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讀書心得(精選3篇)
孝經讀書心得 篇1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孝經,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資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 保其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它們的意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 思是: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 之的是對待父親。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之的是對待父親。 因此用孝道來奉事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祿和職位,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 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祿和職位, 并能守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里說∶ 要早起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里說∶“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孝經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們很有必要繼承我們所 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 社會道德規范并發揚光大!
孝經讀書心得 篇2
這個暑假里,我去了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了七種人應該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寫明了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后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亙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么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為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盡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他能教會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經讀書心得 篇3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圣著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氳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彌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著典雅的文明底蘊。
當我讀的“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斗。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斗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并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