是應在今后的幼兒教育中貫穿始終的一種理念。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3
幼兒對這個讀本很有興趣,很值得幼兒學習的有:
1、讓孩子初步學會使用測量的方法,大班的孩子應該學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通過讀本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要想知道物體有多高,有多寬可以一用尺子來量,比如木工做家具、裁縫做衣服、做樓房等等。
2、同時也能讓幼兒知道尺子的作用,知道尺子的用處大。
3、通過讀本可以培養幼兒遇到事情愛動腦筋的習慣,讀本結尾能充分的發揮幼兒大膽想像。
故事的結尾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幼兒,作者的大膽想象“!,兔子會打洞”,幼兒對這個故事的結尾各抒意見,有的幼兒說兔子不會打洞的;有的幼兒則說,兔子在柵欄的周圍進不去就只好打洞進去了......通過讀本看出幼兒的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4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么嗎?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后我們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靶∨笥炎鍪掠锌煊新枰覀兊却,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后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么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后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后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了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么?音樂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5
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后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赐炅_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后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后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渠道地轉變后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于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6
讀《世上最劃算的教育》后感——童年需要培養的38種好習慣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職業,是全天侯的,從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遠沒有退休的可能;而且不準請假,不得偷懶,不可以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沒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掙,然后往這兒花;這種職業,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從培養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習慣開始,有人說,培養好習慣就像往銀行里存錢,隨時都可以取出來用。有了一個好習慣,就好像在銀行里存了一筆錢,有了兩個好習慣,就存了兩筆錢好的習慣很多,就等于在銀行里存了很多錢,一輩子都可以取之不盡!妒郎献顒澦愕慕逃芬粫,從“童年需要培養的38種好習慣”種,每一種好習慣都從故事引入,再讓我們思考學到了什么讓人可以從中學到知識,再運用到實踐中。例如:書中在培養孩子“遵守諾言的習慣”里,引用了《宋慶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慶玲為了她之前答應叫教小珍疊花的事,而放棄了全家到一個很有趣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么,她等了一個下午,小珍也沒有來,爸爸遺憾地說“早知道就一起出去,慶齡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慶齡卻說,我們約好的,我本來就應該遵守自己的諾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們出去玩了,也不會高興啊!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學到了什么呢?小慶齡是自己決定留下來的,這一點很重要。她一定也是想去那個伯伯家做客的,但是最終放棄了,是因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們從故事里不難猜到,信諾言,不僅讓守諾的慶齡快樂、有尊嚴、也讓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賴。
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1)、凡向孩子許諾言,就要盡量兌現;
2)事前提醒孩子諾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兌現諾言;
3)發現孩子守信用,要及時表揚;
4)不“逼”孩子許不可能兌現的諾言。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培養的習慣實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許多良好的習慣的
讀書心得體會幼兒園 篇7
《幼兒教育》關于環境布置這一塊,我感觸頗深。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里,環境就是影響幼兒的一個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環境裝飾后令我深刻感受到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在欣賞的過程中,其實不難發現,書上有不少的環境布置都在我們幼兒園也有類似的裝飾,看上去令人有種親切感,當然也有不少裝飾是我們沒有見過的,的確創意不錯。我們也有很多裝飾是很新穎的',用廢舊的硬紙板做成相框來貼幼兒的照片或者作品。用一次性的餐盤,讓幼兒用不同的顏色吹畫。這些可以說是變廢為寶,同時也間接地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在總結優點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創設也存在問題,操作性不強,不少裝飾只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這應該算是我們的弱點了,今后我們應該考慮美觀的同時注重操作性,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前提,特別是在班級的區角環境布置,既要創新,更要讓幼兒動起來,不是只滿足于簡單的為幼兒提供環境,而應該更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于參與的環境,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與創作性,從而體現環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過這次欣賞學習,在總結自身的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環境妝飾應該讓幼兒充分感知、自主參與、共同合作。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在考慮幼兒興趣的同時,琮要考慮到幼兒的發展水平,力求讓每個幼兒動起來,從而發揮環境對駁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