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書心得300字(通用30篇)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于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后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里,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這本書里還有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這個故事里講的是仁義,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后生根發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獲。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獲,那和雜草沒什么區別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
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覺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這本書剛開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實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才出生的。小時候,孟子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幾歲的時候,它還去過魯國,相知孔圣人的門第來叫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經去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這時,司徒牛也已經是個駝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師來講解反求諸己的問題。也就是強調,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不管知否遇到問題都要經常做到反躬自問。現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用不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別人可以說是嚴于律人,寬以待己,這些都是不應該的。我們要身先士卒,從自我做起。
孟子,作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王道、仁政治國之道、交友的標準、理想人格在孟子所處的時代可能帶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但很多的思想運用到當今時代仍對人們提高修養等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它不會隨歷史而逝去,而會隨著時間發展不斷地積淀、凝煉,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酒一樣,越陳越香。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3
孟子名軻,從師于子思,后來,他授經講學,帶領弟子周游列國。晚年與幾個學生一起著書《孟子》。他是繼孔子之后儒學思想的一代尊師,被后人稱為“亞圣”。《孟子》這部書大多在寫孟子向各國諸侯極力推薦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個人品德修養方面,它繼承了孔子的儒家學說,并加以闡述和發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在家,家之本在深。”可見天下的基礎在于國家,國家的基礎是每一個家庭,而家庭的基礎是每一個組成家庭的成員本身,可見只要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這個家庭就會變得幸福美滿,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的話,這個國家必定繁榮昌盛,若是每個國家都繁榮昌盛的話,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只要每個人都做好份內的事,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社會如此,學校亦如此。如果一個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認真學習,那么這個班就會變成尖子班,如果每個班都這樣,那么這所學校就是名校了。但這還是得靠每個人的努力,只要每個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那么這個集體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啟發,以后,我要好好研讀《孟子》,讓它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4
內容講的是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孟子的母親是很好的人,天天織布過日子,因為家里沒有多少錢。可是孟母很愛孟子,讓孟子天天上學念書,孟子也是一個挺聽話的孩子。可是有一天,孟子在學校里不到放學就回家,孟母見孟子這么早就回來,心里很傷心,她沒說出來,想想法子勸告他。孟母把剛織好的布割斷了。孟子感到很奇怪,問母親:母親,為什么割斷織布?孟母說:你念書就像我織布,今天割斷了,是一事無成,你不好好讀書,就不能成大事。孟子聽了母親的話,立志要好好讀書。后來他成為一個圣人。
看了這篇故事,我的感受是孟母沒有講什么大道理,只是把念書如同織布這個道理講給孟子聽,讓我們覺得沒有什么比母愛更偉大的東西。所以我們都離不開母親的關懷和呵護。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5
前幾天,我們學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時,好天氣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團結。所以攻心為上,招攬民心。
孟子是儒家學派大師,名軻,字子輿,人稱“亞圣”,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張施仁政,講王道。三國時期的劉備就做到了這一點,打仗時,所到之處毫發無傷,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稱帝,就連臨死時還念念不忘“惟賢惟德,能服于人”,說明劉備是個仁政的好主公。
現在,我們也要學會寬容用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這應該也算是攻心吧!你可以不與人做朋友,但你不可以與人為敵,擴充人緣,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6
孟子,名軻。
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仁政”的創立者和倡導者,有“亞圣”之稱。
課余時間我閱讀了孟子一文。
讀后被孟子的母親所感動。
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兒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環境—————學堂附近,從而使心地善良,接受事物能力很強的孟軻開始喜愛讀書學習了。
人們常說:孩子的命運是父母創造的。
這話一點不假。
孟子正是得益于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走上了求學之路。
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內涵。
作為為人子的我,切身感到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太多了。
他們整日整年的四處奔波,掙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攢下錢來給我們用,把好的衣服讓給我們穿,把好的食物讓給我們吃。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呢?
