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讀書感悟(通用3篇)
包法利夫人讀書感悟 篇1
這是一個關于愛情的故事。我曾讀過很多書,其中《包法利夫人》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爾斯的父母讓他退了學,并叫他學醫。
隨后,查爾斯在多特成為了一名醫生,娶了一個名叫迪耶普的有錢的寡婦。因為迪耶普是一個丑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試圖控制家庭的一切。她總是抱怨她的一切,問查爾斯要一個劑量的藥物和一點愛,查爾斯根本不愛她。事實上,當他去醫治魯奧先生時,他便愛上了老魯奧的女兒,一個名叫艾瑪的年輕女子。迪耶普去世后,查爾斯就與艾瑪結了婚。現在,艾瑪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瑪就像迪耶普一樣,是一個平常的女人,我認為,查爾斯也許能和她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事實上,艾瑪是一個美麗的,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應該是英俊,機智,有風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里,丈夫查爾斯并不是一位完美的丈夫。所以當我們知道艾瑪最后成了魯道夫和列昂的情婦時,我們并沒有感到萬分詫異。但可悲的是,魯道夫并不是她真正的愛人,列昂也不是。因為購買東西又借了一大筆錢,包法利夫人必須支付八千弗朗西絲。然而,她支付不了這么大一筆錢,所以她向魯道夫和列昂尋求幫助。但是他們根本不愛艾瑪,只把她當成生活的調味料,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助她。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艾瑪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心死,最后選擇了自殺。艾瑪死后,查爾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on-mill謀生。
當你遇到一個非常愛你,但你卻對他(她)沒有感覺時,你會選擇和他(她)在一起嗎?或當你愛的人不愛你時,你會將他(她)栓在自己身邊嗎?這就是我想和你討論的,當我讀這本小說后。當然,不同的人對于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種觀點是: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愛你,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應和你在一起。另一種觀點是,既然你愛的人不愛你,那么就放棄吧,看著我們所愛的人能夠幸福,不就已經足夠了嗎?我們無法判斷哪個是正確的,但我偏愛后者,如果你追求的人對你就是不感興趣,無論你做什么,都不可能會贏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你自己遇上一個很愛你的人,但你一點也不愛他,無論他(她)對你有多好,你也很難會愛上他(她)。
在中國歷史上,男人的社會地位要高于女人。有些男人會迫使自己心愛的女人和他們結婚。很不幸的是,這些女人沒有權利說“不”。我不認為這樣的婚姻會是幸福的。他們都不會感到快樂。中國有句古語:強扭的瓜不甜。事實上,如果你讀過《包法利夫人》,你就會知道,是查爾斯選擇了艾瑪做他的妻子。艾瑪的父親-老魯奧也對查爾斯能夠娶他的女兒感到十分的滿意,因為艾瑪太聰明,不適合做農活。艾瑪并沒有深入了解過查爾斯,便糊里糊涂的嫁給了他。因此他們的悲劇結局從開始就這樣注定了。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很多人畢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真愛。但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遇到一個你愛并愛你的人,是很難很難的。最后,我想說的是,也許只有你經歷過了,才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
包法利夫人讀書感悟 篇2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在男人看來,她是一個可愛的女人,多情,美麗,單純。在一些女人看來,她是一個可恨的女人,不潔,表里不一。但是,在我看來,她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與哈代的《苔絲》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苔絲是受壓迫不得已而為之,而艾瑪則是受誘惑牽引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不同命運的兩個女人,相同的結果。
可憐之一,上帝賜予了她誘人的美色,更因她清新脫俗,更因她多愁善感,使得一般的男人見了她便起邪念。她的生活太平凡,所以她不住的渴望真正的愛情,她為小說所傾倒,追求小說里的羅曼蒂克,卻忽視了身邊的愛情。夏爾是多么愛她啊,將她視為珍寶,對她唯命是從,可是她卻嫌棄他。多么可悲啊,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夏爾是一個多么稱職的丈夫啊。只可惜他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的妻子是愛自己的,一直沉浸在自我滿足的甜蜜中,他不懂女人,也不了解自己的妻子。
要獲得家庭的美滿,夫妻必須互相了解,有種不點自明的默契,是大多數幸福夫妻所具有的特征,也許只有惺惺相惜,才能絕世塵俗。
她是一個感性的女人,然而,生活給予了她太多的平凡,太多的庸俗,她急切的渴望愛情的滋潤,她有一腔熱情,需要找到宣泄的出口。對于愛情,她只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她像一個饑渴的嬰兒,瘋狂的吸吮著愛情甜蜜的乳汁,不計較給自己埋下了多么大的禍根,為了愛情,她付出了所有。她的愛情是偉大的,然而,她的情夫們,不是玩弄她,就是不敢擔擔。她不顧一切的付出,換來了他們的拋棄,可悲可嘆!他對自己的情人付出一切,可是她并不下賤,相反,她是高貴的,直至她死的那一刻,一切都只是為著愛情的名義。她放蕩,但她不是妓女,致死,她都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當她破產無路可走向公證人借錢之時,公證人提出讓她做他的情婦,但她毅然的拒絕了,說了一句“我需要別人的同情,可不想出賣自己!”
