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精選7篇)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1
絕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這是我讀完《做最好的執行者》后最大的感想。作為職場新人,我覺得要在職場上立足,做事需要有想法,有能力,但是若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執行下去,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執行力很重要,執行力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精神。這將關系到我們做事能夠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所以,一個好的執行者應該有這樣的思考:要有一種"做最好"的精神,要有一種主動負責的態度,要有一種"期待二,做到十"的目標,要有一種用心做事的行動力。
全書從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以及如何說話這四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職場中的執行者如何做到最好。書中運用了大量實際案例闡述原創觀點。當今職場中,一個好的執行者不僅可以幫助提升單位的業績,更能幫助個人更好的成長。
那么,最好的執行者怎樣去做事呢?我有這樣幾點感悟:
一是領會上級的意圖:要想成為上級格外重視的員工,就要學會領會領導的意圖,這樣才能執行不走樣,才能超出領導的期望,上級想到的你要想到,上級沒有想到的你要幫他想到,隨時掌握好最新的社會動態,這樣眼光才能放得更遠。
二是做好事先的準備:每個人都希望輕松省心,然而可以省心常常是要先費心,要多考慮、多留心、多準備。在工作中要具備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清晰化的思維方式,學會抓住重點,分清主次。要做到說干就干,馬上就辦,立即行動,決不拖延。執行任務要用手,更要用腦,執行領導交辦的任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好準備,定好計劃,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三是明確自己的定位:一個優秀的執行者,僅僅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還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與人打交道時要學會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懂得進退,不說不符合場合的話,不做不切合身份的事,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到位,但是做人的時候角色千萬別"越位".
四是要懂得"三思而后言".做事不可以盲目,要認真考慮,然后才可以行動。說話也是一樣,要仔細考慮后再說出口。中國有句老話"禍從口出",說話要有講究,要講先后順序,要分場合說話。掌握說話的分寸,說話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說最恰當的話才會才會事半功倍。
做最好的執行者不僅僅是一個力量,更應該是我們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學多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更強的執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把執行力貫穿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耐心細致的做好工作,少走彎路,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最好,對工作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2
日常管理過程中,最多的話語是執行力問題,而什么是執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執行者?近幾個月利用空閑時間拜讀了《做最好的執行者》這本書,該書圍繞成為“最好的執行者”,從“怎樣思考”、 “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怎樣說話”四個單元方面做了闡述,讓人感受最為深刻的是該書開篇最好的執行者怎樣思考?“從執行是能力,更是精神”;再到“執行不是被動應付,而是主動負責”;然后“從期望二,做到十”;最后“用手做只能保證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證做好”。如果沒有強烈的執行意識,一切作為夸夸而談,如果做最好的執行者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端正態度,拒絕“推、拖、空”表現執行
執行力是能力,更是精神,所謂執行,就是完成任務的學問。在任何單位,將任務完成得最好的人,就是最好的執行者。他們往往能獲得最大的器重和發展。工作的理念和奉獻精神,完美的執行經不起任何借口,更經不起任何開脫、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讓我們暫時逃避困難和責任,找借口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讓人養成懶散、拖延的壞習慣,優秀的工作人員從不在遇到困難時試圖拖延或尋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辦法,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種變化,體現的是一種思想和員工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執行力,目標的實現最終要執行者實現實際的行動,如果執行不到位,那么無論多么完美的計劃都無法打到思想效果。拒絕“推、拖、空”是追求完美執行能力保障,我們就是要牢記責任,培養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毅力。
二、注重細節,追求完美,提升執行力