讀到這里,我也為孟子的懂事而感動。
孟子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他。
他深知母親的不易。
擔心母親孤獨,為了減輕母親的痛苦,不再找別的孩子玩耍,而是守在母親的身邊。
他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在求學的道路上,小孟軻刻苦好學,不厭其煩地練字,讀書。
只因為他的刻苦,努力,最后終于成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我要向孟子學習,學習他對母親的孝順,學習他在學習上的刻苦。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7
王立群讀《孟子》,沒有介紹《孟子》的主要仁政思想,而是偏離主題,得出“強勢人格”的結論,倒也出了我的意外。
接著,列舉了王立群先生少年時代的坎坷,表面上,王先生通過舉例,說明“強勢人格”的結論,給我的初步感覺,王先生是脫離了主題,偏離了《孟子》,很是意外。
后來晚上作夢的時候,突然想明白了,其實,我看王先生演講讀《孟子》的時候,用了“曲筆”的手法。之所以這樣說,我有我的理由:
其實,王先生想通過年少時代的坎坷,對比國家當時的不仁政。當時,讓一個初中學生在深夜干一種拉車的重體力勞動,是曲折的表現當時國家的“不仁”。也給我們反方向思考,仁政的重要性。
到了如今,似乎國學開始興旺了,但這樣的潮流,才剛剛開始,從于丹開講國學,到現在的王立群,易中天等等講諸子百家,很是熱鬧,但是真正敢于講《孟子》的仁政,時機還不十分成熟。換言之,還不適合在如今20__年夏天講仁政這個題目。起碼講仁政這個題目,不能夠用直筆。但是講孟子,你又不得不說仁政,怎么辦呢?講仁政的話,你舉例說明,難免舉例用到當代的例子,誰有勇氣直接批判當代呢?恐怕是沒有的,如果孟子那種咄咄逼人的口氣批判時弊,恐怕可能招徠不必要的麻煩。正是來自這樣的擔心,講仁政的時機沒有成熟。
王立群學習了《史記》,自然知道直接批判之外,還有“曲筆”的做法。象王立群先生,用的“曲筆”,十分隱蔽十分巧妙的說明了非仁政帶來的后果,反方面說明了孟子的仁政主張,一般讀者,是可以對付過去的,深層的說,也對得起王先生的文人的良心吧!也真是難為了王先生了。
不管如何,《百家講壇》開始講《諸子百家》,也是值得大家喝彩的事情,無論曲筆直筆,都應該喝彩。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8
孟子見了梁惠王時的說詞。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這就是孟子義利之辯的最后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頤所謂:“人皆知趨利而避害,圣人則更不論利害,惟看義當為不當為”,皆與孟子的“惟義所在”觀點合若符契,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顯然,在孟子看來,仁義乃人之為人的本性,“居仁由義”的'目的非為別的,只為實現其人之為人的本性。
不過,朱熹《孟子集注》說得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孟子之所以說的那么堅決,是因為當時的人唯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圣賢之心也。
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可用圣人孔子的“見利思義”來調節。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9
認清自己,從擺脫虛榮心開始
毀于虛榮心的男女,比毀于愛情的還要多更多。
有人認為,物質的社會,就要用物質來衡量和判斷一個人,直觀又準確。
一些女孩子為了虛榮,寧愿自己吃兩三個月的泡面,也要買名牌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她認為的名牌,在真正有錢人面前只是正常消費。
也有些男孩子,通過請客吃飯,打腫充胖子,寧愿自己花的山窮水盡,在所謂的哥們面前也不能丟了面子,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人為什么會有虛榮心?
我聽到過一個最真實的答案:虛榮心________于貪心。人們總是喜歡站在最高處看身邊,可有時候,自己沒有能力站在最高處時,為了僅存的自尊心,用虛假的'方式來保護自尊心的心態,這就是虛榮心。
“虛榮如殺手,有朝一日會敗露行跡”。
所以,別讓虛榮蒙蔽了雙眼;別把別人的眼光當成自己的標準;別把別人的寒暄贊美,當成對自己的最高獎賞;別讓自己迷失在世俗的迷宮中,無法走出。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往往是因為放不下可憐的面子,來做真實的人。因為虛榮心,我們總是被精神上的東西綁架的無法動彈,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當你覺得虛榮很累時,不妨讓自己“素面朝天”,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純真,如此輕松。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0
孟子,名軻。
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仁政”的創立者和倡導者,有“亞圣”之稱。
課余時間我閱讀了孟子一文。
讀后被孟子的母親所感動。
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兒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環境—————學堂附近,從而使心地善良,接受事物能力很強的孟軻開始喜愛讀書學習了。
人們常說:孩子的命運是父母創造的。
這話一點不假。
孟子正是得益于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走上了求學之路。
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內涵。
作為為人子的我,切身感到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太多了。
他們整日整年的四處奔波,掙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攢下錢來給我們用,把好的衣服讓給我們穿,把好的食物讓給我們吃。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呢?
