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山學校讀書筆記(精選3篇)
關于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篇1
“孩子,今天你快樂嗎?”曾幾何時,我已不再問孩子這樣的話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英語考試卷發了沒有?小數報競賽考了多少分?”幼兒園時的無知、懵懂、無憂無慮開始從孩子身上慢慢消失,作業、興趣班成了一日大事。作為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身份,我的內心是矛盾彷徨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快樂地、自由地成長,一方面又希望在每一次的考試、比賽中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如何才能魚和熊掌兼得,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能讓孩子輕松地學,快樂地學。讓他真正從內心感受到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這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工程,一個教育難題,是值得老師們終生研究與實踐的課題。也許讀《夏山學校》這本書會對你有所啟發,對改進我們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有所幫助。
《夏山學校》提倡“愛”和“自由”。讀《夏山學校》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生活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玩耍是快樂的,周圍的一切都是充滿陽光的。
民主、自由、平等、信任、微笑、快樂彌漫于孩子的一身,書中的孩子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對某樣東西感興趣,會立刻去研究它,琢磨它,并想辦法弄明白,搞清楚。學生是那么好學、樂學,他們擅長動腦、動手。
在夏山學校的工藝室里,孩子們可以做各種各樣自己需要的做的實驗,即使弄壞實驗器具也沒關系,因為他們在研究,成人們沒有理由責怪他們。再回顧我們的學生,有誰真正在實驗室里呆過,真正親手做過實驗,從實驗中獲得結果,
所要的答案,老師們已經直接教給他們了,因此,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科學實驗室,沒有工藝室,沒有興趣活動室,這已是正常不過的事實了。我們的學生只需機械地學習公式,記住解題方法,背牢概念定義,考試時能用上就可以了。動手操作的能力幾乎沒有。正因如此,“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實際操作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好學”的,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快樂是最大的動力。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基本的教育學原理。我們也一直都倡導著“樂學”的教育精神。但為什么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渾身充滿了厭學畏學情緒,哪一天不布置作業,孩子們會高興地跳起來,教室里一片叫好聲。這一點,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與家長思考,因為事實的的確確是任何家長和老師都逃避不了的責任。
我們在孩子長達20xx年的一生最關鍵的教育成長的時間里,不斷地,不遺余力地把厭學畏學的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培養孩子的厭學畏學思想,從來不給他們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機會,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考試獲得好成績,為了所謂的名次,而在教學方法上,用最笨,最辛苦,最單調的方式來讓孩子們學習最簡單的內容,反復地背誦、記憶、默寫,一遍不行再來一遍,直到完全記住默上來為止。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最需要培養與發揮的童年時期就完全被扼殺掉了,他們的腦袋里只能裝得進標準答案,奇思妙想也許還會遭到諷刺與挖苦,倒數第一當然非他們莫屬。倒數第一肯定值得反思,但請成人們不要義正詞嚴地指責孩子,而忘了成人世界推崇的傳統應試教育才是罪魁禍首。
作為孩子的家長、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摧殘純美的童年生活的劊子手。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為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
我們現在的教育現狀離《夏山學校》中所描寫的那種境界太過遙遠,這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是我們老師的力量所無法改變的,但我們有責任為我們的事業負責,為我們的學生負責,給孩子們充分的空間去探索、觀察、創造,把大自然給孩子們當天然的“教室”讓孩子去觀察與探索,為他們創造一切可創造的條件,讓他們在我們的課堂上成為樂學者,成為創造力、想象力的主人,那么他的一天將會是無比快樂的。
“孩子,今天你快樂嗎?”愿我們的老師都能經常這樣問一問自己的學生。
雖然,夏山學校只有一所,但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像尼爾那樣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想,無論哪所學校的孩子都能擁有和生活在夏山一樣的幸福與快樂。
關于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篇2
一直以為,小林校長創辦的巴學園是世界上最自由、最開放的學校;也一直以為,這樣的教育“烏托邦”只會存在黑柳徹子筆下的巴學園里。
今夜,一口氣讀完英國尼爾先生的《夏山學校》一書,才知道原來巴學園并非夢想,它就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尼爾先生創辦的、被報刊稱為“放任學校”的夏山學校就是這樣一所夢中的巴學園。
那么,夏山學校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呢?尼爾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在那里,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可以上課,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在那里,爬樹和搭個小窩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分數;在那里,如果想的話,你可以沖著老師大喊大叫;在那里,規范日常生活的各項規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協定的;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話,他們可以整天玩耍……
讀到這里,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朋友都會和我一樣難以接受,學校如此沒有規矩,如此沒有約束,如此不成體統,培育出來的肯定都是一些沒有教養、不懂規則、不會愛人、缺乏責任心的放任子弟。
然而,創辦于夏山學校,這所規模不大的私立寄宿制基礎教育學校,這所允許孩子們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放任學校,卻令每一個來到夏山的孩子——那些老師和家長眼中厭學的、自卑的、叛逆的“問題兒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自覺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陽光自信地成長,更懂得了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后,他們中有的成為了杰出的藝術家、音樂家,有的成為了優秀的設計師、演員,更有的成為了卓越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夏山學校因此成為進步主義民主教育的實踐典范,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兒童民主校”。1999年12月31日,英國《泰晤士報》評選校長尼爾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
是什么造就了夏山的傳奇,是什么成就了孩子們的幸福人生?我以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大的寬容,給孩子無窮的關愛”是尼爾先生和他的教師團隊成功的關鍵密碼。
充分的自由——孩子們不用為了學業的優異而放棄自己的游戲時間,也不用為了完成討厭的作業而放棄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更不用為了坐在課堂上聽老師無聊的講授而放棄了解大自然、走上社會乃至無所事事發呆的時間。讓孩子做他自己,不逼孩子做任何事,成就了夏山。
最大的寬容——所有地方不上鎖,允許孩子們損壞工具;天熱的時候,允許孩子們吃飯時打赤膊,允許孩子們隨處脫衣服、扔褲子,允許孩子玩喧鬧的游戲;嘉獎少年犯的偷竊行為;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干預孩子成長,不給孩子們壓力,不審查孩子的讀物;把不重要的事就當成不重要的事,決不斤斤計較。消除權威,不訓導孩子,成就了夏山。
無窮的關愛——永遠讓所有孩子(包括最小的孩子)全權選擇他們每日的飲食;讓每個孩子在星期天早上補足他們的睡眠,有時連午飯也不吃;真誠信任那些少年,有禮貌地對待他們;在學校里,我從來沒有特別寵愛的人。對孩子一視同仁,一樣的看待和重視,平等的愛成就了夏山。
夏山的成功,絕不是一場獨角戲。開明的督學來校督察,報告是那樣公平、誠實與包容;教育部從不與夏山為難,并能友善接待學校的所有詢問和訪問。教育部對夏山的容忍,是尼爾對孩子容忍的堅強后盾。是他們共同的寬容與容忍,讓夏山的孩子們能依他們自然的興趣生活,讓夏山的孩子們能有機會在自由中長大!