書中提出一個工作理念叫“期望二,做到十”,這其實描繪了做最好執行者的自我要求,別人尤其是領導,對你有期望,你不僅全力做好,更要做到超乎別人的意料,想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必須高度重視細節問題,要樹立一種嚴謹些,再嚴謹,細致些,再細致些的工作作風,改變心浮氣躁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各項工作部署,在政府辦公室日常工作中,我們對待每一項工作,都應嚴格按照規定做好,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一絲不茍地貫徹執行,只有腳踏實際地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成就,一項工作獲得最高獎項就是對工作人員執行力價值回報體現。
三、增加溝通融入團隊完美執行力
書上提到這樣一個類型的員工,領導布置任務的時候,他似乎聽得很認真,很仔細,看上去也全明白,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搞明白要做什么。然后就開始執行,結果自然就會出現偏差或者打折扣,領導在給我們布置工作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可能將每件任務意圖解釋的那么清楚,如果我們對上級的意圖不能完全領會,又不和領導溝通,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意,作我一個優秀的執行者,必須多想、多問、越能體會上級意圖,執行起來才不走樣。
做最好的執行者不僅僅是一個力量,更應該是我們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學多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更強的執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把執行力貫穿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耐心細致的做好工作,做到少出錯誤,甚至不出錯。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3
在今年縣局安排的讀書活動中,我認真閱讀了《做最好的執行者》這本書。作者從怎么思考、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說話等四個方面,用形象生動、詼諧幽默、深入淺出的案例講解了執行力的重要性,讓我深受啟發和鼓舞;使我對執行力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下面我結合讀書心得,談點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成為一名最好的執行者到底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品質?我想以十六字歸納起來,“對上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服從命令”。做事之前先要學會做人,這是我體會最深的一句話,而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一、做胸懷寬廣的人:
要做到胸懷寬廣,首先,他要做到三個服從: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局,個人服從集體,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做到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單位的問題轉化為個人的思考,聯系到實際工作當中去。再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的吸收新的營養,隨時掌握好最新的行業動態,這樣眼光才能放得更遠。
二、做一個精干的人:
1、思想要精干。在工作中,在工作中要具備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清晰化的思維方式,學會抓住重點,分清主次。
2、言談要精干。精干的思想表現為精干的言談,要具備把精干的思想用精干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
3、行動要精干。行動的精干體現一個執行者的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都應該把“說干就干,馬上就辦,立即行動,決不拖延”。執行任務要用手更要用腦,執行任務要到位,執行任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明確執行的目標,做事要細節到位。把細節做到完美的境界,只有百分之百才能算合格。做小事成就大事,要勇于負責為單位排憂解難腳踏實地用心做好每件事,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三、做一個勇于表現自己的人
要讓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知道你的存在,要能為集體做點什么,要給你周圍得人帶來快樂。優秀的執行者不能默默無聞,要讓你周圍的人知道你,注意你,相信你,做到這一點,要靠自己的言行來吸引別人,要靠自己的個人魅力贏得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四、做一個具有專業能力的人:
優秀的執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專長,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有的放矢、要事第一、服務命令、立即行動、不折不扣、注重細節永遠不要說做得夠好了,不但要最快還要最好。
五、做一個善于服務的人:
服務他人是快樂的,只有你心中裝著他人,服務于他人,他人才能服務于你。光為自己考慮的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是不讓人尊敬的人。我們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本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宗旨
為領導服務、為同事服務寬以待人嚴于律己。欣賞他人的優點,善于合作大局當前學會讓路。
六、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