讀到這里,我也為孟子的懂事而感動。
孟子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他。
他深知母親的不易。
擔心母親孤獨,為了減輕母親的痛苦,不再找別的孩子玩耍,而是守在母親的`身邊。
他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在求學的道路上,小孟軻刻苦好學,不厭其煩地練字,讀書。
只因為他的刻苦,努力,最后終于成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我要向孟子學習,學習他對母親的孝順,學習他在學習上的刻苦。
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給我的父母,不能讓父母的血汗白流。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1
看完《論語》、《莊子》和《孟子》后,就想看一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的其他“子”,因為《孟子》倡導人之初性本善,后來因為環境等影響,有的人變惡了,人的性善就像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一樣;而《荀子》則認為人之初性本惡,需要教師的教導,以禮儀約束,使之向善,所以,就在網上買了《荀子》,以便跟《孟子》對比著學習。網上根據我的閱讀習慣向我推薦了《墨子》和《韓非子》,我也一并買下。讀了《荀子》和《墨子》后,我發現自己的觀點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來從內心我是更認同《荀子》的,但荀子的__太長、滔滔不絕,可能是認為性本惡的原因,自己也充滿了涙氣,將墨子和孟子批得一無是處,其過分強調“禮”的重要與我的認識也有偏差,我更趨同孟子的“仁”更重要。反而不看好的《墨子》,讀了之后發現其文風簡捷,說理深刻,其崇尚節儉也不像荀子批評的那么過分,節葬等主要思想與我的觀點也相同,其注重工科科技的實踐也是我喜愛的',所以,變成了《墨子》的支持和擁護者,難怪《呂氏春秋》中記載,當時儒家的弟子和墨家的弟子幾乎一樣多,盛極一時,也是曾經輝煌過的,可惜后來工科不被重視,黑暗了多年,現在又重新迎來光明了。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2
孟軻的文字,已經是論點論據俱全,長于說理,不若《論語》般讀整書方知邏輯,也不若《道德經》玄妙牽強,讀起來萌化感比較強。《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從一般事物說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讓別人不知不覺間承認自己的錯誤。
孟子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話中所說的顯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說:“不會。”孟子說:“顯然,一片羽毛舉不起來,是因為不肯用力氣;一車的柴禾看不見,是因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統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這樣,孟子讓君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比起直話直說的諫臣,孟子所說的讓至高無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層層遞進,就像是設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讓人不知不覺走進去。又如“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譯:稱一稱,然后才知道輕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長短。萬物都是這樣,人心更是如此。這樣地向人說明道理,能讓人不服嗎?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廣大的人民群眾又怎么能忽視的呢?《荀子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3
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孟子》這本書講了孟子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我喜歡讀這本書。
孟子的學習歷程是這樣的:孟子3歲喪父,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視兒子的學習,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有學問的人。孟子很貪玩,孟家旁邊有一塊墓地孟子和伙伴們經常模仿出殯。孟子的父親也是一位有學問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讓兒子像他父親一樣有出息。為了讓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經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于是孟母有把家遷到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勝地,許多人在那里學習。孟子初送到學宮,還很用功,不久,孟子又開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課,他突然想起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只來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于是趁老師不注意,溜了出去。母親知道后把辛苦織的布剪斷。孟子見了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于是孟子開始好好學習,最后成了一位大學者。
孟子雖然很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徹大悟這種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4
最近幾周,我完成了《孟子》這本書。
其書共分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離婁章句上,離婁章句下,萬章章句下,萬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盡心章句上,盡心章句下。
其實,我對那些古文是一竅不通。但是后來,我發現家里實在是沒有什么書了,只能讀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譯文和注釋,這也帶個我了不少便利。一開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釋和譯文來讀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這個順序讀書,自然更是“一頭霧水”了。我是讀著讀著就不想讀了。因此,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直到幾天后,我無意中先看了譯文,又看了注釋,最后才看了原文,這樣我一下子就可以讀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終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閱讀中,我是嚴格按照先譯文,后原文,再注釋的順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無窮。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5
