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精選3篇)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1
這是一本深入中國農村的一本著作,這里講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內容只就農村而言。雖然如此,但中國上千年來的壓迫封建思想并非短短幾十年就能從我們的血液中消失的。即使在今日的城市,也依舊有著鄉土的特性。因而從農村著手描述,更能反應出原汁原味的中國。
本書從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維系著私人的道德、家庭、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政治、地緣與血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開敘述。我們中國鄉土社會表現的熟人社會特征,在差序格局下的親疏關系,在儒家社教的文化傳導下,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出中國社會的整個面貌。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費老從普通鄉下人的土氣入筆,一反常人對土氣這個詞的藐視,稱贊“土”字用的精當,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小農經濟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為有了土的滋養,才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才有了聚村而居、與世無爭的傳統生活,才有了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根源。這種鄉土獨有的氣息蘊含著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也是鄉村獨有的氣息。鄉土社會的本質不是別的,而正是這種“土氣”。此等的精辟見地,如果沒有一種流淌在靈魂深處的傳統文化意識和鄉土中國情緒,恐怕是難抒發出來的。
《鄉土中國》所透露的正是這種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或者說是對傳統文化的社會學層面的解析。從《鄉土中國》到《再論文字下鄉》,都是在談論民族歷史、文化對個人根深蒂固的影響。差序格局更為深遠的影響仍然是對中國人行為方式、道德觀念的傳統導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現代化的今天也不能完全理解。而這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化的轉型,無疑是起著消極的作用。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2
《背包十年》是網絡上比較盛行的一本游記,說是游記卻更多記載的是作者小鵬的成長軌跡。學生時代無懼無畏、因公旅行的束手束腳、放棄工作一無所有的流浪、直至撥云見日成為職業旅行者。稱得上是一本中國版的心靈雞湯,尤其是后半本,當走出困境重見彩虹的時候,遍地都是陽光的興奮和喜悅無可比擬。令人有一種也想拋開一切去追逐夢想的沖動,很值得一看。
全書被作者分為三部分,背包行天下、艱難的旅行路、看見自我的彩虹。100個故事串聯起小鵬的成長歷程。學生時代的稚嫩而又無所畏懼,就像一束陽光,試圖穿透一切陰影。街頭露宿、裸體搜身、搶劫。旅行中的艱苦對于作者來說都是興奮的。
正如小鵬自我所說“向來對沒經歷過的事情抱有極大熱情”回國后,從漓江的悠閑安逸到北京忙碌的小白領,甚至當街乞討。高原反應中的九死一生,親人的不支持。所處的心境已無法與之前的歐洲之行相媲美。看著逐漸迷失自我的作者,不經令人感慨,此子真是為流浪而生。直至07年的破釜沉舟之旅,夢想最終照進現實。旅行,寫作,拍照,再次旅行成為了生活。
看著小鵬隨心所欲地行走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或是停下來融入那個世界,陌生而又新奇;或是如同翻書般匆匆而去,只留印象不留腳印。那絕對自由闖蕩對于我們這群整日坐在寫字樓里的房奴、車奴、孩子奴來說,只可仰慕欣賞,卻無法追隨。畢竟現實生活中我們要背負的職責不允許如此放蕩不羈。
但至少能夠跟隨作者的圖片和文字一齊放逐心靈,暫時拋下一切羈絆。“簡單與自由同義。大多數人,一向在做加法,積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時,發現自我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經沒有力氣。而我因為沒有負擔,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
這就是他最終能見到彩虹的原因吧。然而沒有負擔這四個字對于我,只能一笑了之。或許再過10年,小鵬也會有同樣的羈絆,畢竟只要是人就擺脫不了社會的游戲規則。但至少他瘋狂過,自由過,實現過自我的夢想。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并非我們的生活平淡乏味,而是我們并不足夠勇敢,所謂勇敢,就是你有實現你夢想的行動,比如,收拾行囊,上路,去你夢想去的地方,沒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在于我們想不想放下”,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人生好處都不一樣,好好作好自我,不要后悔!讓懂我的人更懂我,不喜歡我的人我也會給你們真誠的微笑,因為我想感激每一個生命中的邂逅,如此精彩感動,如此值得珍惜!但,最重要的還是自我聽從內心的聲音而活,為自我而活!
鄉土中國每章讀書心得 篇3
昨晚把《一問一世界》看完了,楊瀾和朱冰合著的,帶有傳記性質的一本書。楊瀾是誰,估計很多地球人都知道了,至于朱冰是誰,估計很多地球人都不知道,但這無關緊要。這部書其實《寧波晚報》上有過連載,但我不喜歡每天追著看一小塊的豆腐干,所以沒去注意。上次去圖書館,無意間看到了,于是借了來,沒想到,一翻開后,就被吸引進去了。
這部書主要寫的是楊瀾的《楊瀾訪談錄》的起源、成長及成熟過程,也是楊瀾生命中近十年的成長歷程,楊瀾以自己的視角寫自己和她的嘉賓為主,朱冰以他人的角度寫楊瀾和她的團隊為主,一章一個拼接,獨特的結構,不同的聲音,卻匯成了楊瀾近20xx年傳媒生涯的點點滴滴。
我們知道楊瀾,欣賞楊瀾,是因為她出名很早,是因為她這么多年來越來越出色,越來越成功,可是除了她的親人和身邊的工作團隊,有誰知道這成功后面的努力和艱辛。她或許天資聰明,可是一個人要變成如她一般具有深遂的思想、寬闊的視眼、濃厚的人性關懷,不是天資聰明就夠了的,背后的全力付出和努力,對人性的關注和善良,才是支持。
或許,我們都不可能成為楊瀾,也無須去成為楊瀾,但是看她的故事的確會給人啟發和感悟,就像她訪談錄里的嘉賓的言談,會給聽眾很多人生的感悟一樣。可惜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沒看過她的訪談節目,以前是沒機會,后來是因為我很少看電視,看來得在網上搜了下載來看了。
好書會給你點指迷津,會激勵你成長和前進,看到好書,希望能與人分享。我覺得,《一問一世界》是值得一看的一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