敬業表現在許多方面。在勞動紀律上,每一位執行者應該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在工作態度上,要時刻想著單位,想著集體。要把單位當成自己的家,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只有時刻記掛著組織,組織才能時刻記掛著你。
畢業后在基層畜牧獸醫站中有一定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對待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認真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才可以做的好。三分苦干,七分巧干。多一點換位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競爭出動力,激情鑄偉業。我將繼續發揚“勇于競爭,充滿激情”的作風,迎接新的挑戰,把握新的機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職,無私奉獻,用勇于競爭的工作激情,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踏實做事,為成為一名最好的執行者而努力。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4
做事需要有能力,但是再強的能力,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做起事來也只能是敷衍塞責,機關算盡。這是我讀完《做最好的執行者》后總的感想。
執行力就是做事達到什么效果的能力。其實一般人在能力上是沒有多大差別的,關鍵是你對待事情的認識程度,也就是態度,所以一個好的執行者應該有這樣的思考:要有一種“做最好”的精神,要有一種主動負責的態度,要有一種“期望一,做到十”的目標,要有一種“用心”做事的行動。
那么,最好的執行者怎樣去做事呢?我有這樣幾點感悟:一是領會上級的意圖,二是做好事先的準備,三是制定詳細的計劃,四是克服懶惰的思想,五是提高執行的效率,六是做好事后的總結。
其實,最好的執行者還要學會做人,做一位好用之人,做一位謙虛務實之人,做一位外圓內方之人。只有和周圍的人關系處理好了,才會讓你做事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從而提高執行的效率。因此,好的執行者在說話方面也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要三思而言,不輕諾寡信,辦不到的事,千萬別承諾;其次要修煉語言,不含糊其辭,說話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再是要隨機應變,不固步自封。說話是一種智慧,有的人說話能贏得一片掌聲,有的人說話卻讓人退避三舍。所以,說話的場合、身份、應對都是很重要的。
讀完《做最好的執行者》,讓我明白了以前在思想上的那種惰性,在行動上的那種怕性,在做人上的那種固性,都是阻礙自身發展的因素,我要拋棄這些不好的東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錘煉自己。
性格決定命運,但態度決定一切!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5
春節期間,我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減少應酬,多讀好書,不斷地充實自己,認真拜讀了《做最好的執行者》一書,感觸很深,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是一劑治療干部作風漂浮、執行無力的良藥,這是一位教導我們基層執行者如何為人處事的良師益友。
為什么說這是一本好書?評價一本書好不好,關鍵看體例: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詳實、邏輯是否嚴密、結論是否可靠,這幾點《做最好的執行者》全具備了。該書緊緊圍繞成為“最好的執行者”,從“怎樣思考”、 “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怎樣說話”四個方面做了詳細而縝密的闡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人信服,發人深思。此書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最忌盲目,要有所思考,充分整合資源,用心用力,從過程到結果,都力求“最好”。這點我們基層干部體會尤深。基層干部的.中心工作就是抓落實。基層執行不力,再好的形勢與機會也是白搭,再好的政策也形同虛設。因此,基層領導干部的執行力如何,事關一方大局發展。我們只有上下齊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才能成為最好的執行者,成為最好的執行團隊,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動各項工作發展。
為什么說這是 一劑治療干部作風漂浮、執行無力的良藥?作者 吳甘霖告訴我們,“執行是能力,更是精神”。執行是能力,意味著執行不好就表示某些方面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只有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才能為你的能力與執行力正名。執行是一種精神,意味著我們要樹立一種奉獻與堅決服從上級組織的理念。 完美的執行經不起任何借口,更經不起任何開脫、搪塞和拖延。借口永遠是逃避困難和責任的表現,長此以往,唯一的“收獲”就是讓人養成懶散、拖延的壞習慣。優秀的領導干部從不在困難面前退縮,從不會浪費時間與精力處心積慮搪塞上級,而是想方設法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態度決定一切,一屋都不掃、不愿掃、也掃不好的人,何來胸懷掃天下的宏圖大志?何以培養掃天下的能力?如果我們的基層領導干部都帶頭爭做最好的執行者,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盡責盡責,工作落不下、推不動、干不好的局面就一定會成為歷史。