“借錢不成引起的失望,加強了因自尊心受損而產生的憤怒。她仿佛感到上天在執意逼她;但使她更加高傲,她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驕傲,這樣鄙視旁人。她感到一種想打架的情緒,恨不得見男人就打,啐他們的臉,把所有男人都砸得稀爛。”她終于看破塵世,看破了所謂的愛情,她將自己深深地陷入其中,現在無法脫身了,她走投無路,便只能一死了之。帶著悔恨。
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看不清人世,失足于愛情。在我看來,愛情雖美,終究只是性激素激發的產物,只有雙方同心同德的經營,方能長久,除非你看到對方的真心,除非那人真的可靠,否則,別輕易交出自己的一切。愛情容易讓人蒙蔽雙眼,所以,必須明智,必須冷靜。
愛情的基礎不是占有,而是平等和尊重。
這是女人的悲劇!
包法利夫人讀書感悟 篇3
今天看完了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感慨頗多,其中的幾個人物都很有特色,包法利夫人(艾瑪),包法利先生(夏爾),布匹商人勒和,藥劑師奧默先生,布尼賢神甫,包法利夫人的兩個情人:羅多夫,萊昂,瞎子,榮鎮的人。這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同時不也是無數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嗎?我們不是悲劇主義者,但是悲劇的現實卻不得不令人相信,愛情仿佛很遙遠,我們期望中是很遙遠,而我們身邊的我們卻并不認為那是愛情。
可以設想任何一個人娶了艾瑪那樣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會長久幸福的,而如果一個女人遇到一個像包法利先生一樣的男人,那她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這樣認為,也只能說明她有眼無珠。所以說找女朋友千萬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樣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頭腦,樂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樣的男人。
看看艾瑪死后的情況吧:榮鎮象平常一樣,靜悄悄的,夏爾卻睡不著,一直在想艾瑪。羅多夫為了消磨時間,整天在樹林里打獵,晚上回家睡大覺;萊昂在城里也睡得不錯。這時偏偏還有一個人睡不著。在墓地旁,在松林間,一個小伙子跪著,哭得傷心,他的胸脯給嗚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無窮的悔恨壓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樣輕,像黑夜一樣深。這個小伙子就是朱斯坦(藥劑師家的學徒)。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是多么的愚蠢與令人可憎又可憐了,對她真正好的人,他卻從來不珍惜,對她虛情假意的人,她卻奉為至愛,甘愿傾家蕩產。
艾瑪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單純的美,夏爾可以理解為一種淳樸的真與善。兩者同樣不具備智慧,而她們的結合,表面上看是一種真善美的結合,應該會幸福,但是結局卻是令人扼腕的悲劇。艾瑪的死我們更多的覺得是罪有應得,但是夏爾的死以及他母親的死(及艾瑪父親的癱瘓)和包法利小姐的悲慘命運,我們卻真正感到了無比的傷心與難過,一個女人毀了一個人,不她毀掉的兩個家庭亦或是兩個家族都隨她一起墮落進無比的黑暗中。這時我們更加憎恨這個女人,憎恨有什么用呢?我們應該思考,應該反思。艾瑪的美是一種外表的美,她的心靈并不具備的美的土壤,因為那是一顆躁動的心,一顆時刻幻想的心,一顆愚蠢粗陋的心。而我們的男主人公夏爾(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備俊朗的外表,卻具有一顆真善的心(對于愛情,對于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現在愛情上)。這就不難推出一個結論:漂亮的外表掩映下的愚蠢女人是注定很難得到幸福的,而當平凡外表的老實人遇到這種女人時,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艾瑪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簡單起來簡直不是女人,往往傾向是一種瘋子,一種變態狂,一種妄想癥患者,一個癮君子。充滿了愛情的幻想,同時又將甜言蜜語與肉欲的滿足看成愛情的滿足,將真誠的關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們不覺得她漂亮,相反我們覺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許她屬于童話中,而不屬于現實。她的自殺是一種必然,因為她的消費行為超越的她的經濟地位,妄圖負債消費,卻有不具備一丁點的經濟法律頭腦,傻子似的為情人消費,不計后果的奢侈,真是可悲,現實中這種人不也很多嗎?這啟發我們: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定位好,認清自己的經濟地位,明確階段,不做超階段的消費,適度適量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消費才可能長久的發展。同時也啟發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千萬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樣癡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后弄得家毀人亡。