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震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震動》心得體會 篇1
通過也讀《兒童文學》,我買到了《震動》這一本書。它是關于少年少女友愛的一個故事,講的是地震中互相幫助的少男少女。通過《兒童文學》的小說連載,我迷上了這本書。所以,爸爸不得不給我買。
這本書的作者叫王巨成,江蘇揚州人,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還發表過《校園男子漢》、《一百二的飛翔》、《我是丁冬》、《成長的旅行》、《穿越憂傷的花季》、《我們的青蔥歲月》……曾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中國作協跨世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獎。
我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幾個主人公吧!漂亮的女孩——宋佳玲、英俊高才生——鐘雷、留守少年——黃春榮、嬌氣的女孩——顧芳芳、偷過東西的男孩——俞前進、頑皮的男孩——元帥(真名劉新)、地震的英雄——何平老師、地震中的奇跡——劉新奶奶。
我覺得這些少年們在地震的磨難中鍛煉了自己,也是不錯的。不過,這樣并不好,因為他們不過是幾個幸存者罷了,如果他們不幸運,就會被這次“鍛煉”折磨死。雖然他們都頑強的活了下來,吃樹葉、吃鳥蛋、吃草,這種生活并不好。他們也有的受了傷:黃春榮失去了一條腿、顧芳芳的腰需要接受手術、俞前進的一根手指頭斷掉了。這種悲慘的事情傷害了他們童真的心靈,傷害了他們完美的青春。
不過,我也好羨慕他們啊!因為,他們不光幸運,他們的家人也幾乎沒有傷亡。而且,他們彼此之間也結成了知心朋友,原先對別人的仇恨、疑惑也都化解了,變成了真摯的友誼。
好了,我講完了,你們是不是也心動了,那就也買一本去仔細體驗一次心靈的旅游好不好?
讀《震動》心得體會 篇2
暑假里,我讀了王巨成寫的《震動》一書,感觸頗多。
男生黃春榮和鐘雷都對宋佳玲有好感,兩人因此結仇。宋佳玲請一位自稱“元帥”的男孩調解。“元帥”的辦法是:讓黃春榮和鐘雷到大山里決斗,他和另一名男生俞前進當裁判!宋佳玲為阻止二人決斗,和初三女生顧芳芳前去制止。
這時候,大地震爆發了!
幾個少年被困在深山老林里,互相幫助,團結一心,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重傷的情況下,一直挺到救兵到來。
其實,六個少男少女的遭遇只是大地震中的一個縮影。在王巨成的筆下,還涉及到以地震為背景的更為宏大的社會場景。在本書中,人性善的光芒在這個特殊的生存背景下熠熠生輝。
在本書中,好多人令我敬佩,但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俞前進了。
俞前進,一個因為偶然因素拿了別人手機的男生,誤被失主當成小偷,從此成為同學眼中的“壞小子”。他索性破罐破摔了,用他特殊的“方式”回應討厭他的人。
可是,被困在山里時,他被其他人感動了,作為六人中唯一一個健康的人,主動挑起了下山到鎮子里搬救兵的重任。下山途中,他不慎被毒蛇咬傷,為了及時送信竟狠心咬掉自己的中指!
讀完這本書,我感動得哭了!哭過之后,我選擇了堅強!正如顧芳芳要去上海治療時所說“……我今天最不想看見的就是眼淚!我們還有什么資格哭?……能活著,我已經感到非常非常幸福了!即使一生坐輪椅又怕什么?……我們都要好好活著,否則我們對不起那些在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人,對不起那些為我們活著作出努力的人,也對不起我們自己……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
是啊,我們必須好好活著!
讀《震動》心得體會 篇3
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就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體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人類存在,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潛能”。現代的德育越來越強調發展人的潛能,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注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通過對《如何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學習,并隨著工作的深入,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可說是千變萬化,德育工作是越來越難做,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德育思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陣地”。那么,究竟數學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什么問題?下面談談我在這一方面的心得體會。
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形成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品質的基礎學科。數學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習題演算、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側重于邏輯推理、實踐反思、數學審美與道德品質的統一。
一、結合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原國教副主任柳斌指出:“愛國主義要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一系列的教育中。”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在理論上的每一次進步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閃爍著許多數學家智慧和光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如:向學生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憑著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最終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學習了圖形面積的計算后,可向學生介紹早在20__多年前,我國南北朝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在學習圓時,可向學生介紹我國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和3.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今數學家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用他們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二、挖掘數學自身內在的美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正是這些構成了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的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后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列夫托爾斯泰也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感悟人生真諦,才能陶冶出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養成。
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方程、不等式和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結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樸、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