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資源的企業》讀書筆記
4 兼并可以被看作在一個沒有高度有效的市場上購買一攬子資源通過購買稀有資源企業可以付出較少的資金而獲得較高的回報。
二 資源和利潤
資源可以定義為與企業聯系的比較緊密基本可以同時存在的有型或無型的資產。例如:品牌專有技術特殊技能的員工貿易合同有效的生產過程和資金等等。這里我們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怎樣的情況下資源可以在長期內給企業帶來高額回報?為了回答這個問題wernerfelt使用了porter的“五力模型”。
(一) 一般效果。主要討論供給方和需求方的議價能力和替代性資源的威脅。
1 如果資源本身或用資源生產的產品被一個壟斷供給者所有資源的使用方和需求方的利潤便會被降低。
2 同理如果以資源生產的產品只能在一個壟斷市場上銷售資源的供給方將獲得較少的利潤。
3 替代資源的可獲得性會降低原有資源持有者的回報。
(二) 資源壁壘。資源壁壘只是部分等同與porter 的進入壁壘。因為它們都可以使壁壘內的企業對于外面的企業來說擁有優勢。但wernerfelt認為資源壁壘的概念超越了進入壁壘的概念原因如下:
1 如果一個公司在市場a上對新進入者具有進入壁壘而這個公司的產品要使用b市場的資源那么在b市場上擁有更多b資源的企業在進入a市場時就具有成本優勢。
2 如果一個公司在資源a上擁有資源優勢a將在市場a上使用那么即使a可以在別的市場上使用那么無論如何在a市場上公司仍具有優勢。
(三) 吸引人的資源。資源壁壘是可以自我增強的。即企業可以通過已有的資源壁壘去鞏固自己的資源優勢。一個在資源方面處于強勢的公司對于一個相對較弱的公司來說可以獲得潛在的高回報也可以影響并購的成本。
1 生產能力。 資源使用的規模經濟是產品進入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從資源視角而言產品進入壁壘就是資源壁壘。如果有這樣一個市場過量的生產能力會導致激烈的競爭和低的回報理性的潛在進入者就會考慮收益過低而不去購買在此市場上產品相關的資源。
2 消費者忠誠。 是資源產生了資源壁壘在一個市場上建立一個位置比取代它要容易的多。這樣一來后來的進入者比先入的進入者支付要更多的費用。兩個超市競爭的例子。
3 生產經驗。如果先入者實施了正確的經驗曲線戰略后進入者的經驗曲線就會比先進入者高即他要為經驗不足付出代價還要忍受低回報。但如果經驗被后者得到情況會大不一樣先進入者就無法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4 專有技術。一方面專有技術可以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回報這樣他們可以比跟隨者有更好的條件和環境提出更先進的思想。而跟隨者會發現模仿先入者的技術比自己發明方便的多所以先入者要一直做到技術領先保持自己的位置。例如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
一般來說資源可以用于好幾個產品所以資源壁壘可以對幾個產品產生影響管理技巧就是一例。只將吸引力的資源理解為資源壁壘的基礎是不夠的所以企業首先要尋找可持續的資源所構成的資源壁壘而不是它目前所擁有的。如果一個企業已經建立了資源壁壘他們就要尋找能夠與他們目前的壁壘結合的好的資源和企業戰略目標需要的資源。
(四)收購與兼并。兼并與收購可以得到一般情況下市場上得不到的資源或一系列資源。但由于只有少量的購買者和標的公司存在而且對于不同的購買者來說同一個標的公司具有不同的價值所以這個市場非常的不完備。由于以下四個方面根本調查不到:
1 目標公司有什么樣的資源
2 本公司是否可以充分運用這些資源
3 調查這些資源的成本是多少
4 企業購買這些資源要支付多少
所以潛在的購買者一般只有標的公司滿足一些簡單的標準便不在調研。所以基于資源的并購戰略是這樣的:
1 得到更多你已有的資源
2 得到那些與你所有資源可以有效結合的資源
考慮到資源的一攬子交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的不完備而便宜的購買資源以建立和鞏固其的資源壁壘。這時有一系列目標公司只有一個購買者是最好的。最差的就是有多個目標公司和多個購買者后者會導致在并購的同時發生建筑資源壁壘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