讀了《孟子》之后,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獲了為人處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孟子在學習與傳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時說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摯的語言與行動。書中一個個小故事不但給人們帶來道理,同時還反映了當年諸侯之間相互爭斗的黑暗官場,體現了當時人民對光明,對公正的的向往。
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一十個小故事,讀完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 “ 反省 ” 來說吧,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治理人卻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應該反省一下我的仁愛與智慧,我敬禮人,人卻不回敬我,我就應該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沒有問題。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對方應有的反應,就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順應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歸服你了” 。結合生活實際,我對這個小故事理解是這樣的:《詩經》上曾經說過: “ 常常思念行為是否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圓滿的幸福。 ”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中人也對你笑。
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盛宴,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追尋孺家之美,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6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于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后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里,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7
讀了《孟子》中的第一篇專辨義利的文章。
孟子見了梁惠王時的說詞。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這就是孟子義利之辯的最后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頤所謂:“人皆知趨利而避害,圣人則更不論利害,惟看義當為不當為”,皆與孟子的“惟義所在”觀點合若符契,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顯然,在孟子看來,仁義乃人之為人的本性,“居仁由義”的目的非為別的,只為實現其人之為人的本性。
不過,朱熹《孟子集注》說得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孟子之所以說的那么堅決,是因為當時的人唯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圣賢之心也。
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可用圣人孔子的“見利思義”來調節。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8
論語和孟子都偏向于關心社會政治,孔子的論語一致強調德,君子不器。出發點是修己,終點是治國。尊卑有序與禮,這個思想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保持社會現有秩序,所有從古至今王權都在利用這個。
孟子的__讀完很有酣暢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運用排比,氣勢恢宏,說理性強。孟子__主要還是以仁政思想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識很強,他喜歡以五百年應期的圣人自居,也喜歡為先時代的圣人先賢辯護,為舜辯護的篇章最多。
中國人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思想。華夏子孫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兩千年,鮮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也是有________的,主要來自上古和孔子之說。“仁者無敵”“民心所向”“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這些日常俗語皆出自孟子,感覺孟子比孔子更灑脫,更性情一點,他不僅喜愛辯論,還擅長辯論。“性善論”是孟子的“仁政”學說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樣,奔波游說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償所愿,晚年著書。
他的學說認為人心本善,是環境的影響使人逐漸喪失本性,所以十分強調心性的涵養。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19
孟子讀后感看完了深奧的后,我開始研讀表現溫、良、恭、儉、讓、仁、信、義禮、智、信的孟子。看完后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將要降大任于你,你必須要多用心,多勞動,少吃飯,空乏你的身體才行。想想我自己,這四條原則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說苦其心志吧!
翻開名人史,發現自己并沒有勾踐那么臥薪嘗膽,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一點我雖經常做家務,可沒有哪次我是自愿的,少了那種主動性,我每次干活都有氣無力的。餓其體膚更是遙不可及,少吃?多吃還差不多。至于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這每一樣都不可能,別提什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了。雖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來約束現代人,但這做為目標卻激勵著人們不斷向前。汶川大地震引證了這句話,老天就是要降大任于中國,降給中華龍,地震不是痛苦,而是會心的動力!
