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悲慘世界感想(通用3篇)
讀悲慘世界感想 篇1
先大致介紹一下《悲慘世界》,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位叫冉阿讓的年輕人為了救濟自己姐姐的小孩,偷了一塊面包,被抓了起來并很正常地被判了5年囚役。這位力大無窮的家伙屢次逃跑又被抓回,累計做了20__年才帶著“危險的苦囚犯”的身份證明被釋放。離開監獄的頭幾天就感受到了社會對他的唾棄和避讓,也讓他對社會恨更加加深,直到他走進了卡福呂主教簡樸的房子,主教敬冉阿讓如上賓和兄弟,招待他吃和住。冉阿讓早早起床,即使感到迷惑還是順手拿走了晚餐用的銀餐具匆匆離去,如以往般被警察抓回了主教的住處。在花園閑庭信步的主教一見到冉阿讓,就說“兄弟,你還忘了拿走我送你的銀燭臺”,當然冉阿讓被放了。被震撼的冉阿讓決心做個誠信的人,他隱名埋姓在某城市,先是發明了新的產品生產工藝,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產量,贏得了巨額的利潤,開辦工廠讓該城市富裕,并樂善好施,被推舉為城市的市長。某天他了解到一位叫方汀的即將死亡的婦女的悲慘遭遇,答應去贖回她寄養在一個尖刻商人家的女兒珂賽特,而正在此時,他得知一位叫商馬弟的人正在法庭被認作是消失的冉阿讓將被受審。激烈的思想斗爭后,這位市長絕然地出現在法庭,公開自己才是冉阿讓。重新入獄的他為了自己的承諾,借一次救人的機會再次逃離,贖回了僅十歲的珂賽特。這期間有位叫沙威的警察,他一直視法律為至高無上的絕對的指令和權威,一直決心將冉阿讓繩之于法。冉阿讓帶著珂賽特到處躲避,依然在各種機會下救濟他人,反而遭來小人的算計,多次處于危險的境地,也都驚險逃脫。十幾年過去了,有位叫馬呂斯的年輕人投入了火熱的法國大革命,同時又巧遇了如鮮花綻放的珂賽特,兩人目光交錯的一剎那都墮入了情網。在戰斗中,馬呂斯被槍擊中,知情的冉阿讓奮力將他從復雜危險的地下水道救出,同時成全了兩位戀人,即使他有無盡的不舍得他一生中唯一的親人珂賽特離他而去。不想隱瞞而心不安,也不想影響這對新人的聲譽,他對已被稱為男爵的馬呂斯說出了他卑賤,特別是苦役犯的身世,但絲毫沒提自己的功德,離開了他們而獨處,每天在對與珂賽特一起快樂時光的追憶中痛苦并急速的衰老。而因偶然馬呂斯知道冉阿讓就是那位市長,為珂賽特的母親方汀贖回她,從戰場中千辛萬苦解救自己的就是冉阿讓,馬呂斯和珂賽特立即趕去找到這位老人懺悔和感恩,而這已經是這位老人的最后一刻……
這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啊!
對照卡呂福主教,他暮然看到了一顆偉大的心靈,卑微來自他的內心,冉阿讓決心成為有靈魂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完整的人,如同涅槃,一個全新的冉阿讓產生了,所有自私,仇恨,卑賤都消失了,代之以慷慨,慈悲和力量。
和主教一樣,他懷有純然的心,視任何人如兄妹,甚至如上帝的心。如果覺得對方有需求,他就施與幫助,從不揣摩和評價自己可能將施舍的人是否值得自己這么做。應該明知德納第會害他,冉阿讓依然前往他家送他錢財,面對惡徒也如如不動。
和主教一樣,他未必是個滿懷大道理的思想家,也不去想反駁任何對他們這種慈悲心懷嗤之以鼻的論調,只是在時時刻刻的每個當下中,用自己的行動展示上帝的慈悲,關愛和進取。
和主教一樣,他每天活得真實和諧,一花一木都是他們觸摸和感懷的一部分,不管他們做了多少完全無私的事情,也不管有多少人或者知道,或者不知道,或者贊譽,或者甚至誤解,這對他們沒有絲毫的影響。他們的內心是如此的寧靜,但有力量,沒有可以傷害他們的東西。他從不尋求別人的理解,贊譽,從不。即使他救了馬呂斯,也都不主動告知馬呂斯來獲取任何被感恩,真是了不起。
心靈的強大,可以表現出外在的力量。冉阿讓總可以在任何困難的時候找到方向并展現超人的力量,度過難關。信仰上帝,但并不是祈求上帝的恩惠,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展示了上帝賦予他的力量。
小說中有位鐵石心腸的沙威,自認為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法律和力量。在與冉阿讓一生的交鋒中,他無法相信但有明明確確有這么一種精神力量可以超越法律的力量,即使冉阿讓毫無條件,毫無教訓,毫無自以為有恩地將要被處死的沙威釋放了,冉阿讓的一切崩潰了他的思想體系,以堅守法律為唯一律條的他迷惑不解,跳河自殺了。
冉阿讓也是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也有猶豫,激烈的思想斗爭。在作為市長是否該自供自己就是冉阿讓而讓商馬第洗冤,通過整夜不眠的各種利弊的分析,肯定是不自首利遠大于弊,即使有這樣的"“結論”,他的內心還是引導他不由自主地約了車,不由自主克服了各種去法庭路上的困難,到了法庭冉阿讓都沒有完全決定自首,但在那一刻,他的內心引導了他。冉阿讓救出了馬呂斯,陳全了他和珂賽特的婚姻,是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坦誠他的卑微之身,他再次選擇了坦誠他的卑微出生和歷史,但絲毫不想用后面的如此多的德行來中和之,即使知道這卑微的歷史會被馬呂斯厭惡。冉阿讓的所有的決定都來自一條:自己的內心是否會安寧,自己內心不安寧意味著自己沒有活著!而如何判斷內心的安寧,是上天已經賦予了每個人的天賦,也是禮物!
