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精選9篇)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1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盡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說,很有意思的再現了從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進程。
全書共四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是那么的性格鮮明,一人一個樣。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
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鳳等章節,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則更是令我浮想聯篇,受益匪淺。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不成任務,諸葛亮的命就難保了。誰能想到,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的軍令狀。到這時,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得看下去了。
精于天文地理,了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著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不得不傷心苦嘆:“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么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認為自己強而傲視別人,更不應該有妒忌之心。尊重人才這方面周瑜好像比不上曹操。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著:“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星星隕落。
風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2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書:《西游記》、《我要做個還孩子》、《小兵張嘎》、《三國演義》等。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歡的就數《三國演義》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在我心中回蕩,讓我回味無窮。
第一篇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篇“桃園結義”。我很好奇以前怎會有如此的兄弟情義,非親兄弟卻更勝親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當時那種戰亂紛飛的年代才會有這種情同手足的兄弟情義吧!
劉備、張飛、關羽不同的行業,他們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張飛是個賣豬肉的,他身長八尺、面貌兇悍、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英雄,可是他卻不懂各種道理。我想他小時候肯定是沒怎么讀書吧。關羽原來是個賣綠豆的,我們還叫他“關公”、“關夫子”等各種好聽的名字。他一身正氣、神勇無敵,現在在很多人家的門墻上都會看到貼著關羽的畫像,以借關公之威驅邪納吉,保一方平安。
劉備本是個賣鞋的,他是仁義寬厚、心胸廣闊、還善于收買人心。平時雖然寡言少語,但是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就像張飛、關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為劉備的這種性格才能使他最終成為了“漢昭烈帝”。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請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真是一幅幅宏偉的戰爭場面。
我愛看《三國演義》,我愛那書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愛那一個個趣事連連,是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3
在寒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到西普初年之間,魏、蜀、吳三國之間的交戰。最后,西普王朝統一了全國。這本書里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英雄三結義》、《劉玄德三顧茅廬》、《華佗刮骨療箭毒》等。還有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端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狡詐多疑的曹操等。
這里,最讓我佩服的故事是《華佗刮骨療箭毒》中的關羽。關羽在與曹操大戰時,被射中毒箭,傷口又紅又腫,幾日都不見好轉,將領們便請神醫華佗來醫治。華佗說:“要醫治將軍的病,就要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埋上一根柱子,柱子上釘上一個鐵環。將軍把手臂穿進鐵環里,用繩子緊緊縛住,然后用被子蒙住頭,我要用尖刀割開你手臂上的皮肉……關羽聽了,輕松的笑笑說:“不就是割開皮肉嘛,那有什么好怕的,我看就不用什么木樁、鐵環了吧?”說完,下令上些酒菜,就請華佗開始醫治。于是,華佗用刀割開皮肉,直到露出骨頭。骨頭已經發青了,華佗就用刀片刮骨,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站在一旁的戰士們見了,個個嚇得變了臉色,關羽卻照樣一邊喝酒吃肉,一邊和部將下棋談笑自如。當我讀到這,深深的被關羽的勇敢與堅強的毅力所震驚,值得我們去敬佩!
