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讀書筆記3篇
讀了此文章,同樣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常常發現類似的問題。如:是不是、好不好、想不想、行不行……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無意提問,還有提問太隨意,沒有針對性和推進型,有事沒有考慮大孩子的經驗的水平,有些提問和單項,孩子只處于被動的提問,提問數量過多……
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的五個基本要素是:針對性、互動性、開放性、價值型、適宜性。
其實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我認為:
1、 在教學活動中提問要根據文本的邏輯順序,一次提出系列問題。
2、 明確學習的重點,為重點內容而設計提問。
3、 用引導式來提問,提高知識和經驗基礎,又能探索新知的欲望。
4、 運用尋究法進行有效提問,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提問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當有效提問成為主流現象時,教學活動必然會煥發出生機盎然的異彩。
《人脈是設計出來的(實戰篇)》
讀了這本書,我認為書本是最能夠培養人心充實生活的東西,不管是生活是如何的步履維艱,都不應該放下手中的書本,于是花了三天時間將此本書閱讀完全。
書是一個系列的,作者張超,整個主題主要是關于職業人,社會人在當今這樣一個社會里需要如何定位,培養自身賴以生存的人際關系網。
書是死的,本書依舊沒有跳托中國式管理人際書籍的通病,采用的還是事例加分析的簡單格局,但是人是活的,通過不同的事例以及客觀的分析,不同的人根據自身所遇到的不同情況對號入座,還是能獲得很大收獲的,而我的收獲很簡單:
一、書是培養一個人品味的最佳途徑,其中書中有一句話“錢花在哪是看得到的”我也想說“書看到哪里去了也是看得到的”,你看什么書會直接導致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無論出門去哪,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包里頭都需要放一本書,有閑之時就拿出來看看,并且看完之后需及時寫下讀后感,將看書變成一種習慣。
二、人脈是需要設計的,這里的設計是指每個人在這個社會扮演的角色都不同,首先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接下來是要找準最近幾年的定位,這些完成以后就將現在和未來要成為的那類人需要付出些什么列出來,一件件去付出,一件件去培養,有了自己固定能力和資源之后才有談人脈的基礎。
三、人都是一樣的,從內心對境況暫時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尊重,對境況比自己好太多的人保持敬畏,做最真實的自己;
四、情緒管理,情緒是一個人最真實的表現,你永遠不知道對你發火的哪個人忍了你多久。所以需要認真考慮別人對自己行為發火的原因,以及對別人發火前考慮下發火是否能解決現有的困局?情緒需慎重處之,能不表現就盡量不表現,也可換個方式表現。
五、管理自己,打理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板,管理好自己才會有能力管理更多的人,自律和自省非常重要。
讀書好,讀好書。大家不妨一讀。
讀了《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一書,很有感觸,受益匪淺。
該書包含36個chapter,涉及語法,天文,節日,科技,故事傳奇等等。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向讀者展示了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尤其是如何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愿望。使我大開眼界。每個chapter由目標(aims)、活動(activities)、習得(acquisition)三個環節組成,這三個環節互為補充,保證一切教學設計的完整,既突出語言活動設計,又兼顧了教學的語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使學生趕興趣。有兒歌,對抗賽,采訪,辯論及調查等。同時,展示給每個教師的用語,使老師可根據自己本班需要進行操作,更有利于教師進入教學工作。
教學活動的延伸不僅限于課堂教學,而更要包含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每章拓展活動(development activities)就提供這方面的實踐。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都有活動可參與,將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不是枯糙乏味,完全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練習,而不是僅僅做題,在我有限的教學生涯中,我會經常借鑒這本書,從中汲取更好的方法,搞好教學。
讀了這本書,對本人以后的教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使我能夠更好地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作為老師應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課堂、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和諧氣氛之中,以真情教書、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贏得學生的信賴,尊重每個學生,把英語教學與課堂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這也是很重要的。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活動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情感、動機能夠得到充分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就能充分發揮。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課堂管理是一門復雜、煩瑣的藝術,作為教師,我應該不停地探索下去,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更加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