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心得體會800字(通用3篇)
阿q正傳心得體會800字 篇1
《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后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一位機關干部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心中一定想:“總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會栽到我手里6767”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煙,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煙,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經典之作,《阿Q正傳》我讀完了,阿Q作為代表,去描寫當時舊社會人們的共同特征和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
我覺得阿Q他的個性非常突出,他與趙太爺,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阿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說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看到這里,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里,也不該如此胡說”。我在想,如果阿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還有勝利感呢!不久,阿Q進了城,還賺了錢回來,結果,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的,趙氏一家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一些。我認為這里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富人受人尊重,而窮人只能受人欺凌。
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阿是可悲的,不單止是他一個人,想必當時的所有窮人也是一樣,受盡富人的欺凌,壓迫與剝削,真是悲哀!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但卻表現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
阿q正傳心得體會800字 篇2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我局創森工作首先明確有領導分管,有工作機構組織實施,確保創森目標和任務的全面落實。局機關負責人同志負總責,局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做到了責任和人員明確,目標和任務落實。我局還把創森工作作為機關的重要工作來安排部署,列入議事日程,在管理、人員、資金等方面予以保證。加大了機關綠化的資金投入,在經費中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創森和綠化,美化機關環境建設項目。
二、制定實施方案
我局根據創森領導小組的要求,結合機關實施,制定了《創森工作方案》,周密組織實施方案,把綠化工作與環保教育、機關環境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機關綠化建設,為全體職工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工作環境。
三、大力開展宣傳和實踐活動
我局充分利用“地球日”、“環境日”、“植樹節”等節日,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創森宣傳教育和實施活動,增強干部職工的創森意識、綠化意識、環保意識。提高干部職工參與機關創森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努力營造創森、植綠、護綠、愛綠的濃厚氛圍。通過團隊活動、宣傳欄等形式廣泛開展以創森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全局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廣泛深入地開展義務植樹、護樹活動等實施活動,組織職工深入登科柏子山參加恩陽區“實施九大行動建設五彩”冬季義務植樹活動。
四、強化規劃意識
在制定恩陽區檔案館規劃中,把檔案館周邊綠化納入總體規劃,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不斷增加場館綠地面積,提高檔案館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合理配置各類植物,注重綠化質量和景觀效果。
五、下年工作計劃
(1)辦公室牽頭在全局干部職工中積極開展“創森”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全局職工大會、櫥窗傳欄、黑板報及政府公開網站等有效媒介,廣泛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意義,有針對性地開展“綠色教育”。
(2)穩步增加機關周邊植樹面積。消除閑置、荒蕪土地,充分利用一切空閑平地,盡量擴大綠化面積林。
(3)加強機關辦公環境景觀美化。加大機關公共休閑綠地建設,形成公園式的綠化環境,讓廣大干部職工能享受到蔭、觀賞到景的適宜工作的綠化設施。
(4)大力弘揚生態文化。進一步健全義務植樹活動組織機制,鼓勵干部職工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廣泛開展城市綠地或樹木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加強以生態文明為主導的森林城市創建和各類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師生植綠、興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意識
(5)辦公室牽頭對機關現有的草木要定期做好保養,對新培植的樹苗要做好科學管理,保證存活率。
阿q正傳心得體會800字 篇3
書籍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侶。在假期空閑時有它,我便不再苦悶;在發脾氣時有它,我便不再煩惱;在旅游回家后有它,我便不再勞累;在學習一天后有它,我便不再緊張……
書在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簡直比碗筷都高,我也深感到,有一種好的讀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好的讀書方式會使自己閱讀與鑒賞文章的能力不斷提高至一種新的境界。讀了這么多的書,我得出了以下幾條讀書方法。
首先,也是必要的一點,要選準好書,選讀大家推薦的或適合自己的好書。
朱熹曾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要全神貫注,不能動不動就被外界所打擾。雖然達不到毛主席在菜市場讀書的境界,但要能全身心投入到書中的情景中去。有些文章朗讀起來又別有一番風味,更加如詩如畫,比只用眼看更加美妙。尤其是一些詩句,讀起來更有情調了。
其次,讀書時手中還應拿一桿筆,及時作批注,寫下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寫作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等,這樣邊讀邊學,更能照應出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己的文章也會越寫越好。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分析判斷,我的寫作水平達到現在的境界,有一半是要歸功于此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讀書也應如此,有些書是經典之作,百看不厭,多讀幾遍便會有新的體會,也就會理解得更深,更透徹,等這時再看看自己以前做的筆記,也就有點小兒科了——那時候的理解真是太淺了。
最后這一點也是讀書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清楚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生活經歷,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書,便會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也就能深一層地領悟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用意所在。
另外補充一條,讀完一本書,要及時做總結,總結自己所學到的寫作手法與其在文中的作用,以便在以后的寫作生涯中更好地運用。
以上是我這些年來的讀書方式,“傾囊相寫,讀書方式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