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讀書筆記3篇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巴頓
漫步書看世界,為自己的心靈完成一次全新的閱讀旅程!了解一位名人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追隨名人成長軌跡,體會名人成功經驗;在睿智和哲理之中,感受名人那獨特的經歷和別樣的人生!
喬治·史密斯·巴頓,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19歲進入西點軍校,擅長橄欖球、田徑、劍術。巴頓從步入軍界起,就把杰克遜的一句名言作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讓恐懼左右自己。”他認為這是軍人能夠無畏的根本因素!
巴頓在西點軍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幾次狙擊訓練,他突然站起來把頭伸進火線區之內,為這件事父親責備了他,他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只是想看看我會有多么害怕,我想鍛煉自己,使自己不膽怯。”
巴頓曾說:“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過大龐次,弄虛作假,到頭來空虛一生,丟了真情,丟了良心!
與之,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戰國時,齊國大夫鄒忌,長得很帥氣。一天早晨,他穿戴完畢,照著鏡子,同妻子說:“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妻子回答:“您漂亮,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對妻子的回答不大相信,于是他又問了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妾也說:“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來做客,鄒忌和他聊天,就問客人:“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隔了一天,正好徐公來訪。相比之下,鄒忌感到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事后,鄒忌想本來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妻子、妾、客人都說我漂亮,原來是因為妻子偏愛我,妾懼怕我,客人有求于我!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了解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還有,若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總以為自己是無與倫比的天才,但其實做事總喜歡斷章取義,那身邊的朋友每每看到這種行為都覺得怒不可遏,最后會一個個離開……
閱讀《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幸福的閱讀之旅。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分析,一次次生動活潑的教研方式,一回回入木三分的透徹思考……每一次活動案例都是一個精神的盛宴,每一次研訓都給人無限的遐想和思考。我由衷地敬佩作者呈現給我們的研訓形式和豐富內涵,它真正讓我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閱讀的快樂。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許多精彩的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現場招聘會”這個案例。因為,在去年的教師節慶祝活動中,我們園有老師表演過這個內容。記得當時整個“招聘會”過程充滿了笑聲,老師們通過對不同角色的幽默演繹,生動展現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工作的需求和對生活的渴望。讓老師們在游戲中、在角色替換中反思自己的職業形象,反思自己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現在,再次閱讀這一內容,那些生動的畫面仿佛還在眼前,同時也促使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思考。
已經在幼教崗位上奮戰了十幾載的我,雖然對自己的職業依然熱愛,但當初對這個職業的熱忱與憧憬似乎已在一天天反復瑣碎的工作中漸漸磨滅了。“現場招聘會”案例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尤其是下崗工人對工作的期盼和渴望,無形中給我敲響了警鐘。要知道,社會上不知有多少人羨慕我這份穩定的工作。所以,我更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更應該珍惜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保持最初的那份熱忱與憧憬,更加堅定信念,在幼教這條道路上不斷地向前進!
《兩種植物成長的啟迪》這篇文章介紹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亞洲大陸屢見不鮮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兩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層外的部分有一寸那么長,而它的根系長度卻可達28米,在兩年的根系生長后,雨為尖毛草迎來了一個生長的旺季,在雨后3至5天內,尖毛草可以由1寸長到1兩2高,雖不曾見過,但想必也很美輪美奐吧!但相比于我們亞洲大陸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見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里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這五年中,毛竹是不會露出地面的。在這五年中,毛竹會將它的根系往方圓幾里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綿幾公里,當它的根都足夠發達時,在第一個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兩米的速度瘋長,直到竹節達到三、四十米。
如果問我更喜歡兩者中的哪一者,我更愿意選擇毛竹,并不是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快,而是因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虛換來了“生命的奇跡”,再說一個經驗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個經驗只有兩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會選擇后者吧!
我們就是如此,寧愿熱衷于那些有著豐厚的學識、堅固的基礎的人,而不會傾心于憑借關系或炒作而一夜竄紅的那種明星。“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腳下”正如愛默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樣只顧炫耀自己花朵的美麗,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樣僅僅為了向展現自己的高貴而胡亂扎根。盡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樣成為棟梁之材,但它卻知道扎好自己的根須,茁壯成長!
正所謂“沙灘之上建不了大廈,無根之株成不了棟梁”。毛竹不求人們幫助它更好的成長,因為那樣,只能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反而還功虧一簣罷了。
平凡的毛竹教給了我們一個深刻而又簡單的道理:“沒有穩固、堅實的基礎,哪兒來明天的美好幸福;沒有執著的信念,哪兒來成功后的喜悅;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哪兒來蓬勃向上的發展……
人才就是靠堅實、穩固的基礎、豐厚的學識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