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大致明確自己的傾向,珍視自己身邊的の幸福。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個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同時我們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個營銷高手,善于進行營銷,推廣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價值的讓渡,不圖短期回報,重視中長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充分調動第三方力量完成討債追債,自己退居幕后進行操作。單純的角度來看,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這并沒有錯,錯就錯在包法利夫婦的愚蠢罷了,以及他們之間缺乏溝通所致。但從一種人道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人確實不具備真善美,是一個十足的骯臟的心靈,以別人的悲劇作為自己致富的手段確實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樣呢?在社會大環境下,這樣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最后。正義哈哈這里不存在所謂正義的問題。商人唯利是圖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憐真善美遇到邪惡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帶到黑暗的深淵,永遠遠離光明了。
藥劑師奧默先生,是一個圓滑世故的人,一個八面玲瓏智慧龐雜,敢于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的人,或者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尤其是對待宗教的問題上),對待包法利一家的問題上我想奧默先生已經仁至義盡,或許他的仁義不過是假仁假義,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行動只要付出了,我們又何必在乎他當初的動機呢?最后的情形呢?藥劑師家的孩子們也越來越少見,奧默先生考慮到他們兩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也不在乎密切的關系能否維持下去。藥劑師是崇尚科學的,不管這是賣弄學問,還是愛慕虛名或是其他的原因,他所做的已經最起碼可以證明在科學的道路上他是朝著正方向前進的,他的趨勢與科學前進的趨勢是不謀而合的。藥劑師向瞎子承諾用自己配制的消炎膏就可以治好他的病,可是瞎子的病不是消炎膏制得好的,他又回到吉約姆樹林山坡下,逢人就講藥劑師的藥膏不管用,講得奧默先生進城的時候,不得不躲在燕子號班車的窗簾后面,免得和冤家狹路相逢。他心里恨透了瞎子;為了自己的名譽起見,他使出了渾身的本領,要用暗箭傷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可見他的城府之深,心腸之狠。或許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對一個珍視名譽的人來講,維護自己的名譽有時是需要一些手段的。奧默先生的發展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的,自從包法利死后,接連有三個醫生到榮鎮來,但都站住腳,不久就給奧默先生擠垮了。他的主顧多得嚇人,不敢得罪他,輿論包庇他。他到底得到了十字勛章。我們甚至有些疑問,當初他慫恿包法利先生給金獅旅店的伙計伊波利特(瘸子)在一種新的方法指導下進行手術,最后導致包法利醫生的失敗。這是不是也是他的一種手段,用以擊垮的他的競爭對手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或許也就是如此吧。
布尼賢神甫是一個宗教狂熱主義者,或許可以這樣說。羅多夫是一個多情的花花公子,一個負心漢,一個不負責任的可恥的男人。萊昂是一個追求肉欲的人,為了一段情欲,不惜玩弄女人的感情,當肉體不再帶來新鮮時便假情假意地將你拋棄。在包法利夫人臨終時瞎子的出現充滿了一種傳奇色彩和一種悲劇的宿命論氛圍。讓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命運的巧合還是宿命的必然呢?讓我們回到故事中再一同體味那來自地府的旋律吧。"忽然聽見河邊小路上響起了木鞋的拖拖聲,還有木棍拄地的篤篤聲;一個沙啞的聲音唱了起來;天氣熱得小姑娘,做夢也在想情郎。艾瑪像僵尸觸了電一樣坐了起來,披頭散發,目瞪口呆。大鐮刀呀割麥惠,要拾麥恵不怕累,小南妹妹彎下腰,要拾麥恵下田溝。"瞎子!"她喊道。艾瑪大笑起來,笑得令人難以忍受,如瘋如狂,傷心絕望,她相信永恒的黑暗就像瞎子丑惡的臉孔一樣可怕。那天刮風好厲害,吹得短裙飄起來!一陣抽搐,她倒在床褥上。大家過去一看,她已經斷了氣。這歌里的小姑娘難道不就是艾瑪嗎不就是我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嗎。夢里也在想著情郎,這是命運的捉弄,到死終究還是有人來為她做了一番最后的總結。還有奧默先生的學徒朱斯坦,年輕膽小,不就是這樣一個小伙子偷偷喜歡上了艾瑪嗎,也正因為這種喜歡也把艾瑪間接給害了,至少說他也是艾瑪之死的一個幫兇了。同時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些包法利先生的品質和公證員萊昂的一些品質。他不正是走著萊昂的老路嗎,像當年的萊昂一樣,不就是比萊昂更膽小怕事了嗎?不同的是他的社會地位,教育素養都不如萊昂,注定了他只能偷偷喜歡包法利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