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讀書心得(精選3篇)
貝多芬讀書心得 篇1
貝多芬——一位舉世聞名卻又歷經坎坷的音樂家,他作曲無數,才華橫溢,卻不幸失聰,終生未婚。就是這樣一位堅毅,剛強而又樂觀的偉人,為藝術注入了鮮活的生氣,使音樂越發的美妙而動人。如今,我在這里,透過一本《貝多芬傳》,又一次向這位大師進行由衷的瞻仰。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
傳記開篇便是對貝多芬容貌的一段描寫,從他那粗獷又富有特點的臉上,我們仿佛就能讀出他一生飽受過的滄桑,而那有神的雙眼里,又似乎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審視和對自己理想的執著,從而不禁令看到的人肅然起敬。
“連一向支持我的卓絕的勇氣也消失了。噢,神!給我一天真正的歡樂罷,就是一天也好!我沒有聽到歡樂的深遠的聲音已經多久!什么時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時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遠不?——不?——不,這太殘酷了!”
“我的體力和智力突飛猛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過才開始。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沒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還有什么休息;而可憐我對于睡眠不得不花費比從前更多的時間。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時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這兩段話是貝多芬歷經磨難之后說的,聽力的惡化,愛人的背叛,這一切都曾令他痛苦絕望,無法擺脫,然而,他強毅的天性又使他重新站起,樂觀地面對人生的不公。突然想起了孟子的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正是因為所經歷的種種艱辛,貝多芬才能越發地堅毅與高大,也正是因為這一次次的打擊,貝多芬作曲的靈感越發地被激發出來,才從他筆下涌現出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
所以,我們現今遇到的困難又算什么呢?那些我們看起來無法跨越的充滿險阻的大山,和貝多芬所經歷的相比,大概只能算是個小土丘吧?!那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奮進,不向前呢?謹記著貝多芬的那句:“扼住命運的咽喉。”讓我們一同勇往直前!
貝多芬讀書心得 篇2
這個暑假,我看了羅曼羅蘭編寫的《名人傳》。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
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從小就顯現出來,但他并沒有像莫扎特那么幸運。他有一個兇殘的酒鬼父親,每日逼他彈鋼琴,值得慶幸的是他并沒有失去對音樂的喜愛。他在遭受肉體與精神雙重折磨后,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將精力全部放在創作樂曲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正是體現了貝多芬的自強不息以及對音樂的無限追求。
作為音樂巨人,貝多芬的事例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童年的悲劇,加上雙耳的失聰,都可以看作是對他的磨練。其實禍與福是相對的,看起來不好的事在某種程度上會轉變為好事,而好事也可能轉變為壞事。正是這些不幸,使貝多芬能拋開所有俗事,專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音樂。他在西方音樂的形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貝多芬不但集維也納古典音樂之大成,還全面繼承和發展了自巴洛克時期以來的音樂精華。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他們遇到困難只會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卻會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戰勝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扼住命運的咽喉,那成功往往會降臨于后者。有時候逆境往往會使人堅強起來,讓人有驚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頭,不會屈服于困難之下。
剛學作文那會兒,真的很怕寫。400字的作文,經常寫到200多就寫不下去了。如果那天有寫作文的功課,肯定會弄到很晚。一天,寫上去的作文發了下來,果然不夠字數,內容也是湊字數那樣,沒什么條理。放學時,語文老師留了我下來,分析了我作文不好的原因,并鼓勵我寫日記,看書積累素材。老師曾戲說:“你們就像蜜蜂采蜜,不多采點花粉,又怎能釀出好的蜂蜜呢?”于是,每天開始實施,雖然剛開始覺得很煩,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到了期末,發現自己以前害怕的作文居然變得有點得心應手了。
寫日記的習慣到現在還堅持下來,如果當年就這樣輕言放棄,隨便讓它過了就算了的話,那么我對作文的興趣肯定沒有現在高。我想說的是:面對困難與挫折,不要輕易言棄,堅持,用痛苦換取快樂。
貝多芬讀書心得 篇3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關鍵在于對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經濟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形成了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對于為國家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和企業家,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應當予以宣傳和表彰。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處理好按勞分配與按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健全各種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樹立共享發展理念,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實現社會公平。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等舉措,消除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的市場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競爭。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