敢于突破傳統的尼爾是幸運的,夏山的孩子們更是幸福的。誠然,體制的不同,國情的不同,我們無法復制尼爾的做法,但我們可以借鑒尼爾的教育理念,在現行體制下盡最大可能給孩子們營造一方自由成長的天空。
夏山學校,我夢中的巴學園。我愿用心朝向你!
與老師們共享書中一些經典的教育名言。
1、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2、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
3、獎品從來不是目的,而做一件事本身才是目的。
4、對問題學生,教師要做的不是治療,而是預防。
5、在夏山,是愛在治療一切,是認同和自由在治療一切。
6、一所好學校,應該把學生生活安排得像游戲一樣。
7、老師的工作很簡單,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然后滿足那個興趣。
8、自由并不是否定一切常識,我們對孩子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
9、即興表演是學校演出中極富創造力的一面,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面。
關于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篇3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愛意味著對孩子的肯定,這對任何學校都是極為重要的。假如你懲罰或責罵孩子,你便不可能和孩子走到一起。夏山的孩子們知道,他們是被肯定的。(P7)
讀這段話時,有兩個畫面迅速從的記憶中跳躍而出。一個是我曾在小學時被大部分教過我的老師無數次的懲罰和責罵,以至成年后任何細微的觸動都會使我迅速回到過去,這種對過去那一個個畫面深刻記憶和極度敏感,我明白那恐懼早已扎根于內心,生長出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陰影,那些年我知道,我從未被肯定。另一個畫面就是當女兒犯錯時(也許本不是錯誤),我用很高聲調訓斥她,這使我常常陷入一種深深的自責。我知道不是知識緣故,似乎也不是完全可以用理性來解釋。恐懼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對外界特殊敏感的本能,常常會有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反應。兩個畫面以如此方式同時浮現,表明童年受教育的影響和生活環境與后來性格形成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重要的聯系,畸形教育必然會導致畸形人格的產生。“有時候學問本身不如性格來得重要。” 我對尼爾說的這句話深表認同。我的痛苦便是重復犯錯與重復自責。作為一個教育者,一個父親,我制造了恐懼,而常常又不能徹底擺脫內心的那份童年的恐懼,并不可避免地影響周圍的人。其實,在讀《夏山學校》時,因為我對恐懼有過徹底的體驗,所以我對恐懼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和理解,我一直在思考并試圖深入孩子的內心重新去體驗“恐懼。我與女兒并不平等的方式加深了這種恐懼。身為成人,亦為人師,我們順口常言“平等”,但我們卻難以深刻的理解平等,更難真正做到像尼爾一樣如此徹底的平等。其實任何性格溫順的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正因為成人難以做到真正平等與兒童相處,所以才會導致兒童對成人的恐懼。哪怕成人站立在兒童面前,高大的身形都會對兒童造成某種不安,我童年時期常常會有這種感受,當然更重要的是高大身體里隱藏了高大權威自居的成人心理。“當你和孩子平等相處時,你對他發脾氣是沒有危險的。(P7)這表明如果我們心在一起,暫時的分離并不會影響彼此的感情,如果我們是站在一個立場,也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存在。消除兒童對成人世界的恐懼,需要建立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需要成人真正理解平等并化為與孩子平等相處的言行。談到恐懼,也使我想起《第56號教室的奇跡》,想起了想在無數的教室正被“害怕”所籠罩。因為害怕,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因為害怕,孩子不敢提問;因為害怕,孩子坐得一個比一個認真;因為害怕,孩子甚至不愿意在學校上廁所……
也許我們無法完全逃離恐懼,但我們如果能更加重視恐懼對兒童成長造成的巨大影響,努力去一點點消除恐懼,孩子就會多一點自我,一個真實的兒童才會真實的顯現,否則恐懼就會將真實的孩子隱藏起來,恐懼就會促使生命畸形野蠻的生長。