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書筆記4篇
每個人都會丟東西,可小馬虎呢?他又丟了多少東西?聽劉秀山老師講一講吧!
小馬虎在貼《遺失廣告》,上頭寫著:9本作業(yè)、3只蟋蟀,+-÷數(shù)學算式……他用書包當球門,一個星期丟了四次。去陽日活動發(fā)現(xiàn)少了隊員,原來沒有數(shù)自己。太厲害了!可是他寄信忘寫地址,還投進了果皮箱!好馬虎的孩子。就因為馬虎,他的住宿也不咋樣。唉,連他最好的朋友影子也走了。小馬虎丟了這么多東西,他心中可急壞了,但他又把《遺失廣告》貼倒了,撕下來才可以讀懂上面的意思!
文中說,小馬虎學期丟了很多東西,最后把《遺失廣告》貼倒了。我們千千萬萬不要向小馬虎學習,丟三落四的人,最后一定是一個小邋遢的。所以,我們的敵人是馬虎,我們的朋友是認真,是不是?因此,我一定要改掉馬虎的毛病!
暑假里,外公帶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笑貓日記·藍色的兔耳朵草》。這是一本很好看的童話故事書,我一回去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我就看完了這本書。后來我又意猶未盡地翻看了好幾遍。這本書不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寫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還講到了一些讓我感動的事情:一是虎皮貓不辭辛苦地敲鐘,無私奉獻,二是笑貓為了幫助別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故事中講到虎皮貓為了讓人們和動物有幸福的生活,堅持每天傍晚為大家敲響祈禱幸福的晚鐘,它辛辛苦苦地敲鐘,即便震聾了耳朵也在所不辭。笑貓為了幫助心愛的虎皮貓治好耳朵,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它不怕路途險惡、不懼巨大的山蜘蛛、兇猛的老虎和力大無窮的湖怪,義無反顧地來到了藍山上,終于找到了能治好耳朵的兔耳朵草……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虎皮貓和笑貓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又勤勞勇敢、無私奉獻,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品質啊!
寒假里學習了《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一書。范范一翻,發(fā)現(xiàn)里面云集了各種新穎的教育觀點和理論。書中條理清晰的向我們娓娓道來:什么是兒童,什么是兒童文化。再一一列舉了兒童教育的近現(xiàn)代觀點,將近代的各大教育學家的理論和實踐行為詳細的展現(xiàn)了出來,真是受益匪淺。
特別是里面的一個觀點吸引了我的注意:兒童崇拜。乍一聽覺得很是新鮮。這是不是把兒童捧上了天?帶著這個疑問繼續(xù)看下去。原來這些提出兒童崇拜的人未必不知道兒童淘氣的一面。只是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兒童生活的另一面,這是超出成人的一面,值得我們成人學習的一面。
回想自己工作8年來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孩子們的純凈目光;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還有孩子們的善良之心確實給我?guī)砹撕芏嗟膯⑹竞涂鞓贰_€記得在語言科學類活動中,孩子們的精彩回答往往會成為下一個生成的新主題內容;在藝術欣賞活動中,孩子們憑借豐富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筆繪制出了似大師般美輪美奐的作品。特別是有幾次,我身體情況欠佳的時候,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發(fā)現(xiàn)了我的異樣,紛紛上前問候:老師你好點了沒有;老師我?guī)湍愦反繁嘲?老師你要多喝水哦!一句句溫馨的關懷話語給我?guī)砹藷o窮的溫暖。
我想這些提出兒童崇拜的人不是說要否定兒童繼續(xù)成長,否認兒童的成長需要成人的幫助。只是他們從兒童的生命中窺出了天機,因而由衷的發(fā)出感嘆的言辭、崇拜的的話語。我們應該從中感悟其中的對兒童世界的尊重和認識。我們在任何一次對兒童某一方面的發(fā)現(xiàn)都能喚起一種兒童崇拜。因此讓我們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生活吧,讓我們欣賞孩子們的生命吧,讓我們謙遜的向孩子學習吧,讓我們真誠的崇拜兒童吧。
暑假期間,我們聆聽了王老師的專題講座,一起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通過學習,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fā)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fā)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fā)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fā)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
《指南》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我所教育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jù)教育建議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致的內容對于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資源。對于我今后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從而違背幼兒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
《指南》的學習讓我意識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反思我們過去的做法,刪減不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創(chuàng)設符合孩子發(fā)展需要的課程、環(huán)境、區(qū)域,讓課程回歸幼兒的經(jīng)驗,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jīng)驗,讓幼兒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游戲的主人。
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fā)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獲;播下一粒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的,但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傷害幼兒,不能把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一位孩子創(chuàng)出一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