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0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1
初次接觸《孟子》是在初中之時,當時并沒有多大感覺,只是把節選文段當作課文去學習。但是,當我在接到集團下發的《孟子》并讀了幾遍后,發覺這本書蘊含著很深的哲理,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從此對之愛不釋手。
尤其是讀完《寡人之于國也》一文,我感觸良多。對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結合當今社會,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曾經懷疑過“付出跟收獲成正比”這句話,因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報”這樣的經典句子,但現在的我更傾向于前一句。很簡單的例子,就拿賺錢來說,一部分人在同一時間內會比另一部分人賺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賺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許會抱怨,也許會嫉妒,也許會羨慕。但我們所沒有看到的是比我們賺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們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許是身體上的,也許是心理上的,往往處在相近或一個級別上的人就會因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種心態不自然的產生了扭曲了的心理,這也許是社會復雜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潛意識里都渴望被別人重視,但只是有時個人的期望值過高,而當別人沒有達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時,也就會很自然的產生了所謂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歡隱藏自己,有些人喜歡鋒芒畢露,永遠隱藏的也好,鋒芒畢露的也罷,只是還有一種偽裝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改變不了就適應它,正如《孟子》所說:“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所以我們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2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沒有子孫后代最為重要。娶妻本應先告訴父母,舜帝沒告訴父母而娶堯帝的二女為妻,就是因為擔心絕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來,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就和稟告了父母是一樣的。“孟子繼孔子之后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里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后來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注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于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里他把無后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這就很值得我們回味了。很多同志說,為了父母去結婚。如果為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無后問題沒解決,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3
這幾天一直在拜讀《孟子》。這本記載著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先哲語錄的書籍,仔仔細細的閱讀著其中的每一個字,壓抑著強烈的.好奇心不去參閱附帶的白話翻譯,殫精竭力的吮吸著原汁原味的古文風采,腦海中逐漸清晰的浮現出一幅極美的畫面,恍惚之中仿佛看見一位白須飄飄的長者站在歷史的長河之畔,娓娓道來字字真言。
頗感意外的是書中的條條道義竟然與時下的人生感悟如此相似!這幾本書原來打算在半年前就買下來,可是當時身邊的一位長者對我說:“不要不務正業,你現在最需要看的書應該是《工程力學》,在你這個年齡閱讀這些古書仍然屬于玩物喪志。”
當時只好咽下口水離去。前些日委實經不住誘惑,碎銀購下,寄于案頭,呵護備至。注視著那精美排版的書籍,仿佛是深邃不止的歷史海洋,透過她們,看見的是兩千年前那一幕幕混沌初開、兵荒馬亂卻百家爭鳴的火熱畫卷,霎那間所有的高樓大廈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草野、泥路、棧橋、群獸,碧藍無染的無垠蒼天,童謠、民歌……誰還敢說沒有“時間機器”呢?!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孟子,為中華文化開啟了銜冠“亞圣”的新篇章。讀之,品之,悅然明朗于心。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4
在我不大的情況下,就據說過《孟子》這本書,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樣做人的書,另外也是一位亦師亦友。所..
在我不大的情況下,就據說過《孟子》這本書,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樣做人的書,另外也是一位亦師亦友。說白了聞名不如見面,今日,我也榮幸讀來到這本能反應使我們終生獲益的書。
有關教大家怎樣做人的書讀了的很少,但也涉足過一些,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一件事危害較為大。這本書關鍵寫了春秋戰國時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學家孔子身旁產生的一些小故事,我讀后獲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幾個小故事深深記在我的腦海中里,在其中有一個故事稱為《師友之道》。這個故事關鍵講的是交朋友要保證“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孟子說過“父子倆有親,臣子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盆友有愿”,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解決人際交往的基礎規律,為政冶應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才可以保持社會發展的平穩和人際交往的和睦。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根據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實的明白了人生道理。我喜歡這本書,我不想忘掉它的。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5
這個寒假,我看了《孟子》這本書,對孟子其人其書有了一些了解。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氣;勇氣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臨時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變的',除非有了崇奉。
讀《孟子》,讀出的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就告訴我們磨練是成功必經之路。《孟子》告訴我們:苦難和波折是人生的標桿,往往更能測出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斑斕之處,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蕩,而是水到斷崖處,那不屈不撓的向前飛躍。現代社會合作激烈,不經歷波折、泥濘,不通過在困難中鍛煉自我,又怎樣達到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只要準確面對波折,厚積薄發,才能擁抱成功,享受幸福
讀《孟子》一書,學孟子精神,就是要進修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進修孟子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要進修孟子的正義精神,只要這樣,才能不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報答社會。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6
