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個人閱讀心得體會(精選4篇)
《小王子》個人閱讀心得體會 篇1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作品,一直被世人奉為經典。被翻譯成30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擁有的讀者數量僅次于《圣經》,__年教育部也將此書納入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當中。長這么大,讀過次數最多的書就是《小王子》,但是每次讀他,小王子在我心中都不一樣。每過一段時間重讀,都有新的收獲,心也變得很柔軟。它讓我懂得更多的關注他人,關心這個世界,活在當下,尋求內心的安寧和快樂。這是一個成人也可以看的童話,這個世界住著一個永遠不肯長大的小王子。這本書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愛與責任和活在當下。
愛與責任
小王子住在一顆很小的星球上,星球小到只有兩座火山,一朵花,一個小人。挪動椅子就能欣賞日出和日落,三棵小面包樹就能占據所有的空間。但是,小王子很愛他的星球,很愛他的玫瑰花。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愛與責任。人與人之間總在建立著關系,我們必須明白,在某種關系建立的同時,我們本身就應該為這個關系承擔起應該有的責任。每一種關系的建立,實際中都是一種“馴養”。而每一種“馴養”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愛與責任。家人伴侶之間的愛與責任自然義不容辭;朋友同事間的愛與責任,為生活增加了更多的色彩,工作增加了更多的潤滑劑;客戶之間的愛與責任,更是通過真誠的服務,保持了客戶的黏性和忠誠。
活在當下
小王子在和自己的玫瑰告別之后就去遍歷世界,還了解到原來自己從未知道的世界,但是,他卻遺失了自己的最美。星球上的那朵玫瑰,就像小王子的伴侶一樣,花兒敏感、脆弱,甚至有些虛榮,它會用小王子不懂的方式去表達愛意,明明在乎卻裝作漠不關心。小王子也會傷心、難過,但經過了地球的游歷之后,小王子懂得了花兒的愛,也懂得了他應當承擔的責任。當他發現,已經來不及。每個人都是一樣,當我們開始尋找,就已經失去,而人們卻沒有珍惜當下的擁有,沒有珍惜尋找中的每一個現在。
我們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每天的生活都步履匆匆。我們用更多的精力去奮斗去拼搏,想在大城市穩定下來,想拿更高的薪水,住更好的房子,想去國外旅游。但是每一種獲得的同時也會失去。奮斗的同時,屬于自己的空間就越來越少了,能陪伴家人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過度工作的同時,有的人影響了家庭甚至是自己的健康,得不償失。可是當局者迷,我們很少能夠真正的活在當下,把握當下。
最后,還想說一下這個故事里的狐貍,狐貍是個真正的智者,睿智成熟。讀了這么多次《小王子》,我還沒有這本書,不過現在《小王子》可以在咪咕閱讀在線閱讀,讓我可以在困惑的時候看看這個成人的寓言和自己心中的那個小王子。
《小王子》個人閱讀心得體會 篇2
一回到家,我便和兒子一起閱讀了《小王子》這本書。我認為,在孩子能獨立閱讀以后,還是應該堅持同他們一起讀書,因為大部分孩子在12歲以前,其傾聽理解能力要比閱讀理解能力強。所以,父母為他們念書比他們獨立閱讀收益會更大。
《小王子》是法國著名飛行員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的代表作,講述了他六年前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遇見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住在一顆只比他自己打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玫瑰花。但花兒的驕傲虛榮傷害了小王子的感情,于是他獨自一人開始了宇宙旅行。
小王子在旅途中到過六個星球,碰到過一個目空一切的國王,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一個消磨光陰的酒鬼,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個循規蹈矩的點燈人和一個學究式的地理學家,最后才到達地球,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遇到了飛行員,還遇到了一只小狐貍,后來還與小王子成為了好朋友,使他明白了花兒對他的愛,于是小王子想回到自己的星球與花兒團聚······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單寂寞,隨波逐流的命運,用溫馨,真摯的情感表達出對真善美的謳歌。這本書表現出來的想象力,智慧和情感,使孩子們乃至大人都能從中找到樂趣和益處,還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體會書中深遠的哲理。
《小王子》個人閱讀心得體會 篇3
“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借用這句話,于《小王子》“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小王子”。
這是我第三次讀《小王子》一本哲學童話書。每次讀來,都有不同感受和體會。
一個憂郁,美麗到不忍觸碰的小王子,與一朵驕傲脆弱的玫瑰花。很奇妙的組合。他們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互相思念,他們被彼此馴養。“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上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所有的星星都開出花朵來了。”
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品讀。不但用腦,更是用心。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體會的書。
我這個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隨著作者的文字,回到久遠的記憶中,去尋找我自己的那頭被誤以為是帽子的,被蛇吞吃的大象。我試圖回想,在我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否也曾經以成人的眼睛,去解讀過我的孩子的那頭被蛇吞吃的大象。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所無法看見的”。我們在看不見的背后,是否能用心傾聽,孩子那頂“帽子”的背后,所隱藏的她對生命、對恐懼的理解和表達——那頭被蛇吞吃的大象。
這是一本矛盾且無法分類的哲學書。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看到親子關系、看到世界、看到他人,更看到自己。
我們看到矛盾無處不在,接近與排斥,思念與離別,忙碌與空虛,控制與恐懼,尋找與迷失。
但無論看到什么,我都真誠的希望,在我頭頂上這片天空的某處,真的住著這么一個好像水晶似的小王子,正在看顧著他的玫瑰花。
《小王子》個人閱讀心得體會 篇4
第一次讀它,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開頭結尾以及大部分情節都已經模糊,腦海中只剩下小王子在星球中旅行的那一段。浩瀚宇宙,渺渺星空,小王子將自己的小小星球以及三座火山拋在身后,在一個個星球中流轉。
趴在桌上喝酒的醉漢、只擁有一只老鼠的國王、不斷脫帽致意的愛虛榮的人、不停點燈熄燈的守燈人……當時的我雖隱約察覺每一個行星上的人有所喻指,但我的注意力全然不在于此。我被這一個個古怪卻又神奇的人吸引,深深折服于圣埃克絮佩里的想象力之中,渴望著自己能夠踏上一個人的旅程,看看這個大千世界,遇到些萬分奇特的人。
現在回想,可能此生的意義便在于此吧,當時的我便已經如此近地觸碰過,倒是越長大經歷得越多,想得越多,越是看不清。
第二次讀它,是初三的時候,正是萬分苦痛的青春期,空虛感與孤獨感無可抑制地從內心涌現,卻又找不到任何的出口可以向外宣泄,于是,情緒只能在我的內心不斷堆積,壓得我難以透氣。正是這個時候,我在各種機緣巧合下重拾了它。從頭到尾、仔仔細細閱讀了兩遍后,卻只把那片沙漠以及那一顆612星的插圖刻在了心中。
在這兒,小王子從天而降,也正是在這里,“他像一棵樹那樣慢慢地倒下來,由于沙子,甚至沒有發出響聲”。遠離人煙的沙漠,曾經有一個有著小麥顏色的頭發的王子,他穿越了星際而來;遠離人跡的沙漠,曾經有一個思念著自己的玫瑰的小王子,擺脫軀殼歸去。地球上萬物亙古不變,與之相比,我們每一個個體以此為布景,用有限的時間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獨一無二,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系,讓這個世界于我們產生意義,因此歡笑流淚,隨即一瞬,帶著留戀消逝,了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