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朝鮮讀后感(通用3篇)
決戰朝鮮讀后感 篇1
這個寒假,我到仔仔家玩,昊昊和他的幼兒園同學們要看電影《賽車總動員》,而我覺得那實在是太、太、太、太無聊了,只好在客廳里無聊地打轉。媽媽說:“叔叔的書房有好多書呢,你自己去挑一本來看吧。”走進書房,看著那琳瑯滿目但又黃漬斑斑的一排排厚厚的書籍,我驚呆了。真沒想到他們家竟然有這么多書!就在這時,我“餓”了,只不過是腦袋餓了。在一排排載滿了人生智慧的書里,我挑選了一本《決戰朝鮮》。這類書籍在我家很少,朝鮮戰爭對我來說屬于陌生的領域,正好補補課。而且仔爸同意我看不完可以帶回家繼續看,我高興萬分。
在這本書里,我仿佛見到了東方最偉大的統帥彭德懷,驕妄一時、和美國總統杜魯門窩里斗的美軍司令麥克阿瑟,著名的變態狂、中國人民永遠的死敵、專搞細菌戰的石井四郎,精明、口才極佳、中國在朝鮮戰爭中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美國將帥李奇微,還有一代飛行天才劉玉堤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展現在我面前。
這本書用風趣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朝鮮戰場上的點點滴滴,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窩里斗的雙方都不會有好下場。此書中徹頭徹尾地記錄了美國將帥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窩里斗的全程。結果呢?美國因此在朝鮮戰場上幾乎屢戰屢敗;麥克阿瑟因為虛榮心被美國的人們排斥,從此一蹶不振,進入了凄涼的風燭殘年;杜魯門為此精疲力竭,疲奔于命,只當了四年總統就垮臺了。沒有人從中受益。
不過,有一天,我在書中看見了一個名詞:貼面舞。我不知道是什么,便去問媽媽。誰知,我話音未落,媽媽立刻帶著一臉的疑惑反問:“你在哪兒看到的?”“《決戰朝鮮》!”“不行,這本書不適合你看,全是成人化的語言和描寫。我要收掉。”奇怪,不就這一個詞嗎?成人化的怎么就不適合我看?請大小朋友們也讀一讀這本書,并告訴我原因吧。
決戰朝鮮讀后感 篇2
說起春節的祭灶習俗,想必不少孩子都不陌生。但是灶王爺在人間掌管什么?長著又是一副什么模樣,孩子們知道嗎?別著急,這本《灶王爺》繪本,一定能解決你們心里的困惑。
在這本書里,小主人公家里也有一個大大的灶臺,中間貼著一張大大的灶王爺。每年臘月,他都會到天宮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主人公一家的生活,堪稱人們生活行為習慣的觀察員和監督者:
比如,主人公想偷吃,灶王爺便會盯著他看!
他打碎了花瓶,想要說謊,灶王爺立即瞪起大眼睛,他就只好乖乖認錯。
不過灶王爺也不總是那么嚴厲。主人公一家吃飯時,他就笑瞇瞇地看著。……
而除了向孩子普及中國傳統的“灶王爺”文化,這本書的作者熊亮也是大有來頭。
他是推動中國原創繪本發展的先鋒和導師,作品曾多次被翻譯成海外版本并獲獎。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在中國提出和推動繪本“紙上戲劇”概念的繪本作家。
他的作品畫面注重線條和墨色感,但結構和語言表達卻不受傳統束縛,現代、簡練、純真,有著獨特的幽默感和詩意;能輕易被孩子、甚至不同文化的讀者理解,極富情感表現力。相信有了他的加持,孩子們通過這本繪本了解“祭灶”文化絕不是問題!
決戰朝鮮讀后感 篇3
愛,有很多種,也有很多形式。今天,我們就從沈石溪寫的短篇動物小說中學到了一種全新的愛的形式。
這篇文章叫做《再被狐貍騙一次》。主要寫了有一次,“我”拿著大閹雞準備回寨子時被狐貍夫婦使用“調虎離山”計騙走了雞。第二次公狐貍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又故伎重演了。可惜“我”沒有相信,于是公狐貍用自殘的方法使“我”不斷注意它,為的是讓母狐貍將它的子女們安全地轉移。可最后它卻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
剛開始讀時,我認為狐貍是可惡的,用最卑劣的技法去得到“我”手中的大閹雞,而“我”卻因為經驗少而上了當。狐貍也是狡猾的,它詭計多端,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騙“我”。于是我和文中的“我”一樣,既氣憤懊喪,又想找機會對狐貍進行報復。
當公狐貍第二次用同樣的騙術騙“我”,而“我”卻沒有輕易上當時,我在心里不住地叫好,心想騙子總算能得到應有的報應了,就算失敗也是自作自受,罪有應得了。
但這時,作者的筆鋒忽然一轉,介紹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公狐貍是想把自己的子女安全轉移,因此才再一次欺騙“我”,并以殘忍的自殘方式來吸引“我”的注意力,來為妻兒轉移拖延時間,并最后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時,我的心里立即涌起了陣陣熱浪——公狐貍用那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它對子女濃濃的父愛,它寧愿如此殘忍地傷害自己,也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受到絲毫的傷害。它對子女的無私奉獻不僅使“我”深受感動,更讓每個人為之敬佩!
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不僅人世間有愛,動物世界中更有真摯的愛,而且這種愛更能使人感動!每一種生命都擁有愛的權力,愛是生命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