讀完《三國演義》,我明白了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它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傳奇!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4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先是群雄逐鹿,后為三國鼎立,讀了這本書,我也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斗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一統天下的故事。
其中,人物有樂不思蜀的庸君劉嬋、心胸狹窄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橫刀立馬的張飛、重情重義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勇武干練的趙云……這些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有以下幾位。
首先是關羽,他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英雄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也在華容道放走曹操,證明他對點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的詮釋。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演繹了一段忠君報國的精彩片段。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曹操,在羅貫中的書中被稱為梟雄。他稱與劉備都是蓋世英雄,讓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也沒有殺掉劉備,說明他還是很大度的。他為人生性多疑,讓他在成功的同時,也喪失了很多的機會。
第三個印象深刻的是周瑜。他才華橫溢,很年輕就嶄露頭角。因為才華和功名,讓他名利雙收,還抱得美人歸。可是心胸狹窄的他讓所有的努力都斷送掉了,更是留下“即生周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便撒手人寰了。浪費了上天給他的天分了。
《三國演義》的人物個個寫的精彩,讓我從中學習到很多道理,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也大大豐富了我們對于親情和友情的理解。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5
寒假中,我閑著無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經讀過幾十遍的《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三國演義里有很多趣味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韋、仁義的劉備、奸詐的曹操……我不知不覺沉浸在書的海洋中。
這次,我反復品讀了董卓一段,董卓是西涼刺史,因大將軍何進邀請而進京,何進做夢也想不到,這一來,他竟然為朝廷埋下了禍端。
董卓進京后,整日橫行無忌,搞得人心惶惶,為了樹立自我的權威,他決定把少帝廢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為帝,就是之后的漢獻帝,于是第二天上朝時提起這事,大臣們懼怕董卓,僅有袁紹大聲說:“不能夠,你這不是造反嗎?”董卓大怒,要殺袁紹,眾官苦苦求情,董卓才對袁紹的叔父太博袁槐說:“袁槐,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放了他,這件事你意下如何?”袁槐只得表態:“丞相做得很對。”大家一向忍隱著。
有一天,大家再也受不了董卓了,十八路諸侯帶著自我的將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活動,其中,諸侯公孫瓚的一名手下趙云,武藝高強,在長板坡大顯神威,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但一切被呂布打亂了,最終,王允巧施連環計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
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學習其中的好處,為將來打下基礎。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6
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持續了近一百年。佩服羅貫中把這一百年的故事寫得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曹操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劉備大仁大義,禮賢下士,關羽威猛剛毅,義薄云天。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大小戰役描述了近上百場。其中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文武百官獻計獻策。三國紛爭你不服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如果在三國中僅僅是欣賞英雄人物,觀看國與國之間勾心斗角的話那是大錯特錯,走馬觀花倒不如不看,三國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并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看了它仿佛獲得一位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智勇,忠義,還有赤心報國。
魏蜀吳三國紛爭之所以能持續近一百年少不了文武百官的輔佐,武的勇猛無敵。文的獻計獻策。長坂坡趙云視曹操幾萬人馬如同草芥七進七出救了后主,呂布面對各路諸侯的討伐面無懼色殺的對方魂飛魄散,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僅僅憑借匹夫之勇終不能成就大事,幾路諸侯討伐董卓空費人力資歷到頭來還是王允巧施連環計使董卓父子倆反目成仇終于借呂布之手鏟除漢賊,要說用兵如神詭計多端誰也不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初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說一個人不光要有膽識有勇氣還要通曉古今,文武雙全才能成就大事。