為什么說是我們基層執行者為人處事的良師益友?《做最好的執行者》一書最大的亮點在于,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事,也警示我們如何做人,把做人和做事有機地糅合在一起,通俗易懂地告訴我們,在做事中可以體現出做人的風格,在做人中可以彰顯做事的能力。但凡事做不好的同志,在做人方面大多有所欠缺;做不好人,做事就沒號召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責任;多一份熱心,多一份機會 ;多一份細心,多一份出色”。 “ 本事可以大,架子不可大 ;貢獻可以多,牢騷不可多;成績可以增,驕傲不可增。” 這樣的經驗之談在《做最好的執行者》中比比皆是,既在教我們如何做事,也在教我們如何做人。
一句話,《做最好的執行者》是本好書,拜讀之后受益多多,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和要求,牢記責任與使命,狠抓落實,爭做最好的執行者。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6
日常管理過程中,最多的話語是執行力問題,而什么是執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執行者?通過閱讀書中生動的案例,使我對“執行”一詞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對成功充滿渴望。當我們去認真分析和深入的了解他們為什么能成功時,不難發現他們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們都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高效的執行。通過閱讀此書讓我明白了,在執行力水平方面,不僅要有意識,還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在職場中,發展最快、成就最高的人,往往是執行做得最出色的人。什么是執行力?簡單的定義是:按質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執行力的強弱體現在全體員工的精神面貌,它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每個部門、每個環節的工作。提高執行力,我們要做的,很多。本書中幫助我總結了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幾點:
第一:執行是能力,更是精神。
書中,有一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1997年,微軟公司在日本東京的帝國飯店進行一個新產品的全球首發儀式,唐駿作為主設計師,參與了接待比爾蓋茨的整個過程。在首發式上,比爾蓋茨要做一個演講。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做演講那就做吧,反正他經常做演說,對他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況,自己身為一個設計師,完全不用管比爾演講的效果如何,因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職責。可是,唐駿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比爾蓋茨的演講達到最佳效果。為此,唐駿特意研究了美國總統演講的方式,包括他們上臺之前是怎么走的,哪一種方式最好。之后,他畫了一排腳印,只要比爾蓋茨沿著腳印就可以走到一個非常合適的位置,距離觀眾非常合適,讓觀眾感到更親近,演講效果也會更好。不僅如此,在比爾蓋茨為演講做準備的時候,在外面等著唐駿并沒有像其他同事一樣,趁著空檔到走廊里抽根煙放松一下,而是一直在門口守著。因為他想,比爾蓋茨不懂日語,萬一有什么事,一定需要幫助。果然,過了一會兒,比爾蓋茨想去洗手間,但因為服務生不懂英語,他沒法問清楚洗手間的位置。這時,唐駿立即過去用日語向服務生問清楚洗手間的位置,然后親自為蓋茨帶路。同時,考慮到洗手間離會議室比較遠,他怕比爾蓋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間外面等比爾蓋茨出來再帶他回去。不要說比爾蓋茨,換了任何人有這樣下屬,都是莫大的安慰,都愿意把機會交給這樣的人。想一想,比爾蓋茨做過那么多次演講,為什么為了讓他的演講效果達到最佳而在舞臺上畫腳印的卻只有唐駿一個人?真的是唐駿就比別人都聰明嗎?未必。只是別人缺少他那種精神!
看了這個故事,我感觸很深。其實這件事情談不上轟轟烈烈,唐駿要處理的問題,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但是,為什么他就能做到最好,而我們許多人往往就做不到呢?以前,我總以為,執行就是一種能力,但實際上,執行更是一種精神。能力不夠可以培養,但如果沒有精神,就算有能力,恐怕也不能讓它得到充分發揮!只有具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才會想盡一切辦法、調動所有的潛能,把事情做到無可挑剔。
第二:執行不是被動應付,而是主動負責。
完成上級布置任務的狀態,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敷衍了事,做是做了,但沒有達到實際效果;
第二種,領導要求的做了,領導沒有要求的,不會多做;
第三種,不僅領導要求的做得很好,而且主動做了超出領導期望的。
為什么很多時候執行的效果會不盡人意?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務,首先第一個反應就是“好煩人,整天不是做這個就是做那個,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趕緊做完拉倒”、“無所謂,拖一拖再說”……一有這樣的想法,必然會造成兩個后果――一是馬馬虎虎,不是想著如何做好,而是想著如何省事,能夠趕緊完成,應付過去;二是不會主動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到位,結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第三:用手做只能保證“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證“做好”。
執行有兩種狀態:一是“用手”,二是“用心”。 “用手”只是機械地執行,別人說什么我就做什么;“用心”則會全心投入,不只是簡單地動手,而是時時想著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并付諸行動。用手做只能是停留在“做了”的層面,只有用心,才能保證做好。
