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書筆記范文4篇
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名著,上學的時候曾經讀過,但似懂非懂。最近讀了一遍又有一些體會。生活在18世紀的哥德之所以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是因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復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么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么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容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松許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眾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
為什么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么會快樂,人為什么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后就會習慣于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于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于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哥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哥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
《文明少年美麗地球》告訴我們:地球是美麗的,“一樹一花一世界”便可以知道,不過是小小的植物的一部分,亦可以擁有地球的淋漓盡致的美。
地球是微小的:從太陽的角度來看,地球不過是一顆受它余熱、余光庇護從而在這個始終在不斷地進化的宇宙里得以安然存在下來的衛星;從太陽系的角度來看,地球更是它無數子民里幾乎被掩蓋、忽視的小行星,孤立閉塞;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地球是它空間里不知何時產生的存在,大概細細查究后,可以得知,它是一顆藍色小球。
地球是美麗的,“一樹一花一世界”便可以知道,不過是小小的植物的一部分,亦可以擁有地球的淋漓盡致的美。一花一世界,一樹一景色。抬眼眼看那歷經艱辛,受盡風吹雨打,終于苦盡甘來,傲然肆意綻放的花瓣不過是一瞬后便在秋風飛,那姿態美的讓人心碎,曾經的繁華就這樣凋零、就這樣消逝,只留下殘花余香,看人間花開花落、看人間春夏秋冬,演繹生與死之美。接著這個植物天堂又誕生了以食草為基礎的生物鏈存在,極大限度地豐富和繁榮了地球的生態文明,使之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發展,永不停歇地譜寫著各種生存的血腥與壯烈,各種創造的希望之美與破壞的遺憾之美,如癡如狂,引領著靈長生物不斷的思考與探索,甚至已經將自己的視覺觸角延伸到地球之外的太空,去看那星光璀璨的世界。
但,地球是脆弱的,盡管它孕育了一個“天藍、水清、地綠、景美”的綠色天堂;然而,不過是白駒過隙的工業時代,已將它生生破壞掉,有多少繁華誕生、毀滅,就有多少被破壞掉。曾經,每天一起床打開窗戶,滿眼的綠色就撲面而來,耳際甚至可以聆聽到鳥蟬的鳴叫,這是生活在未被破壞的地球時代不用走出家門,就能在每天早上都收到的一份厚禮!但是,這份禮物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幾乎只剩下了留與富人的人工設計的園林,卻平添了一種機械與空洞。然而如今,不用走出房門,種種的沒自然產生的廢氣廢渣、化學物品,正在不斷蠶食人類與地球的生命力。因此,依稀還能看出曾經的美麗的地球啊,如何還能不加以一悉心照料?
保護地球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少年。