對于我們普通人,一定有這樣那樣各種的噪音,干擾,如何能夠清晰的聽到內心的聲音,如何能夠時刻覺知(“佛”的梵文意即覺醒),如奧修所說:一個健康的人,表現在:清醒,和諧,狂喜,慈悲。
最后,本書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但描述的社會現象,各式各樣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和現在完全一樣。這社會如此的現代化,但人性,復雜的人性亙古未變,光芒的靈性也永恒。
讀悲慘世界感想 篇2
在一名無辜者被誤控為冉阿讓后,站在自首與離開之間,站在苦役與猶豫之間,他毅然決絕地選擇了良心覺醒,給人性涂上最濃重的一筆。
寒風凜冽,他只能與鐵窗作伴,朝外望去,將主教的那段早已牢記于心的忠言仔細揣摩了一番,剎那間對那幾句話有了更高的升華,監獄冰冷,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信念——對社會作出貢獻,難道能在這冰冷的監獄實現嗎?不管怎樣,逃出去幫組別人不會降低我善良的身份。
好一個冉阿讓!他用睿智救出了珂賽特并撫養成人。好一個冉阿讓!他用勇氣救起了重傷的馬利尤斯,紛亂的硝煙鐫刻著他的背影。好一個冉阿讓!他用寬容原諒并放走了沙威,良心發現的沙威愧疚的投河自盡。冉阿讓用自己的一個個行動詮釋了善良。
冉阿讓的一生,將道德與勇氣緊密結合,才奏出了一曲曲壯麗的悲歌!
讀悲慘世界感想 篇3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卻仿佛被一層淡淡的悲傷籠罩著。故事中看似安靜的生活,卻在無形中讓人的心頭為之一顫。
當時的社會,是那么的黑暗,那么的不堪入目。主人公冉阿讓為了7個外甥偷了一塊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冉阿讓屢次越獄導致罪行加重,換來的是十九年的苦役。
當他對這個世界倍感失望時,神父的舉動打動了他,此后,他一心向善成為馬德蘭市長,深受人們的愛戴。在他的工廠里他遇到了女工芳汀,冉阿讓為了在芳汀臨死之前再見女兒珂賽特一面,他救回珂賽特,并履行與芳汀的約定精心培養珂賽特。
那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對母女,他完全可以在芳汀死后,丟下珂賽特,繼續當市長,但他不惜再次越獄,用終身苦役的罪名交換,撫養珂賽特長大。
還有一位老人,被誤認為是苦役犯“冉阿讓”,當時的“馬德蘭市長”對此猶豫不決,這是一個讓自己徹底解脫的機會,但這樣會使一個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而且是以終身苦役犯為代價。最終他決定站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是冉阿讓。
看到這里,我被感動了,在那樣一個灰暗、丑陋的世界,還有這樣一位無私善良的人存在,就仿佛是在無比黑暗的天空中的一顆給人們帶來光明的星星,雖然小得微不足道,但在整個天空中卻又必不可少。冉阿讓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了珂賽特和需要幫助的人,他通過自己高尚的靈魂,讓生活在悲慘世界中的人們找回最真誠的自己,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這是一個高尚的靈魂!他的精神就像史歌一樣可歌可泣。“他安息了。他活著,盡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為失去了他的天使……”
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光明,就可以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溫暖的陽光!《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