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責任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對于自己關心的事,我們會時刻惦記,用心琢磨。反過來,如果是對自己不關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現,你還是會視而不見。做執行的時候也一樣,只有你時刻關心與本職工作有關的事、單位的事、你才會用心做好,做的更加完美。
第四:執行任務不打折。
對最好的執行者而言,一旦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自己已經做出了莊嚴的承諾。那么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不僅都不能輕易放棄,而且還要以盡善盡美的要求保證完成任務不打折扣。在他們的“執行字典”里,沒有“差不多”,只有“務必圓滿”。
我在認識到作為一名優秀執行者需具備的素質,同時對執行者的思想境界、工作方法、人際關系、講話藝術有了更新的理解。從中找到了競爭社會中執行的‘大智若愚’、‘期望超值’、‘優化流程’、‘察微知著’、‘效率思維’、‘說話智慧’等一些全新理念,學到‘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責任;多一份熱心,多一份機會;多一份細心,多一份出色’,‘三管好才有三解放’,‘執行者三可三不可’,進而‘三思而后言’。能走絕不爬,能跑絕不走。執行同樣講求速度,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市場、個人、業務機遇處處不在,但總是留給有準備、高效率、敏銳強的員工。
第五:端正態度,拒絕“推、拖、空”,表現執行力。
很多人為什么喜歡推諉?原因無非是兩條,一是嫌麻煩,二是怕承擔責任。有了這樣的心態,就算是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都恨不得把責任推給別人。而最好的執行者,絕不允許推諉,既然問題出現了,就一定要解決。執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體工作人員應具備的認真工作的狀態,是貫穿工作全過程的對待本職工作的理念和奉獻精神。完美的執行經不起任何借口,更經不起任何開脫
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讓我們暫時逃避困難和責任,找借口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讓人養成懶散,拖延的壞習慣。優秀的工作人員從不在遇到困難時試圖拖延或尋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辦法,克服困難去解決問題。這種表現,體現的是一種思想和一個員工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目標的實現最終要靠執行者付諸實際的行動,如果執行不到位,那么無論多么完美的計劃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拒絕“推、拖、空”是追求完美執行的有力保障,我們就是要牢記責任,培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
態度決定一切,慢進也是退步。一個人的思想僅僅停留在‘等、看、望’,跟著感覺走,不落人后,不在人前,始終停留在慢車道徘徊,遲早會被淘汰出局,慢人半拍。做任何事想到有的是時間,一拖、二拉、三推,被動式執行,時常會誤人誤事。執行不會一帆風順,關鍵看你是否具有永不言棄的決心和信心,能否拿出勇氣和態度?
“做最好的執行者”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應該是我們工作中的一個行為準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學多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在以上的幾個方面多多注意,使自己具有更強的執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把執行力貫穿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耐心細致的做好工作,做到少出錯甚至不出錯,讓自己人生道路越走越好。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書心得 篇7
最近公司組織深入學習《做最好的執行者》一書,我算是又用心讀了一回書。從中獲益匪淺,感受頗深。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的讀后感都是不一樣的。讀完這本書后我的理解就是它就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好比是有效的職場行為標準,作者通過一個個樸實的案例,闡釋著每一個成功的真諦。讓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去虔誠地效仿。
本書共計四個單元,二十章,開篇就提出執行是能力,更是一種精神。其實我們可能把執行是能力,更是一種精神來看作是本書的一個主要觀點,把以后的每一章看成是在具體闡述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和精神。每個人都渴望在職場獲得成功,那些成功的人士并不是因為他們太幸運,而是因為他們具備了別人所缺少的職業精神。如果我們要走向成功之路,那就要先明白自己是否真正具備了優秀員工所擁有的職業精神。當你真正具備了優秀員工所擁有的職業精神并付諸于行動,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以成功者的標準要求自己,那么成功就已經開始向你靠近了。讀完此書后,在回家的路上我賦出了二個字“修養”。感覺全書好像就是在圍繞這二個字在展開論述一樣。細細想想也確實如此。
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具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當今,市場經濟把每個人都推向市場,利益驅動越來越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雖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中依然顯得非常重要。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何提高個人修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