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優(yōu)秀讀書體會2023(精選3篇)
《弟子規(guī)》優(yōu)秀讀書體會2023 篇1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我正在大聲讀《弟子規(guī)》一書,感悟里面的精華所在。
《弟子規(guī)》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guān)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涵著一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對飲食,勿揀擇,食可適,勿過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否則會營養(yǎng)不良;吃東西還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吃飯過量就會損傷身體。我身邊正好有一對例子: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yǎng),愛挑食,假設(shè)有一盤帶有蔥的菜給她吃,她能用筷子一個一個把蔥挑出來再吃;另一個特別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氣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飲暴食。
讀了這本書后,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與孝敬父母的道理:“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有愛心,與有道德的人親近,多學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教育我們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是說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別人向你借東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氣……
《弟子規(guī)》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簡練。此書把內(nèi)容容納概括為三字,讀起來流暢而壓韻,真實精妙絕倫啊!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guī)》,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后,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guī)》優(yōu)秀讀書體會2023 篇2
今天,我讀了加拿大作家蒙哥瑪麗寫的《綠山墻的安妮》。那是發(fā)生在加拿大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阿豐利的一所叫綠山墻的農(nóng)家,農(nóng)家的主人是一對孤身兄妹,哥哥叫馬修,妹妹叫瑪麗拉,由于年紀漸漸大起來了,他們想從孤兒院領(lǐng)養(yǎng)一個男孩來當哥哥的幫手從而減輕他的負擔。可不料,人家給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滿頭紅發(fā)的小姑娘——安妮。安妮很愛幻想,一個普普通通的湖,在她眼中,成了“閃光的湖”;一條普通的小道,被她稱為“情人小徑”;一條林陰道,被她叫作“歡樂的雪白之路”……她闖了不少的禍,她對雷切爾太太(在村子中很有威信的一個人)發(fā)脾氣;在蛋糕里放鎮(zhèn)痛劑;把頭發(fā)染成綠色……她很喜歡交朋友,戴安娜是她最親密的知心朋友。她學習很勤奮,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順利地考取了女王學院,一年后就得到了一級教師證書,并獲得了獎學金。但她不忍心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綠山墻,更為了照顧形單影只為她付出很多心血的瑪麗拉(那時馬修已不在人世),她放棄了去大學深造的機會。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一個樂觀、不怕困難、善良、懂得感恩的姑娘,我深深地被她所感動。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同學碰到一點困難或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灰心喪氣、半途而廢了。我們應(yīng)該學習安妮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雖然她先前的命運很凄慘,從三個月失去父母,到被人家收留長大一點就幫人領(lǐng)小孩,最后到孤兒院,但她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希望,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有些同學受到了父母、老師、同學及他人的照顧、幫助,但覺得不以為然,覺得是應(yīng)該得到的照顧、幫助,這種心態(tài)是錯誤的。我們應(yīng)該學習安妮善良、懂得感恩的精神。她喜歡交朋友,沒有忘記別人給她的幫助,特別是當瑪麗拉需要她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沒有考慮自己的前途。
《綠山墻的安妮》,我被它深深地感動了。
《弟子規(guī)》優(yōu)秀讀書體會2023 篇3
《城南舊事》將五個故事串聯(lián)在一起: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荒園中的厚嘴唇青年、敢于追求理想的蘭姨娘、身世悲慘的宋媽,一個個豐富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縈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個小偷——一個
厚嘴唇的年輕人。這個厚嘴唇的年輕人,是英子在她家門口的一片荒地里認識的。他為了供養(yǎng)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這個年輕人也被警察抓走了。
在這個故事里,最讓我感動的是年輕人與英子之間那個“我們?nèi)タ春!钡募s定。“小妹妹,等我弟弟坐大輪船去國外念書的時候,咱們給他送行去,就能看到大海了。看看大海跟天有什么不一樣。”“我們看海去!我們
看海去!英子又高興地念起來。”就是如此天真的對話,夾雜著美好的期許。“就像分不清海和天一樣,我分不清好人和壞人”英子這樣說到。我也搞不懂,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我知道他是個善良的人。他也同樣自責著,同樣疑惑著。他對自己的迷茫,不停地敲打著我的心。直到他遇見了同樣善良天真的小英子,才露出了他善良的一面。他們無話不說,他們推心置腹,甚至立下了“我們看海去”這樣美好的約定。偶爾,英子也會想,會不會又失去一個朋友?“我曾經(jīng)有過一個朋友,人家說她是瘋子,我卻很喜歡她。這個人呢?人們會管他叫什么?我很怕離別,將會像那次離別瘋子一樣與他離別嗎?”英子這樣發(fā)問。
這個故事如此簡單,如此純凈,又讓人如此戀戀不舍。其中的是是非非,在英子眼中雖然是深沉的,但還是那么充滿希望:這里每一個故事都是心酸的,都關(guān)系著生死離別,卻有一種生命的本真在,有一種希望在升騰彌漫。那份對大海、藍天和火紅的太陽的希望,對這些東西強烈的期望,涌動在英子心底。雖然這每一寸的掙扎,每件事的不舍,都是低沉的,但英子心底只有善良、希望和博愛。
“我慢慢躲進大門里,依在媽媽的身邊,想哭。”“英子,你看見這個人了沒有?你不是喜歡寫文章嗎?將來你長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寫一本書,說一說一個壞人怎么做了賊,又落得這么個下場。”“不!我反抗媽媽這樣教育我!我將來長大是要這么寫:我們看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