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讀書筆記范文(通用3篇)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范文 篇1
我讀了《七七事變》這篇文章,不禁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為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為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為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為,為了占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丑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為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墻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說!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云密布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溫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鑒,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更多的是等著我們為國家盛強。為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范文 篇2
很多人都說,過去的就讓他如云煙般消散吧,別計較了。但在我的心里卻常常縈繞著這樣一句話: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是的,在現今社會,許多孩子都不能了解為什么大人們談論起七七事變就面色難看,提起日本的時候要以“鬼子”、“小日本”來稱呼。甚至有不少孩子覺得日本的動畫片真好看,日本人肯定沒史書上記載的那么兇殘……
然而,縱然80年的光陰逝去,但盧溝橋依舊毅力,外國記者在當年拍的照片還在,那些親歷過七七事變和八年抗戰的老兵們也并未盡皆離世。我們可以從無聲的歲月痕跡中看出滿城的鮮血,我們可以從黑白的照片里看到被折磨、肆意玩弄的痛苦和屈辱。誰說這些能夠輕易忘記?誰說這些犧牲不重要?!每一個都重要!
當年,七七事變發生后,日本當局極為輕視我國的抵抗力。陸相杉山元狂妄宣稱:“中國事變一個月就解決了。”參謀本部的一個成員更是揚言,只要滿載兵員的列車一過山海關,中國就會投降。是啊,誰能想到呢?當時,日本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是中國的44倍;鋼鐵產量580萬噸,是中國的145倍……
然而,盧溝橋上奮起抗擊的槍聲,卻警醒了千百萬中國人,四萬萬同胞紛紛放下手中的鋤頭、工具、鋼筆,前仆后繼,共赴國難。再強大的侵略力量也不能阻擋已經覺醒了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的廣闊戰場上,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美夢,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中國古語云:知恥近乎勇。對日本而言,這應該意味著敢于正視歷史,深刻反省歷史錯誤,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贏得亞洲各國的信任,成為國際社會中體面的一員。
以史為鑒——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民族的繁榮未來不能只看到史書上光鮮的一面,還必須從那些屈辱與苦痛中尋找繼續前進的動力和源泉,找準自己的位置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七七事變》讀書筆記范文 篇3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呵,你是否還記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血和淚,恥辱和奮斗在那里交織。那不懈戰斗著的是一個民族決不屈服的靈魂!
滄海桑田,轉眼已過去80年。那些石獅子還是一如從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場戰斗中定格。
時間倒退8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時,卑鄙的日軍突然向宛平城開槍射擊,接著又炮轟盧溝橋。我軍用大刀、手榴彈等劣質武器多次擊退日軍攻勢。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鱗閣和師長趙登禹先后為國捐軀。但是畢竟我們的軍事裝備那樣落后,7月30日中國駐軍強忍悲憤撤離。
時間回到20xx年7月7日,七·七事變80周年紀念日。我是一個90后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安靜而舒適的環境中。從未遭遇過炮彈的襲擊,從未嗅過硝煙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見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見那些年過80歲的老戰士來到盧溝橋,他們看著那些死去戰友的照片黯然淚下。80歲,他們依舊是戰士。九個老人整齊的站成一排,喊著口號踏著步子,眼前好象浮現起昨日的硝煙。奮斗、不甘受辱、豪邁、堅強,這些情愫幾乎要撐破我的心臟,轟的一下爆裂。
我看見那些飄滿紅色旗幟的紀念館。往事已成歷史,但有些東西絕對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恥辱都通通承載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篇篇報道上。照片上戰士們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燒。不屈不撓,要燒盡一切恥辱一切不甘!
我還看見,一些大學生在紀念館里說說笑笑,絲毫沒有感受到難過和恥辱。
我還看見記者在采訪很多年輕人。記者問:“你們知道什么是七·七事變么?”他們擒著一絲微笑回答到:“應該是跟抗日戰爭有關吧,具體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們的微笑究竟是禮貌還是羞愧的表現。但是,這是最嚴肅的事情,它是我們每個國人都不能忘的事實。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說七七事變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七七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變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恥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忘記的,但我還看到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忘了。
國恥不能忘。
非洲人沒有忘記罪惡的黑奴買賣,日本人沒有忘記美國丟向長崎和廣島的原子彈。但是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記我們原本不能忘記的七七事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