讀完三國我痛恨董卓的殘暴,曹操的陰險,敬佩諸葛亮的計策,劉備的忍讓,欣賞趙云的膽氣,周瑜的雄姿英發。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關羽的忠義,當他失守下邳不得已投靠曹操時,曹操對關羽倍加厚待為了籠絡人心贈送金銀珠寶無數,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把赤兔馬都贈送給他。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關羽的忠心。等知道了劉備的下落,過關斬將不顧艱難險阻也要回到主公的身邊。三國英雄人物眾多,不單單只有關羽是忠義之士,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劉備臨死前的囑托真可謂鞠躬盡瘁。姜維九伐中原,當蜀國滅亡之后還一心想著興復漢室。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北就刑,這事審配臨死前的一席話。這些忠義人士雖然沒有幫助主公完成大業,但是他們的赤膽忠心不得不讓人敬佩。
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心報國,與禽獸何異。這是曹操曾經對王允的,你一席話。三國之中英雄輩出。先是剿滅了黃巾賊。后又討伐董卓。為國為民。在這些人中最受人們擁護的只有劉備了,雖然劉備早年東奔西走,寄人籬下。但是他心慈仁善,對人民倍加愛戴,對國家,赤膽忠心。盡管沒有興復漢室鏟除奸賊。但劉備始終是人們敬愛的劉皇叔。除此之外。王允,董承,穆順。馬騰等等。他們在巨大的權勢之下毫不畏懼。雖受奸人所害。但一心為了國家。這樣的人物流芳百世。永遠是后人贊嘆的對象。
三國演義有三絕。智絕(諸葛亮) 奸絕(曹操) 義絕(關羽)我不喜歡奸絕。盡管曹操的奸詐不得不讓人佩服,但是赤心報國,光明磊落遠比陰險狡詐要強的多。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7
一提到《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國人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一直吸引著我。于是,我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盡情享受著書的快樂,那些文字猶如跳動的音符吸引著我。我一刻不停地讀著:《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等動人故事,具有“禮賢下士”精神的劉備;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諸葛亮;奸詐多疑的曹操、好戰的張飛等性格鮮明、活生生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情節,使我喜歡上了《三國演義》。
其中,《三氣周瑜》的故事讓我難忘:孫權想奪取劉備所占的荊州,于是用“美人計”把劉備騙到東吳。想“調虎離山”,自己趁機奪取荊州。可是,一切全被諸葛亮識破,他用了三個錦囊就把東吳打敗了。
《三國演義》是一本戰爭性質的名著。有各種復雜的關系。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了。他擁有許多巧妙的智慧,于是,很多故事里,他是主角。被人們稱為“臥龍”。劉備有了這么一個好軍師。每次都是凱旋而歸,敵人大敗而逃。我們應該多多向諸葛亮學習那足智多謀,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的淵博知識。
《三國演義》環環相扣,精神彩呈。讓我們把這本書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8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我一開始并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直到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才真正明白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描寫了許多場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大戰,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智慧忠心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趙云。
先說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宛若神仙的諸葛亮。他能言善辯,面對張昭的故意刁難,他的一句:“大鵬飛萬里,鳥雀怎么知道它的志向是什么呢?”讓張昭啞口無言;面對謀士、大臣們提出的難題,他對答如流、言辭得體。當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打算利用找他造十萬支箭的機會除掉他時,他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避實就虛誘使曹操中計,成功地取得了十萬支箭,讓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再看看劉備手下威風凜凜的趙云,他精忠報國,對劉備更是忠心耿耿,他不顧生死,長坂坡一戰,他單槍匹馬從八十萬曹軍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在定軍山,趙云奉命去燒曹軍糧草,利用埋伏趕走了曹軍,奪得了糧草。使得曹操都對他起了愛才之心。
讀經典三國,悟英雄豪氣,使我知道了:做人要有“忠”“義”“智”“膽”,這樣你的人生就會更加精彩。
《三國演義》七年級品讀心得 篇9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套書,百看不厭里頭有道理,還有些感受。
在《三國演義》中,人物都有性格,有的奸詐無比,有的為人寬厚,有的智勇雙全,有的有勇無謀,有的……性格決定他們的霸業,如:呂布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所以為人所憎。最后被曹操打敗;袁紹統治冀、青、幽、并四州,精兵70萬與曹家7萬交火,但曹操燒烏巢,收大將張邰、高覽,將袁軍殺得只剩四五萬人,曹操收了無數軍兵,人馬多達83萬,詐稱百萬,勢力大有增長。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故事以及人物性格,還有許多從人物身上得出的道理:關云長大意失荊州告訴我們不可驕傲;袁紹大敗于官渡告訴我們不可輕率;馬超大敗于潼關告訴我們不可心急,曹操曾割須棄袍于潼關,但他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告訴我們必須忍住眼前的不利與不快,成功才可以到來。
看《三國演義》對我們十分有好處吧,希望大家也能都來看一看這部歷史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