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獻給我媽媽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繪本獻給我媽媽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常有人把閱讀寫作“悅讀”,這是在閱讀基礎上更好的詮釋了閱讀所帶來的身心的愉悅。我理解的親子繪本閱讀就是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共同閱讀美好的故事,看美好的圖畫。要說心得體會,我覺得我們收獲的就是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親子關系。俗話說:“給幼兒十本書,不如給幼兒一本好書;給幼兒十本好書,不如教幼兒一個好的閱讀方法;給幼兒十個好的閱讀方法,不如給幼兒一個能陪他一起閱讀的爸爸媽媽”。因為不管書在好,方法再怎么巧妙,都比不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而陪同幼兒閱讀也是一種幸福。在和幼兒一起坐在沙發上、睡在床上,一起細細瀏覽繪本故事,或者一起討論故事中的情節,那一幕是多么的溫馨,多么幸福。
幼兒很小就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從最初的看圖識圖、詩歌、睡前半小時,到現在正式的繪本閱讀,《三只小豬》、《龜兔賽跑》、《小馬過河》、《一切因為有你》、《小熊不刷牙》……每次和幼兒在一起閱讀繪本的時候,幼兒都樂此不彼,專心的聽著,而此時也是幼兒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常常讀到一本好聽的繪本,他都會和我說“媽媽,我要再聽一遍;媽媽,我還要聽一遍;媽媽,我還想聽一遍。”而“再聽一遍,己成為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渴望,讓我非常欣慰的是,幼兒正因此不斷的在成長。
非常感謝學校舉辦的繪本閱讀活動,也非常有幸能去幼兒園為幼兒們說故事,和幼兒們一起分享、一起互動,看到幼兒們津津有味開心的聽著,作為家長的我們,何嘗不欣慰,而最終我會發現,原來我和幼兒們在一起成長。
閱讀,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看書習慣;閱讀,讓幼兒的開闊眼界,豐富知識;閱讀,更能豐富幼兒心靈,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幼兒早期閱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多忙,我們都要一如既往,堅持做到每天為幼兒講故事,哪怕只有半小時,也要和幼兒共同進入閱讀時光。別小看這每天半個小時的親子閱讀,它能讓你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獲得巨大的樂趣,它能給幼兒的一生留下幸福美好的回憶,它將成為幼兒人生道路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繪本獻給我媽媽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書乃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的階梯。
暑假是一位學生的旅游生活期,但現實的社會競爭,讓我們的假期也變成了學堂。
在燦爛的陽光中,在膝上攤開一本書,聞著薄薄的紙上散發出的淡淡的油墨的清香,旁邊放上一杯水,聽風吹開書頁的美妙聲音,慢慢地品味書香。
無論是厚重肅穆的字典、精巧感人的小說、空靈芳馨的散文集,抑或是精辟真摯的小故事,他們或讓我了解了人生的至真至純,或使我懂得了世界的廣大、知識的無限,但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一本叫做《再試一次》的書。
我的數學一向不好,無論我怎么認真聽講,努力做題,成績永遠是在80分上下晃悠。來回考了幾次成績都無太大變化,我有點心灰意冷地想放棄努力。看到我不思進取想后退的破罐子破摔的行為,媽媽沒有多言語些什么。只是在我生日時,送給我一本書,名字叫《再試一次》。
這是一本并不起眼的書,淡藍色的封皮,淡雅而普通。講的是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在商海中艱苦創業摸爬滾打,失敗了許多次最終成為百萬富翁的故事。情節并不時髦,甚至有些俗套,但是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當你失敗了許多次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因為如果此時失去成功的信念,之前的失敗就白費了,每一次失敗都是成功對你的考驗,多一次失敗你就離成功又進了一步,再試一次,或許你就成功了。”這本書,告訴了我短短的兩句話,卻又是一個對我影響深遠的道理。我了解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學習中,每當我失敗后傷心沮喪時,我就會想起這本《再試一次》,我總是在心里對自己說“再試一次,我就會成功”,終于,我的物理成績一躍排在了班中的前幾名。面對著我的進步,我笑了,媽媽笑了,我覺得那本書,也笑了。
其實我真的應該感謝書,書不僅給了我許多有形的知識,更給我注入了許多無形的力量,教給了我許多深刻的道理,為我人生的航程指明了方向。
再美的花兒也會凋零,再絢麗的彩虹也會消失,但只要有了書將它們珍藏其中,便會成為永恒的美麗。
繪本獻給我媽媽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在寒假里,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并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后“救助”終未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后,墮落一時,最后終于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于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