在我小的時候,我就聽爺爺講過周恩來的故事,他是億萬中國人心目中最敬愛的總理。現在我看了《少年周恩來》這本勵志版紅色經典影片,讓我更了解了周恩來的一生是為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終身奮斗的一生。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為了祖國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這部影片追尋了周恩來成長的歷史足跡,講述了他成長中的喜怒哀樂。周恩來出生于亂世之中,當時中國內外交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周恩來生于這樣的年代,從小對百姓生活的困苦、社會現實的殘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獨立自強、勤奮好學,還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向。片中還講到周恩來非常勤儉節約,他穿的衣服很簡單,夏天是一件白色大褂,冬天是一件藍色大褂。好幾次,大人要給他買幾件新衣裳,不料,都被他謝絕了。他很不解,干嗎要在這些外表的東西上花那么多精力。為了盡量給家里減輕負擔,他開始自己想辦法找事情做。在課后和假日的時候,經常給學校抄寫文件、刻蠟紙、油印,賺些錢來補貼家用。為了省錢,只買豆腐店便宜的豆腐,星期日從家返校時,回順帶一小瓶醬回校當菜吃。周恩來經歷的種種磨難也激發了他努力拼搏、發奮學習的斗志。優秀的成績受到一致好評和稱贊,成為了學校里唯一的免費生。看到這里,讓我懂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們有些同學吃要挑三揀四,穿要名牌,不懂得珍惜,不刻苦學習,到將來后悔也晚了。
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勤儉節約這個美德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只有勤儉才能持家,只有勤儉才能強國。無論回顧過去還是面對未來,我們都要向周恩來學習,要牢記這一點。勤儉節約是美德。
只要孩子愿意,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教室;只要孩子愿意,一枚羽毛也能承載他們的夢想;只要孩子愿意,一輛棚車,就能拉著他們游遍天涯海角。童年,因了這樣奇特的戶外旅游經歷和冒險,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而從中折射出的真、善、美,如陽光透過樹縫灑落一地金子般的璀璨。少年的心,笑對生活,清澈如水晶。
十六歲的哥哥亨利正在上高中,排行老二的杰西也在上高中,十二歲的維莉是個長著棕色頭發的漂亮女孩,最小的班尼只有七歲,父母早逝,這四個可愛的孩子和爺爺奧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神秘農場》的故事就從奧登的姐姐簡說起,她可是一個脾氣很古怪的老女人。誰也沒有辦法跟簡友好相處。忍受不了簡糟糕臭脾氣的鄰居,都陸續搬走了。讓她一個人繼續呆在那個偌大古老的家族農場,誰也不放心。奧登正為這個事兒發愁呢!
善解人意的維莉和杰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去照顧簡姑婆。沒有更好的辦法,奧登爺爺只好同意了,但是他非常擔憂簡姑婆會怠慢自己的寶貝孫女。大人總是無謂擔憂,在小孩子看來,事情卻是“有趣的旅行開始了”。見了面,簡姑婆意料之中的冷淡,臉上一絲笑容都沒有,聽到杰西提起自己的弟弟奧登,一聲“呸“道出心底的厭惡。但是聽到這兩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稱呼自己“簡姑婆”時,心里卻泛起了絲絲暖意和甜蜜,因為很多很多年都沒有人這樣親切跟自己說話了。當維莉和杰西親自做了蛋液橙汁時,簡姑婆竟然乖乖喝下,要知道先前是沒有人能讓簡姑婆吃下或者喝下任何東西的。
當維莉和杰西給簡姑婆喂牛奶面包片時,杰西不經意間說起大伙都很喜歡簡姑婆的農場,簡姑婆強調自己才是唯一喜歡農場的人。原來,當初正是這個農場導致了簡姑婆和自己的弟弟奧登鬧矛盾決裂了。亨利和班尼帶著可愛的狗狗望望也來了,簡姑婆一見面就喜歡上了大男孩亨利,也喜歡上了小男孩班尼,當然,簡姑婆最喜歡狗狗望望。一個孤僻、偏執、冷漠又蠻不講理的老女人冰凍許久的心,被這個四個性格開朗活潑可愛的孩子帶來的溫暖給融化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溪,每日奏響叮叮當當好聽的音樂。
當簡姑婆寫給弟弟奧登一封信,說“鈾礦現在屬于你的孫子孫女,你愿不愿意接手鈾礦生意?”時,當年尷尬僵硬的局面急轉直下,有了溫馨的結局。沒有什么能阻擋親情之花的綻放。奧登送給自己的姐姐簡一只名叫“公主”的可愛狗狗,四個可愛陽光的孩子簇擁著自己的爺爺奧登和簡姑婆,簡姑婆覺得自己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人。金子一樣真誠溫暖的心,融化了簡姑婆冰凍了多年的心河,親情之花歡樂之花綻放在整個農場,每個人都收獲了很多溫暖和友愛。
棚車少年,登上的不僅僅是棚車,還是一輛生命之車,冒險之車,希望之車和夢想之車。他們用自己那顆溫暖清澈的水晶心,帶給這個世界從沒有過的真、善、美。伸開手掌,看絲絲縷縷細碎的陽光在指尖上翩飛如蝶,是一件很幸福、很幸福的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