認清自己,從告別心靈雞湯開始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大概理解為:讀書是好事,但是不能完全盲目的迷信書本,不能盲目的完全相信它,應該辯證去看待問題,過度的相信它,而迷失自己,不如不看。
這些年,我們翻開手機,隨處可見的網絡毒雞湯,好像在隨時告訴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有問題的。
最經常聽到的:別人的女朋友過節都有禮物,而我卻沒有,你就是不愛我了;男朋友發幾千塊獎金,只給自己520元的紅包,你就是不愛我了;如果你愛我,你就要愛我的`無理取鬧,否則,就是不愛我。
就因為這些毒雞湯,而忘記對方一直以來對你的好,用所謂毒雞湯的標準,來衡量真心對自己的人,讓自己活在深信不疑的網絡毒雞湯中,最后,還到處宣揚對方不愛你。
如果全世界的禮物都要統一發放,這不叫禮物,而是獎品。
也不知從何時起,溫暖人心的心靈雞湯變成了蠱惑人心的毒藥雞湯。
過度的把網絡上的毒雞湯,當作自己的至理名言,實際上你并沒有找到自我,找到的只是別人的自我,與你無關。
人在一生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閃光深刻,在閃光深刻來臨之前,一定要保持內心的透亮,自己要走怎樣的路,要做怎樣的事,自己一定要清楚,切莫讓自己霧里看花,越看越花。
有一句話這樣說:“人生如尺,要有度”。
任何事情,過度的執著,往往會產生極端,學會做自己的直尺,因為有度,才有適;有適,才安寧。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7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查;放飯流飲,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孟子提到,作為子女不能守三年之孝,卻要求其他晚輩守孝,責備他們不哭;自己不注重吃飯禮儀,卻關注別人啃骨頭時牙齒是否會掉;這就是所謂的不識時務,人不清楚自己,卻又去關心其他不相關的人和事。
在工作中,作為管理人員的我們,有時候也在犯類似的錯誤,對于沒有做好的工作,我們很少去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而去要求或質問下屬為什么沒有做好,造成自己工作被動,這就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不清楚自己所犯的錯誤,卻又去要求別人。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現問題時先從自身找問題,更有利于我們找到工作沒做好的原因,多反思以前工作中的得失,才能為以后的工作找到正確的方向或方法。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在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思考,謀定而后動,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過失,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于不足和過失一定要分析出造成該種狀況的主客觀原因,刨根問底,才能真正做到讓失敗或過失成為通往成功的臺階。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8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是三字經中家喻戶曉的兩句話,我知道孟子就是從三字經開始的。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由于他將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繼承和發揚光大,后世將他和孔子合稱“孔孟”,尊稱其為“亞圣”。
孟子名軻,鄒國人。通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他學習、繼承孔子的學說,并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情況,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倡“仁、義、禮、智”,他說人生來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惡之心生出義,恭敬之心生出禮,是非之心生出智,這四種心是人類區別禽獸的本性。并認為“仁、義最重要”。
《孟子》中有許多具有哲理性的詞句,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則何如?、仁者無敵、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有味地讀故事的同時向我灌輸了儒家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真是既讀了書有增長了知識,正如爺爺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讓我沉醉”。對我而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受益匪淺的良師益友,讓我敬重。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29
對于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這兩個問題,古今學者、文豪、哲學家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孟子與他的思想便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金星。
短文一開頭,簡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證明人和是國家安邦,民族和諧,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這反映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無民,何以有君?這種思想在《趙威后問齊使》中也有所體現。其實,第一章真正是在借助戰爭來認證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開篇運用六個排比,通過舉出古代賢人志士的事實,體現出他們雖然出身平凡卑賤,但經過異于常人的艱苦磨練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責任,通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恒能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與色,發于聲而后喻。這上文的基礎上,智者用通過正反兩面進一步論證出遭受磨難的好處,最終得到__的論點。
我認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個有其智。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國家民眾的關系便是國家生存需要各種民眾維持,而富強則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讀書心得300字 篇30
僅讀《孟子》幾章,可將其為政理想概括為:為政一處,造福一方;為政一時,澤被千秋;為政以仁,民眾拱之如日月;為政以利,民眾視之如草芥。
而對比今之為政者,有些領導,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對己,恨不能盡天下之財物為我所有;對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財物為他所用;視己為至貴至尊,視他則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當淡泊名利,自強不息,實則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領導就是公仆,心系員工生存,實則為只讓牛兒奔跑,不讓牛兒吃草;口里曰府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實則為員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擠的確是鮮奶,而領導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擠的是邪惡與虛偽。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風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茍欲民德歸厚,則必得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則春風可化細雨,潤物亦可無聲。
自己貪得無厭,而呼員工要大公無私;
自己奢侈浪費,而呼員工要簡以養德。
如此為政者,與禽獸何異?是披著羊皮的狼,還是披著人皮的獸,不得而知。唯愿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為人為獸,自可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